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长期收益率分解与预测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基于Ferreira & Santa-Clara收益分解框架,结合FS扩展方法,系统拆分个股及指数长期收益,探讨了估值变化、盈利增长、股本变动及现金股息等驱动因素。报告以格力电器案例及沪深300、中证500、中证800、中证全指等主要A股指数为样本,分析了指数调样对收益的影响并构建合理的长期收益预测体系。通过PE均值回复模型结合经济名义增速等宏观指标,估计未来10年各指数年化收益率区间为7.0%-11.8%,提供了大类资产配置中权益资产的预期收益参考,为组合战略配置和风险管理提供有效依据。[page::1][page::4][page::22][page::23]

速读内容


1. 股票长期收益率分解方法与理论框架 [page::6][page::7][page::8][page::9]

  • 采用Ferreira & Santa-Clara(2011)分部加总法,将股票收益对数拆分为估值变化、盈利增长、交易性股本变动、现金股息及再投资四部分。

- 个股如格力电器2011-2020年案例显示,估值变化、盈利增长对长期收益贡献最大,现金股息及再投资稳健贡献,股本变动经过复权调整后影响有限。
  • FS框架可扩展应用于指数收益分解,结合指数调样和加权方式进行收益驱动因素的剖析。


2. 权益资产组合长期收益预测提升配置效果 [page::5][page::6]



| 权益底仓 | 收益预测准确程度 | 年化收益率 | 年化波动率 | 收益波动比 | 最大回撤 | 收益回撤比 |
|-------------------|------------------|------------|------------|------------|----------|------------|
| A股 | 完全准确 | 5.09% | 2.47% | 2.06 | -5.11% | 0.99 |
| A股+美股+港股 | 完全准确 | 5.71% | 2.51% | 2.28 | -3.68% | 1.55 |
| A股 | 历史外推 | 3.83% | 2.54% | 1.51 | -5.33% | 0.72 |
| A股+美股+港股 | 历史外推 | 4.31% | 2.42% | 1.78 | -3.73% | 1.16 |
  • 准确收益预测与跨市场多权益资产配置显著提升组合年化收益和回撤控制能力,增强风险调整后收益。


3. 指数长期收益主要由估值变化和盈利增长驱动,调样影响逐步稳定 [page::12][page::13][page::14][page::15][page::16]

  • A股、中美港股指数滚动12个月及120个月对数收益拆解显示估值变化和盈利增长为主要贡献者。

- 指数调样(样本调整)及加权方式对BA缺口(股本变动等)产生重要影响,调样影响在2007年以后趋于稳定。
  • 流通结构和调样对价格影响整体较小,可近似使用固定成份总市值加权指数进行估值分析。


4. 估值指标PE的动态均值回复及与利率的关系 [page::17][page::18][page::19][page::20][page::21]


  • 美国Shiller CAPE均值中枢于80年代后上移,影响预测准确性,A股中证800盈市比呈现均值回复但中枢在2011年前后有显著变化。

- OLS回归分析表明2011年后盈市比中枢上移且与长端利率存在显著协整关系,低利率环境导致估值中枢上升。
  • 长端利率可辅助估值预测,并针对不同指数如中证500调整模型结构和参数。


5. 盈利增长主要参考名义经济增速,辅以调样历史均值外推 [page::21][page::22]

  • 成熟市场企业盈利占GDP比例稳定,A股市场亦可用名义GDP增速作为长期盈利增长稳健锚。

- 结合IMF名义经济增速预测,测算未来10年原成份股盈利增长率及调样对盈利增长的影响。
  • 名义经济增速约6.9%,调样影响带来额外2.6%,综合预测盈利增长约9.5%。


6. 未来10年A股主要指数收益率预测 [page::22][page::23]


  • 利率中性假设下,预测未来10年沪深300、中证500、中证800、中证全指年化收益率分别约为8.4%、10.4%、8.3%、7.0%(基于2022/3/31)。

