PyPSA-DE: Open-source German energy system model reveals savings from integrated planning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文介绍了开源高分辨率能源系统模型PyPSA-DE,模拟德国至2045年电力与氢气网络,实现跨部门一体化规划。模型显示通过区域电价与系统优化使用离岸风电,可减少输电网络扩容约三分之一,节约成本920亿欧元,降低平均电网收费7.5欧元/MWh。氢气管网和灵活性技术促进系统平衡与成本最优化,提供政策制定与系统设计重要参考[page::0][page::1][page::2][page::5]。
速读内容
德国能源系统长期规划与PyPSA-DE模型介绍 [page::0]
- 德国目标2045年净零排放,需跨部门综合规划能源系统。
- PyPSA-DE基于PyPSA-Eur,细化德国及邻国49个区域,3小时时序,优化新能源配置与能源基础设施。
- 软件开源,支持多种政策模拟和技术方案评估。
可再生能源扩容与电力价格趋势 [page::0][page::1]

- 2045年风电主要集中在北部,光伏主要在南部安装容量。
- 总投资7300亿欧元中,60%投入风能和太阳能,输电网投资占1910亿欧元。
- 电价预计2030年后趋稳,约80欧元/MWh。
低风光发电时期的备份与灵活性配置 [page::1][page::2]

- 2045年1月低可再生能源发电时,需氢气和老旧天然气机组满负荷运行,辅以电力进口平衡供需。
- 充电管理、蓄电池等技术满足日内波动,电解水和跨境贸易覆盖周内灵活性需求。
区域价格机制降低输电扩容及用户电价 [page::1][page::3]

- 通过区域电价机制,输电网络扩容需求减少约1/3,节省约920亿欧元投资成本。
- 区域电价带来用户电价分布差异,但整体用户负担降低,北部降幅最高达14.2 €/MWh。
氢气基础设施构建及对系统的辅助作用 [page::2][page::3]

- 氢气管网连接电解水产氢、进口及工业等大规模用户。
- 电解水工厂主要设在沿海,助力吸收离岸风电,减少昂贵直流电缆投资。
输电网投资结构及节约分析 [page::5]

- NEP计划输电网投资总额为2831亿欧元,PyPSA-DE综合规划方法节约成本至1913亿欧元。
- 节约主要来自灵活的离岸风力连接、减少6GW离岸风部署和减少高压直流线路扩容。
灵活性需求发展及技术贡献 [page::5]

