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权益基金经理:北上资金的十个重要结论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系统总结了北上资金近年来在A股市场的重要表现及趋势,指出北上资金通过陆股通渠道持续流入,定价权不断提升,资金风格呈现配置为主、交易为辅的特点。基于分钟及日度资金流入异常信号,构建了有效的择时指标。北上资金行业配置与持仓偏好变化跟随市场节奏,与主动股基重合度高,是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为权益基金经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page::0][page::2][page::3][page::5][page::6][page::8][page::9]
速读内容
北上资金持续流入A股,陆股通渠道占比近90% [page::2]

- 北上资金占外资持有流通市值比例从2017年Q1的65%提升至2021年Q3的89%,渠道重要性凸显。
- 未来随着国际指数因子纳入比例提升,主动和被动北上资金增配趋势持续。
北上资金持仓与成交占比稳步攀升,定价权显著提升 [page::3][page::4]

| 年份 | 北上合计交易金额 (亿元) | A股成交金额 (亿元) | 净买入金额 (亿元) | 北上资金成交占比 |
|-------|-------------------------|--------------------|-------------------|------------------|
| 2021 | 207954.00 | 1871168.8 | 2848.80 | 11.11% |
| 2020 | 210885.95 | 1955795 | 2089.32 | 10.78% |
| 2019 | 97571.91 | 1202292 | 3517.43 | 8.12% |
| 2018 | 46738.37 | 847102 | 2942.18 | 5.52% |
| 2017 | 22653.27 | 1079514 | 1997.38 | 2.10% |
- 北上资金持仓规模稳步上升,截至2021年9月超25000亿元,占流通A股市值3.51%。
- 成交金额占比从2014年不足1%提升至当前10%以上,定价权持续增强。
北上资金中外资银行偏配置,券商偏交易 [page::4][page::5]

- 外资银行持仓规模为19890亿元,外资券商和中资券商分别为3476亿和1143亿,持仓比约18:3:1。
- 三者换手率之比约1:12:9,外资银行以配置为主,券商以交易为主。
配置型资金偏好成长,交易型资金偏好价值 [page::5]

- 配置型资金(如外资银行)持续流入成长个股,且逐渐超越价值类。
- 交易型资金(券商)倾向在价值股和成长股间调仓,呈现剪刀差分化特征。
北上资金异常净流入表现出显著择时效果 [page::5]

- 基于北上资金日度异常净流入信号构建择时模型,2019年8月后准确避险回撤并捕捉上涨。
- 多空双向开仓策略进一步提升择时收益。
北上资金日内分钟净流入作为隔日市场情绪先行指标 [page::6]

- 特定时间段分钟净流入信号与次日市场情绪高度相关,可用于短期开平仓决策。
行业高低配是北上资金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 [page::6][page::7]
| 行业名称 | 2017-12-31 | 2018-12-31 | 2019-12-31 | 2020-12-31 | 2021-09-30 |
|------------|------------|------------|------------|------------|------------|
| 食品饮料 | 18.65% | 19.06% | 17.24% | 18.44% | 13.54% |
| 电气设备 | 1.43% | 1.60% | 2.40% | 6.81% | 12.14% |
| 医药生物 | 9.52% | 8.42% | 9.78% | 12.32% | 11.17% |
| 电子 | 9.70% | 6.07% | 6.13% | 6.64% | 7.08% |
| 银行 | 6.56% | 9.32% | 9.65% | 6.34% | 6.87% |
- 北上资金历年行业持仓显示食品饮料、电气设备和医药生物为三大重仓行业。
- 不同行业在高低配上的动态调整贡献北上资金超额收益。
北上资金行业偏好动态演变,顺应市场变化 [page::7][page::8]

- 2017年重仓家用电器,2018年转向食品饮料,2019年加码医药生物和银行,2020-21年重点转向电气设备。
- 食品饮料行业从2018年开始转为减持。
北上资金重仓股与主动股基持仓高重合,表现趋同 [page::8][page::9]


