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基金李耀柱 构建全球视角的多维投资体系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详尽介绍了广发基金李耀柱基金经理以全球视角构建的九象限多维投资体系,涵盖宏观趋势、中观价值、趋势和微观价值趋势五象限投资逻辑。基金经理注重高质量龙头股,灵活卖出,聚焦消费与科技领域。其管理的广发沪港深新起点基金采用杠铃配置策略,主投港股,兼顾高分红与成长股,长期稳健超越恒生指数,持仓以大盘股为主,换手率低于同类。基金重点配置欧股与港股机会,关注AI产业链及消费升级趋势,挖掘全球具有核心竞争力与比较优势个股,通过行业盈利增速确定仓位,组合均衡稳健获取超额收益,为投资决策提供了系统框架参考 [page::0][page::2][page::4][page::5][page::6][page::10]
速读内容
投资经理及多维投资体系介绍 [page::0][page::1][page::2]
- 李耀柱,理学硕士,具近15年证券经验,现任广发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经理,管理的基金投资全球多个市场。
- 创新投资框架:构建宏观、中观、微观×价值趋势博弈的九象限体系,重点关注全球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及高分红资产。
- 投资覆盖宏观趋势(如全球多极化)、中观价值(行业周期与竞争格局)、中观趋势(产业景气)、微观价值(现金流和估值)、微观趋势(个股长期竞争力)。
- 选股偏好高质量大型龙头,行业聚焦消费与科技,卖出策略依据不同象限灵活估值容忍度调整。[page::0][page::2]
管理基金及投资范围概况 [page::1][page::2][page::3]
- 在管9只基金,规模逾200亿元,覆盖A股、港股、美股、欧股等市场。
- 代表产品包括广发沪港深新起点A、广发港股通成长精选、广发全球精选人民币等。
- 投资区域配置灵活,国内基金重仓港股,全球基金配置美股、欧股等多市场。
- 持仓行业分布均衡,重点板块为高分红和互联网科技,港股布局增配AI产业链相关互联网龙头。[page::1][page::2][page::3]
九象限投资体系核心观点及行业配置策略 [page::2][page::3][page::10]
- 宏观层面重点押注全球多极化,低利率环境下高分红资产具防御价值。
- 中观层面通过行业相对价值、周期、产业链关系筛选潜力行业与龙头企业。
- 微观层面重视现金流及估值安全,关注长期竞争优势和趋势优势个股。
- 行业配置结合盈利增速确定性,行业板块均衡,近年来加大对石油石化、通信、银行等板块配比。
- 港股内部重点聚焦互联网龙头及人工智能产业链机会。[page::2][page::3][page::10]
AI产业链发展观点及消费新机遇 [page::3][page::4]
- AI产业链从底层算力芯片至软件服务及工业智能化多环节相互促进。
- 重点关注算力需求推移,推理端及数据生成端芯片需求增长。
- 中国互联网企业凭借数据积累与场景优势,具备AI应用领先潜力,推动新商业模式。
- 新消费受益文化多极化及年轻人口消费升级,具备长期成长空间。[page::3][page::4]
广发沪港深新起点基金详解及业绩表现 [page::4][page::5][page::6]
- 基金自2016年成立,李耀柱自2016年11月起管理,规模约30亿元,采用港股杠铃配置策略,配置高分红及成长股。
- 长期稳定高仓位运营,平均股票仓位约90%,港股占比较高。
- 近八年有六年跑赢人民币计价恒生指数,累计收益68.66%,年化收益6.37%。
- 展现强劲进攻能力,尤其市场上行年份表现优异,超额收益显著。
- 历史换手率呈下降趋势,2024年下半年换手率0.4倍,显著低于同类中位数。[page::4][page::5][page::6][page::7]
持仓结构及行业板块配置 [page::7][page::8][page::9]
- 板块配置均衡,近年重点布局TMT、上游周期及消费板块。
- 2023年增配石油石化及通信,2024年增配银行股。
- 市值风格偏好大盘蓝筹股,截至2024年中大盘股比例约94%。
- 重仓股票多为科技龙头、消费优势企业及高股息资产,持仓个股收益表现优异,多只持仓股持有期涨幅超50%。
