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配置:从防御转向进攻,关注非银和电子——基本面量化系列研究之三十六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基于基本面量化体系,从宏观、中观及微观多层面分析行业配置现状,重点推荐非银和电子行业。右侧行业景气趋势模型及PB-ROE选股模型表现优异,分别实现绝对收益14.7%、20.1%,均显著超额市场基准。[page::0][page::3][page::4][page::19]
速读内容
行业配置由防御转向进攻,重点关注非银和电子 [page::3][page::4]

- 右侧景气趋势模型截止2024年9月底,绝对收益14.7%,相对wind全A指数超额6.5%。
- 叠加PB-ROE选股后,绝对收益提升至20.1%,相对超额11.9%。
- 非银板块和电子行业分别为首两大重仓行业,成长行业权重提升,行业配置转为进攻方向。
行业景气度-趋势-拥挤度图谱及配置建议 [page::4]

- 配置比例:高股息26%(电力12%、银行7%、交通7%),资源品17%,制造业出海20%,AI 22%,非银15%。
- 行业景气模型持续识别高景气、强趋势且低拥挤度行业,指导配置方向。
库存景气反转模型表现与行业库存景气图谱 [page::5]

- 库存景气反转策略2024年9月底绝对收益9.6%,相对等权行业超额13.5%。
- 建议关注库存较低且景气预期向好的资源品、出口链、AI及医药行业。
重点关注家电、汽车、有色、电子行业补库存及盈利指标回升 [page::6][page::7]





- 库存同比出现明显回补,营收同比企稳向上,资本开支处于历史低位。
- 毛利率呈上升趋势,自由现金流企稳,反映行业补库存周期。
宏观景气指数显示经济和库存景气修复,主动去库存尾期 [page::10][page::11][page::12]



- 经济增长指数仍处0轴以下,沪深300盈利增速继续磨底。
- 通胀方面PPI预计未来数月触底企稳,货币宽松指数领先PPI一年以上。
- 库存周期显示当前为主动去库存阶段,宏观经济和库存景气有修复迹象,择时策略有效提示市场节奏。
中观层面重点行业估值及景气情况 [page::13][page::14][page::15][page::16][page::17]
- 消费板块(食品饮料、家电、医药)估值已修复至历史中枢,盈利预期景气度稳定。
- 成长板块(通信、电子、新能源)分析师上调盈利预期,估值处于中低位,电子行业建议重点关注。
- 大金融板块中,银行未来一年或实现绝对和相对收益,保险处于低估历史区间,等待十年国债利率拐点信号,地产估值低位且政策支持,具备一定潜力。
行业景气-趋势-拥挤度综合打分与分析师景气指数结合应用 [page::18]
- 结合多维度指标确定行业景气综合排名,为行业择时和配置提供支持。
- 指标覆盖PE估值、历史景气、预期ROE、趋势与拥挤度,细分行业具备差异化投资价值。
微观层面盈利模式策略及回测表现 [page::19][page::20][page::21]


- 行业景气趋势配置模型年化超额16.3%,样本外表现稳健,2024年9月超额6.5%。
- 行业困境反转模型年化超额16.5%,2024年前9月绝对收益9.6%,相对行业等权超额13.5%。
- 行业ETF配置模型年化超额18.2%,2024年前9月超额2.0%。
PB-ROE模型选股策略表现优异,长期超额收益明显 [page::21]