- 北上资金重仓50只组合与主动股基指数走势高度相关。
- 近几年北上资金与主动股基前100大持仓重合个股数量维持在50~60只,持仓偏好高度一致。
深度阅读
金融工程研究团队:《写给权益基金经理:北上资金的十个重要结论》详尽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写给权益基金经理:北上资金的十个重要结论》
- 作者团队:金融工程研究团队,主要分析师包括魏建榕(首席分析师)、张翔、傅开波、高鹏、苏俊豪、胡亮勇、王志豪、盛少成、苏良
- 发布机构:开源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5日
- 研究主题:分析“北上资金”(即借道陆股通途径流入A股的外资)在A股市场的重要性、交易行为、风格偏好、择时能力、行业配置及超额收益来源,及其对市场的潜在影响。
核心论点及主旨:
报告系统梳理了北上资金在A股市场的流入趋势、持仓特征及投资行为,强调北上资金作为外资的重要组成,其对A股市场的持股规模持续增长,定价权进一步提升。报告指出,北上资金不但在整体增仓,而且具有明显择时能力和行业配置优势,另外,北上资金的重仓股与主动权益基金的持仓高度一致,体现出北上资金策略与市场主流方向的高度契合。团队以详实数据佐证上述观点,旨在为权益基金经理提供决策依据与市场洞察。[page::0, page::2]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外资持股渠道的重要性逐步提升
本节回溯2017年以来外资在A股的持仓渠道演变,突出了陆股通渠道占据主导地位。从图1显示,陆股通持有占全部外资的比例由2017年一季度的65%提升至2021年三季度的89%,并曾超过90%。这表明,尽管存在其他渠道(QFII/RQFII,外资私募),但在外资配置A股的结构中,陆股通已成为主要通路。这种渠道集中度提升的背景,是沪深港通机制逐步改善资金便利进入A股。[page::2]
2. 北上资金持续流入A股的趋势保持不变
北上资金自沪港通开启(2014年11月)起累计净流入超万亿元,且在少数特定事件(中美贸易摩擦、新冠疫情爆发以及2020年7月市场暴涨)后虽有阶段性流出,但流出后伴随的流入力度更大,整体趋势向上(见图2蓝色曲线)。实际流入体量和频率持续增长,显示北上资金对A股的信心,以及国际指数纳入度提升(目前20%-25%)带来的外资被动增配仍有大量增量空间。[page::2, page::3]
3. 北上资金在A股的定价权逐步上升
报告强调流入金额与持仓市值的同步增长导致北上资金的市场影响力提升。图3显示,从2017年至2021年,北上资金持仓市值稳定增长,2021年已超过2.5万亿元,占流通市值的3.51%。成交金额方面(见表1),北上资金成交占比从2014年不足1%提升至2021年超过11%,最高达15%。由于部分资金会跟踪北上资金交易,实际影响力远超成交份额,表明北上资金市场定价权逐渐强化,未来增配趋势难以扭转。[page::3, page::4]
4. 北上资金中外资银行偏配置,外资券商偏交易
对北上资金托管机构分类后分析,外资银行的持仓规模最大(19890亿元),外资券商次之(3476亿元),中资券商最少(1143亿元),持仓规模比例约为18:3:1。然而成交金额比例为6:12:3,计算得换手率比为1:12:9,表明外资银行持仓换手率最低,更偏向长期配置,而外资券商及中资券商换手率较高,偏向交易行为。投资者在不同市场状态可借鉴此区分:趋势行情可参考外资银行持仓方向,震荡行情参考券商交易行为。[page::4, page::5]
5. 北上资金中的风格偏好:配置型向左,交易型向右
借助国证成长指数和国证价值指数对比,发现不同托管机构在风格偏好上的差异。外资银行持续买入成长与价值股,但2021年增配成长股显著高于价值。外资券商2020年前开始减持成长股,价值股表现更稳。整体配置型资金“向左”,即偏好成长股,交易型资金“向右”,即偏重价值股抛售。这揭示了不同资金类型基于风格的策略分野,反映了市场动态调整和风格轮动趋势。[page::4, page::5]
6. 北上资金异常净流入具有优秀的择时效果
通过定义北上资金每天净流入异常值(超出历史均值±1标准差),构建买卖信号对中证500指数进行择时测试。结果显示自2019年8月后,北上资金的净流入异常表现出明显的择时能力,能有效规避市场下跌并捕捉上涨机会,尤其在允许多空双向投资时效果更佳(图6)。此结论表明北上资金对市场走势敏感而精准,投资者可借鉴该择时指标运用策略。[page::5]
7. 北上资金日内分钟净流入是隔日市场情绪的先行指标
别于日度净流入指标,报告进一步利用日内特定时间段内的分钟净流入进行累加,测试发现该分钟级别指标对次日市场开盘表现具有预测能力。通过该指标构建的开仓和平仓信号对中证500指数表现正面(图7),展示了更高频数据对市场情绪的反映,投资者可用以捕捉市场短期情绪波动和操作信号。[page::6]
8. 北上资金在行业上的高低配是部分超额收益的直接来源
报告统计了北上资金2017年至2021年分行业持仓,发现长期偏好食品饮料、电气设备和医药生物等行业,持仓比例均超过10%。这三大行业整体表现较优,北上资金在这些领域的超额配置显著贡献其整体超额收益(见表2)。2017年至2021年间,北上资金行业配置不断调整,灵活跟踪并利用行业轮动带来的收益。[page::6, page::7]
9. 北上资金行业偏好与时俱进
北上资金加减仓的行业逐年变化,例证其灵活调整策略:2017年偏好家用电器,2018年转向食品饮料,2019年重点增持医药生物和银行,2020-2021年明显增配电气设备。食品饮料行业2018年曾为重点买入,2020及2021年则转为减持。图8展示了细致的年度资金流向,突显北上资金对宏观与微观变化的动态响应能力。[page::7, page::8]
10. 北上资金重仓股与主动股基表现近似
通过构建北上资金重仓50只股票组合与主动权益基金指数对比,其走势高度一致,相关性强(图9)。两者季度调仓变化相似,报告期内重合个股达50~60只(约50%-60%重合度),显示北上资金选股风格与主动基金趋同。这为权益基金经理提供了北上资金持仓作为参考工具的思路,以期捕捉市场主流投资方向及风格。[page::8, page::9]
11. 风险提示
研究团队提醒报告内容基于历史数据模型,未来市场可能发生不可预测的变化,模型效果或不及历史表现,投资者应谨慎评估并结合实际市场环境使用报告结论。[page::0, page::9]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外资持股渠道中,陆股通占约90%份额
- 描述:展示自2017年Q1至2021年9月,全部外资持股市值占比及陆股通、QFII/RQFII、外资私募的细分占比。
- 趋势:陆股通占比从0.6%上升至约3.5%,几乎占据全部外资的90%,其他渠道无明显提升。
- 意义:陆股通已经成为外资配置A股的主要和主导渠道,反映政策开放和便利性提升。
- 文本联系:支持“陆股通在外资持股中的主导地位持续增强”的主张。[page::2]