| 股票代码 | 股票名称 | 行业 | 重仓季报期数 | 持仓区间涨跌幅(%) |
|----------|----------|------------|--------------|------------------|
| 00700.HK | 腾讯控股 | 传媒 | 33 | 147.45 |
| 02899.HK | 紫金矿业 | 有色金属 | 18 | 122.71 |
| 03690.HK | 美团-W | 社会服务 | 14 | 52.00 |
| 00883.HK | 中国海油 | 石油石化 | 9 | 67.79 |
| 00857.HK | 中国石油 | 石油石化 | 9 | 57.40 |[page::7][page::8][page::9]
风险提示及报告背景 [page::10][page::11]
- 基金投资有风险,本报告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 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者需谨慎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
- 报告由兴业证券发布,包含具体产品及基金经理详细访谈及业绩数据。
- 评级和观点基于2025年5月发布的实时研究,需持续关注市场变化。[page::10][page::11]
深度阅读
《广发基金李耀柱:构建全球视角的多维投资体系》深度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广发基金李耀柱:构建全球视角的多维投资体系
- 作者机构: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XYQuantResearch)
- 发布日期:2025年5月14日
- 报告主题:介绍广发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李耀柱的投资理念、管理产品及其业绩表现,重点解析其全球多维投资框架和代表基金“广发沪港深新起点A”的投资策略和持仓布局。
- 核心论点:
- 李耀柱依托“宏观-中观-微观 × 价值-趋势-博弈”的九象限投资体系,以全球视角进行资产配置。
- 投资从港股和A股拓展至全球,包括美股、欧股,做到大类资产多元配置和行业均衡。
- 管理基金“广发沪港深新起点A”长期表现优异,采杠铃策略配置高股息和成长股,在多轮牛熊周期中实现稳定且突出的相对收益。
- 评级与目标价:报告无明确的买卖评级和目标价,主要为投资风格与产品业绩的详尽说明。
报告突出基金经理的全球配置能力、结构性投资框架进化及代表基金的优异表现,意在展现李耀柱的投资体系成熟度和对未来投资趋势的适应性。
---
二、逐章节深度解读
1. 基金经理简介及管理产品概述
- 基金经理背景:李耀柱,理学硕士,证券从业近15年,公募基金管理超9年。历任股票交易员、行业研究员及基金经理助理,管理经验涵盖中国A股、港股及全球市场(美股、欧股)[page::0,1]。
- 产品范围及规模:管理9只基金,规模达203亿元。产品分为全球投资类(美股、欧股、港股,代表如“广发全球精选人民币”)和国内投资类(以沪港深为主)两大类[page::1]。
- 持仓数据亮点:多只基金高仓位运营,港股持仓占比显著(如“沪港深新起点”港股仓位76.7%,股票仓位92%)[page::2]。
2. 投资框架与理念
- 全球视野与九象限体系:
- 投资围绕三个层面(宏观、中观、微观)和三个维度(价值、趋势、博弈)构成九象限。
- 重点关注宏观趋势如“世界多极化”,配置高分红资产对抗低利率。
- 中观价值侧重行业相对估值、周期和产业链位置。
- 中观趋势聚焦持续景气行业(如消费升级、医药CXO)。
- 微观选股依据企业竞争力、现金流及估值,兼顾价值和趋势股[page::2]。
- 投资框架进化:
- 2021年后,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影响政策和估值,传统景气度投资(仅中微观维度)出现负Alpha,基金经理将视角扩展至宏观趋势,形成九象限投资系统,行业配置更均衡[page::3]。
- 选股与卖出策略:
- 偏好大市值高质量龙头,特别在消费和科技领域。
- 对趋势股估值容忍度高,卖点多依赖趋势变化;对价值股更注重估值严格约束。
