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OE-Growth 模型看成长价值风格切换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基于PB-ROE-Growth模型,分解A股市场收益来源为净资产增长、股息收入及估值变动三部分,结合货币供应、融资余额等指标评估估值扩张概率低,利好价值风格;增长贡献处于低位但有托底作用,整体盈利增速与GDP基本同步;股息收入指标表明市场或处于利润回报期尾声,成长股业绩兑现需时,价值风格占优概率较大,为A股风格轮动提供量化理论支持 [page::0][page::4][page::6][page::8][page::9]
速读内容
PB-ROE-Growth模型基本原理及构成 [page::2][page::3]
- 模型以PB、ROE和净资产增长率g三个因素分解股票收益,收益由净资产增长、股息收入(含回购与增发现金流调整)和估值变动三部分组成。
- 模型数学形式:$$T=g+\frac{ROE-g}{PB}+\frac{\Delta PB}{PB}(1+g)$$
- 该模型严谨推导,适用于股票收益实际来源分解及未来走势预测。
当前估值贡献处于历史高位,估值扩张概率低,利于价值风格 [page::4][page::5][page::6]

- 估值贡献自2010年以来均值为-4.14%,当前位于+1倍标准差高位附近。
- 历史估值扩张期(2009年和2014-2015年)受货币政策和杠杆资金刺激推动,现融资余额占比稳定且无大幅提升动力。



估值贡献与成长/价值风格呈负相关关系,估值回落利好价值风格 [page::6]

- 历史上估值贡献回落期通常伴随价值风格战胜成长风格,反之估值扩张时成长风格占优。
净资产增长贡献处于低位但有托底作用,盈利增速与GDP增速走势一致 [page::6][page::7]


- 自2016年以来净资产增长贡献持续下滑,目前低于-1倍标准差。
- 市场整体盈利增速与GDP滚动同比增速高度同步,且分析师盈利增速预测值与未来实际增速方向高度一致。

股息收入波动对应成长价值风格切换,市场或处于利润回报期尾声,成长股兑现还需时日 [page::8][page::9]

