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全球变局如何影响出口?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深入分析了2020年以来中国出口在全球份额的变化及其结构调整,指出中国出口中间品比重提升显著,消费品和资本品份额下降,尤其对越南、墨西哥等新兴市场的中间品出口增长较快。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消费品出口增长强劲。中间品出口增长与中国对外投资热点行业高度吻合,反映新兴市场工业化推进对出口结构的直接推动作用,全球产业链去中心化趋势初现 [page::0][page::3][page::6][page::9][page::10][page::12][page::13]
速读内容
2020年以来中国出口占全球份额提升,呈现去中心化趋势 [page::0][page::2]

- 2016-2019年中国出口占全球比例均值12.9%,2020-2024年提升至14.5%。
- 全球产业链重构,产成品贸易去中心化趋势显现,中国作为产成品中心地位下降。
- 出口产品结构发生变化,中间品份额由42%提升至46%,消费品和资本品分别下降至33%和19%。
出口结构变化:中间品增长,消费品资本品减速 [page::3]


- 中国572种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产品中,中间品增长占比59%,消费品占21%,资本品占20%。
- 出口份额下降产品中消费品占比36%,高于增长产品消费品占比,去中心化主要发生在消费品和资本品。
新兴市场中间品出口增长突出,对美国等发达国家出口消费品为主减速 [page::4][page::5][page::6][page::7]




| 出口目的地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占比变化(2023vs2017) |
|------------|-------|-------|-------|-------|-------|-------|-------|-------------------------|
| 美国 | 13.2 | 13.5 | 10.8 | 10.7 | 10.4 | 10.4 | 9.7 | -3.5 |
| 中国香港 | 13.5 | 13.1 | 12.4 | 12.8 | 12.0 | 9.0 | 9.0 | -4.5 |
| 越南 | 5.0 | 5.1 | 6.1 | 7.1 | 6.3 | 6.1 | 6.1 | 1.2 |
| 墨西哥 | 1.8 | 2.0 | 2.0 | 1.9 | 2.2 | 2.5 | 2.6 | 0.9 |
- 对美国出口消费品占比46%,中间品30%;而对越南、墨西哥消费品占比仅16%、30%,中间品分别为69%、50%。
- 越南新兴市场工业化推动电子、摩托车产业发展,带动中国硅和内胎等中间品出口快速增长。
中间品出口提速行业集中在贱金属、纺织、化工、机械电气、塑料橡胶 [page::9][page::10]

- 贱金属领域如电镀钢材出口全球占比由5.5%提升到56.8%,出口菲律宾、孟加拉国等新兴市场。
- 机械电气产品技术含量高,电池、半导体出口增长显著,主要出口目的地美国、新加坡、荷兰等。
- 化工产品如磷化物、无机酸盐出口占比大幅提升,主要面向韩国、日本等市场。
- 中间品出口增长的行业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行业高度一致。
消费品出口减速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 [page::11][page::12]
- 纺织品中多种服装出口全球份额大幅下降,系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产业转移。
- 典型例子包括毛制女式连衣裙全球份额下降52.7个百分点。
- 其他消费品如海鲜、摩托车电动驱动装置出口份额也有显著下降。
- 但部分高技术含量消费品如人造毛皮、人工宝石、新能源汽车出口逆势增长。
- 新能源汽车出口年复合增长率135%,2023年占总出口1.2%。
新兴市场工业化推升中国中间品出口,越南、墨西哥、印尼等为代表 [page::12][page::13][page::14][page::15]

- 越南制造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持续增长,电子和摩托车产业带动中国电子硅片、橡胶内胎出口增加。
- 墨西哥家具和汽车产业增长显著,带动中国家具及汽车零部件出口快速提升。
- 印尼镍矿产业发展推动中国冶炼设备和贱金属出口16倍增长。
- 韩国及东欧锂电池产业兴起,中国出口锂氧化物及人造石墨产品增长迅猛。
量化数据揭示出口分化,结构性转型明显 [page::3][page::6][page::16]


