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回暖,关注创业板高弹性机遇——光大创业板量化优选投资价值分析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分析当前创业板市场回暖背景下的投资价值,指出创业板指数弹性强、估值处于较低分位,适合运用量化增强策略提升收益。光大创业板量化优选A基金借助创业板的成长及分散优势,在控制风险下力争超越指数表现,为投资提供良好参考。[page::0][page::3][page::5][page::8][page::13][page::16]
速读内容
创业板市场回暖,展现高弹性机遇 [page::3][page::4][page::5]


- 近期创业板指数反弹显著,2024年9月24日至27日涨幅23.19%,远超沪深300等指数。
- 近年来创业板在多个牛市阶段均表现出更强上涨弹性,适合捕捉市场反弹机会。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创业板占比37.4%,行业多集中于机械、电子、基础化工,显示强劲成长潜力。
创业板指数及量化增强策略空间分析 [page::6][page::7]



- 指数增强基金数量和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3年底已有245只,规模1899亿元。
- 创业板指数成分股年化波动率高于沪深300和中证500,波动性和分散性提供量化策略空间。
- 创业板相关基金产品规模曾快速增长,超额收益明显,验证量化增强策略有效性。
创业板指数基本面及估值特征 [page::8][page::9][page::10][page::11]



| 指数 | 年化收益率 | 年化夏普率 | 最大回撤 |
|----|------------|-----------|----------|
| 创业板指 | 4.52% | 0.15 | -69.74% |
| 沪深300 | 1.84% | 0.09 | -46.70% |
- 创业板指数以新能源、医药等成长行业为主,研发投入较高,具较强成长性。
- 当前市盈率28.82,低于历史均值1个标准差,有较大估值修复空间。
- 长期收益率高于同期主流指数,体现出较高的市场弹性与投资吸引力。
光大创业板量化优选A基金概况及管理团队 [page::13][page::14]
- 光大创业板量化优选A成立于2018年2月13日,基金经理王卫林具丰富量化研究和管理经验。
- 本基金以创业板指数为业绩基准,采用量化投资策略,通过积极组合优化,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追求超额收益。
- 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实力雄厚,管理多只风格多样基金,拥有专户及QDII业务资格。
投资建议及风险提示 [page::16]
- 创业板具备政策支持、高成长行业分布及较低估值优势,适合配置增强型量化策略产品。
- 本报告仅基于公开数据和模型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收益,投资需注意波动及风险。
深度阅读
报告分析:市场回暖,关注创业板高弹性机遇——光大创业板量化优选投资价值分析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市场回暖,关注创业板高弹性机遇——光大创业板量化优选投资价值分析
- 分析师:张欣慰
- 发布机构: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金融工程团队
- 发布日期:2024年9月(具体不详,报告数据截止至2024年9月27日)
- 主题:聚焦创业板市场的投资价值,特别针对光大创业板量化优选A基金的投资潜力分析
- 核心观点:
- 创业板近年上涨弹性优于沪深300、中证500等指数,尤其是在市场反弹时期表现出强劲的攻势。
- 政策持续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业板吸纳了大量这些创新成长型中小企业。
- 创业板指数成分股分散较广,波动性较大,适合运用量化增强策略以提高超额收益空间。
- 光大创业板量化优选A基金以创业板指数为基准,通过量化策略积极管理,具备投资价值。
- 风险提示:报告基于公开数据与量化模型分析,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收益保证,投资需充分了解风险。[page::0][page::3][page::16]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政策支持与创业板市场结构(政策持续支持,专精特新含量高)
