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 Beta 产品分析之:景顺长城中证沪港深红利成长低波动指数基金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深入分析了景顺长城中证沪港深红利成长低波动指数基金,介绍了其基于红利、成长、低波三因子Smart Beta策略的构建方法、成分股特征及风险收益表现,指出该基金通过预期股息率加权在陆港两地市场精选高股息且低波动股票,长期表现优异,实现了相较沪深300和恒生指数的显著超额收益,同时兼顾了进攻与防守属性,适合长期投资。[page::0][page::2][page::4][page::5][page::6]
速读内容
Smart Beta三因子策略有效性分析 [page::2][page::3]

- 牛市期间,价值和成长因子表现优异,成长策略转向小盘成长股获得最大收益。
- 熊市期间,低波动和价值因子表现较好,具备抗跌特性。
- 红利和低波动因子结合,进可攻退可守,有效控制整体回撤。
- 美国Invesco S&P 500 High Dividend Low Volatility ETF产品成立以来表现稳定,年化收益超11%。
中证沪港深红利成长低波动指数构建方法 [page::4][page::5]

- 选样覆盖沪港两地,兼顾市场分散性,沪深港市场相关性约43%,具有长期增强趋势。
- 样本筛选综合考量流动性、连续分红、盈利增长、股息率和低波动性,最终遴选100只标的。
- 加权采用预期股息率,增强红利因子暴露,强调盈利稳定性和持续增长性。
- 指数每半年调整,优先选取A-H股中预期股息率较高的股票。
指数风险收益表现及估值总结 [page::5][page::6][page::7]

- 指数自2014年11月成立以来,年化收益达10.84%,表现优于沪深300和恒生指数,波动率较低。
- 最大回撤显著低于沪深300,展现出较好防御特征。
- 估值水平低,市盈率(PE)约8.64倍,市净率(PB)约1.15,远低于市场主要宽基指数,股息率高达3.35%,接近恒生指数。

指数行业及市值分布特征 [page::7][page::8]