- 全球配置灵活,青睐欧股和港股,欧洲优势产业包括奢侈品、高端制造和医药,港股则聚焦高分红及互联网行业[page::3]。
3. 投资主题探讨——AI产业链与消费
- AI产业链:
- 重点关注算力芯片(特别推理端和数据生成端)、数据基础设施和AI软件服务(SaaS)、工业智能化。
- 需求由预训练向后训练及推理端转移,形成“飞轮效应”推动算力持续需求增长。
- 中国互联网企业在数据积累、场景应用及模型优化方面具有竞争力,助推产业链长期价值[page::4]。
- 消费趋势:
- 世界多极化带来新文化多极化,推动潮玩、茶饮、化妆品等新消费领域兴起。
- 中国刺激消费政策将利好与年轻人消费习惯吻合的新消费企业,香港市场亦在此类优质公司中具备投资潜力[page::4]。
4. 代表基金——广发沪港深新起点A详解
- 基金基本情况:
- 成立于2016年,李耀柱自2016年11月9日任基金经理,基金规模30.11亿元。
- 投资目标为精选质地优良的境内外股票,股票仓位不低于80%,采用杠铃策略,重点配置高分红及成长股[page::4,5]。
- 业绩表现:
- 累计收益68.66%,年化6.37%,过去8年中6年跑赢人民币计价恒生指数。
- 股票仓位维持高位(平均90.4%),港股占比较高(73%)[page::5]。
- 近年基金换手率低于行业中位数,体现稳健持仓策略[page::6,7]。
5. 持仓结构分析
- 板块与行业配置:
- 近五年主力板块为TMT(科技传媒电信)、上游周期(资源类)、消费,行业上重仓石油石化、通信、银行。
- 2023年价值重估风起,基金加码高股息和大宗商品(铜铝油)板块,2024年增持银行,减少部分高分红板块[page::7,8]。
- 市值及风格:
- 大盘股占比持续提升,2024年已达94%。
- 风格偏好高质量龙头,符合成长与价值兼顾策略[page::8,9]。
- 重仓个股:
- 长期持仓科技龙头(如腾讯、中国移动)、消费优势公司(美团、友邦保险)及高股息优质资源类企业(紫金矿业、中国海油)。
- 其中7只股票重仓区间收益率超过50%,整体保持优异的选股能力[page::9]。
6. 风险评估
- 报告提示基金投资涉及风险,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
- 无特别细化的风险缓解策略和概率判断,但强调投资者需意识基金经理操作中的市场波动风险,以及全球政治经济不确定性对业绩的潜在影响[page::0,10]。
- 法律免责声明详细说明报告使用限制、知识产权、利益冲突披露、数据依据、风险警示等,确保投资者理性审慎决策[page::11]。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基金产品配置及仓位)
- 描述:表格展示了李耀柱管理基金的规模、仓位及各市场配比,全方位覆盖A股、港股、美股和欧股。
- 解读:重点基金多为高仓位,港股配置比例显著,如“沪港深新起点”港股仓位达约77%,说明港股为核心配置市场,而全球类产品对美欧配置更为积极[page::2]。
图2(九象限投资体系示意表)
- 描述:三大层级×三大维度的投资结构,结构逻辑清晰。
- 解读:明确投资决策过程从宏观趋势判断,到行业周期和竞争格局,再到企业经营细节的全链条视角,使投资策略科学系统,覆盖不同市场环境和风险阶段[page::2]。
图3(基金沪港深一类产品地域及行业分布表)
- 描述:三只沪港深基金股票仓位及主要行业分布,一目了然。
- 解读:各基金持仓结构体现了李耀柱投资策略的差异化:“沪港深新起点”聚焦港股龙头行业(石油石化、通信、银行),“港股通成长精选”注重科技医药,“价值成长”聚焦A股有色金属等具备周期性行业[page::4]。
图4(沪港深新起点仓位变化)
- 描述:柱状图和折线图显示历史股票仓位和港股仓位走势。
- 解读:基金保持高仓位且重点是港股,显示出基金积极策略,而波动主要反映市场环境变化,仓位调整较为稳健[page::5]。
图5(沪港深新起点业绩走势)
- 描述:基金净值和人民币计价恒生指数走势对比曲线。
- 解读:基金净值相对于基准表现较强,多轮上涨周期中跑赢指数,体现管理团队较强的选股和配置能力,尤其在市场上行时展现进攻属性[page::6]。
图6、图7(仓位与换手率)
- 描述:图6显示基金长期股票仓位维持高位且高于中位数;图7则显示换手率自2021年以来下降,长期低于同类中位数。
