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情绪指数2.0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全面梳理并更新了市场情绪指数的构建方法,基于市场、资金、大股东行为及技术面多维度指标,构建了反映A股市场情绪的综合指数。报告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优化指标权重,使情绪指数与沪深300指数相关性最大化,展现情绪指数在判断市场反转及阶段性行情中的作用。同时,从资金流向、股东增减持、技术指标得分等多个角度细化了情绪的内涵,支持投资者进行多维度市场情绪分析和择时决策 [page::2][page::5][page::13][page::19][page::23][page::30][page::32][page::34]
速读内容
市场情绪指数构建方法综述 [page::2][page::4][page::5]
- 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替代传统的等权重叠加和主成分分析权重化处理,提高指数与沪深300相关性。
- 指标涵盖市场面(如换手率、账户增速)、资金面(融资余额、沪股通资金流入)、股东面(大股东增减持)及技术面(大数择时技术指标等)多个维度。
- 指标选取不断优化,部分受政策和数据可得性影响指标列为观察阶段[page::2][page::5]
市场面情绪指标表现及分析 [page::8][page::9][page::13]

- A股换手率和投资者增速与沪深300高度同步但震荡市敏感度有限。
- PE/PB估值指标与市场整体高度正相关,反映投资者信心和市场预期。
- 利用PLS构建市场面情绪指数(I1),对牛熊趋势判断较准但震荡市表现一般。[page::8][page::9][page::13]
资金面情绪指标和情绪指数特征 [page::16][page::17][page::19]

- 融资余额、融资余额占比、沪港通资金流入等资金指标与市场指数呈现显著相关,反映资金热度与投资意愿。
- 融资余额和占比因历史增长显著,自2015年起与市场同步度高。
- 基于资金面指标构建的资金面情绪指数(I2)能刻画资金流向情绪,震荡市表现同样有限。[page::16][page::17][page::19]
股东面情绪指标与指数 [page::21][page::22][page::23]

- 大股东增持视为利好,减持说明市场不确定性,股东净减持率与沪深300呈正相关。
- 股东面情绪指数(I3)较为稳定反映政策影响下股东态度波动,对市场情绪有较明显信号作用。
- 该指数在震荡市中仍显示出波动,为投资者提供不同于市场资金面的视角。[page::21][page::22][page::23]
技术面情绪方法与指数表现 [page::25][page::26][page::27]

- 利用大数择时方法结合32个技术指标对个股技术走势做短、中、长线多周期打分。
- 技术指标得分加总形成技术面情绪指数,反映市场的技术面情绪波动。
- 技术面指数能明显体现市场过热或底部信号,辅助识别行情反转。[page::25][page::26][page::27]
综合情绪指数及应用 [page::30][page::31][page::32][page::33]

- 综合指数为市场面、资金面、股东面、技术面等细分指数等权平均,并分位数标准化,反映整体市场情绪状态。
- 情绪指数与市场走势相互影响,指数达到高低阈值时常对应市场的过热或超卖状态。
- 基于情绪指数构建的择时策略显示,在大周期行情中具有较好效果,但对震荡行情机会识别有限。
- 当前情绪指数处于较低水平,接近底部阈值,显示市场或处于情绪反弹初期阶段。[page::30][page::31][page::32][page::33][page::34]
量化择时策略示意与实证 [page::32][page::33]

- 采用情绪指数上下阈值判断多空仓信号,自动择时。
- 回测展示策略净值较HS300长期超额收益,策略净值曲线平稳,捕捉反转行情。
- 该择时策略适合宏观层面趋势判断,震荡行情中的表现有待增强。[page::32][page::33]
