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GS-NDI跟踪】构建科技金融发展的 四梁八柱 数字经济周报(202505第4期)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聚焦多部门协同推动科技金融创新政策,打造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支持体系,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题,推动资本市场改革赋能科技创新;结合国内外政策动态、产业技术进展、前沿AI技术与智库观点,全面呈现数字经济发展格局和科技金融融合趋势,为投资决策提供体系化洞见 [page::0][page::1][page::2][page::4][page::6][page::7][page::8][page::10]

速读内容


多部门协同推动科技金融创新,构建全周期支持网络 [page::0][page::1][page::2]


  • 5月22日科技部、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推出15项政策举措,落实创新积分制2.0、扩大科技创新再贷款、完善科创债券市场,开辟硬科技企业上市绿色通道。

- 资本市场改革引导资金向科技创新领域配置,提升早期项目投资,推动政策从框架建设向精准落地转化。
  • 目前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仍面临专业机构配置不足、科创债期限短及评级严苛、创投资本退出困难和估值体系滞后的多重挑战。


机构投资者参与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page::3]


  • 机构投资者持股占比51%,其中一般法人占41%,基金4%,保险2%,社保基金1%。

  •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持续增长,从2023年Q1的约1.8万亿元增至2024年末超过3.2万亿元,科创公司债总额亦有所提升。


科技金融政策核心创新与制度突破 [page::4]

  • 创新积分制2.0结合AI算法量化企业技术价值,解决无形资产定价难点,支撑信贷及风险控制。

- 硬科技企业上市绿色通道推动估值体系向技术稀缺性倾斜,为早期创投资本提供退出路径。
  • 创新股债贷保投工具组合,融合财政与市场机制,缓解创投行业存在的融资短期与投资长期矛盾。


国家及地方多层级扶持政策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page::4][page::5]

  • 国家数据局牵头编制《十五五数字中国建设规划》,积极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平台经济和数据安全建设。

- 八部门联合发布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政策,推进线上贷款业务创新,完善风险管理。
  • 多地发布支持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的规划和行动方案,打造产业集聚和数字转型示范区。


国际政策动态聚焦AI与科技投资合作 [page::5][page::6]

  • 英国设立十年研发投资框架,美国通过联邦AI监管限制,法国2030计划聚焦AI与高科技大规模投资。

- 美阿、金砖国家推动AI联合研发与治理合作,G7财长关注AI带来的金融稳定风险。
  • 国际合作与竞争共存,重点推动AI产业创新生态体系构建。


国内外产业技术发展亮点 [page::7][page::8][page::9]

  • 数据产业预计2030年规模达7.5万亿元,龙头科技企业或战略重组助力算力产业提升。

- 英伟达、OpenAI、华为、谷歌等科技巨头发布多项AI创新硬件与智能体技术,推动AI产业发展。
  • 新型视频生成模型、开源语言模型及机器人视频梦境学习技术持续突破,为智能产业提供核心驱动。


武汉通用人工智能(AGI)与智库观点 [page::10]

  • 武汉打造具身智能和价值观驱动的AGI试验田,以差异化路径替代西方大语言模型,支撑工业及社会治理应用。

- 双算力中心支撑超大规模模型计算,智能模拟社会交互促进治理决策,形成全新治理范式和全球技术竞争格局。
  • 该模式可能影响国际AI伦理规范与治理设计,建议关注相关政策落实与技术风险。


深度阅读

【CGS-NDI跟踪】构建科技金融发展的 四梁八柱 数字经济周报(202505第4期)详尽分析报告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CGS-NDI跟踪】构建科技金融发展的 四梁八柱 数字经济周报(202505第4期)》

- 作者:章俊、彭雅哲
  • 发布机构:中国银河证券新发展研究院

- 发布时间:2025年5月28日,北京时间07:45
  • 研究主题:科技金融政策及数字经济发展,尤其聚焦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企业融资便利化与资本市场服务优化。


