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5年熊市周期与当前周期的比较——锰硅篇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深度对比了2011-2015年锰硅熊市周期与当前周期,分析了锰矿价格、产能扩张、供需结构以及成本变化对价格的驱动影响。指出供给过剩与产能集中分布以及新能源发电成本下降是当前价格下行的重要因素,并警惕供应端扰动对价格的短期冲击提供了预警 [page::0][page::1][page::2][page::3]

速读内容


历史价格与供给概况对比 [page::0][page::1]


  • 2011-2015年锰硅经历价格持续破低、周期波动及供需失衡;当前周期下行趋势明显,6月低价已突破历史低位。

- 全球锰金属产量持续扩张,但澳洲、巴西、印度、中国等产量出现萎缩,南非主导地位加强。
  • 中国锰矿进口结构多元化,澳洲份额缩减,全球资源生产格局转变明显。


产能分布与利用率分析 [page::1][page::2]


  • 2011-2015年全国锰硅产能扩张44%,地区分布不均,北方(内蒙古、宁夏)产能利用率较好,南方(广西、贵州)产能过剩严重,开工率不足50%。

- 工信部2011年及2014年多次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市场出清,净化行业结构。
  • 产能扩张以北方为主,南方产能过剩拖累整体效率,区域布局失衡。


成本结构与价格驱动因素 [page::3]


  • 锰厂生产成本中主要构成包括锰矿成本(46%)、电费(26%)、焦炭(14%),成本变化拉动价格波动。

- 北方新能源发电比例大幅提升,推动用电成本下移,降低锰硅生产成本重心。
  • 虽有供应端极端事件支撑价格底部,但需求疲软及过剩主体仍压制锰硅价格。


未来供应与市场风险提示 [page::3]

  • 2025年下半年北方多条锰硅产线有望投产,新能源项目推动成本进一步下降。

- 价格周期由矿端主导,受钢铁需求、环保政策及自然灾害多重影响形成多轮波动。
  • 需警惕供应端突发扰动带来的短期价格波动,长期看供需矛盾凸显,价格中枢将持续下移。

深度阅读

《2011-2015年熊市周期与当前周期的比较——锰硅篇》研究报告详细分析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2011-2015年熊市周期与当前周期的比较——锰硅篇》

- 作者:李亚飞(国泰君安期货投研)
  • 机构:国泰君安期货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2025年7月10日
  • 研究主题:锰硅行业熊市周期比较,聚焦2011-2015年熊市与当前周期的异同,解析全球及中国锰硅市场供需结构、价格波动及产能布局的变化。


核心论点:报告通过历史熊市周期剖析当前锰硅周期动态,主要传递出锰矿资源全球供应扩张、锰硅产能分布南北失衡、供需过剩成为价格下行的主因,以及新能源发电降低北方产地电费,压缩成本重心等重要信息[page::0,1,3]。报告并无明确评级或目标价,更侧重于供需与成本结构的深层分析,旨在为专业投资者提供反应周期变化的深入参考。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锰硅价格波动历史回顾(2011-2025)


  • 关键信息:报告指出,2011年以来锰硅经历了四轮价格波动周期:

1)2011-2015年熊市价格持续创新低,主因锰矿进口结构多元化带来成本下移和锰硅产能过剩;
2)2016-2018年供给侧改革,产能去化,价格重心回升;
3)2018-2020年需求疲软,产能再度过剩;
4)2020-2021年政策驱动反弹,2021-2024年过剩加剧,需求放缓;2024年3月因天气影响,锰矿供应趋紧出现短暂拉涨,但6月起矿石替代调整导致价格回落。
  • 推理依据:通过逻辑关系阐述了进口结构调整、产能规模变化、政策影响、需求波动及自然灾害对价格的复合影响。

- 关键数据
- 6月价格已跌破第二轮熊市低点,提示当前周期可能弱势延续。
- 不同周期价格趋势图显示价格长期受供需博弈影响剧烈波动[page::0]。

2.2 全球锰资源供应与进口结构变化


  • 摘要:2011-2024年全球锰金属产量整体上升,但区域分布改变明显,南非绝对优势强化,加蓬快速崛起。澳洲、巴西、印度、中国等传统产区产量下降。中国锰矿进口多元化,澳洲市场份额缩小。

- 数据详解
- 2024年全球金属锰产量约2000万吨,其中南非740万吨,加蓬460万吨,澳洲280万吨。
- 进口来源国占比趋势图反映,中国进口澳洲矿下滑,同时南非、加蓬供应上升。
- 产量变化柱状图进一步说明2013年起南非与加蓬产能增量显著,印证全球供应过剩的地缘结构变化。
  • 逻辑解释:全球供应侧扩张与传统需求疲软叠加,导致矿价长期弱势。进口多元化分散了对澳矿依赖,有助优化成本但也加剧价格压力。

