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GS-NDI跟踪】人形机器人技术验证与规模量产双提速 ——数字经济双周报(202508第2期)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聚焦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成功举办,体现人形机器人技术实现产业级突破和规模量产双提速。政策持续支持与技术集成推动,产业链竞争格局重塑,重点关注感知—决策—执行闭环能力。市场表现领先主要指数,资金持续涌入人形机器人赛道。数字经济多地政策激励、高性能AI芯片国产化进展及全球AI基础设施投资成为亮点。行业竞争加剧,多方资本投入,企业AI转型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展望未来发展路径和风险提示[page::0][page::1][page::2][page::3][page::4][page::5][page::6][page::7][page::8]。

速读内容


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举办,技术实现产业级跨越 [page::0][page::1]


  • 赛事吸引来自16个国家280支队伍,500余台机器人参赛,涵盖竞技赛与场景赛;

- 天工Ultra实现全自主无遥控运行,决赛百米跑21.50秒夺冠,展现决策系统代际升级;
  • 政策维持技术攻坚与应用落地“双轮驱动”,推动产业标准化体系构建。


人形机器人技术与产业链快速发展,竞争格局分化显著 [page::2][page::3]



  • 技术集成关键为感知、决策与执行闭环,包括智能体与本体协同功能;

- 产业端企业超300家,中国超150家,初创企业占42%,跨界及专业机器人企业多元;
  • 科技巨头及车企凭借技术和供应链优势积极布局,硬件和AI算法创新驱动性能提升;

- 2025年以来,人形机器人股表现持续跑赢科创50和沪深300指数。

各地人工智能及数字经济政策密集出台,构建全链条生态 [page::3][page::4]

  • 河南设3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安徽发布2.0版AI产业政策,济南成立AI产业联盟;

- 上海聚焦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广西设33亿元AI产业投资基金,促进区域协同优势凸显;
  • 数据要素市场机制深化,江苏、北京、重庆推动多项制度创新,数字人民币跨境试点加速;

- 苏州8000P高性能算力中心投用,提升智能计算基础设施,支持AI产业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前沿进展显著,国产芯片与世界模型技术加速突破 [page::7]

  • DeepSeek V3.1整合多模模型能力,采用专为国产芯片设计的UE8M0 FP8低精度浮点格式;

- 昆仑万维、腾讯等陆续发布世界模型,实现3D空间重建及实时交互,助力元宇宙发展;
  • 百度发布全端通用智能体GenFlow 2.0,实现超百智能体协同完成复杂任务,提升效率。


美欧政策与资本动态持续推动AI与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page::4][page::5][page::6]

  • 英伟达以缴纳销售收入抽成换许可,停产H20芯片,开发国产市场新型Blackwell架构芯片;

- 谷歌宣布90亿美元基础设施投资,与Meta达成超100亿美元云计算合作,深化算力生态协同;
  • 美国得州斥资250亿美元开发AI数据中心园区,超大规模算力布局支撑产业需求;

- 印度获得22.5亿美元AI投资,打造AI创新实验室,推动技术基础设施与人才培养。

AI企业转型进入深水区,规模化落地成为关键驱动力 [page::7][page::8]

  • Adobe调研显示65%高管视AI为2025年增长首要驱动力,53%企业使用生成式AI提升效率;

- 80%企业计划增加AI技术投入,69%提升人才支出,促进人机协同工作模式;
  • 数据孤岛和用户信任缺口制约个性化,只有部分企业满足线上线下无缝体验与数据安全需求;

- 未来企业需具备扎实数据基础、高效人机协同与组织协同能力,以技术创新赢得竞争优势。

风险提示 [page::0][page::8]

  • 政策理解风险、政策落实不及预期风险;

- 技术发展存在不确定性风险。

深度阅读

【CGS-NDI跟踪】人形机器人技术验证与规模量产双提速 ——数字经济双周报(202508第2期)详尽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概览(引言与报告概览)



