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利好红利主题,港股通红利投资正当时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新政策推动A股红利时代来临,险资长期流入支持红利风格投资,港股通红利税正考虑调整,促进流动性提升。两大港股红利指数表现稳健,具备较高股息率和投资价值。华夏两只相关ETF产品提供便捷红利投资工具,基金经理具丰富管理经验。[page::0][page::3][page::8][page::11][page::19]
速读内容
多因素合力推动红利资产投资机会 [page::3][page::4]

- 新“国九条”政策制定分红标准,推动上市公司加强股息分配。
- 险资长期向股市配置,倾向稳健且具现金收益的红利股,预计增量资金持续流入。
- 国际地缘政治风险导致风险偏好下降,红利股具备防御性优势。
港股市场与税收政策变动利好红利投资 [page::5][page::6][page::7]

- 港股受内外资共同推动恢复上涨动力,南向资金大幅增长。
- 股息率水平较高,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显示股息率差异明显,性价比优于A股。
- 国内监管正考虑减免港股通内地投资者红利税,预计短期提升投资热情,长期改善流动性。
港股通红利指数深入解析及投资价值 [page::8][page::10][page::11][page::12]

- 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和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率指数历史股息率均高于宽基指数。
- 两指数2019年以来表现差异显著,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收益稳健,恒生高股息指数短期表现更积极。
- 市值规模均属中大盘,恒生指数成分股大盘属性更突出,行业布局均以银行为首,恒生指数行业分布更分散。
- 当前两指数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具备较好配置性价比。
港股通红利ETF产品与基金经理介绍 [page::19][page::20][page::23]

