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 解码出口新常态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深入分析了2020年以来中国出口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与结构变迁,指出中国出口全球份额提升至14.5%,其中中间品出口比例上升且对越南、墨西哥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速显著快于发达国家,消费品和资本品出口份额整体下降。中间品出口增长以贱金属、纺织、化工、机械电气、塑料橡胶为主,且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结构及新兴市场工业化密切相关,新能源汽车和高端制造消费品出口快速增长。全球产业链去中心化趋势明显,中国出口面临结构调整和市场重心转移 [page::0][page::2][page::5][page::9][page::10][page::12].
速读内容
中国出口全球份额与产业链变化 [page::0][page::2]
- 2020-2024年中国出口额占全球比例从12.9%上升到14.5%。
- 全球产成品贸易出现去中心化趋势,中国作为全球产成品中心地位下降。
- 出口结构明显变化:中间品占比由42%升至46%,消费品由36%降至33%,资本品由21%降至19%。
中间品出口增长与新兴市场的关系 [page::4][page::5][page::6][page::7]
- 中国对越南、墨西哥中间品出口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2%、16%,远高于对美国的3%。
- 新兴市场进口中国中间品的占比上升,推动对中间品出口总量增加。
- 中间品出口集中在贱金属、纺织、化工、机械电气、塑料橡胶,且主要出口目的地为新兴市场。
中国出口份额变化的HS6产品构成分析 [page::3][page::9]
| 产品类别 | 数量(种) |
|-------------------------|---------|
| 贱金属及其制品 | 73 |
| 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 | 72 |
| 化学工业产品 | 69 |
| 机械电气设备及零件 | 35 |
| 塑料及橡胶制品 | 28 |
- 贱金属如电镀钢材,出口份额显著提升,主要出口菲律宾、孟加拉国、沙特。
- 塑料橡胶制品如输送带、轮胎出口迅速增长,主要出口采矿业发达国家。
- 机械电气产品出口增加,技术含量较高,主要出口美国、新加坡等国家。
- 化工产品如磷化物、无机酸盐出口快速增长,主要出口韩国、日本。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结构与出口品类变化 [page::10][page::11]
- 中国对外投资重点向制造业倾斜,包括金属、电子元器件、汽车、可再生能源等。
- 出口提升的中间品类型与制造业对外投资重点行业高度一致。
- 以越南为例,中国对其电子产业链投资显著增长,推动相关中间品出口。
消费品出口减速与部分逆势增长产品 [page::11][page::12]
- 纺织类消费品出口全球份额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的产品主要为服装类,与劳动力成本提升推动部分产能外移有关。
- 其他消费品如冻墨鱼、摩托车驱动电动机出口份额下降。
- 逆势增长产品包含人造毛皮、(人造)宝石制品、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品。
- 新能源汽车出口2017-2023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5%,份额提升显著。
新兴市场工业化推动中国中间品出口增速案例 [page::12][page::13][page::14][page::15]
- 越南制造业增长强劲,电子产业兴起带动硅等电子中间品出口大幅增长;摩托车产业带动内胎出口。
- 墨西哥家具、汽车产业增长推动相关中间品出口。
- 印尼镍矿开采加速推动贱金属及相关冶炼设备出口。
- 韩国、东欧锂电产业发展促进中国锂电池相关中间品出口爆发式增长。




深度阅读
中金《解码出口新常态》报告详尽分析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解码出口新常态》
- 作者:张文朗、黄亚东、郑宇驰等,中金公司分析员
- 发布机构:中金公司研究部
- 发布日期:2025年1月15日
- 主题范围:聚焦中国出口外贸结构变化,解读2020年以来中国出口“新常态”特征,分析出口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尤其是中间品出口的增长及其驱动因素。
