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扰动不应成为技术分析肘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分析疫情对市场的脉冲式冲击,认为疫情扰动未破坏中长期牛市趋势,疫情下跌大概率已完成,后续市场仍有向上空间。四大板块中周期与成长占比上升,消费和金融占比下降,建议关注被错杀的复工概念股及成长主线。市场博弈存量指标维持高位,扩散指标呈现中长期看多信号,ETF资金流入减少。新股与科创板打新收益仍表现活跃,市场风险主要涉及疫情扩散和海外波动等因素。[page::0][page::2][page::8][page::9][page::14][page::21]
速读内容
疫情扰动为短期脉冲冲击,不影响中长期牛市趋势判断 [page::2]
- 疫情导致的2月3日市场大幅下跌视为一次脉冲式冲击,未对未来经济活动产生长期影响。
- 去除2月3日行情影响后,均线扩散指标显示市场仍处于牛市上涨趋势。
- 市场下跌恐慌已释放,2月下跌大概率已完成,后续仍有涨势空间。
- 推荐关注被错杀的复工概念股,包含消费与周期板块,成长股依然是全年配置主线。
全球及A股市场表现综述 [page::3][page::14]
- 本周全球多市场涨跌不一,A股中中证200涨幅明显,创业板指上涨2.65%。
- A股市场存量规模升至1.32万亿元,博弈存量指标虽小幅回落但整体维持高位,表明风险偏好较高。
- 市值风格偏向中盘,中证200上涨最多,成长风格相对价值更占优。

市场资金动态及板块资金流向 [page::4][page::5][page::6][page::15]
- 下周A股解禁规模达662亿元,未来四周累计解禁2296亿元。
- 两融余额达10514.85亿元,周环比上涨1.85%,两融交易额占比为10.46%。
- 北向资金净流入43.7亿元,南向资金净流入198.52亿元。
- 四大板块成交占比中,周期及成长板块比例上升,消费及金融板块占比下降。

技术指标与择时分析—扩散指标与均线扩散指标保持看多信号 [page::9][page::10][page::11][page::12]
- ROC扩散指标自2019年底发出看多信号,剔除2月3日异常下跌影响后,市场趋势维持向上。
- 均线扩散指标2019年底亦发出金叉信号,技术指标共振增强中长期上涨概率。
- 历史回测显示扩散指标择时具有较高胜率与稳定收益表现。



新股发行及打新收益分析 [page::18][page::19][page::20]
- 本周新发基金6只,累计发行份额173.34亿份,较前期有所波动。
- 新股开板收益率平均达190.56%,打新收益率维持活跃状态。
- 科创板打新收益同样保持相对较高水平,不同账户类别收益存在差异。