- 行业权重相对均衡,银行、房地产、纺织服装、建筑装饰和交通运输权重较高,体现低估值且稳定盈利行业倾向。
- 市值风格偏中小盘为主,200亿市值以下成份股数量占多数,同时部分超大盘股也选入,持仓较为分散。
景顺长城基金及基金产品概况 [page::9]
- 景顺长城中证沪港深红利成长基金成立于2019年9月6日,跟踪该指数,基金规模约2.62亿元。
- 基金经理具备丰富经验,管理多只被动指数型基金。
- 管理费率0.50%,托管费率0.15%,结合低成本指数策略,追求跟踪误差最小化。
风险提示 [page::10]
- 因子有效性基于历史数据,未来可能风格发生重大转换,需持续关注因子表现。
- 极端市场环境可能对策略效果造成冲击,需严控风险。
深度阅读
智能贝塔产品分析报告详尽解读 —— 《景顺长城中证沪港深红利成长低波动指数基金》(FOF 系列研究之十九)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Smart Beta 产品分析之:景顺长城中证沪港深红利成长低波动指数基金
- 发布机构:东方证券研究所
- 撰写作者:证券分析师朱剑涛
-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19日
- 研究主题:分析景顺长城中证沪港深红利成长低波动指数基金,聚焦其Smart Beta三因子策略(红利、成长、低波动),评估基金的策略有效性、指数构建方法、历史表现及风险,并介绍基金本身情况。
核心论点与结论摘要:
报告指出,该基金追踪的中证沪港深红利成长低波动指数结合了红利、成长和低波动三大因子,通过跨越沪深A股和港股市场精选100只高股息、成长稳定且波动率较低的股票,采用预期股息率加权,力求实现“进攻与防守兼备”的投资效果。该指数自基日以来取得年化收益率10.39%,相比沪深300指数和恒生指数分别有显著的年化超额收益。报告强调红利和低波因子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互补特性使该策略具备良好适应性,表现稳健。风险提示则强调因子策略的历史有效性不代表未来必然有效,投资者应警惕市场风格突变及极端行情风险。[page::0, page::2]
---
二、内容逐章节深度剖析
2.1 红利、成长、低波策略有效性分析
本章节围绕Smart Beta策略在2005年以来A股不同阶段牛熊震荡市表现,阐述三种因子策略的市场周期适应性:
- 逻辑和推理:
- 牛市阶段,成长因子与价值因子表现卓越,成长股因小盘与高成长潜力备受资金青睐,价值股因估值优异亦获青睐。
- 熊市阶段,低波动策略显示出明显抗跌性,价值股由于估值较低,下跌幅度相对较小,因而两者成为熊市“避风港”。
- 关键数据:
- 在牛市期间,价值策略和成长策略市值加权分别带来约4倍与6倍回报;
- 在熊市期间,低波策略跌幅最小,表现防御性最强。
- 红利与低波因子组合的优势:
- 在上涨市,红利因子增强组合收益;
- 在下跌市,低波因子抑制回撤,实现风险控制;
- 这种配对策略已在国外广泛验证,代表性产品为Invesco的“高红利低波动”ETF,成立至2019年7月收益率达11.04%,规模33亿美元,显示成熟市场的认可度。[page::2, page::3]
2.2 中证沪港深红利成长低波动指数构建及选股方法
- 跨市场样本空间:
- 结合沪深A股与港股通合格港股,涵盖沪港深三地,利用38.19%的相关性(截止计算期)带来的组合分散效应降低系统性风险。
- 多因子筛选策略:
- 筛选条件包括流动性(过去一年日均成交金额)、连续现金分红(过去3年)、股息率、净利润增长和ROE的增长及波动率等。
- 突出预期股息率权重,侧重未来获利能力的估计,而非单纯历史数据。
- 特别对低波动通过两个指标描述:ROE 增速的波动率和日收益率的标准差,有效选择财务稳健、波动低的股票。
- 样本调整频率:
- 每年6月和12月调整一次成分股,及时反应市场变化;
- 选股逻辑:
- 兼顾红利的确定性、成长的持续性和低波的稳定性,以期构建具备优质收益和风险控制的投资组合;
- 加权方式:
- 预期股息率加权强化红利因子暴露,区别于仅用历史股息率的指数,增加对盈利预测的敏感度。
该指数的创新点在于跨境多市场以及三因子叠加与精选,兼顾多角度的投资目标,平衡收益与风险。[page::4, page::5]
2.3 指数风险收益特征与历史表现
- 收益表现:
- 自2014年11月基日以来,中证沪港深红利成长低波动指数实现年化收益约10.84%,优于同期沪深300年化收益8.61%,恒生指数年化亏损0.21%(调整后);
- 波动及风险控制:
- 指数波动率与大型蓝筹类似,风险适中;
