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主被动基金简析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系统分析了中国汽车主题被动与主动基金的市场表现和行业配置差异。被动指数覆盖新能源、智能车及传统车,智能电动车指数收益领先且历史波动表现优异。主动基金表现分化显著,中欧内需成长基金在上涨和下跌行情均表现出色,重点布局智能驾驶和人形机器人领域。基金持仓集中度和换手率存在较大差异,头部重仓股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企业,且部分基金积极配置AI相关产业链。整体报告揭示了汽车板块投资的多层次机会和风险点,为投资者提供策略参考 [page::0][page::1][page::3][page::5][page::8][page::9]。
速读内容
中国汽车板块发展机遇与策略框架 [page::1]
- 传统车企通过全球化布局和混改提升估值,新能源智能车赛道进入技术红利释放期,未来产业具备技术复利效应。
- 行业三层次“守成、进化、探路”格局,兼具估值安全垫和成长弹性,提供多层次投资机会。
汽车主题指数分类与成分特征 [page::2][page::4][page::5]

- 新能源车指数聚焦锂电池及整车产业链中下游,智能车指数覆盖感知决策技术,传统车指数高度集中于整车制造。
- 8只主流汽车主题指数主要集中单一市场,尚无跨沪港深三地全覆盖指数。
- 行业配置差异明显,新能源指数重仓电力设备,智能车指数分布于汽车、电子、计算机领域,传统车指数近乎全配整车制造。
汽车主题指数历史表现分析 [page::3][page::4]

- 2016-2025年,所有汽车主题指数均实现正年化收益,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收益最高达10.60%。
- 高成长技术环节指数在行业上行周期涨幅领先;传统整车指数下行时跌幅较小,抗跌性明显。
- 指数胜率分析显示多数指数上行行情跑赢沪深300,下行行情跑输居多,震荡期则传统车指数胜率达100%。
汽车主题主动基金筛选及基本表现 [page::6][page::7]

- 筛选出成立时间早于2024年底且汽车行业配置占比超过50%的20只主动基金。
- 部分主动基金在行业上涨和下跌区间均能跑赢基准,胜率最高为60%以上的中欧内需成长。
- 主动基金申万一级行业配置集中在汽车和电力设备,有色金属、电子为辅,配置风格存在均衡与赛道集中的分化。
主动基金持股风格及重仓股特征 [page::8][page::9]


| 基金名称 | 换手率均值(%) | 集中度均值(%) |
|----------------|-------------|-------------|
| 汽车主题基金-1 | 138.54 | 52.17 |
| 汽车主题基金-2 | 34.63 | 69.61 |
| 中欧内需成长 | 204.15 | 53.29 |
| 汽车主题基金-4 | 227.08 | 80.74 |
| 汽车主题基金-16 | 319.20 | 48.63 |
- 换手率跨度大,最高319%,最低28%,集中度均值约60%,收益排名靠前基金集中度适中。
- 重仓股高度重合,宁德时代、比亚迪为共识选股,人形机器人和智能驾驶相关个股频繁出现。
- 中欧内需成长聚焦智能驾驶(40%-50%仓位)与人形机器人(约20%仓位),挖掘景气度上升的龙头企业,兼具行业集中与个股分散特征,投资理念强调时代背景与利润陡峭曲线。
风险提示及合规声明 [page::9][page::10]
- 基金投资有风险,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报告不构成投资建议。
- 免责声明详细说明了报告性质、使用范围及利益冲突风险。
深度阅读
《汽车主被动基金简析》深度解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汽车主被动基金简析》
- 作者及团队:兴证金工团队,分析师郑兆磊、沈鸿
- 发布机构: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证监会认证的投资咨询机构)
- 发布日期:2025年3月26日
- 报告主题:聚焦中国汽车产业链的主动与被动基金投资价值,涵盖新能源车、智能车、传统汽车领域,深入剖析对应主题基金的市场表现、行业配置、估值及持股风格,评估投资机遇与风险因素。