- 报告回顾了创业板的发展历程,自2009年开板以来,创业板承担了为创新型和高成长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使命,政策配合创业板完善注册制、涨跌幅限制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市场规范性与效率。
- 政府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大力培育,截至2024年9月27日,这类企业中有668家上市公司,创业板上市比例最高,占37.4%,主要集中在机械(25.3%)、电子(19.6%)、基础化工(13.6%)等传统制造与新兴产业(图2、图3)[page::3][page::4]。
- 图1显示创业板股票数量及总市值自2011年以来稳步增长,尤其是2020年注册制改革后,市场表现相对稳定,市值达10.37万亿元,标志着创业板市场规模与活跃度的提升[page::3]。
2. 创业板的市场表现与弹性(创业板在市场反弹行情中展现出更优的上涨弹性)
- 报告回顾2024年9月24日至27日的市场反弹,创业板指数涨幅达23.19%,远超上证50(14.63%)、沪深300(15.28%)、中证500(15.73%)。
- 通过复盘2014年至今五段牛市及反弹行情,创业板指数均领先其他主流指数,彰显其进攻性特征(图4、图5)。
- 这表明创业板具有更优的上涨弹性,适合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在市场回暖阶段重点关注[page::4][page::5]。
3. 量化策略与增强基金发展(创业板更适合量化增强策略施展)
- 量化增强基金历史上发展迅速,截至2023年末,数量达到245只,管理规模近1900亿元(图6)。
- 这些策略普遍能够跑赢基准指数,实现一定的超额收益(图7)。
- 创业板指数相较沪深300、中证500表现出更高的成分股波动率(图8),通常意味着通过量化选股和风险模型能够获得更大超额收益空间。
- 创业板指数相关基金规模2020年快速增长后回调,目前维持约80亿元规模(图9),基金池整体仍旧能保持正的超额收益(图10)[page::5][page::6][page::7]。
4. 创业板指数详细分析(指数编制规则与行业构成)
- 创业板指数代码399006.SZ,于2010年6月1日发布,由100家代表性创业板企业组成,重视高新技术与新兴产业。
- 指数成分股主要集中在电力设备及新能源(31.19%)、医药(17.88%)、电子(9.57%)(图11);
- 二级行业重点新能源动力系统(22.16%)、其他医药医疗(13.07%),通信设备(8.66%)(图12)。
- 指数采用市值加权及自由流通市值加权的方法编制,成分股须满足经营正常、无重大违规,且有一定上市时间(表1)。
- 研发投入力度较大,35%的成分股研发费用占比5%-10%,另外27%成分股研发占比超过10%,研发投入整体明显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体现出较好的成长潜力(图13)[page::8][page::9]。
5. 估值和盈利能力分析
- 截至2024年9月,创业板指数市盈率28.82、市净率3.68;市盈率处于历史7.35%分位,市净率处于18.32%分位,均在历史较低分位附近,经过深度回调后存在估值修复空间(图14、图15)。
- 创业板指数2023年净利润增速放缓至0.66%,营业收入增长11.26%;预测2024年净利润增速迅速回升至31.4%,2025年保持24.02%,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0.24%和17.62%(图16、图17),表现出较强盈利能力和成长性。
- 平均市值504.44亿元,比中证500要高,但低于沪深300,且成分股中超过半数是中证500成分股,说明其成长与中型股属性兼具(图18、图19)。
- 权重较集中的前十大成分股占比53.02%,其中宁德时代独占19.84%,显示个股集中度较高,投资者需关注个股变动影响(表2)[page::9][page::10][page::11]。
6. 长期绩效及波动特征
- 创业板指数自2011年以来年化收益4.52%,显著优于上证50(1.86%)、沪深300(1.84%)、中证500(1.44%)。
- 年化夏普比0.15,波动率较高(29.42%),最大回撤达到-69.74%,体现高风险、高弹性特征(表3)。
- 净值走势图(图20)显示创业板经历多次剧烈波动,但总体趋势好于主流指数,短期内有更强的弹性和收益可能[page::11][page::12]。