- 股息收入(含现金分红及股份回购/增发调整)虽对绝对涨幅贡献有限,但其正负周期变化与成长价值相对强弱对应明显,约3年周期。
- 2012-2015年利润回报阶段成长风格领先,2015-2018年资本投入阶段价值风格领先,2018年至今再次进入利润回报阶段。
- 当前利润回报期接近尾声,可能迎来资本投入新一轮,成长股业绩兑现仍需时日,短期内价值风格占优概率高。
风险提示 [page::0][page::9]
- 本报告基于历史统计规律,若历史规律改变,模型与结论可能失效。
深度阅读
PB-ROE-Growth 模型看成长价值风格切换 — 华西证券研究所分析报告详尽解读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PB-ROE-Growth 模型看成长价值风格切换》
- 作者及分析师:张立宁(邮箱:zhangln@hx168.com.cn,SAC NO:S1120520070006),杨国平(邮箱:yanggp@hx168.com.cn,SAC NO:S1120520070002)
- 机构:华西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时间:报告日期为2022年4月19日
- 研究主题:基于Estep在1985年提出的全收益估值模型(Total Return Model, T-Model),本文围绕PB(市净率)、ROE(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率三个核心因素,采用PB-ROE-Growth模型对A股市场整体走势进行分解和风格切换分析,判断成长股与价值股的相对表现及未来趋势。
- 核心论点:
- 估值贡献处于历史高位,未来继续扩张的概率较低,利好价值风格。
- 市场增长(净资产增长贡献)处于历史低位,但经济和盈利回暖托底,继续下探可能性有限。
- 股息收入(包括分红、回购和增发)作为成长/价值风格切换的指示变量,表明成长股业绩兑现期尚需时日,成长风格短期受限。
- 综合来看,当前处于利润回报阶段尾声,或将进入新一轮资本投入期,价值股优势明显。
- 风险提示:量化模型基于历史统计规律,若历史规律变动,模型和结论可能失效。[page::0,1]
---
二、章节逐节深度解读
1. Estep的PB-ROE-Growth模型
- 关键论点:基于Estep1985年的全收益模型,股票收益率可拆解为三个部分:
- 净资产(公司净资产)增长率 \(g\)
- 股息收益(包含现金分红和股份回购/增发的资金流)
- 估值变动(PB变动)
- 模型表达式:
\[
T = g + \frac{ROE - g}{PB} + \frac{\Delta PB}{PB}(1 + g)
\]
其中,
\(T\):股票收益率;
\(g\):净资产增长率;
\(ROE\):净资产收益率;
\(PB\):市净率。
- 模型推导突破:
- 该模型严谨推导了现金分红与回购/增发现金流合二为一的“股息收入”部分,超越了传统只考虑现金分红的思路,使模型能准确分解股票收益来源。
- 留存利润与净资产增加额不同步时,差额定义为“超额现金流” \(XCF\),企业会通过增发或回购调整现金流以保持平衡。
- 模型的实际意义:
- 模型不仅准确揭示股价变动三大驱动力,还对高成长企业为何对应高PB给出数学解释——当企业增长率 \(g\) 高于ROE时,PB偏高能减少负面影响,提高总收益率。
- 该模型既可用于预测未来股价,也可用于历史市场走势的分解分析。
- 应用:报告利用此模型切分2010年以来A股市场涨跌为净资产增长、股息收入与估值变动三部分,每月末进行过去一年市场涨幅的分解。[page::2,3,4]
---
2. 估值继续扩张概率较低,利于价值风格
- 核心信息:
- 估值贡献历史均值为-4.14%,历来A股估值增长多为负贡献。
- 2021年3月,估值贡献达到概念顶峰20.14%,占当年市场涨幅的68.7%,处于+1标准差高位。
- 估值贡献罕见超+1标准差的时期包括2009/10—2010/03和2014/12—2015/08,分别受益于货币供应量大增和融资余额激增。
- 逻辑与数据支撑:
- 通过图1,估值贡献曲线显示超过标准差高位后,市场估值扩张趋于回落。
- 图2、图3显示估值贡献与货币供应量(M1同比)和融资余额占比高度相关:
- 2009年经济刺激推动M1大幅增长,带动估值扩张。
- 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融资余额快速翻倍,估值贡献暴涨。
- 2016年下半年以来融资余额占比稳定在2%-2.5%,结合货币供应增速放缓,估值贡献继续大幅提升的概率低。
- 结论推导:
- 鉴于估值贡献达到高位且驱动力不足,未来估值回落概率较大。
- 历史经验表明,估值回落对应价值风格相对成长风格优势,反之估值扩张利好成长股。
- 因此,目前估值回落利于价值风格跑赢成长风格。
- 重要图表解析:
| 图表编号 | 描述 | 关键信息与趋势 |
|----------|------------------------------------|-------------------------------------------------------------------------------|
| 图1 | 估值贡献处于历史高位 | 估值贡献逐步逼近+1倍标准差高点,显示估值扩张空间有限。 |