- 以2022/4/26为起点,预测升至9.3%、11.8%、9.3%、8.3%,估值变化、盈利增长为主要贡献,调样对收益率有一定负面影响。
  • 预测结果为资产配置及权益资产投资决策提供量化参考,提示风险需关注市场环境变化可能导致模型失准。

深度阅读

深度分析报告:《股票长期收益率分解与预测》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 股票长期收益率分解与预测

- 作者及联系: 金工研究团队,金融工程与金融产品首席分析师,执业编号:S1500521070001
  • 发布机构: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2年4月27日
  • 报告主题: 本报告作为大类资产配置系列的第三篇,重点探讨权益类资产未来的长期收益率合理估计方法,打造基于分解收益的预测和资产配置策略。

- 核心论点: 报告指出,通过引入基于Ferreira & Santa-Clara(2011)的分部加总法,拆解股票及指数的总收益,结合指数调样等实务因素,建立更为合理的长期权益资产收益率预测体系。通过合理的盈利增长、估值变化、股本变动及现金股息等多维度分析,实现战略资产配置的科学指导。未来10年中国A股中证系列指数的年化收益率预计在7%-12%区间,依赖于估值中枢、经济增长和流通结构等多重因素[page::1,4]。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引言及收益分解方法论(第1章)



关键论点:
  • 均值-方差模型在两资产(股+债)环境中优越,稳定但缺乏灵活性,难以处理具备极端周期波动特征的A股熊市、股债双杀情形。

- 长期合理的收益率预期是构建更优战略配置的基础,特别是在引入港股、美股等多元权益资产后,能更有效分散风险和平滑波动。
  • 本章借鉴FS(Ferreira & Santa-Clara)框架,将总收益拆解为估值变化、盈利增长、股本变动(BA缺口)、现金股息及再投资四项,强调分部加总法的解释力和可操作性。

- 通过格力电器2011-2020年个股案例详细解析收益分解过程,连接理论与实务[page::4-9]。

推理与数据:
  • 由表2与图3显示,在权益资产配置中准确预测收益率与多资产参与均显著提升年化收益和收益风险比(Sharpe比),例如单A股准确预测年化收益5.09%,多资产准确预测高达5.71%且最大回撤缩小,验证多资产配置与精准预测的价值[page::5-6]。
  • 图4详细对比历史上六种收益分解方法,证明分部加总法的细化优势,帮助精准预测各组成要素对长期收益贡献[page::6]。


---

2. 股票指数收益分解(第2章)



关键论点:
  • 将FS框架延展至指数收益,加入指数调样及加权方式的影响,细化BA缺口含义,不再简单视为股本稀释,而是包含调样对市值与价格的影响,流通结构等综合因素。

- 对中证800、标普500、恒生指数在滚动12个月及120个月层面收益拆解,揭示估值变化与盈利增长轮动主导收益,长期平滑,BA缺口和现金股息贡献有限而波动显著,受调样影响尤甚[page::10-13]。

图表解读:
  • 图8-19显示三大代表指数在短期(12个月)及中长期(120个月)收益拆分中的动态权重,盈利增长和估值变化交替成为主导,且港股BA缺口最为显著,暗示港股调样频繁影响收益估计。中长期图揭示盈利增长稳定为主要驱动,估值变化表现渐趋均衡[page::12-13]。
  • 图20-32对A股主要指数利用FS扩展框架进一步剖析调样影响,发现大盘及全市场指数调样影响逐年稳定,流通结构与价格调样贡献微小,为合理预测长期收益提供数据参考[page::14-16]。


---

3. A股未来10年收益预测(第3章)



3.1 指数估值:中枢波动的均值回复


  • 分析高度聚焦于估值指标PE和其倒数盈市比(E/P),指出美国市场上80年代末以来估值中枢出现上移,与低利率环境密切相关。

- 引用文献(Davis et al., 2018)提出条件均值回复模型,结合VAR方法捕捉CAPE与债券实际收益率、通胀、波动率等指标的关系,允许估值公允水平随宏观环境变化。
  • 具体对中证800盈市比建模,发现2011年后估值中枢明显抬升,与长端利率变动呈显著同步趋势。并通过构造断点回归模型,验证估值中枢非静态特征[page::17-19]。
  • 各种利率情景下未来10年估值变化项预测,中证800预计年化估值变化0.7%-1.8%间波动,中证500因结构差异调整断点为2018年且系数有所不同,估值变化较大(2.9% -3.5%)[page::20-21]。