- 华夏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ETF成立较新,尚无历史业绩分析。
- 华夏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率ETF展示了较好的跟踪误差控制及一定超额收益。
- 两基金经理管理多只被动指数基金,具备丰富经验和较大管理规模。
深度阅读
金融研究报告详尽分析报告
报告基本信息与总体概览
- 报告标题:多因素利好红利主题,港股通红利投资正当时
- 作者:郑兆磊(联系方式 zhengzhaolei@xyzq.com.cn) 及 薛令轩(xuelingxuan@xyzq.com.cn)
- 发布机构: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
- 日期:2024年5月16日
- 主题:围绕港股通红利资产的投资机会,详细分析政策、资金面、国际形势、港股市场及税收政策等多因素对红利投资风格的推动,重点剖析两大港股红利指数及相关ETF产品。
核心论点与摘要
报告认为多重因素共同利好红利资产,A股正在迈入“红利时代”,港股通红利投资价值显著。政策层面新“国九条”强化上市公司分红责任,资金层面险资加码股市投资增强了红利风格股票吸引力,国际地缘政治风险推高对低波动且具现金股息收益股票的需求,港股持续回暖带来投资契机,加之港股通红利税率或将下调,未来流动性及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报告重点剖析两大高股息率指数——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与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率指数,阐述其投资价值及相应的ETF布局,建议投资者利用ETF工具配置港股红利资产。整体建议积极关注并配置港股通红利主题资产,[page::0][page::3][page::6][page::7][page::8]
---
1. 多因素驱动下红利资产投资机会
1.1 政策面支持:新“国九条”推进分红时代
2024年4月12日,出台的新“国九条”及相关配套规则强调上市公司分红责任,提出若近三年现金分红总额低于年均净利润30%且累计金额少于5000万元,将面临风险警示(ST)处理(具体规则见表1)。科创板对研发投入高且符合一定标准的公司可豁免。此外,回购注销计入现金分红额度也被明确。此举显示监管层对提升上市公司分红频率和力度的持续高度重视,预示红利类股票将在政策加持下迎来估值重塑与投资机会。[page::3]
1.2 资金面:险资入市力度显著
受债券利率下行影响及监管鼓励,保险资金对A股权益类资产投资规模保持长期增长趋势(图1)。2023年以来,监管发布多项政策减少险资权益投资风险权重,并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要求保险资金配置风险可控、收益稳健的资产,偏好稳健现金流收益的红利类股票。保险资金债权向股票转移趋势明显,未来险资将成为市场重要长期增量资金来源,利好红利风格资产配置。[page::3][page::4]
1.3 国际形势:地缘政治增加避险需求
地缘政治局势复杂,如俄乌战争及中东冲突加剧市场不确定性,全球风险偏好整体下降,带动市场对低波动、高分红股的青睐。数据显示中证红利成交量相较全指有所下滑(图3),反映市场避险情绪增大。此背景下,红利股因价格波动小且现金流稳定,成为稳健配置首选。[page::4][page::5]
1.4 港股市场迎来内外资共振行情
2024年2月以来,恒生指数强势反弹(图4),外资逐步回流至香港市场成为重要推手,内资配置热情高涨,南向资金成交额同比显著增长(图7),体现内外资金合力驱动港股上涨。港股高收益资产显著优于国债收益(图5),且港股H股股息率普遍高于A股(表图6),使港股红利板块的性价比优势进一步突出。[page::5][page::6][page::7]
1.5 税收激励:港股通红利税率有望下调
目前,内地个人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须缴纳最高20%红利税,远高于香港本地投资者10%。监管正考虑降低内地投资者港股通红利税,预期将提升内地资金对港股尤其是高分红股的投资热情。短期提振市场情绪,中长期有助于港股流动性与估值修复,同时可能促进部分公司A/H股价溢价收敛,增强整体市场吸引力(图8及政策解读)。
综合上述政策、资金、国际与税收层面因素,港股通红利资产投资环境向好,为投资者带来较好布局时机。[page::7][page::8]
---
2. 港股红利指数深度分析
2.1 指数介绍及编制方案对比
报告重点关注两大红利指数:
- 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931233.CSI):2017年6月发布,聚焦港股通范围内央企控股、连续分红且股息率高的50只样本,采用股息率加权,成分股每年调整一次。
- 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率指数(HSMCHYI.HI):2019年9月发布,覆盖港股通范围内高股息内地企业50只,采用净股息率加权,每半年调整两次。
两者均严格筛选流动性和市值,在满足红利策略基础上,央企红利指数侧重央企标的,恒生高股息指数则更严格把控市值及波动过滤。具体选样逻辑详见表4。[page::8][page::9]
2.2 历史股息率表现(图9、图10)
两指数保持类似股息率走势,近12个月股息率分别约6.56%、6.45%,均显著高于港股综合和恒指,且目前处于历史中位水平,显示稳定的高分红特征。红利策略板块股息率优势明显,提供较高现金回报支持投资价值。[page::10]
2.3 指数历史表现和风险收益(表5、图11)
2019年9月至2024年5月,央企红利指数累计收益35.95%,恒生内地高股息指数累计收益-7.93%,明显优于对应宽基港股综合指数和恒生指数的负收益区间。央企红利指数波动率较低(20.47%),最大回撤-28.78%,收益风险比正向且优于其他指数,表现更稳健。恒生高股息指数波动较大,最大回撤超过-50%。2024年以来,两指数均强势反弹(表6),且近期成交活跃(图12),流动性充足。[page::11][page::12]
2.4 市值与行业分布(图13-19)
两指数均属中大型市值风格,央企红利指数加权平均市值约3567亿元,恒生高股息指数略小为3485亿元,两者在市值分布上有所偏差,恒生指数大盘占比更高。
行业分布方面,两指数偏重银行板块,权重均超18%。央企红利指数在建筑装饰、非银金融、交通运输等传统行业权重更高,而恒生高股息指数行业分布更分散,公用事业及有色金属权重较大。行业分布差异反映两指数不同的标的筛选和权重配置逻辑,为投资者提供策略差异化选择。[page::13][page::14][page::15]
2.5 估值与投资性价比(图20)
截至2024年5月,两指数估值位于历史低位,央企红利指数TTM市盈率5.76,市净率0.51;恒生高股息指数相应数值为6.21和0.59,均处低估区间。估值优势明显,为投资者提供较好买入窗口。[page::16]
2.6 成分股质量与盈利特征(表7、8,图21-24)
两指数成分股多为细分行业龙头,前十大成分股分别占比约30%,且有约30%成分股重合,如中国神华、中国海洋石油、中信银行等优质标的。
财务指标显示恒生高股息指数ROE普遍优于央企红利指数(10.11%对8.67%),ROA对应为5.14%对2.84%。盈利增长方面,央企红利指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稍高(1.33%对0.79%),反映更强成长性。销售净利率表现亦类似,体现两指数成分股基本面整体优异,盈利能力较为突出且稳健。[page::17][page::18]
---
3. 港股红利主题ETF产品介绍
3.1 华夏ETF产品介绍
- 华夏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ETF(代码513910),成立于2024年2月,跟踪央企红利指数,管理费0.5%,托管费0.1%,采取指数复制策略,力争跟踪误差<2%。产品刚建仓,暂无业绩数据。[page::19]
- 华夏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率ETF(代码159726),成立于2021年11月,费率结构同上,历史跟踪较好,存在一定超额收益(图25),基金经理严筱娴管理,多只指数型基金在管,规模稳定。
两ETF为投资者提供简便工具,实现在港股通范围内高股息股的快速配置。[page::19][page::20]
3.2 华夏基金公司及产品线
华夏基金为国内最早ETF管理者之一,截至2024年5月,旗下管理非货币共计9201亿元资产,覆盖88只ETF,涵盖宽基、行业主题及风格、国际市场等,拥有丰富ETF布局,具备推出港股红利相关ETF的能力和资源优势。[page::20][page::21][page::22][page::23][page::24]
3.3 基金经理情况
- 鲁亚运:硕士学历,2020年加入华夏,现管理18只基金(共约50亿规模),具备丰富指数基金管理经验,管理央企红利ETF。
- 严筱娴:硕士学历,2015年加入华夏,管理23只基金(约54亿规模),经验丰富,管理恒生高股息ETF。[page::23][page::24]
---
4. 风险因素
报告明确基金为股票型基金,预期风险和收益水平较高,存在面对市场波动、汇率风险、港股通机制交易日不连贯等制度性风险,投资者需注意风险承受能力与长期投资规划。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指数及基金跟踪误差等均可能影响实际收益。[page::0][page::24]
---
5. 批判性视角
- 报告中对两大指数及ETF的分析较为充分,强调红利投资的政策和资金驱动逻辑,立场积极,但未过多涉及潜在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全球流动性政策变化对市场的突发影响,也对两指数短期波动差异的根源阐述有限。
- 虽然险资入市被视为长期增量,但其资金配置受监管制约,对高波动股的偏好程度仍有一定不确定性。
- 港股通红利税调降尚处于政策考虑阶段,时间及实施细节未确定,市场反应存在不确定性。
总体来看,报告逻辑清晰,数据详实,对投资建议依托广泛数据和政策背景,具备较强说服力,但投资者应结合市场环境和个人风险偏好做决策。
---
6. 结论性综合
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发布的《多因素利好红利主题,港股通红利投资正当时》报告系统分析了当前政策、资金面、国际地缘风险、港股市场趋势及税收利好等多重因素叠加下,港股以红利风格为核心的投资机会。新“国九条”推动A股分红迈入新阶段,险资持续流入权益市场强调收益稳定性,国际风险促使资金青睐低波动高股息资产,港股近期涨势强劲且内外资活跃配置,使港股红利资产成为焦点。税收激励若落地将进一步提升港股红利板块吸引力。
报告深入对比两个代表红利概念指数——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与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率指数,揭示两者股息率高于宽基指数且表现优于宽基,估值处历史低位,成分股为优质龙头,基本面强劲,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表现更稳健,恒生指数短期进攻性更强。行业分布上,央企指数偏重传统央企行业,恒生指数权重分散性更好。流动性均充足,适合长线布局。
报告推荐关注两大对应ETF产品,以华夏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ETF和华夏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率ETF为代表,具备低跟踪误差及投资便利性,适合投资者把握港股通红利投资机会。
综上,红利主题结合政策护航和资金支持,港股通红利资产当前具备较高投资价值,建议长期关注并合理配置相关产品以分享红利时代红利。[page::0][page::3][page::6][page::7][page::8][page::10][page::11][page::12][page::13][page::15][page::16][page::17][page::18][page::19][page::20][page::24]
---
附:部分重点图表深入解读
图1 险资持续加仓A股
此图展示2013年至2023年保险资金在A股的资产配置增长趋势,红色线为保险资金总额,从不足1万亿增长至近30万亿元,蓝线显示其中股票证券投资部分稳步上升。反映保险资金作为长期增量资本的趋势,对于稳定红利股权投资构成基础动力。