| 图2 | 估值贡献与货币供应量变化 | 估值贡献高峰与M1货币供应同比高点同步,说明货币政策驱动估值变动。 |
| 图3 | 估值贡献与融资余额占比变化 | 融资余额占比升高对应估值贡献提升,融资杠杆影响市场估值。 |
| 图4 | 2016下半年以来融资余额占比保持稳定 | 融资余额占比处于相对稳定的2%-2.5%的区间,杠杆资金推动有限。 |
数据来源均为Wind和华西证券研究所。[page::4,5,6]
---
3. 增长贡献有托底,继续下探可能性低
- 核心论点:
- A股市场整体净资产增长自2016年以来不断放缓,目前处于-1标准差以下低位。
- 市场整体增速极为稳定,主因关联宏观经济,特别是GDP增速。
- 通过数据对比,市场盈利增长方向与GDP增速高度一致,显示经济复苏将正向影响企业盈利。
- 图表说明:
| 图表编号 | 内容说明 | 解读说明 |
|----------|-------------------------|---------------------------------------------------|
| 图6 | 净资产增长贡献处于历史低位 | 尽管下滑明显,但企业盈利增长已见底,处于托底阶段。 |
| 图7 | 市场增速与滚动GDP同比增速走向一致 | 企业盈利基本跟随经济增长,疫情影响减弱后企稳回升。 |
| 图8 | 分析师盈利增速预测与实际增速一致 | 2021年盈利增速预期约13%,分析师预测与实际接近,表明市场对盈利增长的看法较为稳定。 |
- 逻辑分析:
- GDP增长率回升预示企业盈利改善,净资产增长贡献难再大幅下探。
- 分析师盈利预测稳定,未来业绩增长预期较为乐观,支撑市场增长底部。
- 因此,基于经济运行数据和市场预期,增长贡献对市场风险偏好有一定支撑。
- 解读总结:增长贡献有明显托底,随着经济触底回升,市场盈利负面影响将弱化,对股票市场形成支撑。[page::6,7]
---
4. 新一轮资本投入期或将来临、成长股兑现尚需时日
- 背景说明:
- 股息收入不仅包含现金分红,还含股份回购和增发。
- 股息收入项数学表达为 \(\frac{ROE - g}{PB}\),代表利润与增长需求的差额现金调节。
- 关键逻辑:
- 当 \(ROE > g\),说明公司利润超过增长需求,企业处于利润兑现阶段,通过回购或分红返还股东现金,成长风格更易胜出。
- 当 \(ROE < g\),公司利润不足支持增长需求,处于加大资本投入阶段,需要依赖股权融资,成长股业绩兑现进程较慢,价值股通常表现优异。
- 实证观察:
- 图9显示,自2012年以来,股息收入项的正负转换与成长/价值风格切换呈现约3年周期的对称关系。
- 2012.05-2015.04阶段正股息收入,成长风格领先。
- 2015.05-2018.04阶段负股息收入,成长风格跑输价值风格。
- 2018.05至今股息大概率为正,成长风格整体优势显现,但当前处于利润兑现阶段尾声,成长股业绩兑现尚需时日。
- 推断结论:
- 当前利润兑现阶段快结束,市场或将进入资本投入新周期,成长股面临业绩兑现延迟压力。
- 资本投入不确定性增大,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倾向价值股,利好价值风格。
- 图表分析:
| 图表编号 | 描述 | 关键解读 |
|----------|-------------------------|-----------------------------------------------------------------|
| 图9 | 股息收入与成长/价值风格变化存在规律 | 正负股息收入信号清晰对应风格轮动,强化了股息收入作为风格切换指示器的有效性。 |
数据来源:Wind、华西证券研究所,成长/价值风格分别用申万高市盈率指数与低市盈率指数表征。[page::8,9]
---
5. 风险提示
- 报告强调所有结论均基于历史统计规律建立的量化模型。
- 一旦历史规律发生变动,模型有效性与结论可能失效,投资者需关注风险。
- 该提示体现了研究的谨慎态度和模型局限性认识,提醒投资者审慎应用结果。[page::0,9]
---
三、图表深度解读
- 图1(估值贡献处于历史高位):
- 红色曲线为估值贡献,展现自2010年以来上下波动,现值接近20%,高于历史平均水平且临近+1标准差线,表明估值扩张空间受限。
- 该图支撑了报告关于估值扩张概率较低的判断,为后文推断价值风格占优奠定基础。
- 图2(估值贡献与货币供应量变化):
- 估值贡献随M1同比变动高度同步,突出宏观货币政策对股市估值的重要影响。
- 货币供应大增时期估值贡献大幅上升,回落期估值贡献减少。
- 图3(估值贡献与融资余额占比变化):
- 融资余额占比翻倍同时间段估值贡献显著提升(2014至2015年),说明杠杆资金推动估值扩张。
- 图4(融资余额占比稳定):
- 2016年以后融资余额占比维持2%-2.5%,预示杠杆资金持续推升估值的能力有限,暗示投资者未来估值回落风险增加。
- 图5(估值贡献回落与成长价值走势关系):
- 估值贡献下行阶段价值股指数相对表现增强。
- 该历史规律验证了估值波动与风格切换的内在联系,辅助模型推断未来风格主导方向。
- 图6(净资产增长贡献历史低位):
- 投资增长贡献显著低于历史均值,反映经济及企业盈利整体承压,但低位具有反弹弹性。
