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类资产配置中的策略风格研究:动量篇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系统梳理了动量策略在大类资产配置中的应用,涵盖时间序列动量与横截面动量两种策略,提出结合两种动量因子的资产配置模型(等风险贡献模型和重抽样均值方差模型),并通过全球及国内40+种大类资产进行实证回测,结果显示动量策略有效提升组合收益和夏普比率,且针对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提供了差异化配置建议[page::0][page::6][page::7][page::13][page::15][page::19][page::20]。

速读内容


大类资产配置研究趋势与策略风格介绍 [page::3][page::5]

  • 资产配置研究经历传统、另类资产扩充、策略风格及风险因子驱动三个阶段。

- 动量、价值、利差、波动四大策略风格广泛应用,动量策略因捕捉趋势能力而备受关注。
  • 风险平价策略通过风险均衡和杠杆投资提升组合收益,实际表现良好。


时间序列动量策略方法与表现 [page::7][page::8][page::9]



| 策略类型 | 收益率 | 波动率 | 夏普比率 | 最大回撤 | 最大回撤持续期 | 换手率 |
|----------|--------|--------|----------|----------|----------------|--------|
| 股票 | 8.22% | 11.81% | 0.70 | 32.28% | 1560 | 4.31 |
| 债券 | 7.64% | 6.88% | 1.11 | 27.83% | 1230 | 5.87 |
| 汇率 | 7.10% | 12.36% | 0.57 | 27.07% | 1589 | 10.73 |
| 商品 | 6.50% | 10.23% | 0.64 | 28.22% | 935 | 3.86 |
| 综合 | 8.39% | 7.23% | 1.16 | 19.42% | 702 | 7.56 |
  • 时间序列动量利用过去12个月涨跌趋势,结合波动率加权配置,实现了良好收益和正向风险调整回报。

- 行为金融学解释趋势形成三阶段机制,统计特征揭示资产价格尖峰厚尾及中短期正相关性支撑动量效果。

动量策略重要影响因素分析 [page::9][page::10][page::11][page::12]


  • 回看周期6-12个月表现较佳,短期回看带来高换手及收益下降。

- 调仓频率高在低交易费率环境下提升夏普比率,费率影响策略频率选择。
  • 多空策略对股票债券表现不佳,倾向采用纯多头,商品汇率类多空策略更优。

- 趋势指标选择(收益符号Sign、布林带Bollinger等)对动量表现影响有限,多周期结合及滤波优化有潜力。

横截面动量策略及改进 [page::13][page::14]



| 策略类型 | 收益率 | 波动率 | 夏普比率 | 最大回撤 | 最大回撤持续期 | 换手率 |
|----------|--------|--------|----------|----------|----------------|--------|
| 股票 | 1.61% | 8.38% | 0.19 | 30.47% | 2224 | 7.72 |
| 债券 | -1.53% | 3.97% | -0.39 | 37.74% | 2051 | 13.73 |
| 汇率 | 2.93% | 15.33% | 0.19 | 46.43% | 1623 | 14.80 |
| 商品 | 3.25% | 9.71% | 0.33 | 22.04% | 1615 | 5.40 |
| 综合 | 1.91% | 5.24% | 0.36 | 17.63% | 1841 | 10.41 |
  • 横截面动量通过做多涨幅最佳资产、做空表现最差资产实现投机,整体表现不及时间序列动量且换手率更高。

- 提出改进方案:仅在时间序列确认弱势资产时做空,使用夏普比率替代收益排序,效果显著提升策略表现。

结合时间序列与横截面动量策略 [page::15]


  • 组合策略要求资产同时满足时间序列和横截面动量信号条件,进一步提高配置有效性。

- 该组合策略表现优于单一维度动量策略,兼具两种信号优势。

组合管理提升:等风险贡献与重抽样均值方差模型 [page::16][page::17][page::18][page::19]



| 策略类型 | 收益率 | 波动率 | 夏普比率 | 最大回撤 | 最大回撤持续期 | 换手率 | 目标波动率 |
|---------------|-----------|-----------|----------|----------|----------------|--------|------------|
| 波动率加权多空 | 9.41% | 7.31% | 1.29 | 17.72% | 599 | 7.77 | 20.0% |
| 等风险加权多空 | 10.05% | 7.65% | 1.31 | 19.52% | 600 | 7.95 | 6.5% |
| 波动率加权多头 | 14.23% | 9.45% | 1.51 | 15.04% | 340 | 8.12 | 20.0% |
| 等风险加权多头 | 14.79% | 9.90% | 1.49 | 18.62% | 407 | 8.43 | 8.0% |
  • 等风险贡献模型通过平衡组合内资产风险贡献改善风险分散和组合稳定性。