风险提示 [page::21]
- 复工可能带来疫情扩散风险。
- 海外市场波动及宏观政策变化可能影响市场。
- 指标模型可能存在失效风险。
深度阅读
东北证券金融工程研究报告详尽解读 — 疫情扰动不应成为技术分析肘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 疫情扰动不应成为技术分析肘
- 发布机构: 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分析师: 肖承志(首席分析师)、王家祺(研究助理)
- 发布时间: 2020年2月中旬
- 研究主题: 以A股市场为主体,结合疫情背景,进行技术分析及市场资金流向分析,重点论证疫情对市场的冲击为短期脉冲,应继续维持中长期看多观点,推荐重点关注“复工”相关概念股以及成长股,同时关注风险点。
- 核心论点: 疫情扰动虽带来短期市场震荡,但不影响整体牛市格局。技术分析中的2月3日市场大跌被过度解读,在抹除该日跌幅后,扩散指标等多项技术信号显示后市继续上涨,故疫情不应成为技术分析的限制因素。资金流入数据及结构指向市场风险偏好回升,推荐把握“复工”以及成长主线配置但警惕个股调整风险。券商股受再融资新规影响有望引爆投资热潮。[page::0,2]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观点综述
- 核心内容:
1)疫情被视为一次“脉冲式”冲击,仅是短期影响,未改市场中长期多头格局;
2)2月3日大跌过度放大市场恐慌,技术指标剔除该日后的信号仍显示上涨;
3)资金流向显示北上资金净流入(43.7亿),两融余额增加200亿,显示资金活跃度和风险偏好提升;
4)板块资金结构中周期和成长股占比提升,消费与金融占比下降,行业成交分位数低企板块值得关注;
5)建议重点配置被错杀的“复工”概念股,包括消费和周期,成长仍是全年主线;金融板块券商股在政策利好带动下有投资吸引力;
6)风险提示包括复工带来的疫情扩散风险及海外市场波动等。[page::0,2]
- 逻辑与依据: 通过历史数据、国内外疫情应对情况类比,加上资金面和技术指标双重分析验证市场震荡属于短期扰动,具备反弹基础。
2. 全球股市回顾
- 本周期全球市场整体表现积极,主要股指多呈上涨,尤其是中小板指涨幅3.12%、纳斯达克上涨2.21%,全球范围内风险偏好有所恢复,也为A股反弹提供外部支撑。[page::3]
3. 市场资金跟踪
- 产业资金方面,当前全市场解禁规模较大,短期(下周)解禁规模662亿元,未来四周约2296亿元,较前期有所波动,预示解禁压力仍存,但解禁收益差异明显,部分解禁股例如重庆建工、上海沪工等收益率较高,关注其股价表现及融资压力。
- 杠杆资金,两融余额达10514亿元,同比增长1.85%,两融成交金额同比显著提升12.45%,杠杆操作活跃,显示资本市场流动性充裕。
- 沪深港通显示北向资金净流入43.7亿元,南向资金流入198.52亿元,资金流入稳定;
- ETF净流出30.51亿元,股票型ETF净流出16.99亿元,说明投资者短期风险偏好有所回落或转向其他品种。
- 基金新发行数量和规模均有所下降,混合型基金持续发行,但股票型无新增发行,反映市场情绪和资金投向相对谨慎。
- 杠杆资金活跃与产业资金解禁规模变化共同影响市场短线波动(图表4-10支持).[page::4,5,6,7]
4. 博弈存量指标
- 描述博弈存量指标维持高位且成交额稳健,日均成交额稳定在8000亿元以上,说明市场活跃度及赚钱效应良好,风险偏好上升。该指标反映市场整体投机参与程度和活跃资金规模,对行情持续提供支撑。[page::8]
5. 扩散指标择时
- ROC扩散指标及均线扩散指标两大技术指标均指向中长期看多趋势未变。
- 2月3日下跌若被剔除,指标信号更加明显地支撑市况向上走势。
- 历史数据回测表明扩散指标胜率达82%,年化收益率19.18%,最大回撤25.26%。
- 指标通过统计上涨个股比例(ROC)与价格站上均线个股比例(均线扩散指标)判断市场整体强弱,用快慢线交叉定义买卖点,技术科学严谨。[page::9-13]
6. 指数与风格
- 各主要指数(中证100、200、500、创业板)本周均有不同幅度上涨,中盘股(如中证200)涨幅最大。