- 图7(市场增速与GDP同比同步):
- 盈利增长与经济周期同向,疫情后市场盈利有望随着GDP回升而回暖。
- 图8(分析师盈利预测与实际):
- 虽预测与实际盈利增速有偏差,但方向一致,显示市场共识较好。
- 图9(股息收入与风格切换规律):
- 自2012年以来股息收入项与成长/价值指数的变化同步,清晰反映出利润兑现与资本投入周期对风格切换的影响。
图表综合体现了对市场整体结构的科学分析和量化模型的有效应用,为报告结论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page::4-9]
---
四、估值分析
报告核心基于PB-ROE-Growth模型的公式解读与应用,强调:
- 估值部分拆解为估值变动的比例,即市净率(PB)的变化及其对收益率的乘数效应。
- 模型中不直接使用传统市盈率(P/E),而聚焦PB与ROE的关系,结合企业增长率\(g\)展现估值合理范围。
- 估值贡献的变化与宏观经济变量(货币供应、融资余额)和市场情绪联动。
- 估值扩张通常对应成长股主导,但当估值已处高位且扩张动力不足时,估值收缩利好估值较低且现金流较强的价值股。
- 该模型以月度频率滚动分解市场涨跌,方法较为细腻且数据依据详实,适合把握市场风格切换。
报告未给出具体定价目标或绝对估值水平,但通过变化率和比例的动态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估值趋势判断逻辑。[page::2-6]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模型固有风险:
- 该量化报告基于历史数据规律,若未来市场环境或政策等因素发生结构性变化,模型假设可能失效。
- 数据局限性:
- 利用融资余额代替场外配资,可能低估杠杆资金影响。
- 经济不确定性:
- 疫情反复、宏观经济波动可能导致净资产增长和盈利预测偏离预期。
- 市场行为偏差:
- 投资者行为非理性因素未纳入模型,短期市场情绪或波动可能超出模型预测。
报告未详细说明缓解策略,但通过月度滚动分解及时跟踪数据变化,有利于动态调整判断,部分缓解固定模型带来的风险。[page::0,9]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模型假设企业留存利润与净资产增长间存在清晰对应关系,实际经营中企业资本运作复杂度较高,部分现金流行为难以纳入模型。
- 利用融资余额占比衡量杠杆资金,忽视部分场外配资,这可能导致对融资杠杆实际影响的低估,尤其在去杠杆周期中表现不明朗。
- 估值贡献以标准差衡量高低,需注意波动环境改变时标准差本身的适用性可能发生变化。
- 股息收入作为风格切换指示变量有效,但其数值极小,对市场整体涨跌幅贡献有限,提示功能更偏向方向性提示,非绝对收益驱动。
- 报告提及成长风格“业绩兑现尚需时日”,暗示当前成长股存在估值风险,提醒投资者警惕成长板块阶段性调整风险。
整体而言,报告主张严谨,以科学模型为支撑,但需投资者结合宏观及政策环境综合判断。[page::0,5,8,9]
---
七、结论性综合
通过利用Estep提出的全收益模型基础上的PB-ROE-Growth模型,报告系统分解了A股市场自2010年以来的涨跌构成,重点分析了三个核心因素:净资产增长、股息收入与估值变动。结论显示:
- 估值贡献现处高位,过去估值扩张主要受货币政策和融资杠杆推动,但当前这些因素趋稳,估值继续大幅扩张可能空间有限,预计未来估值贡献会回落。这一变动对投资风格有重要影响,估值回落期价值股较成长股更受青睐,由历史多次风格切换时点的实证数据得到印证。
- 市场增长贡献有底部支撑,盈利增速与经济增长高度相关。随着疫情影响减弱,GDP回升带动盈利改善,增长贡献难以继续下探,为市场提供了基本面支撑。
- 股息收入信号揭示成长价值风格周期性,其正负转换周期约3年,反映企业利润兑现与资本投入阶段交替变化。目前处于利润兑现尾声,成长股业绩兑现时间尚需延后,资本投入期即将开启,投资者倾向价值股。
- 模型严谨科学,通过数学推导严密分解收益来源,且结合月度数据动态更新,贴近市场实际。
- 研究限制与风险提示切实,提醒投资者注意历史规律变动带来的模型风险。
综上,报告基于定量模型与多维数据支持,给出当前市场风格展望为“价值风格占优,成长风格短期承压”的判断,强调估值回落与资本投入节奏对投资风格切换的影响机制,具备较高的理论与数据参考价值。[page::0-9]
---
参考文献与致谢
- Preston Estep (1985): Total Return Model (T-Model)
- 华西证券研究所研究资料
- Wind 数据支持
---
附录:报告中重要图表引用
- 图1 估值贡献处于历史高位

- 图2 估值贡献与货币供应量变化

- 图3 估值贡献与融资余额占比变化

- 图4 2016下半年以来融资余额占比保持稳定

- 图5 估值贡献回落与成长/价值走势关系

- 图6 净资产增长贡献处于历史低位

- 图7 市场增速与滚动GDP同比增速一致

- 图8 分析师盈利预测与实际方向一致

- 图9 股息收入与成长/价值风格变化存在规律

---
(全文均采自华西证券研究所报告《PB-ROE-Growth模型看成长价值风格切换》[page::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