- 年化超额收益22.9%,超额最大回撤-8.0%,月度胜率74%。
- 重点推荐中国石油、格力电器、中国人保、成都银行、长城汽车、立讯精密等龙头个股。
风险提示 [page::22]
- 报告依据历史数据与统计模型,市场环境若出现明显变化,模型效用存在不确定性。
深度阅读
量化分析报告详细解析——行业配置从防御转向进攻,重点关注非银和电子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行业配置:从防御转向进攻,关注非银和电子——基本面量化系列研究之三十六》
- 作者:杨晔(执业证书编号:S0680524050001)、刘富兵(执业证书编号:S0680518030007)
- 发布机构:国盛证券研究所
- 报告日期:2024 年 10 月中旬
- 主题:基于量化基本面研究的行业配置策略,聚焦当前宏观经济、行业景气与估值修复状况以及微观选股模型支持的行业轮动策略。
核心论点:
- 当前行业配置策略由以往的防御型转向更具进攻性的布局,重点关注非银金融和电子行业两大重仓板块。
- 右侧行业景气趋势模型和PB-ROE结合后的策略表现优异,2024年绝对收益达20.1%,相较于Wind全A指数超额11.9%。
- 四大主线配置方向:稳定高股息、资源品、制造业出海和人工智能(AI),均得以行业景气模型和趋势分析的支持。
- 宏观面观点认为处于主动去库存末期阶段,行业估值整体修复至历史中枢区域,特别是消费、成长板块及大金融具备配置价值。
- 风险提示明确指出模型构建基于历史数据,若市场环境发生根本变化,可能出现模型失效的风险。[page::0,3]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本期话题:行业配置从防御转向进攻,重点关注非银和电子(页3-5)
- 总结要点:
- 当前行业配置已由传统防御型转攻势型,右侧景气趋势模型表现稳健,2024年9月底累计绝对收益14.7%,相对Wind全A指数超额6.5%。
- 叠加PB-ROE选股进一步提高绝对收益至20.1%,相对超额收益11.9%,显示底部趋势跟随效应显著且稳定。
- 非银板块和电子板块分别成为第一和第二大重仓行业,非银兼具景气度与拥挤度优势,电子行业因基本面复苏及库存周期反转被看好。
- 每年4月底更新行业相对强弱(RS)指标,2024年多行业RS>90,符合景气配置且预期明显上升。
- 右侧景气度-趋势-拥挤度模型和基于PB-ROE的行业选股模型显示出较强的赛道和选股能力,构建了“四大主线”主攻方向。
- 推理和假设:
- 右侧景气趋势模型强调景气高、趋势强、拥挤度适中的行业,规避被高度拥挤的板块以降低风险。
- 结合估值指标PB和盈利质量指标ROE,实现行业内精选,增强策略稳定性和收益。
- 选股策略基于流通市值和PB-ROE双因子加权,保证样本外有效性。
- 数据支撑:
- 图表1展示2024年累计绝对收益14.7%,超额6.46%,以及Sharpe比率和Alpha正向稳定。
- 图表2景气度-趋势-拥挤度图谱,显示非银、电子等板块处于强趋势高景气区。
- 图表3行业景气趋势+选股策略绝对收益20.1%,超额11.9%,表明选股层面超额进一步提升。
- 金融术语解释:
- 右侧策略指基于已经形成的价格和景气趋势的趋势跟随策略,相比左侧的反转型择时更侧重趋势的延续性。
- PB-ROE模型通过价格净账面比(PB)和净资产收益率(ROE)综合评价股票估值合理性和盈利质量。
2.2 宏观层面分析(页10-12)
- 核心观点:
- 当前处于主动去库存末期,货币宽松指数刚上0轴,经济增长、信用宽松和库存景气指数仍偏负,但经济和库存景气呈现修复迹象。
- 经济扩散指数处于0轴以下,暗示沪深300盈利增速仍处于磨底阶段。
- 模型指示PPI有望于未来数月触底企稳,货币宽松领先PPI约1年。
- 库存周期图显示当前市场正处于“主动去库存”阶段,权益资产短期仍需等待,但经济和库存景气修复可能提前发出信号。
- 图表解读:
- 图表13“四个宏观景气指数”展示经济增长和库存指数近期回升,说明经济底部可能正在筑底。
- 图表14经济扩散指数与沪深300盈利增速同步,当前均处于负值,支持底部逐步夯实预期。
- 图表15货币宽松指数领先PPI走势,近期货币宽松略好转,PPI或有触底企稳。
- 图表16-17直观呈现库存周期阶段划分和相关策略表现,验证主动去库存阶段资产配置的保守与等待。
2.3 中观层面:行业盈利与估值分析(页13-18)
- 消费板块:
- 食品饮料、家电、医药景气指数均进入扩张区间,估值已回归历史中枢水平(58%-79%分位数),相对合理。
- 家电行业盈利透支年份约4.4年,处于相对偏高区间,需关注估值调整风险。
- 食品饮料估值稳健,产业链稳定性良好。
- 成长板块:
- 通信、电子及新能源行业盈利预期改善,分析师景气指数处于扩张象限偏上,估值处于历史中等至偏低分位(38%-68%),显示性价比提升,具备成长动力。
- 新能源景气指数近期虽处于收缩区间但向好,有估值修复空间。
