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倍股”的研究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基于2009年至2018年A股数据,系统研究高涨幅股票尤其“十倍股”的产生机制。研究发现,市场环境为股价上涨核心驱动因素,市值效应、新股效应及资产重组等事件性因素主要影响短期表现。通过价值投资理论视角拆解“十倍股”收益,盈利能力稳定增长是长期回报关键,而估值呈现温和下行趋势。高增长股票涨幅虽优于市场,但估值调整限制表现;盈利高速增长的持续性有限,识别未来盈利爆发点是获取超额收益的核心 [page::0][page::5][page::15][page::17][page::19][page::23]

速读内容


市场环境决定牛股产出 [page::3][page::5]


  • 2009-2012年GDP快速增长期A股强势反弹,牛熊转折明显。

- 政策驱动如降息降准、融资放松催生2013-2015年创业板牛市。
  • 股市走势总体与宏观经济同步,但短期受政策及市场情绪影响显著。


牛熊市效应与行业表现差异 [page::5][page::6][page::7]



  • 牛市(2009/2014/2015年)高涨幅股票数量占比大幅提升,行业差异不明显。

- 熊市年份则以电子、食品饮料、医药生物、计算机等防御性行业表现较强。
  • 行业轮动显著,反映市场情绪与经济周期的互动。


小市值效应并非显著,短视偏差明显 [page::8][page::9]



  • 小市值股票平均表现不稳定,2017年后出现估值和表现倒挂现象。

- 绝对数量上,大市值股票中高涨幅股仍占主导,多数年份小市值影响有限。
  • 投资者偏爱小市值股票多属短视效应,需厘清投资逻辑。


新股效应与资产重组利好效应有限 [page::10][page::11]



  • 新股在高涨幅股票中的比例较低,且相对于全年新股表现并无显著优势。

- 重大资产重组事件多在牛市行情中成为催化剂,熊市中效应减弱。
  • 表明事件驱动因素对股价的推动作用具有时效局限性。


股票价格变化拆解:盈利能力是长期核心驱动 [page::13][page::14]


  • 股票价格增速由估值(PE)变化和盈利能力(EPS)变化组成。

- 以贵州茅台为例,价格涨幅主要由盈利增长推动,估值波动对价格影响较小。
  • 估值下行趋势未能抵消盈利增长带来的股价上升。


“十倍股”筛选及行业分布 [page::14][page::15][page::16]

  • 采用年复合增长率与最大回撤加权排序方法,筛选出163只“十倍股”。

- “十倍股”平均CAGR为29.36%,最大回撤约-56.87%,部分股票涨幅超13倍。
  • 行业集中于家用电器、医药生物、食品饮料、电子四大行业。


“十倍股”收益主要归功于盈利增长,估值水平趋于下降 [page::17][page::18]



  • “十倍股”价格增长的主要来源为EPS的持续提升。

- 估值水平虽高于全市场,但整体呈现相对稳定甚至适度回落趋势。
  • 符合价值投资“低估优质”理念,优质成长为核心动力。


高增长股票表现优异但估值回调压力大 [page::19][page::20]



  • 业绩增速最快的股票显著跑赢市场,但股价涨幅受限于估值大幅回落。

- 估值回落可能由业绩不稳定与高估值泡沫破裂引发。
  • 高增长具备优势但盈利持续性需谨慎识别。


盈利增长的持续性有限,未来盈利预测能力是关键 [page::21][page::22]



  • 过去一年业绩高速股持有至次年表现不及预期,盈利高增速缺乏持续性。

- 但利用未来盈利数据进行“预判”时,明显获得超额收益,显示预测能力重要性。
  • 强调研究未来盈利爆发点的重要,体现基本面量化的核心价值。


结论与建议 [page::23]

  • 牛股产生高度依赖宏观经济与市场环境,短期事件驱动效应有限。

- “十倍股”由盈利能力增长驱动长期收益,估值表现温和下降。
  • 重视盈利预测及基本面实质成长,结合行业及公司特性开展量化研究。

- 未来研究应整合同步及前瞻性非财务数据,提升投资决策的透明度与准确性。

深度阅读

【华创证券】“十倍股”的研究——深度分析报告剖析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十倍股”的研究

- 作者:华创证券研究所分析团队(首席分析师陈杰,王小川等)
  • 发布日期:2018年9月(相关研究线索时间节点为2009年至2018年7月底)

- 研究机构:华创证券研究所
  • 研究主题:以2009年以来中国A股“十倍股”为核心,探讨其形成的内部机理、市场环境、投资特征及其与价值投资理论之间的契合度。