报告标题:《人形机器人技术验证与规模量产双提速——数字经济双周报(202508第2期)》
作者:彭雅哲
发布机构:中国银河证券新发展研究院
发布日期:2025年8月31日
主题:本报告聚焦于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最新技术发展、规模化生产的推动,以及数字经济政策动向,涵盖全球、美国、欧洲、中国等多地区动态,深入探讨人形机器人及AI技术生态的发展态势,投资机会及风险提示。

核心论点
  • 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成功举办,标志“实验室级”向“产业级”迈进,推动产业链完善和产业场景快速落地。

- 我国人形机器人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政策、技术、产业三端推动共振,竞争格局迅速演化。
  • 数字经济相关省市政策加快落地,聚焦产业生态和算力基础建设。

- 美国英伟达AI芯片策略调适,技术出口受限;AI巨头及新锐企业加快融资与合作。
  • 欧洲加速推进数字贸易和光子芯片技术布局。

- Adobe发布AI数字化企业转型趋势报告,强调AI应用已进入“深水区”,企业需迅速实现规模化落地与价值创造。
  • 综述风险主要为政策理解与落实、技术不确定性。


本报告既提供了对技术进展的前瞻性分析,也涵盖了宏观政策和国际产业竞争动态,具备较强的战略参考价值page::0,1] [page::4,5,7,8]。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本周焦点: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成功举办



内容摘要
  • 8月14-17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北京举办,聚集全球280支队伍、500多台机器人,涵盖竞技、表演、场景三类赛事。

- 天工Ultra机器人实现“零人工干预”,采用自主感知与决策系统,100米竞赛成绩21.5秒夺冠,体现机器人智能控制和运动技术的跨代跃进。
  • 政策支持持续深入,涉及战略目标及技术标准化,推动机器人产业从方向性规划转向技术细节突破。

- 技术端强调感知-决策-执行的闭环,智能核心需同步协调人体运动控制与环境交互。
  • 投资端,人形机器人主题指数自2025年起表现远超主流指数,市场认可度快速提升。

- 产业端制造业、初创及科技巨头等多元主体纷纷布局,车企借助汽车供应链优势进入,加剧竞争。2025年全球机器人本体企业逾300家,中国超150家,约42%为5年内创办的初创公司[page::1,2,3]

推理依据及假设
  • 运动会的成功举办验证了机器人在工业与服务场景中的可靠性,是技术工业化的重要标志。

- 政策体系动态演进与技术应用落地相互推进,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 多主体参与表明产业门槛降低及技术成熟度提升。

- 投资表现反映资本市场对人形机器人未来成长性的预期。

---

2. 中国动态:各地数字经济政策加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内容摘要
  • 8月,河南、安徽、上海、广西等多个省市密集出台人工智能及数字经济支持政策,设立基金、发布政策2.0版、成立产业联盟。

- 通过“基金+政策+联盟”组合支持整个产业链,提升区域产业集聚效应和竞争力。
  • 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推进,江苏、北京、重庆等地发布相关试点及整合方案。

- 数字人民币跨境试点升级,广州、广西等利用地缘优势探索创新应用。
  • 苏州投用8000P算力中心,增强算力基础设施,为AI产业发展奠基。

- 区域结合优势推动北斗、AI+医疗等应用落地,避免同质化竞争[page::4]

推理依据
  • 省市政策频出对应国家数字经济战略,资金和制度创新齐头并进。

- 算力基地的建设是AI生成和应用的基石。
  • 区域特色明确,有助于形成可复制推广模式。


---

3. 美国动态:英伟达 AI芯片停产与新产品开发



内容摘要
  • 英伟达以将中国特供H20芯片销售收入15%上缴美国政府换取出口许可,标志技术管制新阶段。

- 安全争议未解决前,国内企业谨慎采购。
  • 英伟达停产H20以让路基于Blackwell架构的新芯片B30A,宣称性能优于H20。

- Anthropic加强政府合作,推出“Claude AI”服务,融资100亿美元计划加速全球扩张。
  • 谷歌加码云基础设施投资,携手Meta实现超100亿美元合作,凸显云计算生态协同趋势。

