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ntralised Multi-Manager Fund Framework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文提出一个去中心化、多策略资金分配的算法框架,通过智能合约实现多管理者资产管理,包含资本化、策略、执行和验证分配四个层次,支持人类和AI共同参与,同时实现资金动态调整和透明治理,推动传统与数字金融的协同优化 [page::0][page::1][page::2][page::3][page::4][page::5][page::6]
速读内容
框架设计及核心目标 [page::0][page::1]
- 设计一个许可无关的多策略资本分配去中心化框架,模拟多策略资产管理公司架构。
- 目标包括执行信任最小化、策略大规模发现、去中心化所有权及动态资产分配。
- 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降低人工干预和信任成本。
模块化架构的四个主要层次 [page::2][page::3][page::4]
- 资本化层:支持多资产存款,铸造基金份额代币(V-Tokens)。
- 策略层:开放且许可无关的策略市场,策略由人类或AI驱动提交。
- 执行层:利用宿主区块链的自动化、跨链桥和预言机完成策略执行。
- 验证与分配层:基于社区验证机制(如OpenAlpha)审核策略,并动态调整资金分配。
智能合约设计与治理机制 [page::4]
- 六大核心模块包括场所注册、策略注册、代币化、治理、会计与再平衡引擎。
- 策略仅提交执行意图,无法直接移动资产,降低权限滥用风险。
- V-Token持有者具有治理权,参与管理和策略白名单维护。
产品方案及策略类型 [page::5][page::6]
- 产品类别涵盖现货、线性衍生品、非线性衍生品和主动策略产品。
- 现货产品如纯现货和质押现货;线性衍生品包括指数跟踪和价差捕获。
- 主动策略涵盖套利、流动性管理、做市商和结构型票据。
- 支持非盈利目标策略,如资助分发、流动性挖矿、空投、匹配资金和可持续影响项目。
架构示意总结图 [page::5]

- 图示展示资本化层、策略层、执行层和验证分配层之间关系,清晰表达资金流和治理机制。
深度阅读
Decentralised Multi-Manager Fund Framework ——详尽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 Decentralised Multi-Manager Fund Framework
- 作者: Arman Abgaryan, Utkarsh Sharma, Joshua Tobkin
- 发布时间: 2025年1月
- 主题: 提出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多策略基金架构,设计用于实现一个完全自动化、权限开放、可组合的多策略资产管理生态系统,结合人类和AI策略管理者,实现动态资本分配与验证机制。
核心论点与目标:
报告旨在提出一个四层模块化的架构,借助区块链网络的自动化和数据验证功能,打造一个多策略资产管理平台。该平台消除传统中心化资产管理中的信息不透明、执行依赖手动干预、资金配置刚性等弊端,实现资产管理的去信任化、开放策略发现、代币化所有权以及动态策略资本分配。作者意图传递该框架不仅在技术上具备自我管理和跨链治理能力,更在经济激励层面保证资本和策略的持续优化。[page::0] [page::1]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摘要 (Abstract)
- 关键论点: 本文提出一个去中心化、算法驱动的多策略资本分配框架,基于代币化和自动化的“智能合约保险库”(vaults)。四层架构分别为:资本层(Vaults接受多资产存款并代币化出资份额)、策略层(开放市场允许人类与AI策略提交)、执行层(利用区块链本身自动执行交易)、验证与分配层(对策略进行验证并动态根据风险调整回报分配资金)。
- 逻辑依据与假设: 依托区块链的原生自动化和数据预言机(oracle)功能,保证协议的自动执行和数据真实性。策略通过智能合约机制持续竞争和优化,从而实现资本动态合理配置。V-Token作为份额凭证,承担着投资所有权与治理权。该设计假设区块链环境的安全性和自动化可靠,同时假设多主体竞争激励可产生优质策略。