- 中国锂氧化物主要出口韩国、人造石墨出口波兰、匈牙利快速增长,支撑绿色能源产业链。
- 产业投资与出口呈显著正相关,技术含量更高产品出口增长加快。
深度阅读
中金:全球变局如何影响出口?——详尽分析报告解构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全球变局如何影响出口?》
- 作者:张文朗、黄亚东等
- 发布机构:中金公司研究部
- 发布时间:2025年1月25日
- 主题:聚焦全球经济格局变化背景下,中国出口结构的演变及背后驱动因素,重点分析了出口结构的去中心化、商品分类(中间品、消费品、资本品)的比例变动,以及对应的主要国家/地区和产业变化。
- 核心论点:2020年后中国出口占全球份额有所提升,但出口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体现为全球产业链去中心化趋势下,中间品比例上升,消费品和资本品份额下降;出口增长的中间品主要面向新兴市场,对美出口下降;加速出口主要集中在贱金属、纺织、化工、机械电气、塑料橡胶等行业;消费品出口减速主要因纺织类产品份额下降,部分高端消费品(新能源汽车、手机等)逆势增长。作者未直接给出评级和目标价,但报告对出口趋势和政策导向提出了深刻见解及预判。[page::0],[page::1]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摘要及全球贸易结构变迁
报告指出,2016-2019年中国出口占全球份额平均12.9%,2020-2024年升至14.5%。尽管整体份额提升,中国作为全球产成品出口“中心”的地位出现去中心化走势,2023年相比2022年有所下降。背后驱动是出口结构变革,中间品出口占比从42%上升到46%,消费品和资本品份额分别下降4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同时,出口方向也调整,向越南、墨西哥等新兴市场中间品出口增长尤为迅猛,而对传统发达市场(如美国)的消费品出口下降明显。[page::0],[page::1]
2.2 产业链去中心化及中国出口结构分析
图表显示,2000年到2023年全球贸易网络逐渐发生变化,中国节点虽仍大,但其他地区开始崛起,供应链更加分散。利用ADB MRIO数据库和联合国HS编码转换工具,精准匹配各年度出口产品分类,发现中国中间品出口比重提升(2017年42%至2023年46%),消费品从36%降至33%,资本品从21%降至19%。份额涨幅超过10个百分点的产品中,中间品占59%,而份额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的产品中消费品占36%,进一步验证去中心化主要表现为消费品和资本品出口下降,中间品出口增长弥补整体出口份额。[page::2],[page::3]
2.3 主要出口国家及区域结构变化
中国出口份额提升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越南、墨西哥、马来西亚、印度等新兴市场,而出口份额下降最大的是中国香港、美国、日本等。对美国出口占比从19%降至14.8%,而对越南和墨西哥分别提升0.9和0.8个百分点。美国对越南、墨西哥进口依赖度升高,从中国依赖度下降7.7个百分点。出口美国的商品结构以消费品为主(消费品占46%,中间品30%),而对越南和墨西哥出口的中间品占比分别高达69%和50%,且对越南、墨西哥中间品出口年复合增速达到12%-16%,明显超过对美的3%。中国对这些新兴市场中间品出口的提升也反映到中间品出口国家/地区占比表中,美国和香港等份额下降明显,新兴市场如越南、印度、墨西哥等份额不断增加。[page::4],[page::5],[page::6],[page::7]
2.4 新兴市场对中间品进口依赖上升
分析显示,以IMF标准新兴市场国家为例的15国从中国进口的中间品、资本品占比均明显提升(中间品增加4.1个百分点,资本品5.2个百分点,消费品仅1.9个百分点),而原材料类进口占比微降0.5个百分点。具体各国中间品进口占比提升显著,如巴西、印度尼西亚、越南、墨西哥等国中国中间品进口份额均显著上升,反映中国中间品对全球新兴工业化进程的适配与推动作用。[page::7],[page::8]
2.5 中国出口提速的中间品品类分析
出口份额提升超过10个百分点的中间品331种,主要集中于五大类:
- 贱金属及其制品(占73种),如电镀钢材、热轧钢卷等全球份额大幅增加(电镀锌普通钢板材从5.5%升至56.8%),主要出口菲律宾、孟加拉等采矿业发展国;
- 纺织原料及制品(72种);
- 化工产品(69种),如磷化物出口中国份额从29.5%升至78%;
- 机械电气产品(35种),高含技术产品电池与半导体出口份额大幅提升(光敏半导体器件份额提升23个百分点);
- 塑料橡胶产品(28种),轮胎、输送带出口全球份额大幅增长,主要面向采矿发达国。
这些产业的出口增加与中国对外投资热点高度一致,反映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及企业“走出去”带动产品海外扩张的趋势。[page::9],[page::10],[page::11]
2.6 消费品出口减速及局部逆势增长
