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SG热点洞察系列之一:宽基指数编制中的ESG整合趋势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宽基指数ESG整合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指出我国以原生型ESG指数创新“存量改造”路径,推动宽基指数由传统财务导向向财务-ESG双维驱动转型。创业板综指等核心宽基指数通过引入ESG负面剔除机制,强制影响市场资金配置,激励公司提升ESG表现,改革资产定价体系。国际上则以衍生型指数和多层过滤机制为主,注重气候导向与标准国际化。展望未来,国内ESG指数将朝产品多元化、标准国际化和数据完善化方向发展,带动投资研究框架、尽责管理和产品创新的整体升级 [page::0][page::1][page::2][page::4][page::5]。

速读内容


宽基指数融入ESG机制加速推动市场转型 [page::0][page::1]

  • 创业板综指实施ESG负面剔除机制,覆盖超95%创业板上市公司,推动存量公司ESG表现提升。

- 上证180、中证A100等多只核心宽基指数陆续纳入负面剔除条款,标志ESG成为市场“准入”门槛。
  • 该转型使资金配置由单一财务指标演变为财务和ESG双重驱动,强化了被动资金对ESG因素的敏感度。


国内原生型ESG宽基指数梳理与规模影响 [page::2]


| 指数代码 | 指数名称 | 纳入ESG时间 | ESG评分来源 | 纳入方法 | 挂钩产品数量 | 挂钩产品规模(亿元) |
|----------|-----------|--------------|-------------|--------------------|--------------|---------------------|
| 000010 | 上证180 | 2024/12/16 | 中证ESG | 负面剔除(≤C) | 22 | 242.76 |
| 000903 | 中证A100 | 2022/6/13 | 中证ESG | 负面剔除(≤C) | 33 | 50.94 |
| 399006 | 创业板指 | 2025/6/16 | 国证ESG | 负面剔除( | 399102 | 创业板综 | 2025/7/25 | 国证ESG | 负面剔除(≤C) | 6 | 7.61 |
| 930050 | 中证A50 | 2024/1/2 | 中证ESG | 负面剔除(≤C) | 35 | 259.44 |
| 000510 | 中证A500 | 2024/9/23 | 中证ESG | 负面剔除(≤C) | 121 | 2226.00 |
  • 创业板指挂钩产品规模逾1181亿元,挂钩产品涵盖151只,合计规模超3000亿元,显著影响被动资金配置。

- 原生型ESG指数通过直接调整样本股,实现了存量资金的被动调仓,带来流动性、基本面和政策示范效应的综合影响。

国际ESG宽基指数的规则精细化与气候专项发展 [page::2][page::3]

  • 国际主流供应商(MSCI、标普、富时罗素)主要开发独立衍生型ESG宽基指数,采用多层过滤机制,包括ESG评分负面筛选、争议行业排除、碳排放优化等。

- MSCI与标普推出专门的气候指数,满足欧盟CTBs与PABs等法规标准,强调减排目标和碳足迹要求。
  • 香港恒生指数系列采用本地ESG评估结合国际数据,形成包含正面筛选、负面筛选与因子倾斜的多样化ESG指数产品。


ESG纳入宽基指数的投资和产品实践新机遇 [page::5]

  • ESG纳入指数构成带来投资研究框架转变,需结合ESG评级变动、争议事件及财务指标构建评估模型。

- 投资者可针对ESG评级临界值公司开展尽责管理及“公司参与”,挖掘ESG改善型主动管理机会。
  • 产品层面,可打造“基础层-特色层”ESG指数基金组合,兼顾行业差异性与跨境标准融合,推动ESG投资理念升级。

深度阅读

ESG热点洞察系列之一:宽基指数编制中的ESG整合趋势 —— 深度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概览



报告标题: 《ESG热点洞察系列之一:宽基指数编制中的ESG整合趋势》
作者/团队: 招商证券定量研究团队(任瞳团队)
发布日期: 2025年7月22日
关注主题: 国内外宽基指数ESG整合现状与趋势,特别聚焦A股市场及国际主流指数的ESG纳入路径与影响
研究核心信息:
  • 近年来,ESG因素被加速整合入中国A股宽基指数编制,推动市场投资逻辑向“财务+ESG”双重驱动转变。

- 报告系统梳理了国内宽基指数中的ESG纳入实践特点、国际指数机构的差异化路径及香港市场的本地化创新。
  • 强调政策驱动下,中国市场“存量改造”为主的ESG指数化路径独具特色,区别于国际市场“衍生型”增量创新。

- 预测ESG指数化将在产品多元化、标准国际化、数据完善化三个方向演进,重塑资产定价体系。
  • 提出投资研究框架和产品设计需适应ESG发展,主动管理和被动投资均面临转型机遇。


