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订单失衡及订单斜率因子:—因子深度研究系列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文基于高频限价委托订单簿数据,构建多层次订单失衡因子(OFI)及订单斜率因子(LogQuoteSlope),通过高频因子转化为月频低频因子,实证检验其在A股市场的选股效果。订单失衡因子揭示短期的买卖压力,短期驱动股价正向波动,中长期呈均值回复特征;订单斜率因子衡量流动性风险溢价,长期表现优异。单因子回测显示,𝑀𝑂𝐹𝐼_𝑊𝑒𝑖𝑔ℎ𝑡因子实现年化多空收益21.68%,夏普比率2.1,表现最佳;订单斜率因子多头效果突出,年化收益21.09%。因子与传统动量、盈利因子呈现部分相关性,需做市值中性化处理[page::0][page::5][page::12][page::14].
速读内容
多层次订单失衡因子与订单斜率因子定义及逻辑 [page::2][page::3][page::4]
- 多层次订单失衡因子基于不同档位买卖委托价量变化,综合反映多空双方买卖意愿及力量对比,短期反映市场情绪及价格短冲击。
- 订单斜率因子通过订单价格对应订单量的对数敏感度衡量流动性,因子值大指示买卖价差大或订单量薄,长期存在流动性风险溢价。
- 高频因子转低频采用分钟等权转日频,截面标准化剔除市场趋势影响,日因子按距离调仓日远近衰减加权合成月频因子。
高频与低频因子表现及IC分析 [page::6][page::7][page::8]



- 高频OFI因子与收益显著正相关,低频有效性衰减明显,月频体现为“中间强、两头弱”特征,取绝对值提升稳定性。
- 订单失衡因子高档位权重信息量更大,月频IC均值负向且随档位提升增强,订单斜率因子月频IC为正,反映流动性风险溢价。
- 表3显示OFI类因子与动量因子相关度高,LogQuoteSlope与盈利类因子及换手率高度相关,需做市值及相关因子中性化。
| 因子名称 | IC均值(%) | 年化IR | 年化多空收益(%) | 夏普比率 | 最大回撤(%) | 胜率(%) |
|----------------|-----------|---------|-----------------|----------|-------------|---------|
| OFI1 | -3.26 | -1.74 | 17.07 | 1.93 | 3.08 | 67.14 |
| OFI2 | -4.11 | -2.25 | 16.36 | 1.99 | 4.78 | 74.29 |
| OFI3 | -4.71 | -2.51 | 20.28 | 2.28 | 4.33 | 77.14 |
| OFI4 | -4.64 | -2.48 | 19.81 | 2.20 | 4.37 | 68.57 |
| OFI5 | -5.06 | -2.60 | 21.11 | 2.31 | 3.85 | 71.43 |
| MOFI | -4.45 | -2.40 | 19.09 | 2.01 | 4.78 | 72.86 |
| MOFIWeight | -4.76 | -2.55 | 21.68 | 2.10 | 4.10 | 74.29 |
| LogQuoteSlope | +5.19 | +1.56 | 21.09 | 1.34 | 19.0 | 62.86 |
订单失衡因子及斜率因子单因子回测结果 [page::10][page::11][page::12][page::13]