核心论点及传达信息



该报告围绕2025年5月22日多部门联合推动的科技金融政策发布会,系统梳理了当前中国科技金融面临的挑战与新政策所带来的机遇,强调通过“股债贷保投”等金融工具组合和多部门协同机制,打造覆盖科技企业创业成长全周期的支持网络。报告明确表达了科技金融创新政策融合财政与市场机制的趋势,突破传统政府补贴模式,为硬科技企业融资难、创投资本退出困难等问题提供制度性解决方案,助力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形成良性循环,提升国际竞争力。[page::0,1,2]

---

2. 逐节深度解读



第一部分:本周焦点——多部门推动科技与金融“双向奔赴”


  • 关键论点

- 科技金融政策由科技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和证监会联合发布,强调多部门协同,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支持科技自立自强。
- 科技部升级“创新积分制2.0”,利用AI和大数据精准评估企业创新能力,推动股债贷保投组合工具,促进“财政思维”向“金融思维”转变。
- 央行扩大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由5000亿增至8000亿),利率降至1.5%,支持股权投资机构通过科创债券融资;金融监管总局扩大保险资金投资科技的规模及贷款期限。
- 证监会对硬科技企业上市开“绿色通道”,放宽盈利要求,完善境外上市监管,推动科创债和绿色债券的发展,实施逆周期调节。
- 政策构建覆盖企业创新全周期的支持网络,实现从“政策框架构建”向“精准落地”的转变。
  • 推理依据

- 全球科技革命加快,国际竞争加剧背景下,科技创新驭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动力,资本市场需优化结构,提高科技创新融资效率与资本退出畅通。
- 通过强化财政引导与市场驱动协作,解决科技企业融资壁垒,尤其是无形资产价值评估难点,开拓融资新模式。
- 资本市场改革促进中介机构提升技术评估能力,倒逼行业规范,形成良性创新生态。
  • 关键数据点

- 专业机构持股占比在A股总市值为50.56%,其中保险公司仅为1.63%,基金3.82%,投机行为显著阻碍长期价值创造。
- 科创债市场期限结构短,10年期及以上比例极低(票据4.88%,公司债13.18%),且以央国企为主,民营企业发行难度大。
- 创投资本退出渠道有限,上市公司对未盈利企业收购较为谨慎。
- 价值评估体系滞后,现有以历史财务指标为主的VaR风险模型不适应“三高”(高科技、高不确定性、高成长性)项目特性。[page::1,2]

---

第二部分:图表与数据深度解读



图表1(机构投资者持股结构)


  • 描述:显示A股市场中机构投资者持股占比51%,其中“一般法人”占41%,保险公司仅2%,社保基金1%,基金4%,陆股通2%。

- 数据解读:机构投资者占比虽高,但主力配置比例中保险和基金较低,显示专业长期资本参与不足,短期投机活跃,限制了科技型企业长期价值的挖掘。
  • 联系文本:支持报告中指出机构参与度偏低的论断,凸显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结构性瓶颈。[page::3]


图表2(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及科创公司债总额)


  • 描述:2023年第一季度以来,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持续增长,科创公司债总额相对较低且波动。

- 解读:虽贷款规模增长显著,科创债市场依然发展不足,反映融资结构仍偏向贷款,债券市场未能充分支撑科技企业融资多元化。
  • 联系文本:对应报告中指出科创债市场规模小且融资期限偏短的现象,暗示落实扩大科创债改革举措的必要性。[page::3]


图表3(科创债评级分布)


  • 描述:2022年至2025年5月,AAA等级科创债发行数量最多,下降趋势中AA+级别占比上升,AA及以下及无评级债券比例较低。

- 解读:反映科创债发行普遍追求高评级以降低成本,但评级标准严苛,排除许多高风险或未盈利科创企业,限制了融资对象的多样性。
  • 联系文本:体现报告中对科创债评级体系严格且融资门槛高的批判,为扩大评级包容性提供政策依据。[page::4]