核心论点总结:
报告指出,2020年后中国出口整体占全球份额提升(从2016-2019年的12.9%提升至2020-2024年的14.5%),但全球产业链出现去中心化趋势,中国作为全球产成品中心的地位有所下降。[page::0,1]
其中,贸易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中间品出口份额上升,消费品和资本品份额下降。出口增长主要由对新兴市场的中间品出口驱动,如越南、墨西哥等国。细分产业方面,中国中间品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贱金属、纺织、化工、机械电气、塑料橡胶五个行业。[page::0,2]
报告未明确给出投资评级或目标价,更多是宏观结构与产业分析,作者意在揭示供给、需求、全球产业链重组背景下中国出口的内在逻辑及未来趋势。
---
2. 逐章节深度解读
2.1 报告开篇与概要
报告开篇明确:
- 2020年后中国出口占全球份额显著上升,但全球产成品贸易开始去中心化,中国的产成品中心地位有所减弱。
- 出口结构调整为中间品比重上升(从42%增至46%),消费品比重下降(36%降至33%),资本品比重小幅下降(21%降至19%)[page::0,2]
支撑这一论断的核心逻辑:
- 全球供应链重组带来贸易流变化。
- 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消费品出口中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份额减少。
- 与新兴市场的贸易合作增强,推动中间品出口增长。
2.2 全球贸易去中心化表现(图表详解)
报告引用了全球价值链分析,使用ADB MRIO数据库及产成品贸易图,显示2000年至2023年全球产成品贸易流向及节点变化(图见page 2)。
- 节点大小体现产成品出口总额,颜色对应区域。
- 中国在2019年为全球产成品出口重要中心,但2023年其曲线相较2022年显示出口重心弱化,其他区域尤其是新兴市场相对增强。
- 该趋势反映全球产业链的去中心化特征。[page::2]
2.3 出口产品结构分解(图表见page 3)
- 堆积柱状图显示2017-2023年中国出口产品结构比例变化:
- 中间品比例从42%升至46%。
- 消费品比例从36%降至33%。
- 资本品比例从21%降至19%。
- 其他商品微增至2%。
- 此外,对出口份额变动超过10个百分点产品的分布分析显示:
- 份额增长超过10个百分点的产品中,中间品占59%。
- 份额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的产品中,消费品占比较高(36%),远高于中间品和资本品。
- 反映中间品出口稳定提升有效弥补消费品资本品下滑,维持出口总份额增长。[page::3]
2.4 出口市场结构变化
- 中国对美国、香港等传统主要市场出口占比下降,而对越南、墨西哥等新兴市场出口比例上升。
- 2017-2023年,美国在中国出口中占比下降4.2个百分点,越南、墨西哥分别增加1.2、0.9个百分点。
- 新兴市场中,中间品占比显著高于对美国出口中间品比重。例如:
- 对越南出口商品中中间品69%,消费品16%;
- 对美国出口商品中中间品30%,消费品46%。
- 中国对越南和墨西哥中间品出口,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2%、16%,远超对美国3%增长。[page::4,5,6]
2.5 新兴市场进口结构及增长
- 15个选定新兴市场国家从中国进口的中间品与资本品比例显著提升,消费品增长有限。
- 中间品进口占比平均提升4.1个百分点,资本品提升5.2个百分点,消费品仅提升1.9个百分点。
- 具体国家如巴西、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墨西哥、越南等中国中间品进口份额增长显著。
- 反映新兴市场工业化过程中对中间产品的强劲需求,助推中国出口结构调整。[page::7,8]
2.6 中间品出口细分行业与产品分析
- 2017-2023年出口份额提升中间品共331种,集中于:
- 贱金属及其制品(73种)
- 纺织原料及制品(72种)
- 化工产品(69种)
- 机械电气设备及零件(35种)
- 塑料橡胶制品(28种)
- 具体案例:
- 贱金属:电镀钢材、热轧钢卷份额大增,中国出口份额最高提升至56.8%-75.9%区间,出口国家多为菲律宾、孟加拉、沙特等新兴市场。
- 塑料橡胶:输送带、轮胎产品出口增长显著,主要出口澳大利亚、智利、俄罗斯、越南,与采矿和汽车产业关联紧密。
- 机械电气:核心产品如电池、半导体器件份额提升显著,对美国、新加坡等技术含量高的市场出口明显增加。
- 化工:磷化物、无机酸盐、硫化物、锂镍氧化物出口份额大幅提升,主要出口地包括韩国、日本、刚果(金)等。[page::9,10]
- 产业关联:中国制造业对外投资方向与出口行业高度相关,突出金属、电子元器件、汽车、化工、可再生能源等,表明投资海外进一步推动中间品出口提升。[page::11]