- 最大回撤为34%,明显低于沪深300的46%;
- 夏普比率数据表明,该指数在风险调整后收益表现突出;
- 图5直观展示了该指数净值曲线领先沪深300、中证500、恒生指数等主流宽基指数,体现出红利加成长及低波因子的显著优势;
- 收益和波动的双重领先,反映出策略有效地实现“进可攻退可守”目标。
总的来看,指数的长期表现验证了Smart Beta策略的稳健性与优越性。[page::5, page::6]
2.4 指数估值水平分析
- 估值指标对比:
- PE(TTM)为8.64倍,市净率1.15倍,显著低于沪深300(PE约12倍)及恒生指数水平;
- 股息率为3.35%,接近恒生指数的3.51%,高于沪深300的2.4%;
- 估值的安全边际:
- 低估值说明市场对该指数成分股定价较为谨慎,潜在估值提升空间大;
- 高股息率为投资者稳定现金流提供保障,适合于稳健配置。
- 历史估值波动:
- 图8显示2019年内估值指标稳中有升波动,说明指数估值稳定,具备投资吸引力;
- 港股成分贡献:
- 港股市场低估值与高红利特征明显,纳入港股通成分增加整体指数估值优势。
综上,指数的估值优势突出,结合其收益表现,具备较强吸引力。[page::6, page::7]
2.5 指数行业与市值风格分布
- 行业分布:
- 权重均衡,银行业占比最高近19%,房地产次之(11.27%),纺织服装、建筑装饰、交通运输等行业权重也较高;
- 行业覆盖范围广,但偏向于估值低、盈利稳定的传统行业,符合红利型投资特征;
- 前十大行业累计权重约70%,显示结构合理但非过度集中;
- 市值分布:
- 结构呈双峰形态,以小盘股为主(总市值200亿元以下占比最大,39只),其次为超大盘股(33只,超过1000亿市值),中大型市值个股较少,表明指数兼顾成长潜力与稳健大盘股;
- 指数在主要宽基指数成份股中的分布较广,沪深300成分股占38%,其余则多为其他市场优质股票,体现较好的多元化分布;
- 重仓股特点:
- 前十大重仓股合计占比24%,分散度适中;
- 标的覆盖信息技术、能源、房地产、消费品、工业等多行业,反映选股逻辑兼顾成长性与红利。
综上,指数行业与市值结构均衡,有利分散特定行业风险,同时兼顾市场多样性及成长动力。[page::7, page::8]
3. 景顺长城中证沪港深红利成长基金产品概览
- 基金基本信息:
- 产品成立于2019年9月6日,采取被动指数化管理,跟踪中证沪港深红利成长低波动指数;
- 截至2019年10月31日,基金规模2.62亿元;
- 管理费率0.5%,托管费率0.15%,前端认购费率根据认购金额分梯度收取1.0%-0.3%不等;
- 投资目标为最小化跟踪误差,追求紧密跟踪指数表现;
- 基金管理团队:
- 基金经理为徐喻军及曾理,两位经理经验丰富,管理多只主动与被动指数基金;
- 管理机构表现:
- 景顺长城基金旗下9只被动指数基金总规模超过30亿元,已在低波动策略及指数化投资领域形成一定布局与经验;
- 旗下代表基金景顺长城中证500行业基金为规模最大的低波动Smart Beta产品。
基金的被动指数策略与管理团队经验及机构实力共同保障了该基金的专业性和执行力。[page::9]
4. 风险因素评估
- 主要风险包括:
1. 因子有效性的未来不确定性:虽然从历史数据得出有效性,但市场风格随时可能发生突变,导致因子表现失效;
2. 极端市场环境的冲击:诸如金融危机、系统性风险事件,对Smart Beta模型可能带来剧烈干扰,严重影响因子的选股和风险控制效果;
- 报告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因子表现变化,并采取严格风险管理措施应对可能冲击。
该风险提示体现了对智能贝塔策略本质及应用边界的清醒认识,提醒投资者谨慎操作。[page::10]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page 2)
- 内容说明:展示了2005年至2019年不同阶段的万得全A指数走势区分牛市、熊市、震荡市。
- 解读:通过周期划分明确展示不同阶段的市场特征,为后续Smart Beta策略表现区分提供基础。
- 关联文本:为不同市场周期下策略表现分析奠定背景。
图2(page 3)
- 内容说明:美国规模前五的红利低波Smart Beta ETF产品表,含基金代码、规模、费用、成立时间及历史回报率。
- 解读:突出Invesco S&P 500 High Dividend Low Volatility ETF规模最大及历史表现最佳的地位,验证红利+低波因子组合国内外有效性。
- 评论:国外成熟市场对类似策略的认可,为本基金策略提供了国际参考。