深度阅读
申万宏源:“一叶知秋,掌控市场”——申万情绪指数2.0深度解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一叶知秋,掌控市场——申万情绪指数2.0
- 发布机构: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隶属于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
- 报告作者:多位证券分析师团队(未明确重点署名)
- 发布时间:数据截止至2017年5月19日
- 主题:构建和应用基于多维度指标的A股市场情绪指数,用以辅助判断市场走势和投资者情绪变化。
核心论点:报告详细梳理并升级了申万情绪指数1.0,推出情绪指数2.0,基于市场面、资金面、股东面及技术面多维度构建情绪指数框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优化各指标权重,辅助捕捉市场情绪的变动,为投资决策提供有益参考。综合情绪指数及四个细分指数体现了从宏观视角到微观层面的多层次市场情绪分析。报告强调情绪指数能预示市场顶部和底部,具有辅助投资策略的潜力,但强调其非决定性因素。[page::0,1,2,29]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情绪指数引论与市场情绪概念(第2页至第3页)
- 关键论点:
- 市场情绪缺少统一定义,通常为投资者基于信息状态对未来市场价格的心理预期和信心表现。
- 情绪与市场价格相互作用,影响市场的顶部及底部信号。
- 2.0版本相较1.0的升级包括指标更新(弃用更新中断指标,如账户活跃度)、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代替等权重,优化情绪指数与沪深300指数相关性,更精准地反映市场情绪波动。
- 保持抓反转的风格,尤其关注接近阈值时的市场过热或底部信号。
- 逻辑说明:
- 引入PLS方法,是对原简单加权的统计改进,体现了情绪指标的统计关联性和市场表现的紧密联系。
- 指标的调整体现了对中国市场独特性和数据可获得性的适应。
- 图表说明:
- 图示绿色圆圈“市场情绪”由资金面情绪、股东面情绪、市场面情绪和技术面情绪共同构成,强调综合视角解析市场情绪必要性。[page::2,3]
2.2 市场面情绪指标构建(第4页、第5页、第7-12页)
- 关键论点和指标:
- 市场面指标包括换手率、投资者增速、PE/PB估值指标、账户活跃度、基金仓位、基金折价率、涨跌个股数量、股指期货溢价、期权Put/Call Ratio(PCR)等。
- 换手率和投资者增速用于衡量市场热度和参与度,尤其换手率波动较大,与市场指数同步度高。
- PE和PB反映估值水平,估值越高,情绪越高涨,市场情绪高企。
- 账户活跃度数据因中证登停止更新成为观察指标,显示信息缺口。
- 基金平均仓位显示机构投资者情绪,仓位与HS300高度相关但一般滞后。
- 期权和股指期货指标的运用尚需进一步观察认知,因制度限制和市场机制不同。
- 数据和趋势解析:
- 换手率在牛市期间显著攀升,反映市场活跃度的快速增长,震荡期则波动较弱。
- 投资者增速在牛熊市同样明显,震荡期较为平缓。
- PE和PB市盈率、市净率指标均与沪深300呈现高度正相关,特别在牛市波峰期明显上升。
- 基金仓位图表表明市场情绪的机构侧面反馈,有滞后性,反映市场先行指标的不足。
- 账户活跃度虽然停更,但历史上与市场高度一致,事实反映其被停用对情绪监测是损失。
- 期权PCR具有波动性,近期未显示明确与沪深300联动,股指期货折溢价因市场制度及大量套保导致贴水,能否准确反映情绪有争议。
- 图表深入解读:
- 换手率(图8)绿线HS300指数与蓝线换手率明显同步,换手率峰值例如2007年和2015年牛市明显高企,验证换手率敏感度。
- 投资者增速(图8)峰谷时间点与市场趋势吻合,展示投资者持续进入市场的意愿。
- PE和PB(图9)与HS300指数走势一致,估值对市场整体情绪反映强烈。
- 基金仓位(图10)显示均值较高时对市场支撑,而降仓时情绪趋弱。
- 账户活跃度(图11)的同步性验证了活跃度作为交易热度的有效指标。