7. 光大创业板量化优选A基金介绍
- 基金代码003069.OF,成立于2018年2月13日,基金经理王卫林,团队专注量化策略。
- 以创业板指数收益率为业绩比较基准,运用量化策略积极组合优化,目标实现超越基准收益(表4)。
- 基金经理王卫林拥有北京大学硕士背景,丰富量化研究经验,曾任职南方基金、长城基金,2023年加入光大保德信基金(表5)。
- 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公司成立2004年,注册资本1.6亿元,股权结构为光大证券55%、美国保德信国际投资管理45%,管理多样化基金产品69只,拥有专户管理与QDII业务资格(表6)[page::13][page::14][page::15]。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创业板股票数量及总市值变化
- 纵轴左侧为市值(万亿元),右轴为股票数量,横轴为时间(2011年至2024年)。
- 股票数量呈稳步上升趋势,从约100只增长至1352只;市值波动明显,2021-2023年间达到峰值超过14万亿元,后有所回落至10.37万亿元,显示出创业板市场整体扩大且疾病经济周期影响明显。
- 支撑论点:创业板市场规模增长及政策推动下的融资功能明显[page::3]。
图2与图3: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板块与行业分布
- 图2显示专精特新公司中创业板占37.4%,为最多,主板22.3%,科创板26.2%,北证14%。
- 图3突出机械(25.3%)、电子(19.6%)、基础化工(13.6%)为创业板专精特新公司的主要行业,表明以制造业为核心的高精尖企业集聚创业板。
- 支持政策导向创业板聚焦“专精特新”企业,强化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page::4]。
图4与图5:创业板指与其它主要指数上涨表现
- 图4净值走势中,创业板指数在多段牛市期间均跑赢沪深300和中证500,涨幅离散明显。
- 图5五段上涨区间中创业板指涨幅均超过其他指数,三次涨幅远超其他指数(如区间3达到约160%),体现其高弹性。
- 证实创业板指在市场上涨阶段具备强烈的进攻性和超额收益潜力。[page::5]
图6、7、8:指数增强基金发展与创业板波动性
- 图6指数增强基金数量和规模逐年增加,表明投资者对该策略认可度提高。
- 图7显示指数增强基金通常能跑赢基准,中证500增强基金超额收益在多个年份超过10%,663显著。
- 图8三种指数成分股波动率的中位数对比,创业板指数最高,接近50%,说明其成分股个体风险较高。
- 支撑创业板适合量化、多因子策略进行风险调控和收益增强。[page::6]
图9与图10:创业板基金规模及超额收益统计
- 图9规模自2018年Q3起整体扩张,2021年后有所回落至80亿元左右。
- 图10显示2019年及2020年基金收益中位数远高于基准90%仓位,最大超额收益出现在2020年,之后有所下降,2022、2023年因市场调整出现亏损。
- 体现量化基金虽具备超额能力,但业绩依旧受宏观及市场周期影响。[page::7]
图11与图12:创业板一级、二级行业分布
- 重心集中于新能源及医药科技领域,新能源动力系统占22%,医药医疗约13%,象征行业发展方向聚焦未来新兴产业。
- 定位体现成长股特征,适合长期布局科技创新主题投资。[page::8]
图13:研发支出占比
- 创业板成分股的研发支出明显高于全市场,在5%-10%区间有35%,10%-20%区间有18%,20%以上区间达9%。
- 强研发投入意味着更强的技术创新与成长性,是创业板高成长性的重要佐证。[page::9]
图14与图15:市盈率、市净率历史走势
- 当前市盈率、市净率均处于历史较低分位,尤其市盈率位于7.35%,显示市场对创业板估值偏低,存在反弹机会。
- 历史峰值明显在2015年,2019-2023年呈现波动下降趋势。[page::9]
图16与图17: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及增速
- 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呈增长态势,2024年后预计将恢复较快增长轨迹,2024年净利润增速达31.4%,营业收入也将加速增长。
- 预示后续盈利能力具备较强支撑。[page::10]
图18与图19:成分股构成与市值分布
- 创业板指数成分股53%属于中证500,35%属于沪深300,表明成分股以中大型中小盘股为主。
- 平均市值504亿元,大幅低于沪深300的约1800亿,显示创业板更多中型企业分布。