图3(page 4)
- 内容说明:恒生指数与上证综指2007年至2019年的相关系数变化趋势图。
- 解读:二者相关性整体较低且波动,投资于两地市场通过资产配置分散风险效果明显,支持本基金跨市场选股策略。
图5(page 6)
- 内容说明:中证沪港深红利成长低波动指数与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恒生指数等宽基指数净值对比。
- 解读:该指数净值曲线表现领先,展现出Smart Beta策略相较普通宽基指数的超额收益潜力。
图6(page 6)
- 内容说明:多指数的累计收益、最大回撤及年化夏普比率对比表。
- 解读:
- 该指数自基日起累计收益最高且最大回撤较小;
- 夏普比率优于大多数对比指数,表明单位风险下的收益更优。
- 意义:数据正面验证报告中关于策略稳健性与优效性的论断。
图7(page 7)
- 内容说明:中证沪港深红利成长低波动指数及主要宽基指数的估值指标对比柱状图。
- 解读:
- 本指数的市盈率、市净率低于沪深300等外围指数,股息率较高;
- 反映出安全边际高、投资价值突出的优势。
图9和图10(page 7)
- 内容说明:行业分布表及饼图。
- 解读:银行、房地产等行业权重较高,均为稳定分红及抗波动强的行业,契合低波动和红利因子筛选逻辑。
图11和图12(page 8)
- 内容说明:指数市值分布柱状图和重要宽基指数成分分布饼图。
- 解读:市值偏向小盘和超大盘,分布在沪深300、中证1000等指数的覆盖范围上体现较好的指数多样性。
---
四、估值方法分析
报告未对基金采用复杂估值模型,因其为被动指数基金,主要通过跟踪标的指数的构成、估值指标和历史表现来体现投资价值。标的指数通过预期股息率加权,强调未来现金流稳定和成长潜力。估值水平通过市盈率、市净率、股息率等传统财务指标衡量,表明整体估值合理偏低。估值敏感性未涉及具体量化模型,但基金经理通过定期成分股调整和市场环境跟踪进行风险控制。
---
五、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优势:
- 报告细致论证了多因子策略的历史表现及适用场景,跨地域选股及预期股息率加权创新点突出;
- 投资逻辑清晰,数据充分,结合国内外案例增强说服力;
- 风险提示明确,展现严谨态度。
- 潜在局限:
- 过于依赖历史数据有效性,未充分考虑可能的结构性市场改变,如A股市场监管、外资流动、宏观经济系统改变对因子表现的影响;
- 对宏观经济波动对基金净值短期冲击缺乏定性或定量分析;
- 没有披露基金具体的跟踪误差数据,无法判断基金被动复制的执行效率和成本影响;
- 报告对基金的策略优势强调较多,缺少对基金管理人可能执行偏差或模型错配风险的深入探讨。
- 内部矛盾:
- 风险提示表面强调因子风险,但全文整体措辞较为乐观,未能呈现更多关于极端环境下基金具体操作策略和应急机制的细节。
---
六、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通过细致的数据分析和理论验证,系统阐释了景顺长城中证沪港深红利成长低波动指数基金所跟踪的中证沪港深红利成长低波动指数的设计理念、策略有效性和历史优势。结合经典的红利、成长与低波三个智能贝塔因子,该指数在跨境A股与港股选股空间内精选流动性好、分红稳定且预期股息率高的100只股票,以预期股息率加权,有效平衡了收益性和稳健性需求。
重大战略亮点包括:
- 跨市场低相关性带来的分散收益波动优势;
- 红利低波动因子组合实现多市场环境下的收益稳健切换;
- 指数估值低、市值风格兼顾成长体现安全边际和未来潜力;
- 历史业绩优异,年化收益超过同类宽基指数3-10个百分点;
- 行业、股权结构合理分散,最大程度避免集中风险。
基金产品本身依托成熟的管理团队和制度化被动管理,结合合理费率结构,适合中长期关注稳健成长和现金流的投资者。
然而投资者亦需警觉因子本身在未来的持续有效性存在不确定性,以及极端市场环境对策略执行带来的冲击风险。密切关注市场风格变化、控制仓位和跟踪误差仍是必要措施。
总的来看,本报告展现了该基金作为智能贝塔策略产品的价值核心及其在当前资本市场的优势和局限,为投资者提供了系统、科学的分析框架与详尽的数据支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page::0-10]
---
附:报告中主要重要图表预览
-

-

-

---
(全文所有引用内容均来自东方证券研究所报告,页码标注详见文内对应页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