- 结论:
- 市场面指标具备较强的市场同步性,适宜捕捉整体市场情绪波动,但部分指标数据更新受限,存在观测空白。[page::4,5,7-12]
2.3 资金面情绪指标(第15页至第19页)
- 关键指标:
- 包括融资余额及其占比、融资余额增速、沪股通/深股通资金流入、交易结算资金以及银证转账金额等。
- 融资余额及占比用于反映融资买入力度及资金热度,显示投资者杠杆资金参与市场的程度,是资金面情绪的核心变量。
- 沪港通资金流入反映外资对A股的态度和预期,深港通因启动时间较晚仍需观察。
- A股交易结算金额和银证转账金额周频体现市场资金流动及活跃度。
- 逻辑与趋势:
- 融资余额自2010年推出后,逐渐成为资金面情绪主要指标,近15年与沪深300指数相关度提升,反映资金热度与市场涨跌的较强联动性。
- 沪股通资金流入在2015年市场牛市中显著增加,体现外资情绪的进入。
- 交易结算资金量与主板市场涨跌同步,但结算金额峰值往往领先市场。
- 资金面指标整体用于捕捉市场资金驱动的情绪变化,支撑市场短中期涨势。
- 图表说明:
- 融资余额及融资占比(图16)曲线长期稳步提升,到2015年牛市后出现峰值与HS300同步回落。
- 沪股通资金流入(图17)在牛市时显著上升,资金流动较为活跃。
- 交易结算资金余额(图18)及银证转账金额周变化率显示资金热度高峰与市场价格上涨对应。
- 结论:
- 资金面情绪指标紧密映射资金流动情况,对市场风险偏好及资金供给的波动反应敏感,是捕捉宏观资金面情绪有效工具。
2.4 股东面情绪指标(第21页至第23页)
- 关键论点:
- 股东尤其是大股东的增持与减持行为代表其对公司和市场的信心判断。
- 增持被视为对未来业绩看好,减持反映某种程度的担忧或获利套现。
- 通过计算股东净减持率(减持金额-增持金额)/自由流通市值,量化股东情绪变化。
- 股东增减持行为与市场指数表现有显著关联,尤其10年后相关性更为明显。
- 趋势与数据:
- 增持金额占比与HS300呈现某种同步性,牛市期间显著增加表示股东信心推动市场。
- 减持金额占比在股市高点有急增趋势,反映股东获利回吐。
- 股东净减持率正相关于HS300指数体现市场高涨时减持增加,低迷时净增持,体现大股东情绪的高度市场敏感性。
- 情绪指数构建:
- 基于增减持数据构建股东面情绪指数,对市场情绪波动的解释能力较强,包括震荡市阶段。
- 该指数受到政策因素影响较大,例如监管或限售政策可能影响增减持节奏。
- 图表:
- 股东净增持与减持金额图表(图21)清晰显示牛熊转换期间的情绪变化。
- 股东净减持率与沪深300指数对比(图22)显示出一定的同步性和波峰波谷相似性。
- 股东面情绪指数(图23)表现出强烈的市场反转信号特征。
2.5 技术面情绪指标(第25页至第27页)
- 构建逻辑:
- 技术面情绪基于海量历史交易数据(价格、成交量等),应用经典技术指标(MA均线、MACD、KDJ、RSI、BOLL等)计算个股短中长线技术评分。
- 利用大数定理思想,将32种技术指标赋权,测量多周期指标共振效应,获得大规模个股技术评分的加和,形成市场层面的技术情绪指标。
- 技术指标得分系列经过标准化、指数化处理,构建技术面情绪指数。
- 作用:
- 作为市场情绪的量化体现,技术面情绪尤其擅长捕捉市场的顶底和震荡区间的趋势反转。
- 技术面情绪指数表现出较强的市场时点识别能力,辅助把握市场过热及过冷状态。
- 图示解读:
- 大数择时模型及得分流程图(图26)清晰阐述技术指标的选取、个股技术评定及指数聚合过程。
- 大数择时长线指数(图27)与沪深300高度相关,突显多次情绪极值对应市场涨跌拐点。
2.6 综合情绪指数及总结(第29页至第31页)
- 综合情绪指数构建:
- 综合情绪指数由市场、资金、股东、技术四个细分情绪指数等权组成,后进行分位数标准化处理,反映整体市场投资者情绪状态。
- 强调不同指标的有效性在时间上有动态变化,需要持续筛选和调整。
- 综合指数抓反转能力强,尤其对牛熊市大趋势判断准确,但在震荡市识别能力相对不足。
- 细分情绪的作用:
- 细分指数从不同维度反映不同投资者类别(散户、机构、大股东)及市场层面情绪,提供决策的微观细节和多维度视角。
- 图示:
- 综合情绪指数与沪深300对比(图30),显示情绪指数的峰谷与市场波动紧密对应。