- 创新点: 养老金或基金管理公司传统为多策略“人+机器”管理形式,本框架巧妙地将其完全上链自动化;允许AI代理与人类在同一市场公平竞争,形成资讯对称市场;跨传统与数字金融市场资产自由流动。[page::0]
2.2 引言 (Introduction)
- 关键论点与挑战: 传统多策略管理虽成熟,但依赖中心化和手动操作,存在效率低、验证不透明的问题。绝大多数DeFi产品为单一策略、刚性资金池,缺乏灵活动态配置与创新开放策略发现机制。
- 报告提出的目标与解决方案:
- 去信任执行机制:将资金管理自动化并封装于区块链层级,依托自动化和跨链桥等基础设施降低人为失误和操作风险;
- 扩展策略发现空间:建立开放的策略市场和社区验证层,吸引多样化的策略输入,实现竞争机制和策略孵化;
- 代币化基金所有权:通过V-Token实现可交易和可组合的基金份额,增强流动性和治理能力;
- 动态资产配置机制:基金可以实时根据策略表现进行权重调整,规避集中风险,捕获市场机会。
- 分析视角: 方案从资产管理痛点出发,重点聚焦于执行信任、安全策略验证和资金动态配置,体现出作者对于传统金融与区块链结合的深刻理解和创新。其对信任最小化的强调映射出DeFi核心价值观。[page::1]
2.3 详细架构 (Architecture)
- 四层核心架构:
1. 资本层:多资产自动化保险库Vault,发行可交易的V-Token,后台管理权限委托给治理。
2. 策略层:策略提交市场,对接人类或AI开发者,策略通过智能合约执行,且仅提交意图,不得直接控制资金。
3. 执行层:涵盖区块链本身的价格预言机、自动化任务调度、跨链桥等片段,实现多链、跨市场的统一交易执行。
4. 验证与分配层:策略通过“对抗性竞技”验证机制(如OpenAlpha)进行审计和评分,合格策略获得基金部署份额,动态权重调整。
- 数学公式与变量说明:
- V-Token价格计算公式
$$
P{t}^{V}=\frac{\sum{i=1}^{m}q{i,t}\cdot P{i,t}-F{t}^{V}}{N{t}^{V}},
$$
其中,$q{i,t}$为资产$i$的持仓数量,$P{i,t}$为对应价格,$F{t}^{V}$为战略管理费,$N{t}^{V}$为V-Token发行量。该公式定义了基金份额的标的资产净值估值思路,直观表现基金资产价值的动态变化。[page::2]
- 机制逻辑: 资本所有者对Vault表达投资意向,策略提交者针对意向开发策略,验证层通过社群共识保证策略合规与表现,执行层确保策略交易无缝且高效执行,整体系体现资本管理去中心化、自我调节的闭环。
- 跨链兼容性: Vault作为“Universal Financial Controller”,可以跨链调用执行,实现传统资产与数字资产的无缝连接。
- 关键创新设计点: “对抗验证机制”与“动态分配机制”确保生态自净,持续优化组合表现,并降低投资者对单一策略失败的风险。[page::3]
2.4 具体组件与流程 (Product Suite & Deployment)
- Vault管理细分模块:
- Venue Registry:定义允许调用的外部合约和功能,控制交易活动的合法范围;
- Strategy Registry:存储并许可符合规则的策略ID和权限;
- Share Tokenisation:负责铸造V-Token,实现投资份额代币化;
- Governance Module:V-Token持有人基于治理规则管理白名单及策略参数限制;
- Accounting Module:精确记录净资产值(NAV)及策略层面收益归属,支持透明核算;
- Rebalance Engine:实施策略仓位调整阈值、资金上限和策略摘牌机制。
- 资本流程描述: 投资者存入资产,智能合约铸造对应份额V-Token,同时基金治理层管理交易场所以及限额策略,在社区确认策略合规后上线执行。
- 策略市场及验证: 策略通过链上提交申请,并通过社区驱动的竞赛和预测市场验证监管(如OpenAlpha机制),多个利益方(持币者、验证者)共同参与策略合规与表现评价,做到权限分散化和信号准确化。[page::4]
2.5 图表深度解读(图1)
- 图示内容:
该图展示了报告提出的多层多模块系统架构:
- 资本层(黄色区块)管理vault及资金流入,负责铸造和资本管理;
- 策略层(绿色区块)展示4个策略各自由不同的管理人管理,形成竞争市场;
