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泰海通|机械:人形机器人轴承潜力巨大,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指出人形机器人崛起带动轴承市场需求显著增长,涉及多种轴承类型,轴承市场2023年中国规模达2180亿元,全球市场持续扩张至2030年超2430亿美元。高端轴承加工磨床设备仍依赖进口,国产替代潜力巨大,重点推荐布局相关企业迎发展机遇 [page::0].

速读内容


人形机器人推动轴承需求增长 [page::0]

  • 轴承作为机器人关节关键零部件,应用于减速器、丝杠及电机,种类多样。

- 以特斯拉Optimus为例,若年产100万台,轴承新增需求超30亿元。
  • 其他厂商专利显示,滑动轴承需求也将增加,带来新的市场机会。


全球与中国轴承市场现状与前景 [page::0]


| 时间 | 全球市场规模(亿美元) | 中国轴承收入(亿元) | 中国产量(亿套) |
|-------|-------------------|-----------------|-------------|
| 2021 | 1213 | - | - |
| 2023 | - | 2180 | 202 |
| 2030E | 2430.3 | - | - |
  • 全球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翻倍至2430亿美元以上。

- 中国作为全球主要制造基地,市场潜力巨大,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加工难点及国产设备突破需求 [page::0]

  • 轴承加工工艺复杂,套圈沟道精度与材料加工要求高。

- 磨床为主要加工设备,生产成本高且精度要求严格。
  • 国内磨床国产化率不足50%,高端磨床依赖进口,国产设备亟待技术突破。

深度阅读

国泰海通|机械:人形机器人轴承潜力巨大,国产替代空间广阔——详尽分析报告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国泰海通|机械:人形机器人轴承潜力巨大,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 作者:肖群稀(资格证书编号S0880522120001)、毛冠锦(资格证书编号S0880525040081)
  • 发布机构: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 发布日期:2025年6月8日,21:58,上海
  • 主要议题:轴承行业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在人形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轴承市场将面临显著的增长机遇,重点关注国产轴承及相关高端设备的替代空间。

- 核心论点
- 人形机器人产业兴起带动轴承需求显著增加,尤其是机器人关节零部件的关键组件——轴承。
- 当前高端轴承及其核心加工设备——高端磨床大部分依赖进口,国产替代潜力巨大。
- 国内相关企业在技术和市场份额上取得进展,但仍需突破加工技术瓶颈。
  • 投资建议:聚焦优势轴承制造企业及其配套的核心加工设备生产商,布局国产化潜力股,借助人形机器人带来的需求红利。


该报告旨在揭示机械行业中轴承细分领域的未来增长点和投资机会,尤其强调国产替代进程的广阔前景[page::0].

---

2. 逐章节深度解读



2.1 产业背景与导读


  • 要点总结

- 轴承是机器人关节的核心零部件,广泛适用于减速器、丝杠、电机等关键部位。
- 人形机器人兴起为轴承市场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 重点关注的是高端轴承及对应的加工设备磨床,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 论证与逻辑

- 人形机器人关节对轴承种类需求多样,特斯拉Optimus作为示例,预计100万台出货将新增30亿元轴承需求,说明新兴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将直接推动轴承市场扩容。
- 提及机器人专利显示机器人关节可能增加滑动轴承需求,进一步拓宽市场。
  • 关键数据

- 预计100万台Optimus机器人将带来超过30亿元新增轴承需求。
  • 推断

- 人形机器人千亿级别市场需求正逐步加码,轴承产品结构将更复杂,对高性能轴承的需求显著增加[page::0].

---

2.2 市场前景与国产替代


  • 章节要点

- 全球轴承市场规模达1213亿美元(2021年),到2030年预测将超过2430.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显著。
-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重要基地,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180亿元,产量达到202亿套。
- 国外龙头企业如SKF、Schaeffler占据约55%的全球滚动轴承市场份额。
- 国内企业在技术和质量上尚有差距,但部分领域已实现突破,国产替代加快。
  • 数据解析

- 全球市场增长与中国制造的体量支撑,形成了双重利好。
- 市场份额数据表明国际巨头占据主导,国产品牌亟需追赶。
  • 逻辑推理

- 随着国产技术突破以及政策支持,国产轴承替代进口是国际市场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
- 投资者可关注具备高端轴承技术研发能力的企业。
  • 预测

- 未来几年国内国产品牌将借助人形机器人需求和政策红利,市场份额有望提升,实现技术进步与客户认可的双赢[page::0].