- 组合配置兼具成长与适度规模,风险收益配比合理。[page::10]
表2:前十大权重股权重及行业
- 宁德时代占比19.84%最高,权重接近20%,其次东方财富、迈瑞医疗等知名成长股。
- 权重集中度过高可能引发个别股票波动对指数的较大影响风险,需要量化投资加以分散管理。[page::11]
表3与图20:长期业绩指标与净值走势
- 年化收益4.52%、夏普比0.15领先其他指数,显示创业板指数长期风险调整后回报优越。
- 长期净值走势显示创业板弹性强,波动较大适合激进型投资者,强调波动伴随更高收益机会。[page::11][page::12]
---
四、估值分析
- 报告主要通过剖析市盈率、市净率与盈利增长估计的基础上,判断创业板指数估值处于历史较低区间,未来存在一定估值修复空间。
- 结合未来2年净利润及营收增长预期(2024净利润31.4%增速,2025年24.02%),盈利改善驱动可能支撑指数反弹。
- 报告未提供具体的DCF或市盈率倍数目标价,但通过历史分位及盈利预测给出了估值优势的结论。
- 无具体敏感性分析内容。[page::9][page::10]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报告明确指出所做研究基于公开数据及量化模型,模型可能失效,基金及经理过往的业绩不保证未来收益。
- 创业板市场波动风险及成分股高度集中风险隐含不确定性。
- 投资者需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做出判断。
- 报告未详述具体缓解措施,但强调需理解基金经理投资风格与历史业绩多方面因素。[page::0][page::16]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倾向强调创业板的成长性与弹性优势,对于相对高波动风险和潜在的估值波动风险提示较为谨慎,未深入分析可能的宏观经济风险或政策调整风险。
- 基金规模较小(1.82亿元,截至2024年6月),可能面临流动性和管理规模效应限制,未详细评述该限制对投资绩效的潜在影响。
- 权重股集中尤其是宁德时代接近20%,报告未对个股权重波动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做深入探讨。
- 量化策略优势被重点强调,缺少对策略潜在缺陷(如模型滞后、风险因子变化)讨论。
- 基金经理较新(2023年2月加入光大),尚未体现长期管理创业板基金的持续业绩经验,需关注后续表现。[page::13][page::16]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创业板指数从政策支持、行业结构、市场表现、上市企业研发投入、估值水平到未来盈利预期等多层面因素,论证了创业板作为高弹性成长板块,在当前市场回暖阶段具备较强的投资价值。创业板指数从历史数据看年化收益与夏普比领先主流指数,具有较好的风险调整回报特征,且估值处于低位,有估值修复空间。
创业板指数成分股多集中于新能源、医药、电子等高成长行业,且研发投入高,保证了其较强的成长动能。量化增强策略因创业板成分股波动大、分散化特征明显,有能力获得稳健的超额收益机会。报告进一步介绍的光大创业板量化优选A基金,基于创业板指数,结合量化策略,基金经理具备一定的量化投资经验,基金管理人实力充足,具备多领域业务能力支撑。
通过图表如创业板股票数量市值趋势图(图1)、行业分布饼图(图2、3、11、12)、创业板指数历史估值(图14、15)、营收与利润增速(图16、17)、及基金规模和超额收益表现(图9、10)等数据,报告以数据驱动辅助论点,增强说服力。
不过需注意报告中较少展开的市场波动风险、个股集中度风险及基金管理人和策略局限因素,投资者仍需理性判断,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参与创业板相关投资。
总的来看,报告对创业板市场及光大创业板量化优选A基金给予积极中性的评价,强调其高弹性成长特征和量化增强策略潜力,同时明确风险提示与不构成投资建议的声明,符合务实、专业的行业分析要求。[page::0][page::3][page::4][page::5][page::6][page::7][page::8][page::9][page::10][page::11][page::12][page::13][page::16]
---
结束语
本次报告不止总结了创业板指数的当前投资价值,还结合市场弹性、行业支持、量化策略优势及具体基金产品进行了立体剖析。对于风险偏好较高、看好中国科技创新成长的投资者,创业板及量化主题基金可能提供良好敞口,但应注意其高波动和集中度风险,合理控制仓位,动态调整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