- 重抽样均值方差模型缓解均值方差模型估计误差,限制极端权重,提升风险调整后的收益表现。
  • 两种模型结合动量信号,提供符合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量化资产配置方案。


全球及国内大类资产配置实践 [page::19][page::20][page::21]



| 指标 | 数值 |
|--------------|----------|
| 年化收益率 | 12.62% |
| 年化波动率 | 8.53% |
| 夏普比率 | 1.48 |
| 最大回撤 | 16.51% |
| 最大回撤持续期 | 443天 |
| 换手率 | 6.17 |
| 目标波动率 | 8% |
  • 全球40类大类资产组合基于动量因子等风险贡献模型,纯多头策略表现优异,稳定捕捉风险溢价。

- 国内典型大类资产组合结合重抽样均值方差模型构建,适应杠杆限制,分别为低、中、高风险偏好投资者提供差异化配置,显著提升夏普比率。

动量风格在A股风格及行业轮动中的应用 [page::22][page::23]



| 策略类型 | 年收益率 | 年波动率 | 夏普比率 | 最大回撤 | 换手率 | 备注 |
|-------------|----------|----------|----------|----------|--------|---------------|
| 稳健投资者 | 8.84% | 5.41% | 1.63 | 10.06% | 2.60 | 6%目标波动率 |
| 积极投资者 | 14.22% | 10.66% | 1.33 | 20.29% | 5.17 | 12%目标波动率 |
| 行业轮动25% | 25.42% | 18.48% | 1.38 | 32.24% | 17.71 | |
| 行业轮动15% | 17.11% | 11.70% | 1.46 | 20.48% | 11.18 | |
| 等权基准 | 20.49% | 30.94% | 0.66 | 69.72% | | |
  • 利用动量风格结合多周期趋势择时与截面夏普比确认,分别对大小盘和中信行业指数进行轮动配置。

- 策略显著提升风险调整后收益,降低回撤与波动,适合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

结论摘要 [page::23]

  • 时间序列和横截面动量均有效增强大类资产组合收益且包含独特信息,二者结合优势明显。

- 结合动量因子的等风险贡献模型与重抽样均值方差模型,适配不同市场与投资环境,提升风险调整表现。
  • 未来研究关注动量策略在不同经济环境的表现及价值策略在大类资产配置中的应用扩展。


深度阅读

资深金融研究报告详尽解读——《大类资产配置中的策略风格研究:动量篇》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 大类资产配置中的策略风格研究:动量篇

- 作者: 任瞳(分析师,联系方式 rentong@xyzq.com.cn),王武蕾(研究助理)
  • 发布机构: 兴业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日期: 2017年2月20日
  • 研究主题: 针对大类资产配置中的策略风格,重点分析并应用动量策略,包括时间序列动量和横截面动量两大维度,探讨其在全球及中国大类资产中的投资实践和效果。


核心论点与信息全览



报告立足于系统整理海外资产配置策略的研究成果,突出以下几大重点:
  • 分析资产配置领域内风险平价与策略风格视角的联系与差异。

- 深入挖掘大类资产配置中时间序列动量和横截面动量策略的有效性,同时提出策略改进方案。
  • 构建两种结合动量因素的资产组合模型:等风险贡献模型与重抽样均值方差模型,形成系统化配置框架。

- 基于上述策略和模型,对全球40种及中国10类大类资产进行实证回测与风险分析。

投资回测结果显示,动量策略显著提升组合收益同时控制波动风险,特别是结合两种动量维度的复合策略表现最佳。为不同风险偏好的国内投资者定制了多样化配置方案,兼顾稳健与积极投资诉求。报告未直接给出具体评级和目标价,但通过数据及实证结果强调策略有效性。[page::0, 3, 6]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资产配置研究趋势分析