核心论点

华创证券团队通过多年数据梳理和实证分析,认为股票涨幅是否显著取决于宏观经济及大盘行情,市值效应、新股效应、资产重组效应等事件性因素影响时间较短;长期来看,“十倍股”股价增长主要由盈利能力提升驱动,估值反而存在下降趋势,与价值投资理论高度一致;盈利增长虽是股价上涨核心,但高盈利增速并非持续可复制。研究最终强调投资成功的关键,是甄别未来稳定盈利增长的标的而非短期炒作。

---

二、逐章节深度解读



1. 前言与市场回顾



1.1 股改历史及宏观经济对股市影响(第3-4页)


  • 核心观点:1998年至2007年间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A股市场自由流通的里程碑,但全球金融危机引发2007-2008年市场暴跌,凸显宏观经济对股市的支配作用。

- 宏观经济与股市走势关联:通过图表1(GDP增速及主要指数走势时序图),报告显示2009-2012经济快速增长带动股市上涨,但2013-2015年股市与GDP增速出现背离,主要因政策宽松与资本市场违规再融资增长催生资金行情,导致估值与盈利分离。
  • 商誉攀升风险:图表2-3展现 2013年至2018年创业板和全市场商誉占净资产比例显著上涨,关联并购重组,潜藏风险隐患。此类资产的未来减值压力是行业关注重点。


1.2 时间序列上的高涨幅股票分析(第5页及后续内容)


  • 涨幅阈值设定:定义年度股价涨幅25%为高涨幅标准,剖析2009-2018年间满足条件的个股表现,及其行业、市值、新股及资产重组等因素关系。

- 牛熊市效应(图表4):牛市年份如2009、2014、2015年,超25%涨幅股所占比例极高(最高达92%),熊市时期跌幅严重。
  • 行业影响差异

- 牛市行业(图表7)高涨幅股集中于休闲服务、汽车、房地产、计算机、传媒等。
- 熊市行业(图表8)则以电子、食品饮料、医药生物、计算机和家用电器防御性强。
  • 结论:牛熊市环境构成股价表现的根本背景,行业表现有明显周期性特征,但整体市场氛围决定个股能否实现高成长。


2. 市值效应与新股效应(第8~11页)


  • 市值效应

- 图表9和图表10显示,过去多数时间,高涨幅股票的平均市值低于市场,但这一规律不稳定,尤其2017年后小市值优势消退逆转。
- 图表21呈现大小市值高涨幅股票占比比较,显示小市值特征对获利贡献有限且可能受短期游资炒作影响。
  • 新股效应

- 图表12显示新股在高涨幅股票中比例不高,多年维持在10%以下,2015年因特殊行情例外。
- 指出业界常将上市首日价格作为涨幅计算基准有偏差,报告采用首个非首日涨停股价计入计算,更具准确性。
  • 重大资产重组

- 图表44显示资产重组在牛市具有催化作用,但熊市期间作用明显减弱,表明事件性因素非根本驱动力。
  • 小结:牛市是大背景,事件驱动及市值新股效应具短期推动,盈利才是股价长期累计的关键。


3. 股价变动理论与拆解方法(第12-14页)


  • 理论依据

- 基于Fama有效市场假说,股票内在价值等于未来股利折现。
- 扩展模型考虑投资者需求与套利成本,解释价格短期偏离内在值的现象。
  • 价值投资说明

- 投资应专注于“廉价且优质”股票,即低估值(PE,PB)且盈利能力强的企业。
- 现代A股市场中,真正“廉价且优质”的标的稀缺。高成长企业估值弹性和市盈率动态需要结合盈利增长做动态判断。
  • 股票价格拆解公式

- 股价=估值(PE)×EPS
- 对数形式表示股价增长=估值增长+盈利增长
  • 拆解方法

- 通过年报利润和市值数据计算当期精准PE,反向推估调整EPS,确保扣除了股本变化和分红效应,进而拆解价格波动的来源。
  • 个案贵州茅台(图表55):

- 2012年塑化剂事件导致PE骤降,股价下降,EPS持续增长证明业绩质量稳健。
- 分析显示该股价波动主要受盈利能力推动,估值反弹有限。

4. “十倍股”研究(第14-18页)


  • 选取标准

- 以2009年1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为区间,计算CAGR和最大回撤加权评价,综合排名前10%作为“十倍股”。
- 排除上市时间超过5年、最大回撤频率与时间权重调整保证筛选稳定优质标的。
  • 名单与数量:共计163只“十倍股”,行业涵盖广泛。

- 数量与特征
- 平均年复合增长率29.36%,最大回撤约57%,最高涨幅逾13倍。
- 华厦幸福最高年复合增长率54.94%,最大上涨95倍,回撤最大为深圳惠城70%左右。
  • 行业分布(图表17-18):

- 绝对数量和占比最高的行业为医药生物、电子、家用电器、食品饮料,反映市场对成长性和防御性较好的行业给予长期关注和认可。
  • 价格性能拆解(图表19-22):