- 市场面、资金面、股东面及技术面情绪指数单独展示(图31),突显多维情绪状态的动态变化。
2.7 情绪指数在择时中的应用(第32页-33页)
- 择时逻辑:
- 利用情绪指数的反转特性进行市场择时:当情绪指数突破下阈值时作为买入信号,突破上阈值时作为卖出信号。
- 阈值会随市场阶段调整,适度灵活。
- 回测数据显示,此策略在判断大周期趋势时表现良好,但对震荡市机会捕捉能力有限。
- 实证图示:
- 净值曲线(图32)显示情绪指数择时策略长期收益优于简单持有HS300指数。
- 持仓信号区间与市场涨跌对比(图33),择时信号合理对应市场高低点。
2.8 当前情绪解读(第34页)
- 截至2017年5月19日的现状:
- 市场面情绪指数约为40/100,较3月明显下降且波动,整体无大幅变化。
- 资金面情绪约34/100,整体起伏有限,近期有所减弱。
- 股东面情绪31/100,波动明显,净减持率小幅上升。
- 技术面情绪32/100,4月以来缓慢下降,接近底部信号。
- 综合情绪指数31/100,处于近期低点附近,有反弹迹象,预示市场可能迎来阶段性回升。[page::34]
---
三、图表深度解读
- 资金面、市场面、股东面及技术面不同维度数据的时间序列走势图揭示情绪与市场指数沪深300明显的相关性和周期性峰谷特征,逻辑关系与实证数据高度吻合,体现模型良好的现实表现与理论支持。
- 个别图表(如换手率、融资余额、股东增减持金额占比、技术指标评分等)均真实展示关键时间节点的情绪高峰与市场拐点,如2007年、2015年牛市波动,证明情绪指数的警示和预测价值。
- 部分新指标(如沪港通资金流入、期权PCR)数据量或时间较短,波动特征尚不稳定,体现出指标在本土市场应用的挑战性与限制性。
- 图表整体显示:情绪指数对宏观市场波动的反映明显,但微观层面及震荡市表现不足,强调了情绪指数作为辅助指标的角色。
---
四、估值分析
报告未涉及具体个股估值或传统估值方法(如DCF、市盈率估值等)的应用。核心内容聚焦于基于市场行为数据构建的情绪指数及其在市场择时中的作用。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中隐含风险包括:
- 指标数据更新风险:如账户活跃度指标停止公布,影响情绪指数构建。
- 政策风险:国家政策可能影响股东增减持节奏,大股东情绪指数易受政策干扰。
- 市场结构风险:衍生品市场制度限制导致相关指标贴水严重,可能削弱其情绪代表性。
- 情绪指数局限:指数在震荡市表现不佳,可能导致短期决策失误。
- 模型过度拟合风险:偏最小二乘法权重的统计优化,可能存在模型对历史数据过度拟合,未来表现不稳定。
报告未深度讨论上述风险的缓解措施,但通过强调指数更新和灵活调整权重体现一定的动态适应思路。[page::2,12,23,29]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研究方法创新与局限:
- 引入偏最小二乘法优化权重,增强相关性,体现了统计方法的进步,但可能存在过拟合和对极端事件表现欠佳问题。
- 数据覆盖与指标选择限制:
- 部分重要指标如账户活跃度停更,市场资金与股东面指标受限,期权期货指标有效性仍待验证,表明数据来源限制对情绪指数构建的影响。
- 市场特性适应性:
- 适应中国A股市场特色,如外资渠道沪港通、股东行为受政策影响等,反映出模型设计考虑本土因素,具备现实针对性。
- 模型应用视角谨慎:
- 明确情绪指数仅为辅助判断工具而非决定性因素,提示投资者合理利用指数,避免盲目依赖。
- 内部数据时间跨度与更新频率差异:
- 不同指标数据起始时间不一且更新频率不同,可能影响模型整合的时效性和敏感性。
- 报告缺少对极端市场环境下模型表现的系统分析,未来可加深对极端风险情景的测试。
---
七、结论性综合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发布的《一叶知秋,掌控市场——申万情绪指数2.0》报告,系统构建了基于市场面、资金面、股东面和技术面四大维度的A股市场情绪指数体系,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实现指数权重优化,目标是实现对市场情绪变化更精准的量化捕捉和预判。