内容总结


  • 回顾过去半个世纪海外大类资产配置研究变迁,划分三个阶段:传统资产配置(60/40均值方差模型)、另类资产配置(耶鲁模式等)、策略风格及风险因子配置研究。

- 强调策略风格视角与风险因子视角的相辅相成,前者着重预期收益分解,后者关注多维风险均衡,二者互动影响资产配置效果。

推理与数据


  • 传统60/40股债模型提供基础,后衍生另类资产纳入拓展有效前沿,多元化风险因子及策略风格演化为当前主流研究方向。

- 资金管理重心逐渐从资产选择转为风险因子和策略风格层面的科学分配。

2.2 基于配置风险的视角(风险平价策略)



关键论点


  • 风险平价策略不依赖周期预测,而聚焦组合风险均衡分散。

- 结合杠杆提升收益,实际操作多通过衍生品投资或融资实现。

图表解析


  • 图2展示风险平价经典理念,资产按增长与通胀预期分配风险比重,辅以杠杆提升组合效益。

- 图3主成分分析显示2-3个风险因子能解释70%至80%的资产收益变异度,佐证风险因子在配置中核心地位。

应用案例与挑战


  • 桥水的AllWeather基金示范策略效果,年化收益近10%,夏普比0.6以上,回撤少见。

- 国内风险因子定义不稳定,杠杆实施限制多,制约策略效果推广。[page::4, 5]

2.3 基于配置风格的视角



核心内容


  • 策略风格通过特定市场行为特征实现Beta增强,重点包括动量、价值、利差、波动四大类风格。

- 以JP Morgan MOZAIC动量指数为例,利用半年度收益和波动率筛选资产,显著优于市场基准且控制最大回撤。(图4)

策略风格与风险因子互补


  • 作者强调两者共同构建科学资产配置体系,提供策略风格与风险因子同步研究必要性与前瞻性。


---

2.4 动量策略在大类资产配置中的应用



时间序列动量(TS MOM)


  • 以过去12个月收益判断资产涨跌趋势,采用波动率加权配置。

- 策略公式清晰体现信号及收益计算,反映动量策略的系统性与简洁性。
  • 回测覆盖股票、债券、汇率、商品四类资产,均显示正向收益,综合策略年化收益达约8.4%,夏普比率1.16(表1)。

- 行为金融学解释趋势策略有效性,分为趋势形成、持续、逆转阶段(图6)。
  • 统计特征验证资产收益峰度与偏度支持趋势存在性(表2)。

- 关键影响因素包括回看周期(6-12个月最佳,图7)、调仓频率(日频收益最高但交易费敏感,图8)与择时多头/多空差异(图9)。
  • 趋势指标种类对策略表现影响有限,简单的过去收益符号指标最优(图10,表5)。多周期动量明显优于单周期(图11)。[page::7-12]


横截面动量(Cross-sectional MOM)


  • 通过同一时间跨资产的收益排序做多表现最优资产,做空表现最差资产(图12)。

- 横截面动量相对时间序列表现较弱,换手率高(图13,表6)。
  • 股票、债券类做空风险较高,商品类资产动量更显著。

- 改进策略通过双重确认做空信号与替换排序指标(如夏普比率排序)显著提升表现(图14,表7)。[page::13,14]

时间序列与横截面动量结合策略


  • 仅当两个维度同步发出信号时才做多或做空,提升策略的准确性和收益稳健性(图15)。[page::15]


---

2.5 组合管理与构建



大类资产相关性的动态变化


  • 资产相关性呈现显著波动趋势,尤其2005年以后跨资产相关性增加,波动率加权假设受限(图16)。

- 需考虑更复杂的组合优化模型,充分体现资产间风险传导。

等风险贡献模型(Risk Parity)


  • 通过最优化使各资产贡献组合风险相等,公式严谨,保证组合风险平衡分散。

- 可设定杠杆水平或风险目标波动率作约束。
  • 实现动量策略与等风险贡献结合,显著匹配风险目标,提升整体组合收益与风险匹配效果(图17,表8)。[page::16,17]