- 大金融:
- 银行业:估值性价比水平对应未来一年内仍可获得绝对及一定相对收益,展示了良好的风险收益特征。
- 保险业:目前PEV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关键关注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和保费收入增速,若利率拐点到来可能带来配置窗口。
- 地产行业:Nav估值处于历史较低区间,房贷利率继续下降且货币政策宽松,政策环境改善具有较高的资产配置吸引力。
- 图表支持:
- 食品饮料(图表18、19)、家电(图表20、21)、医药(图表22、23)分析师景气指数、业绩透支年份数据说明基本面修复。
- 成长板块的通信、电子及新能源相关图表(24-29)展示盈利预期和估值底部特征。
- 银行业估值性价比与未来收益(图表30、31)支持相对价值策略。
- 保险PEV指标及十年国债利率趋势图(图表32、33)凸显关注要点。
- 房地产NAV估值与政策驱动下房贷利率走势(图表35、36)指出配置机会。
2.4 微观层面:策略模型及选股(页19-21)
- 行业配置模型介绍:
- 右侧行业景气趋势模型:筛选景气度高、趋势强但拥挤度适中的行业,风格偏同步及进攻型。
- 行业趋势模型:主要跟随强趋势和低拥挤,是顺势动量策略。
- 历史表现:
- 行业景气趋势模型年化多头收益22.7%,超额收益16.3%,信息比率1.74,最大回撤-7.4%,近两年表现优异(2024年9月底超额6.5%)。
- 行业困境反转策略基于赔率-胜率和库存周期,年化收益13.4%,超额16.5%,2024年前9月绝对收益9.6%,超额13.5%。
- 行业ETF配置实现模型落地,年化超额收益18.2%,信息比率1.87,2024年超额2.0%。
- 行业景气度选股模型年化收益29.9%,超额22.9%,样本外表现稳健。
- 配置建议:
- 10月配置比例中高股息(26%)、资源品(17%)、制造业出海(20%)、AI(22%)和非银(15%)。
- ETF侧重点推荐家用电器、汽车、证券、通信设备、全指电力及电子、人工智能等。
- 具体重仓股详见图表4,行业布局聚焦石油石化、家电、非银金融、银行及电子等。
---
3. 图表深度解读
核心图表解析:
- 图表1(页3)行业景气趋势策略收益表现:展示了策略相较Wind全A指数的稳健超额收益,绝对回报14.7%,超额6.46%。图表含多行业仓位与日内盈亏细节,支持行业选取的科学性。
- 图表2(页4)行业景气度-趋势-拥挤度图谱:四象限明确划分行业景气与趋势的状态,颜色气泡大小体现拥挤度。非银、家电、电子皆处于强趋势高景气区,意味着成长与防御兼备。
- 图表3(页4)选股策略收益提升:基于行业景气配置加选股筛选,年化超额提升至近12%,曲线显示模型优于市场基准。
- 图表4、5(页5)库存景气反转策略及图谱:图4超额收益稳定,图5细化行业库存压力、景气状况。右下角低库存高景气行业聚焦资源品、出口链、AI和医药,明确补库周期机会。
- 图表6-10(页6-7)重点行业财务指标分析:
- 库存同比和营收同比(图6、7)均显示家电、电子等行业库存回补及营业收入企稳的迹象,确认补库存阶段。
- 资本开支占比(图8)低位,代表资本支出未过度释放,后续有增长空间。
- 毛利率和自由现金流(图9、10)指标上升或企稳,表明盈利质量改善,现金流状况转好,有利于行业复苏。
- 图表13-17(页10-12)宏观景气及库存周期:
- 四大宏观指数分图示,经济增长和库存景气修复初现,货币宽松回升。
- 库存周期图分阶段明确主动去补、被动去库存等,结合指数近期数据定位市场阶段。
- 图表18-29(页13-15)分析师景气指数与业绩透支年份:
- 多个行业均体现盈利景气向好及估值合理性提升,透支年份指标位于历史中枢,意味着估值未过度失衡。
- 图表30-31(页16)银行估值与未来回报:
- 估值性价比与绝对、相对收益呈正相关,显示银行股具备相对价值优势。
- 图表32-36(页16-17)保险、地产估值与政策变量:
- 保险PEV指标低位,保费收入和债券收益率作为关键信号监控。
- 房贷利率历史新低,地产NAV估值处于低估,政策驱动明显。
- 图表37(页18)行业景气趋势及拥挤度综合排名:
- 结合估值、景气、趋势、拥挤度各项指标,全面评价行业景气度。非银和电子排名靠前,支持当前布局。
- 图表38、39(页19)行业景气趋势策略历史表现:
- 多模型验证,策略在动量与景气度滤除拥挤的协同作用下,实现了年化超额收益。
- 图表40(页20)行业库存景气反转策略回报:
- 策略长期表现优异,2023年超额收益达21.6%,表明捕捉库存周期反转价值明显。
- 图表41、42(页20-21)行业ETF配置模型及景气度-趋势-拥挤度图谱:
- ETF有效复制行业配置策略超额表现,新兴产业如家电、电子、通信表现突出。
- 图表43、4(页21)景气度选股模型净值及重仓股推荐:
- 年化收益近30%,重仓石油石化、家电、非银、交通运输等,重仓股结构反映行业景气和估值性价比双重甄选。
---
4. 估值分析
报告未直接推导单一估值目标价,但详细介绍行业估值分位指标和估值性价比指数:
- 行业估值指标:业绩透支年份、PB、PE、PEV等,结合分析师盈利预期,评估各行业当前估值处于历史的哪个分位区间,辅助判断估值修复及风险。
- 银行估值性价比与收益预测:衡量未来一年绝对与相对收益的估值指标,揭示银行具备稳健配置价值。
- 保险PEV估值与政策利率:观察低估状态和利率拐点,发现配置时机。
- 地产NAV估值模型:基于净资产价值测算当前估值水平,加上房贷利率和货币宽松指标考虑政策环境。
综上,估值分析以历史分位和盈利透支年份为核心量化指标,结合趋势数据与宏观指标,形成动态调整的估值视角。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明确风险提示:
- 模型依赖性风险:所有结论均基于历史数据和统计模型的测算,历史表现不保证未来一定有效。
- 市场环境变化风险:如果未来宏观经济、政策或市场行为发生根本变化,模型可能失效或者误判市场节奏。
- 拥挤度风险:部分策略强调防范高拥挤度带来的流动性和市场调整风险。
- 估值企稳及盈利预测变化风险:估值修复过程中若盈利增速不及预期,可能导致调整压力。
报告并未详述缓解策略,更多是在模型设计中通过拥挤度指标和多模型验证来降低风险。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模型依赖性极强:依赖大量历史数据推断行业景气趋势及补库存周期,可能在结构性变革(如政策剧变、技术革命)时失效。
- 估值与业绩透支年份依赖历史经验,面对新兴行业或商业模式变迁,传统估值指标的适用性存在不确定。
- 拥挤度指标虽设计防范风险,但市场热点变化速度快、资金流向复杂,疏漏风险依旧存在。
- 报告多次强调行业间的轮动和趋势,但对短期宏观变量(如突发政策)敏感度分析较少。
- 报告重视分析师盈利预期的权威性,但市场大幅变动期分析师判断可能出现滞后或偏差,需要结合量价等更多信号。
- 部分数据图表呈现截断或不完全,需读者推敲具体分位数及波动边界,尤其是拥挤度相关指标。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系统地构建了一套基于宏观-中观-微观多层次数据和量化模型相结合的行业配置体系。实证分析表明,在行业景气趋势和库存周期反转的双重框架下,结合估值、盈利质量(PB-ROE)及拥挤度指标的选股模型,能够实现长期、稳定且超额的收益。
当前策略已从以防御为主的配置转向更积极的进攻型布局,重点锁定非银金融和电子两大板块,后者由于基本面修复和库存补齐动力明显,具备成长潜力。四大主线——稳定高股息、资源品、制造业出海和AI,是未来配置的重点方向。
宏观层面虽存在经济和库存景气较弱的压力,但出现了显著修复迹象,PPI预计触底企稳,政策环境宽松信号增强,资产配置价值逐步显现。行业估值普遍修复到历史中枢区域,多数重要行业盈利预期随分析师景气指数提升,支撑策略信心。
多模型实证回测显示行业配置模型、库存反转策略、ETF实施及选股策略均实现了不错的年化超额收益,且波动控制良好。策略既关注大类择时,也聚焦行业内优质标的选股,有较强的实操落地能力。
然而,报告提醒投资者持续关注宏观经济及市场环境的变化风险,模型依赖于历史数据和统计规律,任何重大偏离均可能导致失效。
综上,报告充分论证和佐证了在当前宏观与行业景气态势下,“非银金融+电子”为核心的进攻型行业配置具备较强的投资价值,配合精选个股和ETF配置策略,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并动态调整配置以适应未来市场节奏。[page::0,3,4,5,6,7,10,11,13,14,15,16,18,19,20,21]
---
参考资料与图表展示
部分关键图表示例引用如下:
- 行业景气趋势策略收益表现及组合结构 (页3)

- 行业景气度-趋势-拥挤度图谱 (页4)

- 行业景气趋势选股策略净值表现 (页4)

- 行业库存景气反转策略表现 (页5)

- 重点行业库存同比回补 (页6)

- 重点行业毛利率上行趋势 (页7)

- 宏观景气指数跟踪 (页10)

- 行业ETF配置策略表现 (页20)

- 景气度投资选股策略净值表现 (页21)

---
整体来看,本报告以严谨的量化模型和丰富的宏观、中观及微观数据支撑,结合实证检验,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行业配置和选股策略建议,体现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较为明确的“防守转进攻”的投资逻辑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