- MOFI
- LogQuoteSlope因子IC为正,年化多空收益21.09%,夏普1.34,多头贡献超过70%,波动性较高。
- 订单失衡因子各档位因子逐级递增,均表现出良好的择时能力和选股效果,日频信息量丰富,月频经过加权处理稳定性增强。
结论与风险提示 [page::14]
- 高频限价订单簿信息深挖构造的多层次订单失衡及订单斜率因子在月频选股中效果显著,复合因子优于单层因子。
- 高频信号转化为低频因子时,通过等权、标准化及时间衰减加权有效剔除噪音并保留信息。
- 因子与动量、盈利类传统因子呈一定相关性,选股策略应用时需做好中性化处理。
- 风险提示模型可能出现失效,历史规律未必持续复制,投资者应注意策略的动态适应性和风险管理。
深度阅读
多层次订单失衡及订单斜率因子深度研究——全面解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概览
报告题目:
多层次订单失衡及订单斜率因子:—因子深度研究系列
作者及机构:
丁鲁明(中信建投金融工程首席分析师)、陈升锐(中信建投金融工程团队成员)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金融工程团队
发布日期:
2021年7月7日
报告主题:
利用高频盘口数据构造两类高频量价因子——多层次订单失衡因子(Order Flow Imbalance, OFI)与订单斜率因子(LogQuoteSlope),并将其转化为月频低频选股因子,研究其在A股市场的选股效应及其风险收益表现,验证其作为量化选股工具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核心论点与结论:
- 订单失衡因子能反映市场买卖双方力量的短期冲击,短期积极驱动股价;订单斜率因子作为流动性因子,体现了价格对订单量变化的敏感性,具有长期流动性风险溢价特征。
- 高频订单失衡因子在短期呈现正向价格推动力,但低频长期相关性较弱,取绝对值后呈现负向相关性。
- 两类因子均通过市值、行业中性化处理,以月频调仓,在近5年中表现出稳健的多头及多空收益,凭借较高的年化夏普比率(均高于1.3),展现了良好的风险调整后选股能力。
- 相比之下,𝐿𝑜𝑔𝑄𝑢𝑜𝑡𝑒𝑆𝑙𝑜𝑝𝑒因子多头收益占比高达70%以上,显示出优于OFI类因子的多头表现。
- 该研究为高频数据向低频因子转换提供系统范式,丰富了流动性因子与订单簿信息的应用研究,具备实际投资管理价值。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因子定义与投资逻辑
多层次订单失衡因子(OFI)定义:
- 基于限价委托订单簿,通过委托买卖不同档位价格($P{t}^{B}$, $P{t}^{A}$)及其对应委托量($V{t}^{B}$, $V{t}^{A}$)的变化,衡量买卖报单的失衡程度。
- 区别于传统VOI因子,OFI同时考虑了委托订单的取消与移动,即$t-1$至$t$时刻买卖量的净变化,更完整捕捉订单簿动态。
- 设计了不同档位(多层次)OFI指标,以防止遗漏低档位以及深度档位的重要信息。
订单斜率因子(LogQuoteSlope)定义:
- 衡量买卖价格差对买卖量差的对数敏感性,是一种流动性度量。
- 买卖量均采用对数处理(买量为正,卖量为负),保证因子的平稳性。
- 该指标体现交易者对价格变化的订单反应程度,价差大或订单量较薄通常意味着流动性较差,从而相关股票长期表现带有流动性溢价。
投资逻辑:
- OFI因子反映市场买卖双方力量失衡,短期表现为买压时股价上涨,卖压时下跌,但超额收益存在均值回复,中长期影响较弱(表明冲击效应)。
- 订单斜率因子体现的流动性风险溢价使其在长期维度上呈现正相关收益。
- 多层次设计保证同时利用多档位挂单信息,实现信息整合与增强。
---
2.2 高频转低频步骤和逻辑
采取三步转换,保持信息完整性:
- 分钟频因子等权平均至日频因子。
2. 日频因子跨股票横截面标准化(去除市场整体波动影响)。
- 日因子距离调仓日采用加权衰减平均转化为月频因子,保证时间权重合理,反映信息递减特性。
---
2.3 高频与低频因子相关性及特征
- 高频OFI因子与收益率的相关性显著为正(分钟IC均值高达15.7%),而低频IC显著减弱至接近零。
- 低频OFI因子出现“中间强两头弱”的分位表现,激活因子采用绝对值后可提升选股效应。
- 不同档位OFI月频IC均值呈负值,且随着订单档位的提高,IC均值(负相关)增强,说明高档位的信息更具有长期有效性。
- LogQuoteSlope因子月频IC为正,符合长期流动性风险溢价逻辑。
---
2.4 因子与传统选股因子相关性分析
- OFI类因子与动量类因子(1个月、3个月动量)相关性较高。
- LogQuoteSlope与盈利能力指标(ROE、ROA、ROIC)关系密切,同时与1个月换手率(AmountAvg1M)也高相关,提示需要适当做市值及换手率中性化处理。
- 各OFI因子间相关性较强,信息较为集中。
---
2.5 单因子测试结果详解
测试区间:2014年12月 - 2020年10月,样本池涵盖全部A股,月频调仓,市值和行业中性化处理,极值剔除(3倍标准差外),剔除停牌及ST等异常样本。
表现在统计指标上:
- MOFI
- 次优为LogQuoteSlope因子,IC均值5.19%,年化多空收益21.09%,夏普比率1.34,多头贡献占比超过70%。
- 分档OFI1到OFI5随着档位提升选股效果逐渐增强,IC均值从-3.26%递减至-5.06%。最大年化多空收益达21.11%,夏普比率2.31。
- 综合来看,多层级订单失衡因子及其加权衍生因子具备良好的风险调整收益表现,且结构化利用了高频盘口数据。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page 3):OFI因子示意图