核心论点总结
- 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新能源渗透率突破和智能化加速落地的关键阶段,产业正从替代逻辑走向全链条价值重构,形成“守成、进化、探路”的三维立体发展格局,涵盖传统车企全球化转型、新能源技术迭代及未来自动驾驶等前沿创新。
- 汽车主题被动基金主要分为新能源车、智能车和传统车三大指数,其覆盖侧重点、历史业绩和风险弹性各具优势。整体基金和指数实现了相对市场的超额收益,且在不同市场行情周期表现差异明显。
- 主动汽车主题基金内部风格多元,部分产品尤其是“中欧内需成长”基金,上下行情区间表现优异,配置聚焦智能驾驶和人形机器人两大成长赛道,侧重于挖掘产业景气度向上且利润曲线陡峭的龙头企业。
- 投资风险主要包括行业政策变化、技术路径不确定性及宏观经济波动,报告强调基金投资风险的必要提示。
报告以详实数据和图表佐证观点,体现较强的行业深度及基金分析能力,适合机构及中长期关注汽车及相关主题投资者参考。[page::0,1]
---
二、逐章深度解读
1. 引言: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背景与投资价值
- 主要内容:
报告指出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传统转型(国企混改、出海扩展)、智能升级(智能电动汽车快速发展)、以及未来探索(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等前沿技术萌芽)三大叠加阶段。
依托传统车企全球布局,和新能源车企技术迭代,形成了“守成者有底线、进化者有空间、探路者有想象”的产业三维立体格局。
汽车产业链价值重构,行业估值兼具安全垫和成长溢价,为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提供多层次配置机会。
- 推理依据:对比智能手机产业成熟路径及全球化出海经验,结合国内市场特征和国资民营并存的治理结构,认为后期参与者更多,竞争更加复杂。智能汽车从替代性成长进入结构性升级,成本下降,技术生态强化,有望形成品牌护城河。未来产业受益于技术复利效应,提前布局未来出行生态。
- 重要观点:传统安全垫+科技成长弹性=周期与成长兼顾,适合主动多重策略配置。[page::1]
---
2. 汽车主题被动基金分析
2.1 汽车指数分类与编制方式
- 内容总结:汽车指数分为三类:
1. 新能源车指数: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下游(例如锂电池、充电桩、整车制造),如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产业指数、国证新能源车指数(覆盖面递增)。
2. 智能车指数:聚焦智能汽车技术供应商,涵盖感知、平台应用、智能硬件与软件融合,如中证智能汽车主题指数和智能电动汽车指数(覆盖从动力到软件整车多个环节)。
3. 传统汽车指数:主要聚焦整车制造,乘用车和商用车为主,零部件次要,如中证全指汽车指数、港股通汽车产业主题指数、中证800汽车与零部件指数。
- 特点:各指数涵盖的市场和产业链位置不同,但普遍存在市场单一(沪深或港股)成分股集中,缺乏跨市场系统性覆盖,投资者单独购买或需组合多只ETF以覆盖多市场。
- 表格说明:表1和表2分别列出了目前被动基金所跟踪的8只汽车主题指数及其编制特点,表3展示各指数对沪港深三地市场的覆盖比例,显示均为单地域覆盖。[page::1,2]
2.2 汽车指数历史收益特征
- 总结:自2016年末至2025年2月,各汽车指数均实现了较沪深300超额正收益。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表现最好(年化收益10.6%),港股通汽车产业主题指数和智能汽车主题指数表现亦优。新能源车指数虽相对智能电动车和港股稍弱,但依然优于宽基指数。
- 行情周期表现:报告划分汽车行业上行、下行、震荡周期。
- 上行区间:新能源产业指数涨幅最高,显示成长性环节的超额收益显著。
- 下行区间:传统汽车板块抗跌性较强,新能源和智能车指数调整较大,智能车主题指数跌幅较小。震荡期内港股表现优异。
- 胜率:多数指数上行区间跑赢基准指数(胜率60%以上),下行区间弱势,震荡期中证全指汽车指数胜率达100%。
- 图表:图1展示了各指数的收益曲线,表4给出风险收益比率,图2和图3详细刻画市场行情区间及指数表现,有效反映不同产品在市场不同趋势下的差异化表现。