- “十倍股”股价增长主要由EPS拉动,PE表现为稳定甚至略微下降的趋势。
- 行业及价格表现对应价值投资理论,即高盈利伴随估值合理甚至偏低。
  • 与整体市场对比

- “十倍股”PE多在市场中值之下,EPS远高市场平均。
- 由此看出优质成长股表现其实未被高估。

5. 高增长股票的表现与盈利可持续性(第19-22页)


  • 挑选高增长股

- 选取全区间EPS平均增长前10%股票,成立股票池。
  • 表现观察(图表23-24):

- 高增长股绩效跑赢同期市场,但股价涨幅未完全匹配盈利增速,主要是估值大幅下降。
  • 原因分析

- 盈利增长不稳定导致市场担忧;
- 估值起点高,回调幅度大。
  • 盈利增长的持续性测试

- 利用历史盈利增长最高股票观测其后续一年表现(图表25-26),显示盈利增长无持续性;
- 使用未来一年盈利增速最快股票作仓位(图表27-28),采用未来数据验证,表现明显超越市场。
  • 总结:盈利增速是股价上涨核心,但高盈利增长多波动,真正关键是能前瞻发现未来持续高增速的企业。


---

三、重要图表详解



图表分析示例


  • 图表1:GDP增速与同期主要指数走势时序图


描述:展示2009-2019年中国GDP增速(蓝色虚线)与上证综指、创业板指数、中小板指数的走势。

解读:整体股市走势与GDP共振,但股市波动更大。2013-2015年的背离反映政策牛市和资金面异常,验证宏观经济为市场长期驱动核心[page::3].
  • 图表4:每年涨幅阈值以上股票数量与全A股票数量时序图


描述:以蓝色柱表示涨幅>25%的股票数量,橙色柱表示当年全市场股票数量,折线表示高涨幅股占比。

解读:牛市年份(2009、2014、2015)高涨幅股票占比极高(日常可达70%以上),熊市则极少,突出牛熊市效应对股价改变的决定性意义[page::5].
  • 图表9:每年涨幅阈值以上股票与全A平均市值对比


描述:蓝色柱为涨幅>25%股票的年初市值均值,橙色柱为全A股票平均市值,折线为两者比例。

解读:大多数年份高涨幅股票的市值小于平均水平,但2017年之后比例逆转。显示小市值效应非持续优势,尤其后期受到市场结构变化影响[page::8].
  • 图表12:历年高涨幅股票中新股占比情况


描述:蓝色柱为涨幅>25%股票数量,橙色柱为同年新股数量,折线为新股占比。

解读:普遍新股占比低于10%,新股并非高涨幅股主力,说明炒新股神话被高估[page::10].
  • 图表44:并购资产重组事件股票涨幅变化时序图


描述:蓝色柱表示资产重组股票涨幅>25%的数量,橙色柱为所有重组股票数量,折线为比例。

解读:重大资产重组作为短期利好在牛市中表现明显,熊市中效果弱,事件对长期股价涨幅贡献有限[page::11].
  • 图表55:贵州茅台股票价格拆解


描述:蓝色线EPS对数增长,橙色为股价对数,绿色为PE对数。

解读:2012年股价下跌主要是PE压缩非EPS下降,反映市场短期情绪挫伤而非业绩恶化,验证盈利增长为股价基础[page::14].
  • 图表17-18:“十倍股”行业分布


描述:绝对数量和相对占比图,医药生物、家电、食品饮料、电子等行业占比突出。

解读:反映投资者长期对消费升级及科技行业的认可,成长潜力和行业属性决定表现差异[page::16].
  • 图表19-20:“十倍股”均值与中位数价格拆解


描述:拆解显示股价增速远落后于盈利增速,估值呈下降趋势。

解读:十倍股盈利增长是股价增长主因,估值下行加强稳健性,符合价值投资逻辑[page::17].

---

四、估值方法与投资策略


  • 估值方法:基于PE与EPS拆解股价增长,结合市场实际调整修正EPS,使估值更精准。
  • 模型假设:采用Fama有效市场假说与Shiller套利模型调节现实市场中的估值变动,解释市场短期偏离估值现象。
  • 投资策略建议

- 长期价值投资理念核心是以低估值买入优质公司。
- 对于高增长股应警惕估值峰值及持续性风险。
- 结合未来盈利预期选股,注重对盈利增长的前瞻判断;
- 兼顾宏观大环境行情,识别牛熊市阶段,以防行业轮动风险。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历史模型失效风险:所有结论基于2009年起历史数据,市场及政策环境、资金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未来偏离。
  • 盈利增长可持续性风险:高盈利增长企业因竞争、监管、市场饱和等因素,盈利持续性存在不确定性,投资需谨慎。
  • 估值风险:虽然长期看估值趋势下行,但市场估值短期剧烈变化可能导致价格波动大,包括系统性风险与流动性风险。
  • 事件驱动风险:重大资产重组等事件仅在牛市阶段有效,熊市中可能加剧股价下跌风险。
  • 市场环境依赖性:市场整体环境(牛市或熊市)对“十倍股”产生极大影响,独立脱离市场环境操作风险较大。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节观察