- 粗钢产量与锰矿进口同步增长,推升产能过剩,市场供需矛盾突出。锰硅生产成本中心下移,价格中枢随之降低。该阶段粗钢产量持稳但产能过剩明显[page::1]。

2.3 中国锰硅产能扩张与区域布局


  • 产能变化:2011-2024年全国锰硅产能由1598万吨增至2859万吨,涨幅44%。内蒙古、宁夏产能扩张显著,南方部分地区(湖南、新疆、四川)产能缩减,广西、贵州、云南持续扩张。

-
区域差异
- 北方产能集中度高,开工率相对稳定,内蒙、宁夏市场份额显著。
- 南方产能严重过剩,广西、贵州开工率长期低于50%,制约行业整体效率。
  • 产能淘汰政策影响:2011年和2014年工信部针对矿热炉落后产能实施淘汰,全年合计淘汰近450万吨产能,但部分地区如北方产能仍保持增长趋势。南方多地因电费偏高和产能结构问题表现不佳。

-
供需失衡分析:产能持续扩张与需求不足并存,导致价格供给压力加大。南北差异加剧了市场结构失衡,区域重新布局或是未来调节关键。
  • 关键数据:2024年内蒙古产能820万吨,产量512万吨;宁夏511万吨产能,207万吨产量;广西410万吨产能、贵州332万吨产能但产量严重不足,体现南方地区产能过剩现象突出[page::1,2]。


2.4 未来预期:新能源驱动成本与产能


  • 新增产能:2025年下半年预计内蒙古多家锰硅企业项目陆续投产,单个炉容量多为4-6万KVA,北方地区产能继续扩张。

-
新能源影响:内蒙古新能源发电快速增长(2025年1-4月新能源发电占比146%),光伏和风电有效支撑产业用电需求,带动电价成本下移。政府2025年目标新增4000MW新能源装机,进一步压缩锰硅生产电费成本。
  • 成本结构:锰矿(约46%)、电费(26%)、焦炭(14%)构成当前锰硅主要成本。新能源及电价补贴驱动北方成本重心继续下移,短期矿石价格波动仍可能受供给侧政策和极端天气影响。

-
风险提示:供应端突发情况(如自然灾害)对市场价格存在扰动,需求端受宏观经济影响疲弱,整体锰硅基本面尚待修复[page::3]。

2.5 价格波动机制与供需分析


  • 锰矿价格周期:受钢铁景气度、环保限产、运输能力与自然灾害多重驱动,呈现“跌-价修复-再跌”多轮波动特点。

-
关键拐点
- 2011-2014年全球需求疲软+国内产能过剩引发价格低迷。
- 2016年供给侧改革引导价格反弹。
- 2021年能耗双控政策限制需求,价格快速下跌。
- 2024-2025年极端天气与矿产政策调整将支撑价格底部,但需求疲软限制反弹空间。
  • 锰硅供需结构

- 新增产能以北方集中,南方长期产能过剩。
- 终端需求不足、高库存压力长期存在,价格中枢周期性下移。
  • 供需错配强化熊市周期感受,未来调整关键或是区域产能优化与需求端改善[page::3]。


---

3. 图表深度解读



3.1 锰硅价格历史图(图0)


  • 描述:图示2011年至2025年内蒙古锰硅6517市场价格波动,反映价格经历多轮震荡周期。

- 趋势:2011-2015价格逐步下行,随后阶段性反弹,2024年出现价格回落并跌破2015低位。
  • 联系:验证文本对熊市周期的价格描述,展现熊市持续压力和当前周期价格位置。

- [page::0]

3.2 全球锰产量与产区变迁(多图见页1)


  • 全球产量柱状图:显示2011至今全球锰金属产量逐年递增,2015略有回落,佐证全球供应扩张趋势。

- 进口来源变化图:进出口构成多元化,南非与加蓬占比上升,澳洲下滑,反映结构调整。
  • 产量结构饼图与变动柱图:2024年南非占比最高,加蓬快速增长,中国产量明显减少。

- 逻辑:反映矿端供应结构的地理风险转变及成本影响,强化了锰硅成本结构与价格波动的逻辑基础。

-

- [page::1]

3.3 国内产能分布与开工率(页1-2)


  • 产能柱状图:2011-2024年锰硅产能持续扩张,2024年约2859万吨。地域分布均衡,北方产能扩张明显。

- 产能饼图:内蒙古312万吨居首,宁夏次之,南方诸省合计仍占重要份额,但开工率不足。
  • 开工率折线图:广西、贵州及云南开工率低,长期维持40%-50%上下,反映南方产能过剩问题严重。

- 产能产量对比表:2024年产能远超产量,显示产能利用率不足,特别是南方市场。
  • 联系文本:图表支撑产能过剩与区域供需失衡核心论点,为后续供给压力分析奠定基础。

-

-

- [page::1,2]