无明确评级和目标价,报告核心传达的是市场趋势分析和投资策略展望,尤其针对机构投资者的ESG投资逻辑调整提供参考。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引言与背景概述(第0页)



报告指出,近年来ESG因素已快速融入A股宽基指数编制,关键体现在创业板指、上证180等核心指数引入ESG负面剔除机制。这种存量改造路径,改变了被动资金的配置基础,提升了ESG在市场定价中的权重。国际主流指数机构(MSCI、标普等)则依托成熟的多层次筛选,包括ESG评分、碳排放和争议事件排除,打造专业化ESG指数和气候指数,配合严格减排目标。

这些国际经验影响了国内指数编制策略及基金产品创新方向,未来随着监管完善,ESG指数化必将呈现产品多元、标准国际及数据完善化趋势,为具有前瞻视角的机构投资者带来持续竞争优势。

此外报告提及三项主要风险:
  • ESG评级体系缺乏统一标准,评级差异可能影响筛选效果。

- ESG信息披露不完备,数据滞后影响模型准确性。
  • 政策落实速度不及预期,可能拖延指数化进程。


本节定位于市场变革的背景介绍和总体框架梳理,强调ESG从理念到准入门槛的转变,奠定全文分析基础。[page::0]

---

2. 国内宽基指数ESG纳入现状(第1页)



本节详细说明国内宽基指数分两种ESG整合模式:
  • 衍生型ESG指数 :在传统指数基础上单独构建,如中证指数推出多款ESG专项指数,产品丰富但资金规模小,投资者主要是小众ESG社区。

- 原生型ESG指数 :直接在传统宽基指数中嵌入负面剔除条款,如创业板指、创业板综指等,对指数样本股进行强制筛选。

原生型ESG指数的影响深远,因为其改变的是主流宽基指数的样本构成,进而影响大规模被动资金配置和市场定价逻辑。这种转变使得ESG由“加分项”转向“入场券”,实现了存量市场的供给端重构。

报告利用丰富数据明确指出:衍生型ESG指数规模虽然增长,但尚难以撼动主流市场资金流向;而创业板指等原生型指数的挂钩产品资金规模已突破千亿级别,是ESG市场化影响的关键节点。

市场传导方面,ESG纳入导致短期内流动性错配(被剔除股票流动性受压迫),上市公司被倒逼提升ESG基本面表现,交易所则通过指数调控施加政策引导,形成“资金-股价-企业行为”的良性循环。

综上,本节核心逻辑在于揭示中国ESG宽基指数的双路径体系、影响力度的区别以及市场生态背后的机制变化。[page::1]

---

3. 主要原生型ESG指数情况(第2页,表1)



| 指数代码 | 指数名称 | 发布时间 | 纳入ESG时间 | ESG评级来源 | 纳入方式 | 挂钩产品数量 | 挂钩产品规模(亿元) |
| -------- | ---------- | ------------ | ------------- | ----------- | ------------------- | ------------ | -------------------- |
| 000010 | 上证180 | 2002/7/1 | 2024/12/16 | 中证ESG | 负面剔除(≤C) | 22 | 242.76 |
| 000903 | 中证A100 | 2006/5/29 | 2022/6/13 | 中证ESG | 负面剔除(≤C) | 33 | 50.94 |
| 399006 | 创业板指 | 2010/6/1 | 2025/6/16 | 国证ESG | 负面剔除( | 399102 | 创业板综指 | 2010/8/20 | 2025/7/25 | 国证ESG | 负面剔除(≤C) | 6 | 7.61 |
| 000009 | 上证380 | 2010/11/29 | 2025/6/16 | 中证ESG | 负面剔除(≤C) | 2 | 1.63 |
| 399850 | 深证50 | 2023/10/18 | 2023/10/18 | 国证ESG | 负面剔除(≤B) | 4 | 5.29 |
| 399750 | 深主板50 | 2023/11/15 | 2023/11/15 | 国证ESG | 负面剔除(≤B) | 2 | 0.93 |
| 930050 | 中证A50 | 2024/1/2 | 2024/1/2 | 中证ESG | 负面剔除(≤C) | 35 | 259.44 |
| 000510 | 中证A500 | 2024/9/23 | 2024/9/23 | 中证ESG | 负面剔除(≤C) | 121 | 2,226.00 |
| 950580 | 上证580 | 2025/6/16 | 2025/6/16 | 中证ESG | 负面剔除(≤C) | - | - |

表格说明:该表全面汇总了主要原生型ESG宽基指数的基础信息,包括ESG纳入时间、评级来源、中证ESG或国证ESG的评级标准、负面剔除规则(多为C级以下或B级以下被剔除),以及挂钩基金产品数量与管理规模。数据显示创业板指相关产品规模最大,体现其在市场的中心地位。此外,多数指数采取中证ESG或国证ESG体系,且以负面剔除为主要手段,反映当前国内ESG指数采取保守的风险回避策略。[page::2]