- AI初创Perplexity AI拟以345亿美元收购Chrome浏览器,谷歌反对表达布局焦虑。
  • 得州大规模投入AI算力园区建设,机器人初创Field AI融资与估值显著提升[page::4,5,6]


---

4. 欧洲动态:美欧贸易协定与光子芯片



内容摘要
  • 美欧达成贸易框架协议,为数字贸易关税豁免和投资便利奠定基础,但数字监管独立权仍保留。

- 欧盟启动400亿欧元PIXEurope光子芯片项目,协同多国资源,强化半导体自主能力。
  • 光子芯片因低功耗高传输效率被视为未来高性能计算和通信核心支撑[page::6]


---

5. 其他国家重要动态与技术前沿



内容摘要
  • 新加坡Circles与OpenAI合作开发AI原生电信平台。

- 勤达睿宣布22.5亿美元AI投入,重点印度市场。
  • DeepSeek 3.1发布,采用UE8M0 FP8浮点数格式优化国产AI芯片算力,推动全栈国产化。

- 多家国内公司发布先进世界模型平台,推动具身智能、元宇宙技术加速进化。
  • 百度推出GenFlow 2.0智能体,实现多智能体协同作业,效率大幅提升。

- Adobe报告指出企业AI数字化转型已进入必答题阶段,强调数据基础、人机协同以及组织协同对成功转型关键意义,呼吁关注信任与伦理问题[page::6,7,8]

---

6. 风险提示



报告列举了三大风险:
  • 政策理解不到位。

- 政策落实不及预期。
  • 技术发展不确定性。


这三点反映出产业发展需内外部环境配合,政策驱动与技术突破两手抓且风险不可忽视[page::0,8]。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政策演进与技术路线图」(第2页)



描述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政策历程,自2015年《制造2025》以来,经过多个重要规划,如《智能服务机器人三年计划》、《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等,明确了核心技术、标准化及产业应用方向。时间轴显示政策不断升级,从宏观指导到精细化执行,推动机器人智能与硬件协同发展。此图清晰展示了中国机器人产业政策的持续强化与动态演进,佐证报告中“政策端深度支持”的论断。

图2:「人形机器人系统架构示意图」(第2页)



中心为人形机器人本体,分为机械结构、传感器、计算模块共三大部分,各环节进一步细分为电机驱动、视觉、控制器等子模块,外层环绕对应的能力要求(如高效驱动、步态规划)。该图明确指出机器人技术实现需涵盖跨学科交叉,突显感知—决策—执行闭环的复杂性与技术多样性,支持报告关于“人形机器人技术需要多技术互补创新”的论述。

图3:「人形机器人领域指数表现对比」(第3页)



图表呈现“具身智能指数”、“人形机器人指数”与“上证指数”“沪深300”自2010年至2025年的周收益率对比。数据显示人形机器人主题指数自2025年起强劲反弹,明显优于传统大盘指数,凸显市场对技术突破及商业潜力的认可。这证实报告所述“投资端表现优异”的观点,并为投资逻辑提供量化依据。

图4:「人形机器人企业竞争格局与企业分布」(第3页)



图表分为四类企业构成饼图(初创企业42%,专业机器人企业38%,跨界企业11%,零部件企业9%)及对应知名企业logo(汽企、互联网、机器人厂商、新兴初创)。体现产业多元化参与、多维竞争态势。显示科技巨头、车企、初创企业同时布局,佐证竞争格局激烈及产业链融合性增强的判断。

图5:「数字经济政策分布与产业支撑」(第4-6页)



多幅政策集合图与投资数据,具体包括各省市人工智能基金设立、数字人民币跨境推动、算力中心建设、前沿技术区域布局等。可见政策组合拳从资金、制度、基础设施多层面发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产业协同。