描述: 展示了两个连续时刻n与n+1时买卖档位价格及挂单量的变化,直观展示订单取消、价格变动及买卖量差异的关系。蓝色柱体代表买单,红色柱体为卖单,中间价变化反映市场价格走势。
解读:
- 订单失衡因子不仅考虑价格变动,还包含挂单量的动态变化(部分订单取消或调整),提高了因子对盘口流动性的捕捉能力。
- 多档位多层次处理避免遗漏深度信息。
---
图2(page 4):LogQuoteSlope因子示意图
描述: 以两端买卖价格对数为基准,对应买卖量取对数后计算斜率,体现价格变动与买卖量的对数敏感度。
解读:
- 对数变换提高了数据的正态性和稳健性。
- 该因子刻画流动性状况,价量斜率高暗示流动性风险。
---
图3(page 7):月频OFI1因子十分位选股效果
描述: OFI1分为10个分组,纵轴为年化收益率,显著中间(第4到第7分位)高于两端。
解读:
- 两尾的极端OFI值对应股票未来表现较差。
- 反映因子对极端信号承压,取绝对值可强化中间区间有效信号。
---
图4/5(pages 7-8):OFI1负向/正向异动与下月股价关系
描述: 以具体股票案例分析,OFI1的快速下降/上升对应次月股价大幅下跌。
解读:
- OFI短期剧烈变化预示行情转折信号,订单失衡具备较强的预警价值。
- 但两个方向均出现价格下跌提示异动不宜简单正负解读。
---
表1-3(pages 6,8,9):因子IC对比及相关性表
- 高频OFI因子IC高但低频IC趋零;
- 低频OFI绝对值的负相关性加剧随着档位提升;
- 订单失衡相关因子与动量、盈利因子关系较显著,需注意多因子组合中权益归正。
---
图6-13(pages 10-13):各因子选股效果及绩效指标图
整体趋势:
- 各档OFI因子净值稳健增长,年化多空收益均稳定在17%-21%,夏普比率均优于1.9,大幅优于市场平均。
- 加权MOFI及MOFIWeight效果更优,最大回撤和收益回撤比均表现良好,胜率均超72%。
- LogQuoteSlope因子多空收益稍高,和OFI相比波动性更大但多头收益主导。这体现了该因子作为流动性风险代理在市场收益中的重要贡献。
---
四、估值分析
本报告属于因子研究范畴,不涉及直接的股价估值方法,如DCF、市盈率或可比公司分析,因而缺乏估值内容。但因子回测中通过IC均值、信息比率(IR)、夏普比率等统计指标对因子有效性与稳定性进行了衡量,间接体现了因子对选股及资产配置的价值。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末尾明确提出主要风险:
- 模型失效的风险,历史统计规律可能不再持续出现。
- 高频订单簿数据自身存在噪声,市场微结构变化可能导致因子失去稳定性。
- 市场极端行情下因子表现不确定,例如极端流动性危机。
- 因子与传统因子高度相关性导致组合多样性下降的潜在风险。
报告未详细讨论风险管理措施,仅提示模型需持续验证。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本研究基于中国A股市场数据,样本区间涵盖较长,增强结论的普适性,但未涉及其他市场验证,后续可探讨跨市场适用性。
- 因子IC值普遍为负,年化IR为负,应为负向选股因子,即高因子值对应未来收益率下降,符合订单失衡正负相关性逻辑,但文本中“年化多空收益”等定义与负IC存有表述差异,需注意“方向”判断。
- 多数因子的多头收益和空头收益分别贡献度未明,整体对冲策略效果仍需结合风控进一步探讨。
- 由于高相关性,因子多样性可能有限,组合多样性受限,或限制整体收益提升空间。
- 报告中极端分位因子异常表现强调了因子非线性特征,后续可结合机器学习等非线性模型加以优化。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通过严谨的高频数据挖掘与金融工程方法,构建了多层次订单失衡因子与订单斜率因子两大类新的量价因子,并设计完整的高频到低频转换框架。实证分析显示:
- OFI因子反映了盘口买卖力量的动态失衡,是股价短期冲击的有效指示,但其低频表现受限,绝对值指标及高档位信号带来更强选股能力。
- 订单斜率因子作为一类高频流动性因子,兼具长期流动性风险溢价属性,表现出稳定的正收益。
- 两类因子均在近5年A股市场样本上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多空收益、多头占优结构和较高的夏普率,尤其是加权后的MOFI
- 因子间关联和与传统动量、盈利因子相关需中性化处理,防止重复计量风险。
- 报告采用图表充分展示了因子收益分位、因子信号与实证价格走势的关联,辅助理解因子机制和市场反应。
综上,订单簿数据蕴含丰富信息,通过科学设计的高频因子,结合合理的降频转化处理,为量化选股提供了强有力的信号来源。该研究不仅丰富了金融工程与量化投资方法论,也为实际策略实施提供了理论和实证基础。风险仍然存在,需结合市场演变持续监测和优化。
---
参考出处标注
所有结论均直接源自报告内容,引用页码如下:
[page::0,1,2,3,4,5,6,7,8,9,10,11,12,13,14]
---
附录:部分关键图表Markdown引入示例
- OFI因子示意图(page 3)

- LogQuoteSlope因子示意图(page 4)

- 月频OFI1分位收益表现(page 7)

- MOFI_Weight因子选股累计净值(page 13)

---
此解析报告力求涵盖报告全部主要内容,细致切入因子构建、逻辑、实证以及风险因素,力图帮助投资者及研究人员全面理解报告精髓与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