---

4. 全球ESG宽基指数发展经验(第2-4页)



4.1 国际指数供应商的规则精细化与气候导向



国际主流指数供应商如MSCI、标普道琼斯尚未在主流传统宽基指数中直接嵌入ESG机制,而是通过构建衍生型ESG指数来满足市场。这些指数通常采用多层过滤策略:
  • ESG评分负面筛选:剔除ESG表现低迷个股。

- 争议行业与事件排除:排除化石燃料、烟草等行业和负面事件影响个股。
  • 高碳企业淘汰及碳足迹控制:通过量化模型减少组合碳排放,实现年度减排目标。


例如MSCI低碳目标指数在标准宽基指数基础上叠加了碳排放强度的最小化约束,同时严格控制指数跟踪误差及权重偏差。这些指数资产管理规模高达万亿美元,说明ESG与气候主题已形成成熟的国际市场体系。

欧盟出台的气候指数标准(CTBs和PABs)设定了50%以上碳足迹削减和年均7%碳减排的硬性目标,成为全球气候指数设计的金标准。

4.2 香港恒生指数的本地化创新



香港恒生指数系列ESG指数在纳入方法上,兼顾了本地机构(HKQAA)与国际评级(Sustainalytics),并结合争议行业、事件排除和ESG因子倾斜策略,形成差异化体系。
恒生气候指数侧重低碳及碳强度管理,部分参照欧盟气候基准,融合国际视野与本地监管环境。
此模式体现出“国际规则本土化”的经验,兼顾投资者需求和市场特征。

4.3 海内外实践路径分异



对比国际市场的“独立并行”衍生型ESG指数与中国内地的“存量改造”原生型ESG指数,报告分析了:
  • 境外优势:维护宽基指数稳定性,提供ESG纯粹工具,适应多元机构投资者的配置需求。

- 中国特色:政策驱动为主,赋能存量指数嵌入ESG筛选,快速形成资本引导机制。

此外,欧美指数纳入ESG机制多样,从负面筛选到积极倾斜皆有涵盖,碳管理指标的动态评估也更深入;国内则仍停留负面剔除为主,气候主题指数处于发展早期。

未来中国市场ESG指数可能沿着多元产品、国际标准采纳与数据质量提升三条路径前行,逐步完善本土ESG投资生态。[page::2,3,4]

---

5. ESG指数化对投资与产品的影响(第5页)



这一节报告对ESG指数化对资产管理行业的实质影响作具体阐释:
  • 投资研究革新:财务与ESG双维驱动的投资模型将成为主流。

- 尽责管理深化:临界值公司成为重点,推动主动“公司参与”,改善ESG表现以维护或提升估值。
  • 产品层面创新:从基础跟踪ESG宽基指数到差异化的低碳及行业专题产品,覆盖了更广泛的投资需求。


报告强调,由于市场上的ESG评级体系差异,投资者需构建多渠道ESG信息整合机制,短中长期结合捕捉临界值标的调整机会和成长潜力。

此外,跨境融合型ESG指数产品的开发将开辟布局新空间,协调本土评级与国际标准。

本节总结ESG指数化不只是产品多样化,更是投资理念与框架整体升级的重要驱动力。[page::5]

---

三、图表深度解读



表1:国内主要原生型ESG指数情况梳理(第2页)



表1示例
  • 描述:该表系统罗列了中国境内主要原生型宽基指数,这些指数通过负面剔除ESG评级“低分”股票构建成分股,且披露了每只指数相关挂钩产品数量和资产管理规模。

- 解读趋势:创业板指及其综指新增ESG机制后的挂钩产品规模显著,表现出市场对ESG改造指数的认可和资产配置关注。
  • 主流指数倾向中证ESG和国证ESG评级作为纳入标准,且剔除阈值集中在C级或B级以下。

- 挂钩产品数量及规模不均,显示不同指数以及评级体系对标的选择的影响力和市场应用深度差异。
  • 反映中国在存量改革路径下推动ESG指数化的具体执行面。


---

国际机构ESG指数纳入方法一览(第3页)



国际机构ESG指数梳理
  • 描述:本表列举了MSCI、标普道琼斯、富时罗素等国际权威指数公司ESG指数的典型品种,并简述了其纳入ESG的核心方法。

- 解读:多层过滤机制成为共识,包括ESG负面筛选、争议行业排除、积极筛选和因子倾斜等多种技术叠加。
  • 气候指数方面强调碳排放量化管理、年度减排目标和绿色收入比重,是全球ESG指数体系的核心创新。

- 显示国际市场ESG指数的复杂性和多样化,对投资者有较强的选择性和差异化配置空间。
  • 对比国内以负面剔除为主,国际发展更注重综合性指标的多维整合。


---

香港市场ESG及气候指数纳入机制(第4页)