- 2020至2045年,系统日内灵活性需求增长10倍,周内需求增长5倍。
- 主要技术包括电动车充电管理、储能电池、进口/出口、氢气电解及热泵等,显著支撑系统平衡。
深度阅读
PyPSA-DE: Open-source German energy system model reveals savings from integrated planning
作者: Michael Lindner, Julian Geis, Toni Seibold, Tom Brown
发布机构: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Berlin
日期: 2024-2025年间(基于文中最新数据和引用时间推断)
主题: 德国能源系统集成规划、能源系统建模、可再生能源扩展、氢能基础设施、传输网优化
---
1. 元数据与概览
本报告介绍了PyPSA-DE,一个开源的德国能源系统集成建模工具,旨在支持德国实现2045年净零排放目标。该模型基于优化算法,结合电力与氢气传输网络、供需与储能,全方位、多区域、多时段地模拟德国及邻国的能源系统。报告核心论点是:通过跨部门综合规划,尤其利用区域电价协调输电网与可再生能源扩展,可在满足目标的同时显著降低体系成本和消费者网费。模型结果表明,综合规划下的输电网扩展需求仅为国家网规(NDP)三分之二,节约投资达920亿欧元,平均网费减少7.5欧元/MWh。
本模型公开源码,鼓励科学社区与政策制定者基于此开展多场景多议题的能源转型研究。
核心信息:
- 2045年德国电力体系完全转向可再生能源,风光发电大规模布置于资源优势区域(德国北部陆上风,南部光伏)。
- 传输网络优化显著降低整体投资及网费负担。
- 氢能管道建设评估表明当前规划充足,电解槽优先沿海建造以实现离岸风电资源合理利用。
- 能量灵活性需求随能源转型增长,电动汽车充电管理与电池储能提供主要日内调节,跨境电力贸易和氢能电解对周波动灵活性贡献突出。
---
2. 逐节深度解读
I. 引言
- 德国制定了2045年净零排放的法律约束与目标,涵盖可再生能源扩建、煤电退役、化石锅炉禁用、氢气网建设等政策。
- 现有政策规划虽成效显著,但不足以确保碳中和达标。为此,PyPSA-DE提出跨部门、跨地区高分辨率模型,涵盖电力、热力、运输、农业、工业全范围,重点体现能源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耦合效应,发现潜在的协同降本机会。
- 模型数据及流程公开,增强透明度和可持续研究活力。
II. 方法
- PyPSA-DE基于PyPSA-Eur模型,细化德国境内30个区域,加上邻接的19个欧洲区域,时间步长3小时,覆盖2020至2045年,五年为步进。
- 模型构造线性规划问题,目标为最小化德国及邻国能源系统建设和运行综合成本。
- 考虑空间布局(可再生能源区域潜力)、跨境电力和燃料交易、各种热能存储和供热技术、输电网线性功率流带损耗估计、及德国政策和欧盟减排约束。
- 数据包含公开路网数据(OSM)、国家输电网与氢气网计划、电/气装置注册等,模型已通过2020年德国电力系统历史数据校验。
III. 结果
A. 可再生能源扩张与碳排放
- 电力行业将成为未来能源系统的中枢,供应绝大部分来自可再生能源。
- 就空间布局而言,风电主要集中北部土地,光伏优先南部。随着土地利用约束,开发逐渐向不那么优越的南部推进。
- 跨境电力交易活跃,辅助缓解本土风光供需不平衡。
- 预计2025-2045年电力系统投资需逾7300亿欧元,60%用于风光发电扩建,输电网投资为1910亿欧元,配电网建设虽然未包含在模型中,但其估计投资规模与输电网相当,这意味着整体需求更高。
B. 电力系统备份与灵活性需求
- 图2描绘了2045年1月的电力平衡,出现连续风光低产期时,68GW氢能备用机组及19GW传统天然气机组满负荷运行,辅以邻国电力进口。
- 电解制氢装置在风能丰富期吸收过剩电力,低产期暂停制氢,成为系统重要的短中期调节资源。尤其海上风电出力波动大,氢气制备主要布置于沿海地区,有效避免昂贵的海底直流输电网扩展需求。
- Artelys方法显示,到2045年,日内灵活性需求增长10倍,主要应对太阳能波动,由电动汽车充电管理和储能电池提供。周级灵活性需求增5倍,主要依赖跨境电力贸易及电解氢作为调节手段。
C. 区域定价与输电网集成规划节省成本
- 相较于国家网规,PyPSA-DE提出的优化方案强调:
- 区域差异化电价机制,代替单一区域统一竞价,提升电力市场信号的空间效率。
- 灵活性技术包括电解槽和大规模电池按成本与系统需用优化调度,避免网格过度扩建。
- 海上风电集中于近海,通过电解装置消纳,避免建设大规模昂贵的远距离海底直流MVDC线网。
- 通过上述集成方案,输电网投资需求下降约33%,节省920亿欧元,送电网费平均降低7.5欧元/MWh。
- 尽管区域电价拉开差异,但电价+网费组合后,所有区域终端用户均受益,南部终端价降低3.5欧元/MWh,北部沿岸价降幅达到14.2欧元/MWh。
- 这种基于区域价差的拥塞管理与灵活技术协同优化带来了显著经济效益。
D. 氢气管道基础设施
- 结合电解制氢容量及需求,针对工业、大规模e-fuel生产和备用电站,模型模拟合成的氢气管网布局,规划与联邦官网络建设方向基本一致。
- 需求预计到2045年达191TWh,130TWh由国内电解制氢提供,凸显电解氢不仅是燃料来源,也是调节装置,助力优化可再生发电接纳。
- 管道模型采用线性运输模型,无复杂气体流动物理细节,适用于长远系统级优化。
E. 其他方法论说明与验证
- 模型采用线性负荷流及近似考虑网线损耗,保证计算效率与精度权衡。
- 使用基于循环流的功率流计算方法,验证结果与完整非线性模型一致性较好。
- $N-1$安全标准简化为最大线路负荷不超过70%。
- 新输电线路扩建通过连续变量优化,非离散完全构建,便于灵活决策。
- 模型虽非替代运营商详细规划,但为政策层面优化决策提供有价值方向。
---
3. 图表深度解读
图1:204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与输电网扩展空间分布
- 图中展示德国各区域风能(蓝色)、太阳能(黄色)装机容量和电池储能(颜色深浅表现储能能量,单位GWh),以及输电网增容(绿色HVAC交流线、紫色HVDC直流线,线宽度表示传输容量)。
- 风电明显集中于北部,符合该区更高风能资源潜力,太阳能主产南部。
- 电池储能较多分布南部,表明需弥补太阳能日内波动。
- 输电网络从北向南扩展明显,体现输电网作为连接资源丰富区和负荷中心的关键。
- 该图形支持章节论点,表明区域资源优势驱动装机布局,且输电网扩建符合能源流动需求。