- 解读:新能源及智能车指数更适合捕捉成长行情,传统车指数抗跌,体现不同细分市场的辩证特征,有助于资产配置中周期性平衡。[page::3,4]
2.3 汽车指数成分股特征差异
- 行业分布:大多数指数成分股集中在电力设备、汽车、电子和有色金属行业。细分来看,新能源车指数重仓电力设备(40%以上,侧重电池产业链),智能车指数均衡分布于汽车、电子、计算机,体现智能驾驶与软件内涵,传统车指数则高度集中整车企业(汽车行业占比达98.65%),零部件次之。
- 市值与估值:
- 市值:智能电动汽车指数和中证800汽车与零部件指数市值体量较大,而智能汽车主题指数及港股主题指数较小。
- 估值:智能汽车主题指数市盈率最高(38.71倍),港股通指数最低(19.77倍);整体智能化相关指数普遍溢价较高。
- 图表:图4、图5直观展示各指数成分股的市值和估值对比。
- 含义:不同细分指数对市场阶段的敏感度不同,智能车指数和新能源指数反映投资者对未来成长空间的认可,而传统车指数估值相对偏守稳。
- 总结:被动指数能较好跟踪市场表现,但市场波动和跨市场机会有局限,主动基金可能做出更灵活配置。[page::4,5]
---
3. 汽车主题主动基金分析
3.1 筛选方法与样本描述
- 筛选标准:
1. 基金类型为股票型或偏股混合型等,且规模不低于1亿元,成立时间至2024年底。
2. 以基金名称及业绩比较基准关键词“车”为初筛点。
3. 持仓中汽车行业占比持续超过50%。
- 样本量:共筛选20只汽车主题主动基金,反映活跃且具代表性的主动策略样本。
- 表格:表7列示符合条件的汽车主题主动基金列表。
- 意义:从基金配置维度明确覆盖主动型行业基金的市场代表,便于后续绩效和风格分析。[page::6]
3.2 主动基金业绩表现
- 对比基准指数,汽车主题主动基金在不同行情时段表现差异较大。多数基金难以同时跑赢上行和下行区间基准指数。
- 其中“中欧内需成长”基金表现突出,上下行行情均获胜率60%以上,显示其风格具备较强的抗跌和捕获机会能力。
- 图6展示2022年至2025年间基金及基准的收益与胜率对比情况。
- 结论:主动基金需结合行业周期灵活调整配置,优秀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和行业判断对业绩具有决定作用。[page::6,7]
3.3 行业配置
- 以申万一级行业统计,主流配置集中在汽车和电力设备行业,有色金属及电子行业为辅。符合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中、下游多环节相关性。
- 申万二级行业分布显示大多数基金持仓较为均衡,但亦存在部分基金重仓单一赛道,比如电池领域占比较高(最高达56%、69%),体现策略的差异化。
- 图7给出一级行业配置比例柱状图。
- 案例:中欧内需成长持仓多元,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及零部件。此类均衡配置有助于风险分散。
- 解读:主动基金策略涵盖保守均衡和赛道集中两端,满足不同投资偏好。[page::7]
3.4 持股风格分析
- 换手率与持股集中度数据表明风格多样。20只基金年化换手率均值1.36倍,最大的高达319%,最低约28%,体现从激进交易到长期持有的跨度。
- 持股集中度均值约60%,较高但不过度集中,业绩排名较好基金集中度适中(约50%),显示适度分散利于稳定表现。
- 重仓股集中度高,宁德时代是绝大多数基金首选,出现在15只基金前十大持仓中;比亚迪次之,入选10只基金。
- 其他重点关注人形机器人和智能驾驶相关个股,如拓普集团、科达利、韦尔股份、德赛西威等,反映基金对前沿技术赛道的重视。
- 部分基金持仓具独特性,如重点布局AI芯片、锂矿材料、重卡或电动两轮车,并涉足港股新势力车企,显现主题多元与差异化。
- 图8、图9展示换手率、集中度数字及行业配置;图10列示十大重仓股。
- 结论:主动基金呈现从传统整车到智能驾驶和机器人多元投资风格,强调产业链全景深挖掘与未来科技主题的结合。[page::8,9]
---
4. 风险提示
报告提供了传统且务实的风险提示,强调基金投资风险、历史业绩不等同未来成果等原则。指出投资者应理性认知基金的阶段性表现波动,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同时表明基金经理选股与市场不确定性影响投资结果。
提示关注政策变化、技术路径风险和市场波动等不确定性因素,提醒投资者审慎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汽车指数收益表现)