- 解读:高仓位反映基金积极市场参与度,低换手率表明投资风格趋于稳健,减少交易频率以降低成本,投资框架成熟且重视持有优质成长股[page::7]。
图8、图9(板块与行业配置)
- 描述:图8为基金板块配置堆积柱图,图9为详细行业绝对配置表。
- 解读:基金注重均衡配置,重点放在TMT、周期及消费领域。近年大幅增配石油石化及通信,响应宏观价值重估,2024年微调银行等金融板块,显示积极调整市场热点和结构[page::8]。
图10(风格与市值分布)
- 描述:市值风格随时间变化的堆积图,显示大盘股占比提升。
- 解读:由早期对中小盘也有配置,逐步转向以大盘蓝筹为核心,表明基金管理趋向稳健和业务能力圈集中于大型龙头企业,符合风险偏好和收益稳定性要求[page::9]。
---
四、估值分析
报告未详述具体估值模型或目标价,提及DCF估值作为微观价值判断工具,强调即使在悲观假设下具备全球比较优势的标的仍具投资价值。同时基金经理在趋势维度股票对估值容忍度较高,而价值维度股票则要求估值合理[page::2,3]。
估值考量隐含以下内容:
- 微观价值选股侧重企业现金流和合理估值;
- 趋势类标的更多依赖成长潜力及行业空间,估值弹性较大;
- 宏观及中观层面重点参考相对价值与竞争格局搜索低估资产;
- 杠铃配置高分红和成长股策略隐含对估值和风险的平衡考量。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主要风险提示为基金投资固有风险,历史业绩非未来表现保证。
- 全球宏观政治经济格局不确定性可能影响政策执行和市场估值。
- 报告未细化具体风险事件概率及缓解措施,提示投资者须审慎关注相关风险。
- 法律声明中强调信息完整性及更新的不确定性,提醒投资者独立决策[page::0,10,11]。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节
- 投资框架的优势与不足:
- 刚性系统化的九象限分析有助于多角度风险收益评估,充分考虑全球和本地经济背景。
- 但报告中对全球宏观趋势及其不确定性较为笼统,未具体量化可能的冲击和对组合的影响。
- 业绩分析局限:
- 绩效基准采用人民币计价恒生指数,可能未完全反映港股以外的全球资产表现情况。
- 换手率的下降虽降低交易成本,但对在快速变化的科技及趋势股市场中灵活调整提出挑战。
- 策略重点变化的潜在风险:
- 价值重估配置偏重周期和高股息资产,可能在未来周期转折中承压。
- 互联网及AI主题押注虽有潜力,但面临技术和监管的不确定风险,报告中对此讨论不足。
- 表述细节:
- 对于“全球视野”的强调背后实际海外持仓比重相对有限,主要集中于港股和部分欧股,美股与其他市场占比较小,或存在部分区域配置偏重风险。
---
七、结论综合
该报告以详实的数据和条理清晰的结构,全面剖析了李耀柱基金经理的全球视角投资体系和其旗下代表产品“广发沪港深新起点A”的表现。李耀柱凭借深入的宏观、中观、微观结合的九象限框架,从全球政治经济演变出发,聚焦高分红、趋势成长及价值重估资产,构建了跨市场多维配置体系。
报告展现出基金的高仓位、高质量龙头股持有策略,换手率稳定下降体现稳健操作。其代表基金历经牛熊市,表现优于行业标杆,特别在市场上行周期明显获得超额收益。行业及板块配置体现灵活应对市场环境变化,重点配置石油石化、通信、银行以及AI产业链相关科技互联网龙头。
图表深度展现了基金的市场配置广度、仓位管理、风格变化、行业行业绝对配比和重仓股表现,形成闭环佐证投资框架的成熟与有效。
整体来看,李耀柱构筑的全球视角与九象限体系结合其技术与消费领域深厚的研究与选股能力,成为其长期稳定业绩的重要支撑。虽然面对不断变化的全球政治经济局势,报告强调政策驱动和低利率环境下的高分红资产配置价值,但投资者仍需关注全球多极化风险及技术快速演变带来的不确定性。
---
参考溯源标识
- 基金经理背景、产品概览:[page::0,1,2]
- 九象限投资体系及策略解读:[page::2,3,10]
- AI与消费主题分析:[page::4]
- 代表基金结构、仓位、绩效数据:[page::4,5,6,7]
- 板块、行业、风格详细配置:[page::7,8,9]
- 重仓股分析:[page::9]
- 风险及法律声明:[page::0,10,11]
---
该分析深入解读报告内容,结合表格与图表数据,清晰呈现基金经理的投资体系与代表基金的核心竞争力,助力投资者系统理解李耀柱先生的投资布局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