重抽样均值方差模型


  • 针对均值方差模型的估计误差及权重极端性问题,采用重抽样方法构造更加稳健的前沿(图18,19)。

- 操作步骤涵盖收益率与风控建模、前沿构建、调仓机制设计及风险分层配置。

---

2.6 配置策略的应用实践



全球大类资产配置


  • 针对全球40种资产,结合动量与等风险贡献模型构建组合,回测年化收益12.62%,波动率8.53%,夏普比率1.48(图20,表9)。

- 权重演变显示股债商配置分散合理,危机期间动态调整风险敞口,有效控制回撤(详细波动及时间序列权重见正文详述)。[page::19,20]

国内大类资产配置


  • 限制杠杆情况下,采用重抽样均值方差模型结合动量因素进行配置。

- 投资资产涵盖国内外股票、债券、商品及货币基金,月度调仓,假设交易成本0.1%。
  • 三个风险偏好档次组合年化收益6.76%-9.16%,夏普比1.29-1.96,均优于基准(表10,图21-24)。

- 各风险偏好对应股债商货币配比差异清晰,低风险配比稳健,中高风险提高股票和商品比重。[page::20,21]

动量在A股大小盘及行业轮动中的应用


  • 设计4步轮动策略:趋势择时、多周期夏普比率对比、信号确认、仓位动态调整。

- 不同风险偏好策略表现扎实,收益率8.84%-14.22%,夏普比率1.33-1.63(图25,表11)。
  • 行业轮动策略同样明显优于等权基准,20%以上年化收益,有效降低回撤(图26,表12)。[page::22,23]


---

3. 图表深度解读


  • 图1 展示大类资产配置研究三个阶段:从简单资产分配到策略及风险因子研究,体现学科演进。

- 图2, 3 直观展示风险平价策略思想和风险因子解释能力,佐证其学术及实务价值。
  • 图4 JP Morgan MOZAIC指数历史表现曲线清晰对比与标普500,强化动量风格实证优越性。

- 图5-15 详尽反映时间序列动量及横截面动量策略净值走势及指标对比,定量展示策略稳定性与多维优化效应。
  • 图16 全球资产相关性随时间波动走向,为后续组合模型优化提供必备风险背景。

- 图17, 18, 19 综合展示等风险贡献模型与重抽样均值方差的理论与实证优势,支持策略科学构建。
  • 图20-24 全球与国内资产配置策略表现净值及配置权重动态,印证策略风险收益有效匹配与实际可行性。

- 图25, 26 股票大小盘和行业轮动策略的回测净值及统计数据,验证策略风格可推广至细分领域。

所有图表均使用相对路径显示(如图4等),并严格结合上下文做深入解读,充分体现图表与论点的高度对应与支撑。[page::4-24]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为策略风格与组合管理研究,未涉及典型公司或行业估值,但结合等风险贡献模型和重抽样均值方差模型属于:
  • 等风险贡献模型(Risk Parity) :聚焦风险分配均衡,通过组合中各资产风险贡献平等最大化分散效果。关键参数为资产协方差矩阵和权重约束。

- 重抽样均值方差模型 :基于Markowitz均值方差框架,利用重抽样方法缓解模型估计误差,提高投资组合稳定性和平滑性。关键输入为资产收益预期向量、风险协方差矩阵及重抽样次数。

两种模型在报告中结合动量策略信号,针对不同风险偏好设定波动率目标并进行组合权重调整,实现风险收益的优质平衡。报告没有提供敏感性分析,但历时长期的广泛回测和实证足以支撑模型稳健性。[page::16-19]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识别的主要风险包括:
  • 风险因子定义及稳定性不足 :中国市场因起步晚,风险因子模型解释力和准确性尚不成熟,可能导致风险平价策略效果受限。

- 杠杆成本及法律限制 :杠杆工具的成本及法规限制,尤其对中小规模投资者影响显著,约束了策略的放大效应。
  • 策略本身风险 :动量策略在趋势逆转阶段风险较大,价格偏离基本面存在调整风险,需配合分散投资及严格风险控制。

- 模型估计误差和参数不确定性 :均值方差模型对输入数据敏感,可能导致配置权重极端波动,重抽样虽缓解但非完全消除。
  • 交易成本影响 :高频调仓时交易费对净收益拉低明显,调仓频率须权衡收益与成本间平衡。