图3 中证红利相对全指成交量趋势
显示2023年至2024年5月期间,中证红利指数成交量与全指成交量比例,比例整体在0.04-0.08之间波动,小幅回升。表明红利类股票交易活跃度有所增强。

图5 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股息率
红线为该指数股息率,2017年至2024年间波动区间约5%-10%,灰线为股息率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利差,显示高达5%以上的溢价,说明港股通高股息资产吸引力大幅提升。

图11 指数历史净值走势
比较了2019年至2024年5月期间两指数及其宽基指数净值走势,中证央企红利指数保持稳步上涨趋势,恒生高股息率指数略有波动但整体向上,均明显优于港股综合及恒生指数,体现红利策略抗风险与收益优势。

图20 指数估值水平
显示两指数近4年来市盈率与市净率变化,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PE约5-7倍,PB在0.4-0.7区间),反映当前港股红利板块估值处于吸引区,存在买入良机。

图25 华夏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率ETF累计超额收益
在2021年11月至2024年5月期间,该ETF相较于业绩比较基准累积超额收益逐渐明显,表明基金管理良好,能够有效跟踪并适度超越目标指数,提升投资价值。

---
结论
本报告立足于政策、资金及国际环境分析,结合两大红利指数表现,明确指出港股通红利投资具备长期价值和收益稳健特征,推荐投资者通过成熟ETF产品便捷参与。风险提示部分充分揭示政策实施不确定及市场波动风险,兼顾投资机会与风险平衡。整体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和投资实践指导意义。
[全文引用页码:0,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