- 风格上成长股持续领先,价值股相对弱势,资金轮动向中盘成长股流动。
- 四大板块成交占比中,周期和成长股占比提升,消费和金融出现回落,行业成交分位由高位回落。
- 详细板块成交占比趋势图显示周期股(有色、钢铁、采掘等)与成长股(电子、传媒等)活跃度提升,强化“复工”主题投资价值。[page::14-15]
7. 新股收益率监测
- 2家IPO获批(不包含科创板),新股开板平均收益率190.56%,较1月大幅提升。
- 各类型账户(A、B、C类及科创板)打新年化收益率监测显示收益率整体微涨且存在差异,反映市场对新股申购收益的稳定性和分散投资价值。
- 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表现优于主板与创业板,最高年化收益达2.34%。
- 新股收益走势和打新收益对引导资金投向创新板块及科学技术类产业具有积极意义。[page::18-20]
8. 风险提示
- 重点提醒疫情复工潮可能引发扩散风险。
- 海外资本市场波动不确定性。
- 宏观数据波动及政策调整可能对市场产生不利影响。
- 技术指标和模型可能失效的风险,建议持续关注政策和市场变化,灵活调整策略。[page::21]
---
三、图表深度解读
1. 大中小盘净值曲线(page 0)
- 图中分蓝色(中证100)、橙色(中证200)、绿色(中证500)、红色(中证1000)显示2017年至2020年初的指数净值波动轨迹。
- 观察可见中证100(大盘)经历波动较大但近期部分反弹,中证200(中盘)近年表现优于其他指数,持续上升趋势明显。
- 右侧表格显示周涨幅分别为:大盘1.85%,中盘3.11%,小盘1.76%;年初累计中盘实现正收益3.31%,大盘仍处负区间。
- 这强调中盘股近期受资金青睐,与文中指出成长成长股、周期股占比上升相互印证。该图支持观点认为市场结构趋向中盘成长。[page::0]
2. 解禁规模柱状图(page 4)
- 由蓝、红、橙、紫色区分不同解禁来源(定向增发、首发股东限售等),横轴时间从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显示间隔时间内大市解禁规模明显波动,1月份多次高峰。
- 下方另一图展示各市场解禁规模分布,沪市占比较大,深市、创业板和中小板次之。
- 这反映市场供应压力和股东锁定股解禁节奏,是后市流动性的关键因素。关注解禁稀释风险,有助于研判价格压力和风险点。[page::4]
3. 两融余额趋势与两融占比(page 5)
- 蓝色线为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橙色线为两融余额绝对值,绿色为最低值。两融余额在2019年后有稳步回升趋势。
- 另一图为两融成交额与沪深300指数对比,显示两融交易活跃度与主板指数走势一定相关性。
- 两融余额持续增加说明杠杆资金进场意愿增加,体现资金面宽松和风险偏好回升。[page::5]
4. 北向资金流入条形图(page 6)
- 图分别展示沪股通和深股通资金净流入走势,最近时期多为正流入,显示境外资金持续看好A股市场。
- 南向资金(港股通)流入也呈增长态势,资本流动活跃。这些资金流向对A股估值与波动影响关键,是验证多头行情的重要依据。[page::6]
5. ETF资金流入(page 6)
- 蓝色条为股票型ETF,橙色条为货币型ETF,图显示近期股票型ETF净流出明显,货币型ETF资金净流入,反映短期内部分投资者避险倾向增强,但整体资金仍未大规模撤离股市。[page::6]
6. 扩散指标走势图(page 9-12)
- 包含沪深300价格走势、扩散指标快线慢线交叉与历史净值走势。剔除2月3日影响后指标信号更强,买入信号持续,这表明技术面论证疫情影响可被视为“噪声”。
- 多图对比直观展示疫情降噪前后技术信号差异,强化报告观点。[page::9-12]
7. 风格指标与板块成交占比趋势图(page 14-15)
- 净值曲线与表格显示成长风格相对占优,成交占比曲线展示消费板块和金融板块成交比例明显下行,而周期、成长板块份额回升。
- 表明资金正在进行风格轮动,关注热点方向调整与历史分位位置来捕捉投资机会。[page::14-15]
8. 布林带指数走势图(page 15-16)