---
图2:北上资金持续流入A股趋势料将持续(亿元)
- 描述:陆股通、沪股通、深股通累计净流入曲线,自2014年11月沪港通开通起。
- 趋势:陆股通净流入水平远超过另外两者,持续上升,偶有回撤但均迅速回升再创高。
- 意义:显示北上资金持续资金流入趋势稳定,且量级远大于其他渠道,前景看好。
- 文本联系:佐证“北上资金持续流入A股趋势不变”,支持预测未来资金将继续增配A股。[page::2, page::3]

---
图3:北上资金持仓市值呈稳定抬升趋势
- 描述:2017年Q1到2021年9月北上资金持仓市值及其在流通A股市值中的占比。
- 趋势:持仓市值由约3000亿升至2.5万亿,占比从0.7%升至3.5%。
- 意义:凸显外资在A股持仓显著扩大,对市场影响力增强。
- 文本联系:支撑“北上资金定价权提升”的核心论点。[page::3]

---
表1:北上资金逐年成交占比稳定上升(亿元)
- 描述:2014年至2021年北上资金成交金额、净买入金额及成交占比。
- 数据关键点:
- 2021年成交金额约2.08万亿,占A股成交比11.11%
- 2014年成交金额仅1675亿元,占比不到1%
- 意义:体现北上资金交易活跃度大幅提高,市场流动参与度增强。
- 限制:成交金额包含买卖双方,需结合换手率等指标分析行为。 [page::4]
---
图4:外资券商成交贡献北上资金成交大部分
- 描述:2017-2021年间,外资银行、外资券商、中资券商成交占比走势。
- 趋势:外资券商占比持续高于其他两者,波动维持在50%-70%左右;外资银行约20%-40%,中资券商占比最低。
- 意义:体现券商托管资金更偏向频繁交易,银行托管更偏向配置。
- 文本联系:对应章节区分配置型资金和交易型资金的表现。[page::4]

---
图5:配置型资金“向左”成长,交易型资金“向右”价值(单位:亿元)
- 描述:外资券商与中资券商成长和价值板块净流入,以及外资银行成长和价值板块累计流入。
- 趋势和解读:
- 外资银行成长股累计净流入显著上涨,价值亦稳步增加。
- 外资券商成长股自2020年起显著净流出,价值股净流入维稳。
- 中资券商趋势类似券商外资。
- 意义:配置资金偏好成长股,交易资金偏重价值股调整,体现不同资金类型的投资策略及风格偏好不同。[page::5]

---
图6:北上资金异常净流入对中证500择时效果良好
- 描述:中证500指数基于异常净流入前后策略表现比较,LONG ONLY(仅多头)与LONG SHORT(多空策略)及基准指数走势对比。
- 趋势:长期择时策略表现优于基准指数,特别是多空策略大幅跑赢基准,显示明显超额收益。
- 意义:通过识别北上资金日期内净流入异常信号,具备有效预测市场走势功能。
- 应用:投资者可依据此策略调整仓位,尝试捕捉市场波动。[page::5]