- 描述:展示2016年底至2025年初多只汽车主题指数的累计收益走势。
- 解读: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表现领先明显,港股通指数紧随;新能源指数表现较为稳健,沪深300基准指数相对滞后。2021年中期后出现较大波动,反映行业周期。
- 关联文本:支持了成长性指数涨幅领先、传统指数抗跌的结论。
- 限制:未显示具体年化收益率,但由曲线可见行业波动与增长周期。[page::3]
图2(申万汽车指数收益表现)
- 描述:反映2020年至2025年申万汽车指数涨跌情况,背景色区分市场上行(红)、下行(绿)、震荡(灰)周期。
- 解读:细节显示上行期指数整体攀升,下行区快速回调,震荡期波动加剧,验证不同行情影响汽车行业周期律。
- 关联文本:为对指数周期收益进行分区绩效统计提供基础。
- 可能限制:仅反映了行业整体状态,不细分板块表现。[page::4]
图3(不同行情区间内各指数收益)
- 描述:具体数字展现不同市场周期多个汽车指数的收益率对比。
- 解读:明显显示新能源相关指数在上行期回报最高,传统指数在下行期抗跌,表现出不同策略对应不同市场阶段的优劣。
- 关联文本:强化报告关于行业细分指数收益周期特征的主张。[page::4]
图4(汽车指数市值对比)
- 描述:各汽车指数成份股加权流通市值中位数对比,单位亿元。
- 解读: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及800汽车与零部件指数规模较大,有较强市场影响力;智能汽车主题指数规模较小,可能包含更多成长型龙头或中小盘股。
- 关联文本:市值规模差异为估值和风险偏好差异奠定基础。
- 局限:仅反映市值分布,未反映流动性等因素。[page::5]
图5(汽车指数估值对比)
- 描述:各指数市盈率对比,倍数越高反映投资者对成长预期越强。
- 解读:智能汽车主题指数的估值最高,显示市场对智能化技术的成长预期最为乐观,港股通指数估值最低,更偏价值防御特征。
- 关联文本:支持各指数潜在风险收益差异分析。
- 限制:未给出估值波动及盈利预测的具体假设。[page::5]
图6(基金收益率与胜率)
- 描述:2022年以来汽车主题主动基金在不同行情区间跑赢基准的比例(胜率)及平均收益。
- 解读:表现出积极基金在上涨期表现较好,震荡和下跌期大多面临压力,但个别如中欧内需成长稳定。
- 关联文本:佐证主动基金业绩评价,强调对管理能力的需求。
- 局限:未展示策略变动详细情况。[page::7]
图7(汽车主题基金行业配置)
- 描述:申万一级行业持仓比例,汽车和电力设备合计是主流配置。
- 解读:反映新能源动力链和整车制造并重的投资策略。
- 关联文本:验证主动基金行业配置的多样性与均衡性。
- 局限:不具体至个股和主题细分赛道。[page::7]
图8、图9(换手率与集中度)
- 描述:20只汽车主题基金年化换手率及持股集中度情况。
- 解读:基金策略从高换手率激进交易到低换手率稳健持有均有,持股集中度维持中高但多在50%至80%范围,表明均衡追求收益与风险控制。
- 关联文本:体现基金间风格差异,解释业绩波动。
- 局限:未分析换手率的具体成因。
- 图10(十大重仓股)
- 描述:展示20只基金最青睐的十大重仓股情况。
- 解读: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为行业龙头型重仓股,高度集中,其他围绕智能驾驶和机器人相关科技股布局多元。
- 关联文本:突出主动基金着重把握汽车未来产业链的主要增长点。
- 局限:未给出持仓比例变化趋势。[page::8,9]
---
四、估值分析
报告主要基于市场市盈率和历史收益进行估值对比,未涉及复杂的DCF或多因子模型,但对汽车指数和基金市盈率差异的讨论为投资者理解估值合理性提供重要视角:
- 智能汽车主题指数市盈率最高(38.71倍),反映市场对智能化及自动驾驶技术未来成长的溢价期待。
- 新能源车指数估值较为温和,结合其高成长性表现,体现市场分歧。
- 传统汽车指数估值较低,反映其抗跌、防御属性。
- 主动基金的持仓轮动及换手率变化暗示其估值管理动态,将资产灵活从高估值板块轮换至相对低估值领域。
总体,报告通过对比市盈率和业绩表现分析,揭示估值与预期收益的匹配与背离,为投资者在不同风险偏好下提供估值参考。[page::5,8]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市场风险:汽车行业技术更新迅速,市场竞争激烈,可能导致业绩大幅波动。