---

2.3 加工工艺复杂,磨床设备需求


  • 章节核心

- 轴承加工工艺流程复杂,涉及多个关键工序(下料、锻造、热处理、磨削等)。
- 磨床是轴承生产中的核心设备,尤其高端轴承对磨削精度要求极高。
- 目前国内容磨床国产化率不足50%,关键高端磨床依赖进口,制约国产高端轴承竞争力。
  • 关键点说明

- 复杂工艺影响轴承最终质量及寿命,技术门槛高。
- 磨床的高精度磨削是高端轴承制造的瓶颈,因此国产高端磨床技术突破尤为关键。
  • 潜在投资机遇

- 磨床设备作为轴承产业链的重要配套,国产替代潜力大,相关设备制造商迎机。
  • 风险提示

- 技术进步不及预期可能拖累国产化进程。
- 市场竞争可能加剧,成本和原材料价格波动均为外部不确定因素。
  • 总结

- 报告强调了磨床设备的不可替代性和国产化的战略重要性,是轴承行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之一[page::0].

---

3. 图表与数据深度解读



本报告正文未直接呈现表格或图片数据,但分析中引入了几个重要数据点和统计数字,依托外部权威机构(思瀚产业研究院、中国轴承工业协会、SKF Annual Report 2024)数据,具体包括:
  • 全球轴承市场规模及预测

- 2021年全球市场1213亿美元。
- 2030年预测超过2430.3亿美元。

> 该数据凸显轴承市场的中长期高速增长动力,为产业链投资提供强大信心支持。
  • 中国2023年轴承行业产值

- 营业收入2180亿元,产量202亿套。

> 证明中国市场规模巨大,是全球轴承制造和消费的重要战场。
  • 市场结构

- 国际龙头企业占55%市场份额。

> 国内企业虽然市场份额较小,但正逐步提升,国产替代进程迫在眉睫。

没有直接图表,但数据量大且引用权威机构,结合文本解释,形成量化与质化并重的论证基础。

---

4. 估值分析



报告未直接给出具体估值数值或目标价,但给出了明确的投资建议及行业机会点:
  • 由于人形机器人崛起和国产替代加速,轴承及配套设备企业迎来新的成长窗口。
  • 建议投资者关注具备技术领先优势和国产替代潜力的轴承制造企业及磨床设备企业。
  • 报告隐含的估值逻辑基于市场空间扩张与技术进步推导企业价值的提升。
  • 可能采用的估值方法包括可比公司法(鉴于报告中提及国际龙头SKF、Schaeffler等为比较标杆),未来可以结合增长预测进行DCF估值,但具体细节暂无披露。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明晰指出以下风险:
  • 技术进步不及预期

- 轴承制造尤其是高端磨床技术突破难度大,技术失速将制约国产替代的推进。
  • 竞争加剧

- 国内外既有巨头竞争和新进入者将使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盈利能力面临压力。
  • 原材料价格波动

- 钢材及其它高端材料价格浮动可能影响成本结构,影响企业盈利。

报告未详细讨论缓解策略,但提示投资者关注上述风险,评估可能对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醒理性投资。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对国产轴承前景持明显乐观态度,强调国产替代和产业升级机遇,但同时也坦承国产技术和设备仍落后进口,存在技术壁垒。
  • 文中对人形机器人带来的需求增量有较高预期,尤其是以特斯拉Optimus为代表的示例,尽管这是一种合理前瞻,但市场规模与产品迭代速度具有不确定性,相关数据或估计存有波动。
  • 加工设备国产率仅为50%出头,意味着国内对应磨床厂商的技术难关尚未完全破解,短期内存在瓶颈,需警惕技术实现路径带来的风险。
  • 未列出具体企业名单及财务业绩限制了对个股的精准分析,仅泛泛指导行业布局。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深入剖析了轴承行业在新兴人形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趋势下的巨大市场潜力,指出:
  • 机器人产业对轴承种类和性能要求多样化且高标准,智能机器人尤其是人形机器人关节的轴承需求将显著提升。
  • 全球及国内轴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日益重要,2023年数据表明中国生产能力和消费市场均具备巨大潜力。
  • 当前高端轴承和核心加工设备领域依赖进口较重,高端磨床国产化突破是战略重点,国产替代蓄势待发。
  • 投资建议聚焦具备技术优势和核心工艺突破潜力的轴承制造企业及磨床设备制造商。
  • 风险点主要为技术进步不达预期、激烈市场竞争及原材料成本波动。


通过数据与逻辑层层递进,报告勾画了一个技术驱动与市场需求双轮驱动下轴承行业的光明未来,特别强调人形机器人作为一个新兴驱动力的重要性,同时提醒技术和市场竞争风险[page::0].

---

参考溯源



所有重要数据、论点均直接摘录自报告正文[page::0],作者与发布信息来自第二页[page::1]。

---

(本文分析基于国泰海通证券2025年6月8日发布的“人形机器人轴承潜力巨大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研究报告。)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