  • 方法论限制

- 对盈利的拆解基于报表日市值与利润,假设基金等需精确考虑更多中间波动与信息披露延迟。
- 新股收益率计算虽改进传统方法,但对上市首年波动性和市场炒作因素难以完全剔除。
- 未来盈利数据使用带有明显前瞻性和未来信息假设,实际投资时存在信息不对称。
  • 市场环境与事件驱动的解读较为“乐观”,虽然报告强调事件因素短期推动,但部分分析可能低估市场炒作和非理性价格波动的持续性。
  • 估值下降趋势可能含义复杂,例如部分优质“十倍股”估值下降可能因周期调整,非均衡价值回归,存在估值压缩风险需警惕。
  • 对小市值及新股效应的否定,应注意样本时间和样本分布限制,不排除特定时段或板块出现高弹性收益的可能。
  • 盈利增长未来持续性的否定较为严厉,但未充分探讨不同细分行业和商业模式对持续性的不同影响。


---

七、结论性综合



报告通过对2009年至2018年近十年中国A股市场“十倍股”纵向时间序列分析及横截面对比研究,实现了以下核心发现:
  • 宏观经济与大盘行情是决定股票长期涨幅最重要的外部条件。牛熊市场环境强烈影响整体上涨概率和幅度,行业配置也随之展现明显差异性,牛市不挑行业,熊市偏好防御型行业。
  • 市值效应和新股效应虽为市场常谈,但其对前期股价大涨的持续性未被数据证实。尤其是新股高涨幅比例较低,且大量短线交易操纵可能掩盖其中潜在风险,资产重组对上涨影响多为短期催化。
  • 股价涨幅的长期驱动逻辑是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报告采用PE与EPS拆解法,结合调整后的EPS数据,实证「十倍股」的价格上涨主要因盈利增长拉动,估值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股价更符合价值投资理念。
  • 高盈利增长股票的估值调整趋势明显,单纯的高增长率不保证股价爆发,盈余增长持续性弱。然而,如果能够精确前瞻识别未来盈利爆发的股票,则有望轻松超越市场。
  • 构建的“十倍股”股票池行业分布集中在医药生物、家电、食品饮料、电子等优质成长与消费稳定行业,符合价值投资的行业偏好。
  • 投资核心在于长线持有并注重盈利前瞻性,结合宏观判断与行业研究,实现稳健成长与估值合理平衡。


最终,该专题研究不仅系统解释了“十倍股”形成的市场基础与内部驱动力,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基于实证的价值投资路径和风险意识,具有高度参考价值。

---

图表汇总展示



| 图表编号 | 图表名称 | 关键内容摘要 | 页码 |
|-------|------------------|------------------------------------------|-----|
| 图表1 | GDP增速与主要指数走势 | 描述宏观GDP增速与A股主要指数的关联和波动差别。 | 3 |
| 图表4 | 每年涨幅阈值以上股票数量与全A股票数量时序图 | 牛市中高涨幅股占比极高,熊市中反之。 | 5 |
| 图表9 | 每年涨幅阈值以上股票与全A平均市值对比 | 小市值股涨幅更高但不稳定,2017年后趋势逆转。 | 8 |
| 图表12 | 历年高涨幅股票中新股占比情况 | 新股占比普遍低于10%,存在市场炒新神话偏差。 | 10 |
| 图表44 | 并购资产重组事件股票涨幅变化时序图 | 资产重组在牛市起催化作用,熊市中影响极弱。 | 11 |
| 图表55 | 贵州茅台股价拆解图 | 股价波动主要因盈利驱动,重大事件导致估值压缩。 | 14 |
| 图表17 | “十倍股”绝对数量行业分布图 | 十倍股集中在医药生物、电子、家用电器等行业。 | 16 |
| 图表19 | “十倍股”均值价格拆解 | 盈利上涨,估值下降构成股价增长核心。 | 17 |
| 图表21 | “十倍股”截面PE情况时序图 | 十倍股估值低于大盘中值,支持价值投资理念。 | 18 |


---

总结



该报告通过严谨的数据分析和清晰的逻辑展现了A股市场“十倍股”的特征及内在驱动,揭示宏观环境与盈利增长是股价长期上涨的根本原因,阐明短期事件和市场炒作虽存在但效果有限,强调价值投资在中国市场的持续优势。报告对投资者厘清市场迷思、抵御炒作陷阱、聚焦企业盈利基本面提供了重要指导价值。

[page::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