2.7 消费品出口减速分析
- 纺织类服装产品中出口份额下降显著,受劳动力成本上涨影响,纺织服装产业逐渐向孟加拉、越南转移。
- 典型产品如毛制女式连衣裙出口份额从59.2%降至6.5%,棉制女式防寒服装下降43.7个百分点。
- 部分消费品如海鲜(冻墨鱼鱿鱼)、电动摩托车等出口份额也明显减少。
- 逆势增长消费品包括人造毛皮、(人造)宝石制品、新能源汽车和手机。
- 新能源汽车出口额从2亿美元增至400亿美元,全球份额由0.6%增至13.7%,年复合增长率135%,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动力。
- 手机虽出口份额稳定(约50%全球),但规模巨大(2023年1395亿美元,占总出口4.1%)。[page::11,12]
2.8 新兴市场工业化推动中间品出口
- 越南、墨西哥、印尼、韩国及东欧国家工业化加速带动对中间品进口需求:
- 越南:电子产业发展带动中国硅、中间品出口;摩托车产业拉动内胎出口。
- 墨西哥:家具、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带动相关零部件出口增长。
- 印度尼西亚:镍矿加速开发带动贱金属和冶炼设备出口。
- 韩国、东欧:锂电产业快速成长,促进锂的氢氧化物、人造石墨等中间品出口增长。
- 具体数据支持越南制造业显著增长,FDI流入增加,外资企业占总出口比例高达73%;中国对越南电子中间品出口额快速增长,由无到1.3亿美元。
- 印度尼西亚镍矿出口增9.5倍,73%出口至中国产生股动,对印尼出口铸钢产品大幅增长。[page::13-16]
---
3. 图表深度解读
3.1 贸易流向网络(page 2)
- 该图表展示2000年、2019年、2022年和2023年各经济体产成品贸易网络。
- 中国节点虽始终较大,但相较2019、2022年,2023年与其他区域尤其是美洲与东南亚联系更分散,凸显全球贸易去中心化趋势。
- 节点与曲线粗细、数量改变反映国际贸易格局微调,进一步诠释全球供应链重新布局的趋势。[page::2]
3.2 出口产品结构变化(page 3)
- 层叠柱状图以2017-2023年中国出口产品结构占比展示中间品逐年上升,消费品、资本品逐年下降趋势。
- 份额变化超过10个百分点的HS6产品柱状图显示增长产品中,中间品占主导,而下降产品中消费品占比更高,这说明出口份额提升的动力主要来自中间品。[page::3]
3.3 出口市场份额变化(page 4-5)
- 柱状图显示中国对俄罗斯、越南、墨西哥等新兴市场出口份额增长,尤其对俄罗斯、新兴亚洲国家的增长显著。
- 与此相对的,香港、美国、日本出口份额有下降趋势。
- 另一图表对美国、越南、墨西哥出口结构进行对比,突出中间品在新兴市场出口中的高占比比例,反映产业链重点向新兴市场转移。[page::4,5]
3.4 中间品出口速度(page 6)
- 柱状图标明2017-2023年中国对美国中间品出口增长缓慢(年复合3%),而对越南、墨西哥则快速增长(12%、16%年复合增长率)。
- 图表清晰揭示新兴市场工业化带来的中国中间品出口需求增长趋势。[page::6]
3.5 新兴市场进口中国中间品比重提升(page 7-8)
- 折线图和表格体现15新兴市场从中国进口的资本品、中间品增长迅速,中间品进口占比平均上升4个百分点以上。
- 进一步佐证新兴市场工业化背景下对中间品需求的快速攀升。[page::7,8]
3.6 中间品出口结构分类及细分产品增长(page 9-10)
- 表格系统归类出口份额增长的331种中间品,集中在五大类。
- 具体产品销售额和全球份额提高幅度的引用,数据充分显示贸易结构调整的实证支撑。
- 机械电气、化工产品中特别提及电池、半导体器件、磷化物、锂化合物的爆发性增长,直接对应新能源、电子产业需求。[page::9,10]
3.7 对外直接投资趋势(page 11)
- 柱状图表现出中国对外投资额逐年上升,2023年投资金额大幅攀升,重点投入行业与出口增长行业吻合。
- 说明企业海外扩张策略与出口需求互为推动力。[page::11]
3.8 越南进口构成变化、制造业和投资规模(page 13-14)
- 图表展示越南自中国进口的比重上升5.3个百分点,伴随制造业就业占比和FDI流入增加。
- 通过大量描述和数据辅助,刻画越南制造业和进口增长背后对中国中间品依赖的事实。[page::13,14]
3.9 锂电中间品出口(page 15-16)
- 中国对韩国、波兰等锂电池出口国出口锂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和人造石墨大幅增长,2023年出口额数十亿美元规模。
- 图表对应数据清楚展现出口额增长趋势。
- 该领域未来仍具成长潜力。[page::15,16]
---
4. 估值分析
报告主要聚焦宏观贸易结构与行业演变,未涉及具体企业估值、目标价或收益预测,因此无估值模型、折现率等估值细节分析。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中未专门罗列风险段落。通过内容隐含,潜在风险包括:
- 全球供应链进一步去中心化带来中国出口结构可能发生更大波动风险。
- 新兴市场经济波动风险可能影响中间品出口增长可持续性。
-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消费品出口持续下行的负面影响。
- 全球贸易政策、关税等国际环境变化风险。
文章未对风险缓解措施详细论述,风险描述较为隐晦。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分析基于联合国联合贸易数据、ADB MRIO等权威数据库,数据基础坚实。
- 观点逻辑连贯,结论贴合数据。
- 但报告更多强调中国出口结构优势及新兴市场的正面贡献,未充分讨论潜在市场波动或地缘政治风险对贸易流动的冲击,风险提示较弱。
- 对中间品出口增长多归因于产业升级与海外投资,可能未充分考虑全球供应链多元化趋势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
- 报告涉及多个新兴市场国家时,部分归因倾向于中国投资推动,缺少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多元考量。
- 评级信息缺失,未涉及具体资本市场投资建议,定位主要为结构性宏观研究。
---
7. 结论性综合
关键发现
- 2020年以来,中国出口占全球比例上升明显,说明中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仍维持重要地位,但全球供应链去中心化趋势明显,中国产成品出口中心地位有所弱化。
- 出口产品结构方面,中间品出口份额持续提升(从42%升至46%),消费品和资本品出口份额下降,展现出中国出口从“产成品中心”向“中间品供应中心”的转变。
- 出口市场结构方面,中国对新兴市场(如越南、墨西哥、印度尼西亚、俄罗斯等)中间品出口增长显著,反观对美国、欧洲等传统市场出口份额下降。
- 分行业看,中间品出口主要集中在贱金属、纺织原料、化工、机械电气及塑料橡胶等领域,反映新兴产业需求和中国产业链升级。从出口份额增长的HS6分类产品看,331种产品尤为显著贡献出口结构变化。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结构与出口数据相呼应,制造业相关领域投资快速增长助推出口中间品。
- 环保与新能源主题带动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零部件出口大幅增长,新能源汽车出口年复合增长率达135%,手机长期稳定但金额庞大。
- 新兴市场工业化、制造业扩张扩大对中国中间品需求,产业链合作加深,如越南电子与摩托车产业、墨西哥家具与汽车产业、印尼镍矿冶炼、韩国和东欧锂电产业均推动中间品出口增长。
- 报告数据详实,逻辑清晰扎实地描绘了中国出口“新常态”的全貌。
图表深刻见解
- 全球贸易网络图勾勒去中心化特征,提示全球供应链弹性和分散趋势加剧。
- 结构性柱状图和份额变化数据显示中间品出口成为中国全球贸易份额提升主力军,消费品出口份额下降反映产业转型阶段特征。
- 出口目的地结构的变化直接反应中国制造业全球布局调整及新兴市场工业化带来的出口机会。
- 出口产品结构和对外投资的高度一致表明中国企业的海外战略布局对出口发挥实质拉动。
- 细分产品及新兴产业的数据支持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相关中间品等新兴产业成为出口新亮点。
- 越南、墨西哥、印度尼西亚等具体新兴市场例证了产业链联动效应以及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日益增长的网络地位。
作者立场总结
作者整体看好中国出口中间品的增长潜力以及由新兴市场工业化带来的需求扩张,强调中国出口结构由消费品向中间品的转变及其积极影响。对全球产业链重构带来的机遇持乐观态度,同时提醒注意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劳动密集型消费品出口的影响。综合来看,报告所展现的是一个以中间品出口为核心的新常态下中国外贸格局的积极图景。
---
参考标注
源自报告相关页码总结如下:
- 出口占全球份额变化及出口结构基本面介绍:[page::0,1,2]
- 贸易流向网络解析:[page::2]
- 出口产品结构与贸易份额变化:[page::3]
- 出口市场及结构演变细节:[page::4,5,6]
- 新兴市场进口情况分析:[page::7,8]
- 中间品出口细分行业产品解析:[page::9,10]
- 投资与出口联动分析:[page::11]
- 消费品出口减速及新能源增长:[page::11,12]
- 新兴市场工业化带动出口案例:[page::12-16]
---
该报告结构清晰,数据详实,能为政策制定、产业布局及跨国贸易战略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