图6:「DeepSeek V3.1架构与FP8数值格式示意」(第7页)



展示用于国产AI芯片的FP8数值格式与大模型架构,表明国产芯片针对大模型训练、推理的特别定制化。图解支持报告中国产芯片生态协同发展的技术前沿论述。

---

四、估值分析



本期报告为研究主题报告,未直接涉及个股具体估值模型与目标价,而是通过指数表现、融资规模、产业政策等多维度数据体现行业发展态势。涉及的融资信息(如Field AI融资4.05亿美元、Anthropic融资100亿美元)反映资本加码信心。对产业链上下游(如车企、科技巨头、初创企业)的分析为估值提供了行业驱动的潜在支撑依据。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政策理解不到位风险:若企业或投资者未准确把握政策精神,可能导致资源配置失误。

- 政策落实不及预期风险:政策意图良好但执行不到位,将削弱产业发展动力。
  • 技术发展不确定风险:技术突破路径不确定,可能影响商业化进程及市场接受度。


尽管报告未明确给出风险缓释策略,但从政策演进和产业成熟趋势看,动态政策调整、跨学科技术创新与资本推动是对冲风险重要手段[page::0,8]。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较为乐观地强调产业高速扩张,但对技术落地的挑战及规模化生产的具体障碍讨论较少,忽视了机器人成本控制、安全性和长期可靠性等关键问题可能带来的商业风险。

- 安全风险方面,美国对英伟达芯片的出口限制与中国安全审查的内容仅零星提及,未深度解析可能带来的技术壁垒与供应链冲击。
  • 对人工智能大模型与芯片之间的技术适配和产业生态构建,存在技术集成难度和多方协同的复杂性,报告有理想化倾向。

- 投资指数反映人形机器人热度,但未提供更具体的盈利预测或估值区间,投资风险未充分量化。
  • 报告中所呈现的企业竞争格局未充分考量国际竞争带来的政策与技术限制。


综上,报告在传递积极产业发展信号的同时,投资者应谨慎关注技术和政策双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潜在波动。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通过全面的政策、技术、投资和国际动态分析,清晰描绘了人形机器人及数字经济领域的发展全景及未来趋势:
  • 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及相关技术突破,展现了自主感知与决策水平的提升,实现机器人运动可靠性显著跃升。

- 中国政策驱动体系完善,从顶层设计到专项基金驱动产业链生态建设,区域间通过差异化技术布局推进高质量协同发展。
  • 全球产业格局多元,汽车、互联网、专业机器人企业及初创公司共同参与,竞争激烈且多样化。

- 技术端,闭环感知-决策-执行体系已初步成型,国产芯片与算法如UE8M0 FP8与DeepSeek V3.1的结合,标志国产AI技术自主可控能力加强。
  • 美国的AI芯片出口限制和安全审查制约了本土AI产业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反衬国产替代和生态建设需求。

- 欧洲通过贸易协定与光子芯片项目积极布局半导体竞争前沿,印度等新兴市场加大AI技术投资。
  • 技术落地与应用成熟阶段下,AI数字化转型不再是选择题,而是企业生存必答题,数据基础、人才投入和跨部门协同将决定转型成败。


图表数据显示人形机器人领域相关指数自2025年起表现明显优于大盘,融资规模大幅增长,企业研发和竞争日趋激烈,充分反映市场对该领域成长性的高度认可。但技术与政策风险仍然不可忽视。

总体评级倾向产业发展前景乐观,鼓励关注人形机器人与AI芯片相关细分赛道,布局兼顾技术突破及政策红利的企业与投资机会,同时应重视可能的风险因素,进行充分的动态跟踪和风险管理[page::0-8]。

---

参考图片



- 人形机器人系统架构示意:
  • 指数表现对比图:

- 企业类型与布局:

---

综上,本报告呈现内容翔实,论证条理清晰,结合图表充分支撑观点,适用于关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交叉发展的投资机构及相关产业政策制定者。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