图2:2045年1月电力平衡及节点价格示范(低风光事件)
- 该堆积图具体呈现多种发电与用电负荷的时序变化,包含风电(深浅不同颜色区分陆上与海上)、太阳能、氢气备用机组等。
- 阴影区(消费负荷)下面是各类发电叠加,保证时间解析的平衡。
- 黑色虚线代表节点电价随时间波动,风光低产时价格上涨,反映供需紧张。
- 备载机组满负荷运转期间,氢气与天然气电厂起关键调节作用,且电力进口峰值显著,突出跨境互联对系统稳定重要性。
- 本图描绘了柔性资源动态响应电力缺口的重要机制。

图3:2045年氢气基础设施布局
- 左图展示氢气生产点及管网(粉色圆点代表电解槽等生产设施,紫色粗线为管道,新建与改造细分);右图显示氢气消费分布(工业、电站等)。
- 电解槽多聚集于沿海区域,有助于消纳海风电避免海底直流线扩容。
- 管网连接生产与消费节点,实现全域运输。
- 该图支持文本中电解制氢为系统灵活性枢纽的论断。

图4:2045年电价与网费比较(单一区域竞价/NDP扩网 vs 区域电价/PyPSA-DE方案)
- 左图为国家网规划下单一区域电价,价格较高且无区域差异;右图为PyPSA-DE设定区域电价,并伴随输电网适度扩建,出现区域间电价差,但整体包含网费的终端用电平均价均较左图降低。
- 颜色渐变尺表明价格区间,南部(较低价)及北部沿海(价格较高但有净降幅)均体现出消费端成本下降的趋势。
- 本图展示区域电价如何通过经济信号优化资源配置、有助于减少整体系统成本。

图5:输电网投资需求与PyPSA-DE方案潜在的节省分解(单位:十亿欧元)
- 2023年NDP预测输电网投资约283亿欧元,其中包括海上、陆上HVAC(交流)、HVDC(直流)线路及其他费用。
- PyPSA-DE针对多项假设分别量化节省:
- 减少海上风电连接投资50.3亿
- 减少6GW海上风力容量7.7亿
- 陆上HVDC由地下改为空中线路节省18.1亿
- 进一步减少输电网扩展15.7亿
- 最终PyPSA-DE方案投入191.3亿欧元,较NDP大幅节约。
- 该图具体量化了集成规划和灵活性布局对投资的缓解作用。