- 显示沪深300、中证50、创业板指等指数的价格,20周均线及布林轨道。行情处于震荡区间,价格处于布林带中上轨附近,波动率维持高位。
- 支撑阻力明显,有助识别震荡突破信号。基于此,报告维持震荡判断,提醒市场尚未出现明显趋势反转。[page::15-16]
9. 新股打新收益率统计(page 18-20)
- 条形图和表格详列各类型账户在不同投资规模下的打新收益率。整体收益率呈现波动但多个账户和规模显示稳定正收益,科创板收益表现优于主板和创业板。
- 数据为投资者参与新股打新提供参考,也是新股市场活跃度和投资者参与度的重要指标。[page::18-20]
---
四、估值分析
报告内未明确给出具体个股或市场整体的估值模型计算(例如DCF或P/E目标价),但利用技术指标(扩散指标、均线指标)、资金面分析及行业轮动为主线进行市场整体判断和投向建议。估值隐含逻辑基于技术面与资金流的验证,中长期看多基点在于市场资金的活跃和成长股估值优势。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复工潮带来的疫情扩散风险:疫情仍具不确定性,可能再次导致市场波动或经济下行压力。
- 海外市场波动风险:全球股市联动性高,外部市场震荡可能传导至A股。
- 宏观数据和政策变化风险:宏观经济指标不达预期或政策调整失灵,产生市场情绪抑制。
- 技术模型失效风险:技术指标判断存在滞后和误判风险,模型连续有效需谨慎验证。
- 报告对这些风险均有提示,但未细化缓解方案,投资者需自行做好风险控制。[page::21]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模型依赖风险:报告大量依赖扩散指标等技术模型,尽管回测表现良好,仍存在历史环境与当前环境异质导致模型失效风险。
- 疫情扰动的判断偏乐观:虽强调疫情为短期脉冲冲击,但未深入探讨疫情潜在的产业链中断、消费需求抑制等更复杂影响,可能低估中长期风险。
- 资金分析中缺乏资金来源质量区分:北上资金流入及两融余额提升显示资金活跃,但未细分资金主体结构变化,可能掩盖某些风险。
- 行业板块建议较为宽泛:推荐周期和成长及“复工”概念股,但对具体子行业内部差异挖掘不足,投资者需谨慎权衡。
- 新股收益率部分信息量较大但深度略显不足,未结合新股市场动态对整体市场的具体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整体上,报告保持较为客观严谨,但局限于技术面和资金数据的切入,宏观和基本面情景探讨较为简略。
---
七、结论性综合
该报告系统分析了2020年初A股市场面临的疫情扰动影响,基于技术分析与资金面数据,坚守中长期看多判断,认为2月3日市场大跌是一次短期技术性扰动,不应成为后续技术走势的障碍。结合扩散指标和均线指标两大关键模型,证实了市场多头趋势仍在,风险偏好正稳步回升。在资金层面,北上资金流入、两融余额上涨反映市场资金活跃且具备博弈效应。
成交结构的轮动,特别是周期和成长板块成交占比提升,突显“复工”概念与成长主线的重要性,消费和金融则较为低迷但依然值得观察。布林带显示市场处于震荡态势,提醒阶段性波动风险。
新股优异的开板收益率和打新收益情况进一步丰富了市场投资机会空间,尤其是科创板表现突出。风险层面警示疫情扩散和外部环境波动风险对市场的潜在挑战。
该报告为投资者提供了疫情背景下的理性技术分析视角,并通过数据驱动的多维度资金跟踪,增强了对市场内部结构变化的理解,建议投资者把握成长和周期复工掘金机会,同时关注个股不确定性风险。
总之,报告稳健地论证了“疫情扰动不应成为技术分析肘”的核心命题,为中长期市场配置提供了较强的支撑依据,结合详实的图表和数据,有着较高的参考价值。[page::0-21]
---
参考图表示例
- 大中小盘净值曲线及涨幅表

- 解禁规模分布柱状图

- 两融余额与成交比例曲线

- 北向资金流入数据

- 扩散指标技术分析图

- 风格指数及成交占比趋势图

- 新股收益率走势柱状图

---
以上为本次《疫情扰动不应成为技术分析肘》金融工程研究报告的全面详细解析,旨在帮助投资者深入理解报告内容,正确把握市场趋势与投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