- 验证与分配层(粉色区块)展示社区验证协议和验证者集体参与策略评审;
- 执行层(蓝色区块)基于区块链底层设施和跨链桥执行交易,保证流动和自动化。
- 交互流程说明:
- 数字标注1-5对应系统功能链,从资金输入、策略制定、策略验证到执行反馈循环,清晰呈现多层互联操作逻辑;
- 强调了系统模块分工明确,又相互联动形成闭环。
- 意义与价值: 该图体现多策略基金面向未来的区块链ネイティブ设计,兼顾开放性、透明度、弹性以及多样策略生态构建。[page::5]
---
三、估值分析
本报告不涉及传统的企业估值方法,而是在设计层面,框架通过分层模块设计实现了价值创造的可量化路径:
- V-Token价值由净资产值驱动,依次受资产价格波动、手续费扣除以及策略表现影响。
- 策略竞争和验证机制保证基金子资产组合的“活力”和“优选”,预期提升基金整体回报并降低集中风险。
- 由于基金份额具备代币化属性,可抵押、交易和叠加策略治理权,整体估值具备流动性和二级市场发现可能。
- 该架构的真正估值难在于生态系统的用户增长速度、策略创新效率和跨链资产流动性,而非传统财务指标。[page::2] [page::3]
---
四、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隐含并明确体现多方面风险:
- 策略风险: 策略提交开放,意味着潜在的低质量或恶意策略进入市场,但通过社区对抗验证机制降低此风险。
- 执行风险: 多链交互和自动化依赖预言机准确性和桥接安全,预言机数据错误或桥安全事故可能导致重大资金损失。
- 监管与合规风险: 代币化资产管理涉多司法管辖,存在合法合规不确定性。
- 治理风险: V-Token持有人的治理能力和参与度决定参数白名单管理,治理参与冷淡或被操控都可能带来潜在风险。
- 技术复杂性风险: 多模块、多链、多策略的复杂结构带来代码漏洞和系统整合风险。
风险缓解机制包括:智能合约权限限制、规则性再平衡、对抗式策略验证和社区投票机制,但是治理和技术风险依然不可忽视,需持续关注。[page::1] [page::3] [page::4]
---
五、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假设局限: 该框架高度依赖区块链底层自动化及预言机的严密性,若技术出现根本性故障,可能使整个运营模式崩溃。
- 策略验证机制虽设计精妙,但实际的社区参与度和激励机制未细述,策略审查充足与否尚存疑;多策略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潜在信息不对称未被明言考察。
- 尽管强调去信任化和自动化,但资本层与治理层仍存在初期信任引导与规则制定问题,容易出现治理分裂或中心化风险。
- 对非盈利和公益策略的支持拓展框架边界,但实际经济激励平衡和治理调整尚需时间验证。
- 复杂结构的审计难度和系统升级能力对基础设施提出很高要求,实际落地挑战仍然较大。[page::6]
---
六、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清晰构建了一个面向未来去中心化、多策略、多链的资产管理框架,设计理念扎根于DeFi生态的“去信任化”、“开放策略参与”和“动态资本分配”三大核心。作者细致阐述了四层体系架构,保障从资金注入、策略提出与验证,到执行协调的闭环功能,辅以V-Token产生的流动性与治理属性,实现了资本所有权的代币化。
基于数学公式和模块细节,框架对策略市场竞争与社区治理的设计十分严谨,利用对抗性验证保障策略质量,结合自动化执行降低人为打击风险,极大提升资本配置效率与市场响应速度。图1生动反映了系统全貌,充分展现模块间严密协作和多参与主体互动。
产品线灵活多样,涵盖从基础现货、线性与非线性衍生品,到主动型策略和公益型项目,显示系统的高度可扩展性和广泛适用性。风险方面,系统虽设计了多重防护措施,但仍需关注跨链数据依赖、治理机制有效性和策略质量审核的稳健性。
总之,作者构建的多管理者基金架构为去中心化资产管理开辟了一条系统化、模块化且高度自治的创新路径,兼顾经济激励、治理参与及技术执行的多重要求,具备成为未来链上资产管理基石的潜力。[page::0] [page::5] [page::6]
---
参考图片
以下为第5页图1结构示意图,便于理解整个体系模块间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