- 政策风险:新能源补贴政策、环保法规及出口政策变化均可能影响业绩。
- 技术路径不确定性: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技术路径尚不明朗,投资有不确定性。
- 宏观经济风险:全球经济形势及供应链稳定影响汽车产业周期表现。
- 报告未详细列出缓解策略,但强调投资需理性、基金经理历史业绩不保证未来表现、风险自负。
- 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审慎配置汽车主题基金。
- 以上风险提示体现证券行业标准合规要求,增强报告的专业性和严肃性。[page::0,9]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节注意
- 报告整体客观详实,数据翔实、观点清晰,但存在以下需要注意的细微之处和局限:
1. 估值方法相对单一:报告主要依赖市盈率及历史收益作为估值参考,缺少现金流折现或盈利预测模型,估值的动态变化和敏感性分析尚不充分。
2. 产业链整合深度有限:虽强调全产业链价值重构,但主动基金配置分析偏重二级行业,缺乏对上下游互联影响及未来技术演进的定量预测。
3. 指数市场覆盖范围受限:指出现有被动指数多为单一市场覆盖,尚无沪港深联动指数,但未提供未来跨市场指数构建的具体建议,可能限制跨地域投资配置效能的提升。
4. 主动基金绩效波动大:尽管中欧内需成长表现优秀,但整体主动基金难以持续抓住上下行情,显示行业方向选择与市场时点判断存在难度,投资者需警惕持仓集中带来的潜在波动风险。
5. 未深入解析个股风险:重仓股多为宁德时代等龙头,但报告未详细分析其运营风险与估值安全边际,可能弱化对单只股票风险的警示。
6. 换手率数据缺乏背景解释:高低换手率差距大,但报告未明确高换手率策略背后的推动因素,是战术调整亦或投机行为,建议关注后续风格变化影响。
- 建议后续研究加强对技术创新趋势、全球竞争格局及政策环境的动态追踪,并辅以更多量化风险测度,提升基金投资价值分析的精准度及前瞻性。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通过对中国汽车产业链关键赛道的详细研究,全面剖析了国内汽车主题被动及主动基金的产品结构、行业配置、历史绩效和风险特性。核心结论为:
- 中国汽车产业正步入产业升级和技术迭代的黄金窗口期,传统车企的全球化转型、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及智能驾驶技术大规模应用,为投资者带来丰富的多层次主题机会。
- 被动指数基金从新能源车、智能车、传统车三个维度各自聚焦产业链不同环节,整体收益持续优于市场基准,成长性指数表现尤为抢眼。
- 主动汽车主题基金展现出风格分化、策略多元化特点,能够灵活调整持仓以应对市场周期波动。表现出彩的中欧内需成长基金依托智能驾驶和人形机器人双主线,突出龙头企业的利润上升趋势和景气度提升,业绩稳定优异。
- 基金行业配置以汽车和电力设备为主,兼顾电子、有色金属等配套产业,体现产业链层次丰富和风险分散意识。重仓股集中度适中,换手率分布广泛,满足不同投资风格需求。
- 整体市盈率层次分明,智能汽车指数估值最高,显示市场对未来增长空间的期待,但同时意味着承担更大波动风险。传统车指数估值较低,具有较强稳健防守属性。
- 风险主要来自政策变动、技术不确定性及宏观经济影响,投资者需审慎认知基金波动性及历史业绩的参考限度。
本报告通过丰富的图表(包括指数收益走势、行情周期表现、行业及市值配置、市盈率对比、基金换手率和集中度,以及重仓股组成)为投资者提供了清晰的行业及基金视野,既具备实证数据支持,也符合产业逻辑推演,符合当下汽车产业主题投资的研究前沿。
总体来看,报告立场积极,推荐重视汽车板块中新能源与智能驾驶等成长赛道的投资机会,建议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通过主动和被动基金组合策略,实现风险调整后的长期稳定收益。[page::0-9]
---
图表引用示例
- 汽车指数收益图谱
- 申万汽车指数行情区间划分

- 汽车指数市值对比
- 汽车指数估值对比

- 基金换手率与集中度
---
以上为兴业证券汽车主被动基金研究报告的详尽解析,兼顾数据解读与逻辑框架,适合机构及专业投资者深度研读与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