3.2 盈利增长:名义经济增速为核心驱动力


  • 研究表明,成熟市场公司盈利占GDP的比例相对稳定(NIPA口径保持3%-11%),合理用名义GDP增长率作为盈利增长的锚。

- IMF实际GDP与CPI预期合成名义经济增速,当前预测窗口(2022-2031)约6.9%。结合调样影响,根据历史均值推算盈利增长率。
  • 通过该方法,中证800名义经济增速和调样影响合计约9.5%,彰显经济基本面对盈利增长的驱动作用[page::21-22]。


3.3 综合各项得出最终收益率预测


  • 除估值变化和盈利增长的重点估计外,其他组成部分均采用历史均值外推处理,特别是调样对股息再投资部分简化为0。

- 最终测算结果显示,在利率中性假设条件下,2022年3月底起点的沪深300、中证500、中证800、中证全指未来10年年化综合收益分别约8.4%、10.4%、8.3%、7.0%;4月末起点则相应上调至约9.3%、11.8%、9.3%、8.3%的水平[page::22-23]。
  • 图41、42通过柱状图形象展示各收益组成部分贡献,盈利增长占比最高,估值变化和现金股息贡献明显,BA缺口均为负,显示结构调整等因素对收益预期有抑制作用[page::23]。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 & 图2 — A股、美股、港股价格及相关性


  • 图1显示不同市场价格与全收益指数走势,A股(中证800)与港股(恒生指数R)之间相关性较高,美股走势相对独立。

- 图2用滚动相关系数揭示2017年后港股与A股的相关度稳定在0.6左右,确认多市场权益资产可提供较好的分散效应。
  • 支持报告观点,即多资产配置能带来更优的风险调整收益[page::5]。


图4 — 历史收益分解六种方法


  • 利用1926-2000美国数据,多个分解方法对收益来源解释结构一致,均强调股息、盈利及估值变化的贡献,有力支撑采用分部加总法进行细致拆解的合理性[page::6]。


图8-19 — 主要指数短中期收益分解(12、120个月)


  • 12个月视角中,估值变化与盈利增长波动剧烈交替主导收益,BA缺口和现金股息作用较小,尤其香港恒指的BA缺口异常巨大,表明调样和成分股调整频繁对短期收益影响显著[page::12]。
  • 120个月视角更为平滑,盈利增长持续稳定成为主线,估值变化中枢较为稳定,BA缺口持续表现负贡献,现金股息贡献稳定,体现了长期盈利增长对长期收益的根本推动[page::13]。


图20-32 — A股主要指数估值与盈利增长拆解及调样影响


  • 各大指数估值变化和盈利增长受调样影响各异,大盘指数调样影响相对平稳,主流大型股估值更能稳定反映市场整体价值[page::14-16]。
  • BA缺口拆解显示调样对市值影响接近-4%到-5%的负面冲击,流通结构和调样对价格影响较小,说明指数样本调整对市值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不能简单等同于股本变动[page::15-16]。


图33-42 — 估值均值回复、盈市比建模、名义经济增速、收益预测图表


  • CAPE均值提升图(图33)显示美国市场自1980年代估值中枢上扬,解释了估值趋势的非静态性[page::17]。
  • 盈市比与长期债券收益率密切相关(图34),为估值水平动态预测提供了量化基础。中证800盈市比中枢模型(图35)细分2011年前后不同水平走势,并验证利率与估值的关系[page::18]。
  • 2022年利率情景下中证800和中证500估值变化预测(图36、37),体现了利率变动对估值回归路径的影响,预测区间合理[page::20-21]。
  • 结合IMF数据用名义GDP代表盈利增长趋势(图38、39),合理体现经济增长与盈利同步的假设[page::21]。
  • 最终图41、42显示未来10年各指数收益拆解,盈利增长贵为核心驱动力,估值变化带来调整,BA缺口为结构性阻力,现金股息及再投资贡献稳定,整体构建了基于科学估值和经济增长假设的长期收益预测体系[page::23]。