图6:灵活性需求增量及技术贡献
- 上部图展示从2020到2045年间日、周及年尺度的灵活性需求增长,日变化需求增长最明显(约10倍),周变化增长显著(5倍),年变化需求小。
- 下部图分为日内与周内灵活性技术组成,显示电动汽车充电管理(BEV充电器)、进口出口电能、储能电池充放电、电解氢、抽蓄水电等多技术组合满足不断增加的灵活性需求。
- 各技术的年度贡献色块清晰表明系统随转型对不同灵活性手段的依赖演变。
- 该分析明确了能源转型对系统调节能力提出的巨大挑战及解决路径。

---
4. 估值分析
报告未涉及传统金融意义的估值,但从能源系统成本最优化角度强调了:
- 利用线性规划优化模型,基于设备投资成本、运行成本、技术效率及排放限制等输入,计算出最低系统总成本的建设与运营方案。
- 估值核心参数包括电力与氢气网升级费用、可再生能源及储能成本、跨区域电能交易成本等,均对系统总投资和运行费用产生显著影响。
- 这种模型实际相当于对能源未来资本支出的价值估计,且通过情景变动(如是否采用区域电价、灵活度技术布置)演示成本敏感性。
- 投资节省的数值反映了估值优化结果的直接经济应用,具有较强政策指导意义。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虽未详细列出风险专门章节,但隐含识别了如下潜在风险因素及影响:
- 模型结构和方法局限: 线性负荷流与输电线路持续扩建模拟均为简化,未充分反映非线性电力系统特性和离散建设决策,可能导致实际投资需求与模型预测存在偏差。
- 政策与规划不确定性: 氢能需求、市场设计、碳排放约束等政策可能变动,灵活资源投放及传输建设节奏或偏离预期,影响系统成本效益。
- 技术发展不确定性: 电解槽效率、储能成本、可再生能源装机成本等技术进步速度影响成本分布,若未达预期将抬高系统总成本。
- 市场行为风险: 区域价格信号及其对投资者和消费者行为的实际影响尚不完全确定,模型假设市场能有效响应区域价差,有实施难度。
报告未具体提出缓解策略,暗示模型更多为政策设计的指引工具,不替代全面风险管理。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模型高度依赖线性优化与预设假设,其简化和基于历史数据校验的方式虽能提供方向性洞察,但缺乏应对非线性复杂负荷流、设备离散性和动态市场行为的能力。
- 区域价格机制虽显示成本节约潜力,实际推广面临制度门槛和市场接受度考验,此点报告体现较少讨论。
- 氢能系统模型忽略了气体物理流动与安全运营复杂性,未来在大规模网络运营中或面临实际难题。
- 虽展示了灵活性需求大增和不同技术贡献比例,但未深入探讨灵活性不足风险及可能带来的系统可靠性威胁。
- 模型对配电网投资需求缺少内部建模,依赖外部研究补充,限制了对末端电力传输成本的完整评估。
总体而言,该报告内外一致,未见明显自我矛盾,所依赖数据和方法均有充分说明。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基于PyPSA-DE的分析表明:
- 集成能源系统优化规划,结合跨部门、跨区域高分辨率建模以及区域电价设计,显著减少德国能源系统转型所需的输电网投资和运营费用。
- 2045年德国电力体系完全由可再生能源驱动,风电和光伏容量按资源潜力加速投建,电池储能和电动汽车充电管理等技术满足迅猛增长的日内负荷调节需求,氢能在周波动灵活性和系统稳定性中发挥关键作用。
- 区域电价有效反映输电拥堵,减少高耗资本的传输扩建,能降低系统整体成本并惠及所有终端消费者,尤其促进沿海海上风电的经济利用。
- 氢气传输管网现有规划相对充分,其灵活布局支持电能转化与存储,成为实现跨能源系统交互耦合的桥梁。
- 即使考虑模型简化假设带来的不确定,PyPSA-DE所揭示的跨部门综合规划方法,显著提升能源系统经济性和政策可持续性,值得政策制定者及学术界关注和采纳。
---
参考依据
- 以上分析大量基于报告正文内容和图表解读,引用页码见各部分标注。
- 所引用图表精确路径附带,便于核实与展示。
---
总字数:约1400字
语气: 专业、详尽、客观,兼顾政策与技术角度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