---
图7:北上资金日内分钟净流入是次日市场情绪先行指标
- 描述:利用分钟层面的净流入数据对次日市场进行买卖指令,LONG ONLY与LONG SHORT策略表现优于基准指数。
- 趋势:自2019年以来策略收益逐步领先,提示高频资金流入对市场情绪的快速反应能力。
- 意义:高频资金流可作为短期市场情绪和波动预测的重要工具,对交易策略设计有重要参考价值。[page::6]

---
表2:北上资金行业持仓比例(2017-2021 Q3)
- 描述:统计北上资金在30多个行业的历年持仓比例,主要聚焦前10大较重仓行业。
- 数据解析:
- 食品饮料从2017年高达18.65%逐渐下滑至13.54%。
- 电气设备和医药生物显著上升,尤其电气设备从1.43%升至12.14%。
- 家用电器及银行呈现波动及调整。
- 意义:反映北上资金行业轮动策略以及对不同行业周期的敏感捕捉能力。
- 文本联系:说明行业高低配是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page::6]
---
图8:北上资金行业加减仓金额动态(亿元)
- 描述:2017-2021年北上资金各主要行业年度加减仓金额累计。
- 解读:
- 电气设备连续多年大幅加仓,累计约1495亿元。
- 医药生物、银行、家用电器等行业资金流动明显。
- 食品饮料在前期加仓后,2020-2021年呈现减仓态势。
- 意义:印证北上资金灵活调整行业配置,顺应市场热点及估值变化。
- 视觉信息:负值代表减仓,表现投资风格的动态调整。[page::8]

---
图9&图10:北上资金重仓股与主动股基表现及重合度
- 图9描述:北上资金重仓50只股票投资组合表现与主动权益基金指数走势高度一致。
- 趋势:两者走势吻合,反映北上资金与主动基金在选股上的较高一致性。
- 图10描述:重仓100只股票重叠个股数量在50-60之间,显示极高的持仓重合度。
- 意义:北上资金的持仓信息可以作为主动基金配置变化的前瞻指标和参考。
- 应用:为基金经理观察市场和调整策略提供依据。


---
四、估值分析
本报告核心在于资金行为分析和市场定位,未具体涉及传统估值模型(如DCF、市盈率等)分析,因此本次分析无估值方法详细展开。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重点风险提示在于历史数据模型的局限性:
- 历史择时和超额收益的结论仅基于历史表现,未来市场环境、政策变动及外资行为可能发生变化,影响模型预测准确性。
- 外资持续流入假设依赖国际环境与政策透明度,任何全球资本流动趋势逆转或政策收紧,可能削弱北上资金增配趋势。
- 给出风险提示但未详细展开缓解策略,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控框架谨慎评估数据适用性。[page::0, page::9]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潜在偏见:报告整体偏向正面看待北上资金的影响,重点强调其持续流入和提升定价权,可能忽略了国际资本流动的地缘政治风险及流动性冲击。
- 假设依赖:多处基于国际指数纳入比例持续提升的假设,未来若国际指数因政策紧张而调整纳入速度,将影响资金流入预期。
- 数据滞后性:北上资金持仓数据更新频率有限,部分持仓偏好可能滞后市场实际变化,尤其在高频交易环境下体现不足。
- 策略执行限制:基于净流入异常构建的择时策略尽管效果显著,但实际操作需考虑交易成本、滑点及资金规模,实际收益不易完全复制。
报告在数据解释上客观稳健,但对潜在宏观及政策风险的深入讨论较少,值得后续关注。
---
七、结论性综合
- 报告通过详实数据和多维度分析展示北上资金在A股市场的重要提升趋势,体现其交易规模、持仓市值及定价权的持续攀升。
- 通过托管机构分类,清晰划分内部资金偏好配置与交易的差异,及其对应的风格特征(成长/价值),为投资者提供思考市场行为的维度。
- 北上资金具备显著的择时能力和行业配置优势,异常净流入指标及分钟级净流入数据均可作为市场短期和中期的有力参考。
- 行业配置灵活调整,重点增仓电气设备、医药生物等成长性行业,结合食品饮料等稳健行业,表现出主动适应市场节奏。
- 重仓股组合与主动权益基金高度重合,说明北上资金选股策略与主体机构投资者趋同性,借此可为基金经理捕捉和同步主流市场动向提供有效路径。
- 风险提示体现对历史数据局限性的警示,提醒用户保持审慎,结合市场实际和政策环境调整。
综上,团队积极肯定北上资金对A股市场的推动和影响,推荐投资者密切关注北上资金动向,从多层次、多维度的视角研判市场行情与配置策略。[page::全篇]
---
参考与溯源
- 本分析严格根据报告内容展开,并标注对应页码。所有图表和数据均引用报告内图片及表格,附带相对路径。
---
此分析报告共计约2300字,涵盖报告全部重点章节、表格与图表,力求精准全面,助益权益基金经理深刻理解北上资金对A股市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