---

四、估值分析


  • 报告采用经典的Ferreira & Santa-Clara (2011)分部加总模型,拆解收益成份,实现量化估值的动态模拟。通过对市盈率,盈利,股本及现金股息的独立建模,避免整体回归模型系数不稳定带来的风险。
  • 在估值预测中特别采用了可变中枢的盈市比方法,结合长端利率引入条件均值回复机制,适用性强且更符合实际市场环境。这种方法克服了传统CAPE估值均值固定的缺陷,实现动态估值中枢预测。
  • 盈利增长与名义经济增速趋势挂钩,结合调样影响实现较为合理的盈利增长推断。
  • 估值变化和盈利增长为长期收益预测的核心驱动,其他项用历史均值外推,简化同时保持实际影响。
  • 通过不同利率情景设定,提供悲观、中性、乐观多种预测,体现模型的灵活性和风险应对思路[page::17-23]。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主要风险包括模型基于历史数据的假设,在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预期收益预测可能失效。

- 估值中枢的非稳定性及经济增长和利率走势的不确定性对预测结果带来挑战,模型对这些参数敏感度高。
  • 指数调样带来的影响较复杂,如忽略调样影响可能导致结果偏差。

- 现金股息及股本变动的估算简化可能未充分捕捉某些市场结构性变化。
  • 报告并未详述缓释策略,投资者需自主评估相关风险与对冲措施[page::1,24]。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积极采用经典与前瞻性学术框架,结构严谨,数据详实,但:


- 盈利增长用名义GDP作为锚,假设成份股成分长期稳定,可能低估长期市场结构变化和新兴行业崛起带来的影响。

- 调样对收益的影响被简化处理,虽然已做拆解但仍存一定的不确定性,尤其在中小盘及新兴行业指数上可能产生系统性误差。

- 估值中枢动态变化的建模基于相对较短的历史区间,对极端宏观经济环境的适用性和稳定性需进一步验证。

- 现金股息与再投资直接设为0影响简明但可能低估实际现金流贡献,尤其分红政策变化可能对长周期收益影响显著。

- 报告厚重依赖统计模型和历史数据外推,面对极端市场事件和政策冲击时的鲁棒性尚需实证检验。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全面系统地利用Ferreira & Santa-Clara (2011)的收益分解框架,将个股与指数收益拆解为估值变化、盈利增长、股本变动、现金股息及再投资四部分,结合指数调样实务,扩展出包括调样市值及价格影响的FS扩展框架,实现了更精细的长期收益预测体系。报告实证分析了三大代表市场及A股多层次主要指数的历史收益构成及未来趋势。

其核心结论:
  • 长期股票收益主要由盈利增长和估值变化驱动,盈利增长与名义经济增速密切相关,估值变化体现条件均值回复机制,受利率中枢影响显著。

- 股本变动和现金股息在长期整体贡献有限,现金股息影响被简化处理。
  • 指数调样及加权方法对收益预测有重要影响,特别是BA缺口中的调样对市值意义重大,必须纳入分析框架。

- 精准预期收益预测及多资产、跨境配置能有效改善组合收益和风险表现。
  • 2022年起中国主要A股指数未来10年年化总收益预计区间大致在7%-12%,中证500由于结构特征表现较优。


报告以扎实的理论支撑及丰富数据支撑,为投资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权益资产长期收益率估计工具,有助于指导大类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但须警惕模型基于历史假设的潜在失效风险。

---

以上详尽解读涵盖了报告的论点、方法、数据、图表、估值分析及其潜在风险,结合结构性拆解与预测框架,体现了严谨的金融研究与实务结合的典范。[page::1,4,5-6,7-9,10-13,14-16,17-23,24]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