消费品中,出口份额下降较多的是纺织及服装类劳动密集品,主要因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部分产业迁移至孟加拉、越南等低成本国家。例如,毛制女式连衣裙出口份额下降52.7个百分点,棉制女式带风帽防寒服下降43.7个百分点。除此之外,海鲜(墨鱼、鱿鱼)和电动摩托车等消费品出口份额也出现明显下降。不过,技术含量较高且新兴的消费品如人造毛皮和(人造)宝石出口份额大幅上升,人造毛皮份额提升47.4个百分点,宝石制品提升46.3个百分点。此外,高端制造业代表新能源汽车和手机表现优异,新能源汽车出口额由2亿跃升至4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35%,全球份额从0.6%提升至13.7%;手机出口占全球份额稳定约50%,金额占中国出口总体约4.1%。[page::11],[page::12]
2.7 新兴市场工业化对中国中间品出口的推动
报告通过四个典型新兴市场国家案例深度剖析中国中间品出口增长原因与路径:
- 越南:制造业增长迅速,外资依存度高,电子产业带动中国高纯硅及内胎出口,硅出口额从几乎零增长至1.3亿美元,摩托车出口增长130%,带动内胎出口增长187%。
- 墨西哥:家具、汽车产业扩张刺激中国相关零部件出口,家具零件出口额由0.24亿增至1.12亿美元,汽车消声器等零件由0.12亿增至1.04亿美元。
- 印度尼西亚:镍矿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中国贱金属(热轧卷材、镀锌钢板)及金属冶炼设备出口显著提升,热轧卷材出口增16倍,冶炼设备出口增近8倍。
- 韩国及东欧国家:锂电池产业爆发,带动中国锂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及人造石墨等锂电中间品出口,锂电池出口增长数十倍,相关中间品出口同步激增。
上述表明工业化进程及产业升级中对高质量中间产品的需求驱动中国出口结构调整,且与中国对外投资领域高度契合,显示其出口增长具备一定持续性和深度支撑。[page::12],[page::13],[page::14],[page::15],[page::16]
---
3. 重要图表深度解读
3.1 贸易结构去中心化可视化(图2)
- 描述:2000年至2023年全球主要经济体产成品出口量及贸易流向网络图,节点大小代表出口金额,线条粗细表示贸易金额。
- 解读:2000、2019年中国主导地位明显,2022、2023年中国节点仍大但连接线较细,显示全球产成品贸易去中心化趋势,新兴市场成长显著。
- 关联文本:支持统计分析结论,中国仍是出口大国但产成品中心地位微弱下降。[page::2]
3.2 出口产品结构变化柱状图(图3)
- 描述:2017-2023年中国出口产品中,中间品、资本品、消费品占比变化。
- 解读:中间品占比从42%升至46%,资本品下降2个百分点,消费品下降3个百分点,体现中间品成为中国出口增长主力。
- 关联文本:数据支持出口结构转型的事实基础。[page::3]
3.3 出口份额剧烈变化的产品类别占比(图4)
- 描述:份额增长及份额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的HS6位产品中,中间品、资本品、消费品占比分布。
- 解读:份额增长产品中中间品占59%,消费品远低于此比例,份额下降产品中消费品占36%,凸显消费品出口份额退坡,出口结构去中心化。
- 关联文本:反映出口结构变化类型及贡献比例。[page::3]
3.4 国家出口份额变化柱状图(图5、6)
- 描述:中国出口份额提升最多与下降最多国家名单及其占比变化。
- 解读:俄罗斯、越南、墨西哥等份额明显提升,美国、香港、日、英份额明显下降,中国出口正经历区域结构性调整。
- 关联文本:支持中国对美国出口下降,对新兴市场出口提升的实际指向。[page::4],[page::5]
3.5 中间品出口年复合增长率(图6)
- 描述:中国对美国、越南、墨西哥出口不同品类年复合增长率。
- 解读:越南和墨西哥中间品出口年复合增长率高(12%及16%),美国仅3%,反映对新兴市场中间品出口增长更快。
- 关联文本:佐证中间品结构变化及新兴市场需求驱动。[page::6]
3.6 新兴市场国家进口商品结构变化(图8)
- 描述:15个新兴市场国家从中国进口商品在中间品、资本品、消费品、原材料分类中占比变化。
- 解读: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比例显著上升,消费品小幅增加,原材料略微减少,显示中国成为这些国家工业化产业链关键供应方。
- 关联文本:体现中间品出口市场基础可靠,且出口结构调整与全球产业链趋势相符。[page::8]
3.7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项目金额(图11)
- 描述:2003年至202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金额分行业趋势图。
- 解读:金属、电子元器件、汽车、化工等制造业领域加速投资,且2023年整体大幅攀升,支持中间品出口提升的产业基础。
- 关联文本:确证中间品出口与出海步伐同步,反映产业链布局与输出升级。[page::11]
3.8 锂电相关产品出口前十地区(图16)
- 描述:中国锂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人造石墨出口前十大地区出口额。