报告用丰富的数据和时间序列图表展示了各类指标与沪深300指数的高度正相关关系,印证了情绪指数在捕捉市场周期波动中的有效性。通过细分指数与综合指数相结合,既能宏观反映市场整体情绪状态,也可深入分析不同维度投资者行为的独特变化。技术面大数择时模型和资金面指标特别被强调在抓取市场反转点的作用。
情绪指数在择时应用中的回测效果表明,通过阈值反转机制,能够在大周期趋势识别上取得显著收益,尤其适合辅助判断市场顶部和底部,但对震荡市中的机会辨识能力较弱,需要结合多维度指标灵活运用。
报告同时指出了指标数据更新、政策影响及市场制度多样性对情绪指数构建与应用带来的挑战;强调情绪指数为辅助工具而非绝对决策依据,倡导动态调整权重及持续优化模型。
截至2017年5月,报告显示市场综合情绪处于较低位且开始反弹,提示投资者可能关注阶段性市场回暖机会,但整体宏观风险仍不可忽视。
总的来看,申万宏源的情绪指数2.0在理论和实证层面均体现出较高的分析深度和现实指导意义,为A股市场提供了一套科学、系统且具操作性的情绪监测工具。该指数有助于投资者掌握市场脉搏,预判潜在反转,优化资产配置,是市场行为研究和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框架。[page::0-34]
---
主要图表索引与解析
| 图表页码 | 内容简介 | 解析摘要 |
|----------|----------|----------|
| 3 | 市场情绪组成关系图(资金面、股东面、市场面、技术面) | 形象展示情绪多维度分析框架 |
| 8 | A股换手率与投资者增速时间序列 | 揭示市场活跃度与参与度与市场指数同步关系 |
| 9 | PE与PB估值指标变化趋势 | 估值指标作为情绪反映,牛熊市高相关 |
| 10 | 基金平均仓位与沪深300对比 | 机构投资者仓位变化滞后市场,反映情绪趋势 |
| 11 | 账户活跃度走线图 | 高同步性与市场,但更新停止带来数据缺失 |
| 12 | 期权PCR与股指期货折溢价 | 衍生品情绪指标有效性存疑 |
| 16-18 | 融资余额、融资占比、沪港通资金流入及交易结算资金 | 资金热度反映资金面情绪,支持市场涨跌趋势 |
| 21-22 | 大股东增减持金额及净减持率 | 股东行为明显与市场表现关联,反映重大持股信心 |
| 23 | 股东情绪指数时间序列 | 精准刻画股东情绪波动及其市场影响 |
| 26-27 | 大数择时技术指标流程及长线得分对比 | 结合多指标多周期提升技术情绪判断准确性 |
| 30-31 | 综合及细分情绪指数走势 | 展示多维度情绪综合效果及细节差异 |
| 32-33 | 情绪指数择时策略净值曲线與持仓信号 | 展示择时策略通过情绪指数有效把握市场节奏 |
---
专业术语解释
- 偏最小二乘法(PLS):统计学中一种多变量回归方法,在自变量和因变量都存在多重共线性的情况下,提取对因变量解释能力最大的综合变量,用于优化指标权重。
- 换手率:某时间段内成交股数与可流通股本的比率,反映市场交易活跃度。
- PE/PB指标:市盈率与市净率,反映股票价格相对于盈利或净资产的估值水平,间接体现市场预期和情绪。
- 融資余额:通过融资买入股票形成的债务总额,反映投资者杠杆资金热情。
- 沪港通资金流入:香港投资者通过沪港通机制买入A股资金流入量,是外资情绪晴雨表。
- 大数择时模型:运用大数定理和技术指标共振理论,对海量个股技术信号进行加权汇总,量化市场技术面情绪。
- 情绪指数阈值:界定市场情绪过热或过冷的临界水平,助力择时决策。
---
总结
本报告以扎实的数据和严谨的统计方法构建了多层次、多维度的A股情绪指数体系,在市场涨跌预判及投资择时中展现较强应用价值。通过系统的市场面、资金面、股东面及技术面数据整合和分析,报告不仅提高了情绪指数的精度和实用性,更强化了对中国资本市场特殊性的适应与理解。为投资者提供了从宏观判断到微观解析的有效工具,助力捕捉市场拐点,规避风险,提升投资回报。但应注意指标数据局限、政策影响及震荡市识别难度,理性使用情绪指数,结合其他分析方法,将更有效地支持投资决策。[page::0-34]
---
如需展开任何章节的更细致解析,或针对特定图表、指标、模型进行深度探讨,欢迎进一步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