报告对风险都给予相应的缓解方案:采用等风险贡献模型和重抽样减少估计误差;限制调仓频率以控制交易成本;对动量做空信号双维确认防范误判;资产权重动态调整规避系统性风险激增。[page::5, 10, 14, 17]

---

6. 审慎视角与细节


  • 报告整体逻辑清晰,数据详实,策略设计结合经济学与统计学解释,实证回测充分。

- 但涉及国内策略应用时,报告坦诚指出因市场环境和杠杆限制,模型表现与海外存在差异,彰显研究态度稳健。
  • 动量做空策略风险和高换手问题反复强调,体现了对策略潜在弊端的理性认知。

- 估计误差对均值方差模型的影响强调较为充分,但对模型在不同市场条件下的表现变化略显不足,未来研究空间较大。
  • 报告体现跨资产和跨市场的策略适用性,但未详述策略适应不同宏观经济周期下的动态表现,后续工作已计划覆盖此方向,显示延续性。

- 报告结构紧凑,但部分技术细节(如重抽样参数、优化算法)缺少深入介绍,投研实践者仍需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调整。

---

7. 结论性综合



兴业证券《大类资产配置中的策略风格研究:动量篇》报告通过系统梳理和技术实证,深度揭示了动量策略,尤其是时间序列动量和横截面动量在全球及中国大类资产配置中的有效性。报告强调:
  • 动量是增强Beta、提高资产收益的核心风格因子,两种不同维度互补,结合使用优于单一维度。

- 通过结合动量信号的等风险贡献模型与重抽样均值方差模型构建的资产配置策略,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显著提升组合收益表现和夏普比率,策略适应多市场、多资产类别。
  • 回测显示全球策略年化12.62%,夏普比1.48,国内策略针对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收益6.76%-9.16%不等,同时明显优于等权基准。

- 动量风格策略不仅适用于大类资产间配置,也成功延伸至A股市场的大小盘和行业轮动,表现稳健且换手率合理。

报告展望后续研究聚焦动量策略在不同经济环境下的表现差异及价值策略在资产配置中应用,彰显持续深化策略风格与风险因子研究的决心。

综上,报告为资产配置领域提供了理论扎实、数据支持充分、应用广泛的动量策略研究框架,具有高实用价值与前瞻性指导意义。[page::23]

---

参考图片


  • 图1 大类资产配置研究的三个阶段

  • 图2 风险平价策略核心理念

  • 图3 风险因子解释能力主成分分析

  • 图4 JP Morgan MOZAIC指数表现

  • 图5 时间序列动量策略净值走势

  • 图6 行为金融角度趋势策略解释

  • 图7 不同回看周期动量策略表现

  • 图8 不同调仓频率和费率组合下夏普比率

  • 图9 多空和多头策略夏普比率对比

  • 图10 不同趋势指标动量策略表现夏普比率

  • 图11 单周期与多周期动量策略比较

  • 图12 横截面动量策略原理

  • 图13 大类资产横截面动量净值走势

  • 图14 改进后横截面动量净值走势

  • 图15 时间序列与横截面动量叠加效果

  • 图16 全球大类资产相关性均值走向

  • 图17 等风险贡献模型表现对比

  • 图18 重抽样均值方差模型生成前沿示意

  • 图19 原始与重抽样均值方差权重变化对比

  • 图20 全球大类资产配置策略净值走势

  • 图21 国内大类资产配置策略表现

  • 图22-24 中低高风险偏好国内资产权重动态分布



  • 图25 大小盘轮动策略净值表现

  • 图26 行业轮动策略净值表现



---

总结



本文报告以详实的理论框架、系统的实证过程及严谨的量化分析,全面展现了基于动量策略的现代大类资产配置体系构建路径,验证了动量策略作为强化组合收益和风险控制的有效工具。结合风险平价和均值方差模型改良方案,报告为投资者提供了方法论和实践的双重支撑,适合关注策略风格资产配置、量化风控及布局全球及中国市场的投资研究人员和机构投资者深入研读。[page::全篇]

---

(全文引用页编号详见对应章节末尾)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