恒生指数ESG及气候指数方法
  • 内容:表中概述了香港恒生指数集团在ESG及气候指数的多种纳入方法,结合本地HKQAA评价及国际Sustainalytics评级体系。

- 气候指数则严格参照欧盟PABs标准,重点管控碳排放强度和争议性行业排除。
  • 展现了香港市场国际与本土双融合的指数设计思路,有助吸引全球资本流入。


---

四、估值分析



报告未提供具体企业或证券的估值模型分析,核心关注点为指数构建原则和资金流导向。因此估值更多是指数层面,即通过ESG纳入“负面剔除”改变指数成分,影响指数成分股资本市场表现及估值基调。

间接来说,报告显示:
  • ESG纳入会影响企业融资条件及股价表现,ESG劣势企业面临流动性和估值压力。

- 积极ESG表现可能成为估值溢价来源。
  • 估值预期与ESG评级密切关联,风险管理和投资价值评估需结合ESG表现进行财务测算。


故本报告估值部分体现为指数构成重塑的“市场估值机制变革”视角,而非单只股票传统估值方法解释。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列举了三大风险:
  1. ESG评级体系局限

- 多评级机构标准不一,数据缺乏统一性和可比性,可能导致剔除成分股的不确定性和误判。
- 投资者需警惕因评级差异引起的非系统风险。
  1. 数据质量问题

- 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不完整、滞后,影响模型构建的准确性和风险捕捉能力。
- 长远看,劣质数据可能导致产品跟踪失真,降低ESG投资策略有效性。
  1. 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 ESG相关法规政策若落地缓慢,指数编制和产品推广进程将受阻,影响市场信心和资金流动。

报告未详述缓解策略,但从文本可见监管政策推进、数据体系完善及评级方法创新是未来改进方向。[page::0,5]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评级体系统一性不足,尤其国内多机构评级标准参差,存在ESG评级“评级荒”或“评级分歧”,对原生型ESG指数负面剔除规则的实际效果带来不确定性。

- 负面剔除方法本身较为“粗糙”,缺乏对ESG具体维度(环境、社会、治理)及强度的细化处理,可能对优质企业错杀,对复杂情况判断不足。
  • 报告强调政策驱动,但未完全阐述市场自发需求与企业主动改善ESG的内在动力和时滞,存在政策依赖的潜在风险。

- 指数基金等被动投资受ESG筛选影响较大,主动管理策略虽然被点出前景,但相关细节和成效评估有待加强。

总体报告立场谨慎乐观,较少涉及对上述内生矛盾的深入探讨,提醒投资者需理性看待ESG指数带来的短期波动及长期转型风险。[page::0,1,5]

---

七、结论性综合



招商证券定量研究团队的本报告系统详述了ESG在国内宽基指数编制中的深度整合现状及其带来的体系性变革:
  • 国内宽基指数ESG纳入已进入“原生型”创新阶段,通过负面剔除ESG评级较低股票,直接改变成分股构成和市场资金配置,推动A股投资逻辑转向财务+ESG双重价值评估体系。[page::0,1]
  • 国际顶尖指数供应商提供了成熟、层次丰富的ESG及气候指数方案,多层次筛选机制及严格的碳足迹管理,形成完整ESG及气候投资产品线,为资本市场提供国际化的绿色投资工具。对比国内仍处于初始阶段,未来中国ESG指数发展将更多借鉴国际标准,推进标准国际化和数据完善化。[page::2,3,4]
  • ESG指数化正深刻影响国内资产管理行业的研究方法、尽责管理实践和产品开发理念,投资者需调整模型与策略适配新格局;机构管理者应重视临界值公司,发挥积极治理作用;产品设计趋于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市场细分需求。[page::5]
  • 表1数据揭示主要原生型ESG宽基指数的具体架构与市场规模分布,创业板指相关挂钩产品规模巨大,彰显其在推动中国ESG指数化进程中的排头兵作用;同时各指数的评级来源和负面剔除标准显示制度设定具有一定的统一性但存在细微差异,影响具体操作效果。[page::2]


综上,报告明确表达了对当前政策驱动下国内ESG指数化路径的认可与乐观预期,同时客观指出评级及数据体系局限带来的潜在风险。报告为机构投资者理解和适应中国ESG宽基指数未来发展,调整投资决策框架及产品布局提供了权威分析和策略参考。[page::0~5]

---

本报告的专业价值



本分析揭示了ESG指数化从理念到准入门槛演变的具体路径,强调指数构建对市场资金流动和企业行为的影响机制,并对国际经验进行了系统对比,填补了机构投资者对国内外ESG指数实践差异的理解空白。涉及的复杂金融概念和指数编制技术,均以浅显而严谨的方式加以解释,适合金融市场专业人士深度研读。

---

(全文完)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