- 解读:韩国、日本、波兰等新兴工业地区锂电相关中间品进口快速增长,支持报告中锂电产业驱动出口增长论点。
- 关联文本:反映高技术中间品出口加速,未来潜力大。[page::16]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为宏观研究及行业结构分析报告,没有专门的估值模型应用或目标价设定。其重点在于利用国际贸易数据和产业数据分析全球贸易格局与中国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中国出口商品与投资领域的匹配关系,未涉及企业层面的盈利预测、估值或敏感性分析。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未专门列出风险章节,但从分析内容中可以推断出潜在风险:
- 全球政策与贸易环境风险:全球产业链去中心化受地缘政治、贸易保护主义、供应链安全等影响,中间品出口结构变化可能受制于国际关系波动。
- 新兴市场工业化放缓风险:中国中间品出口大量依赖新兴市场工业化进程,若这些国家政策、经济遇阻,出口增长可能减速。
- 产业升级和竞争风险:消费品出口份额下降反映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与产业转移,同时国外低成本竞争国崛起成为威胁。
- 技术创新及产品迭代风险:高端产品如新能源汽车、锂电等未来需持续技术突破,否则市场份额难以维系。
- 汇率及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可能带来出口需求波动。
报告重点突出以上趋势,提示了出口结构面临的挑战及产业机会,但未给出具体缓解策略。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数据和结论严谨,基于多个数据源进行多维度分析,具备较强的信度。
- 然而,报告主要基于历史数据和统计估算,未来趋势仍有不确定性,特别是地缘政治和全球贸易政策变化影响较难预测。
- 部分新兴市场数据存在延迟,且贸易分类及标准转换过程可能影响分析精度,报告虽尽力减小误差,但仍需审慎看待。
- 报告未充分探讨消费品出口下降对内需和产业转型的影响,以及中国制造业长期竞争力战略。
- 未对中国政策如何应对去中心化、增强出口韧性提供具体建议,略显局限。
- 报告中的“去中心化”多指消费品出口市场的分散,未细化各产业链环节的不同受益情况,需进一步深挖。
---
7. 结论性综合
此报告详细揭示了在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与产业链调整的大背景下,中国出口结构的深刻演变:
- 整体出口份额抬升,2020年以来中国出口占全球比重从12.9%增加至14.5%,显示中国出口地位稳固。
- 出口结构去中心化明显,消费品和资本品在出口中份额减少,中间品出口占比上升至46%,成为拉动出口增长的主力。
- 新兴市场兴起,中国对越南、墨西哥、印度、俄罗斯等国家中间品出口迅速扩张,而对传统美欧市场出口比例下降,体现全球贸易网络多元化趋势。
- 中间品出口行业集中于贱金属、纺织、化工、机械电气、塑料橡胶几个主要行业,这些行业出口份额大幅提升,且与中国制造业对外投资方向及全球工业发展热点高度吻合。
- 消费品出口转型压力增大,传统劳动密集型服装等产品出口份额快速下降,反映中国制造业竞逐进一步向技术集约型和高附加值领域转移。
- 技术含量较高的高端消费品(新能源汽车、手机等)出口表现亮眼,成为出口新的增长点。
- 产业链联动鲜明,报告结合越南电子产业、墨西哥家具汽车产业、印尼镍矿开采及韩国锂电产业,具体列举中间品出口强劲的典型案例,证明中间品出口增长深植于全球产业工厂布局和工业化趋势。
- 数据丰富且图表清晰,图表有效佐证了文本论点,展现出口结构演化和贸易重心转移的宏观趋势。
- 报告提示出口未来面临新兴市场工业化可持续性、地缘政治风险、产业升级和劳动力成本挑战,但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制造业升级趋势为出口提供坚实支撑。
总体来看,中金公司本报告为理解中国外贸新常态提供了重要视角,既展示了中国作为全球出口大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调整和战略转移,也提示了出口结构升级的复杂动力与挑战。这对政策制定者、企业投资者及产业分析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page::0-17]
---
附录:相关图表展示示例
- 去中心化贸易网络图(图2)

- 出口产品结构变化(图3)

- 出口产品份额变化超过10个百分点的分类对比(图4)

- 中国出口份额变化最显著的国家/地区(图5、6)


- 中国中间品出口年复合增长率(图6)

- 新兴市场进口中国中间品占比提升(图8)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金额及行业分布(图11)

- 锂电相关中间品出口(图16)

- 人造石墨出口额对比(图16)

---
(备注:所有数据与结论均基于中金公司2025年1月发布的原报告提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