3.4 面向2025年产能扩张与新能源成本影响(页3)


  • 新增产能表:详列2025年下半年多家内蒙古及其他地区锰硅企业投产计划,显示集中扩张。

- 成本价格折线图:锰矿成本、焦炭价格和电费整体趋势反映与历史比较,矿价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电费随着新能源渗透显著下降。
  • 电价对比图:北方地区电价明显下行,有新能源发电和政府补贴支撑,成本进一步下移。

- 价格走势图:锰矿港口报价和锰硅市场价格同步震荡,证实矿端价格波动强烈影响锰硅价格波动。
  • 联系:图表说明新能源供给结构对电价的积极作用,推动成本重心下移,支持制造端经济性和价格走势分析。

-

-

- [page::3]

---

4. 估值分析



报告中未明确给出锰硅企业的估值方法和目标价,也未引用具体的财务预测或估值模型,但从成本结构与价格趋势分析,可以看出其关键的估值影响因素包括:
  • 成本端

- 锰矿价格(通过全球供应格局与港口报价变化分析);
- 能源电费(受新能源政策驱动);
- 焦炭价格(与煤炭价格联动)。
  • 供需结构

- 国内外产能扩张或出清节奏;
- 需求端(特别是钢铁产量和相关产业周期);
- 政策调控(环保、能耗双控)。

这些因素共同影响锰硅的盈利能力和价格走势间接指导估值。综合来看,报告的估值分析更偏向于宏观及微观的成本与供需基础分析,而非传统金融估值模型的应用。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明确提示以下风险:
  • 供应端突发扰动风险:极端天气(如2024年3月码头风灾)、矿产政策变动可能短期扰动供应,造成价格波动。

- 需求端风险:受黑色系行业需求疲软影响,整体锰硅需求或持续疲软,限制价格回升空间。
  • 产能过剩风险:尤其是南方地区长期过剩使行业效率低下,产能利用率不足可能影响企业盈利。

- 成本波动风险:锰矿、焦炭价格波动及电费调整对成本构成压力,新能源补贴政策的变化也需关注。
  • 政策风险:环保政策和产能淘汰力度调整可能影响产能供给动态。


报告虽未细化概率评估,但建议密切关注这些影响因素带来的市场波动,并留意政策发布与市场供需变化[page::3]。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数据完备性:报告数据主要基于公开渠道如USGS、Mysteel,做到了较为全面的历史对比,但对部分进口数据和产能利用率统计周期区间尚不明确,需谨慎解读季节性波动影响。

- 南北方产能差异描述较为突出,但对南方产能整合或退出政策缺乏深入讨论,如何解决过剩、提升效率仍是政策与市场需关注点。
  • 当前价格反弹动力有限,报告对未来矿端政策及极端天气的需求支撑能力评述偏保守,尚未充分探讨需求端可能的复苏情景。

- 报告未涉及锰硅行业下游需求多样化和替代品影响,未来研究可补充多维度产业链视角。
  • 虽然新能源成本优势明显,长期电价政策风险未充分揭示,南方高电费结构改革空间未明确。


总体而言,报告扎实且专业,但对宏观需求层面及未来政策变量的分析还可进一步深化。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充分揭示了2011-2015年与当前锰硅周期熊市的多重相似性与差异,尤其强调了以下关键发现:
  • 周期价格低迷的内在驱动:全球锰矿供应过剩格局未根本改变,南非、加蓬等新兴产区强化了矿价的成本下行压力,进口多元化使中国锰硅生产成本重心下移,价格承压显著。

- 产能结构失衡显著:北方产能集中且新能源辅助降低电费,具备成本优势;南方产能明显过剩且开工率较低,成为行业效率和价格体系的负担。
  • 政策与供给侧改革影响明显:2011年与2014年铁合金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但新增产能仍集中于北方,未来产能布局调整是市场结构优化关键。

- 新能源发展带来成本优势:北方地区依托风光发电和政府补贴,锰硅生产成本重心进一步下移,提升一定的价格韧性。
  • 风险与不确定性:市场需求疲软、极端天气、政策调整等均可能对价格形成抑制或扰动力。

- 整体判断:锰硅行业当前正处于价格压力和供需错配并存的熊市周期,未来价格中枢可能长期下移,北方新能源驱动的成本优势无疑是行业复苏的重要支撑因素[page::0,1,2,3]。

---

综上,报告为专业投资者提供了锰硅行情深度洞察,揭示了产能、成本、政策、市场多维度如何共同作用驱动价格周期波动,强调需警惕南方过剩及需求疲软带来的行业压力,同时关注新能源成本革命对北方产能的积极影响。

免责声明



本分析完全基于报告本身内容及其引用数据所做解读,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和市场动态谨慎判断。[page::4]

---

如需完整图表及详细内容推荐查阅国泰君安期货APP完整版报告。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