---

第三部分:国家及地方政府政策动态


  • 国家层面:国家数据局召开“十五五”数字中国建设规划座谈会,广泛听取产业界、专家意见,强化数据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发展和安全规制。

- 联合政策举措:《支持小微企业融资若干措施》推动线上贷款业务发展,强调技术手段提升风险管理与欺诈防范。
  • 地方政府:天津聚焦AI底层核心技术研发,青岛着重数字经济提质增效,湖北设立100亿数字经济产业基金,强化全链条产业培养和环境优化。

- 推理:多层级政府联动,形成政策合力,推动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齐头并进,重点突破AI、5G、新基建等技术应用与产业化。

[page::4,5]

---

第四部分:海外政策与国际治理动态


  • 英国公布十年研发投资框架,意在稳定资助AI及量子计算等战略领域,拉动私人投资。

- 美国推进联邦法案监管图像隐私,减税法案可能导致AI监管空白,引发政策分歧。
  • 法国吸引400亿欧投资,搭建AI生态,完善税收优惠助推高科技产业。

- 金砖国家强调人工智能合作,推动联合研发、数据共享及伦理治理,中英AI对话加强务实合作。
  • G7财长联名公报高度关注AI对生产力和金融稳定的影响,强调政策监测的重要性。


整体上看,国际社会加快AI与关键技术布局,但治理体系仍面临协调与监管挑战,合作与竞争并存。[page::5,6]

---

第五部分:产业与技术前沿动态


  • 产业动态

- 中国数据产业年产值预计2030年达7.5万亿元,数据生产总量高速增长。
- 中科曙光与海光信息战略重组,强化算力产业链协同。
- OpenAI海外建设全球最大AI数据中心,注重清洁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
- OpenAI涉足AI硬件,加大生态战略。
  • 技术动态

- 谷歌推出AI编程助理Jules、最新视频生成模型Veo 3、文本扩散模型Gemini Diffusion,均为AI应用和基础技术跨越性提升。
- 微软Discovery平台加速新材料研发,利用AI缩短研究周期。
- 华为MoE模型推理效率超英伟达,展示国产AI硬件技术能力。
- 英伟达DreamGen推动机器人自主技能学习,提升零样本泛化能力。
- Mistral开源24亿参数模型Devstral领先软件开发任务性能。
- 硅光子共封装技术助力数据中心高效互联。
- 华为发布鸿蒙商用笔记本并启动生态推广计划,谷歌与Xreal合作推出Android XR智能眼镜。

技术创新密集推动AI软硬件生态融合,推进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等产业升级,且跨国布局加快,反映科技金融政策在产业端的穿透效应。[page::7,8,9]

---

第六部分:智库前沿观点


  • 武汉AGI发展战略报告(CSET发布):

- 聚焦武汉作为国家AGI试验田,以“具身智能”和“价值观驱动”的路径,区别于西方大语言模型路线。
- 依托双算力中心、武汉通用人工智能平台、大型社会模拟器推动AGI与实体工业、智能治理紧密融合。
- 强调“技术-社会”一体化模式潜在重塑全球科技竞争治理范式,与价值观融合。
- 调研显示中国AGI多路径探索具有突破西方技术垄断潜力,武汉经验可能加速全国推广并影响全球AI格局。
- 建议西方加强追踪中国非传统AGI路线,重视伦理和治理挑战,同时借鉴中国对AI与实体经济场景融合的经验。

报告强调人工智能技术路径多元化,突出中国特色治理视角与应用导向,为科技金融政策环境提供理论支撑和发展范式借鉴。[page::10]

---

第七部分:风险因素评估


  • 政策理解不到位风险:多部门联合政策涉及面广,执行细节复杂,市场参与者可能存在误解或误判,影响政策效果。

- 政策落实不及预期风险:地方试点与创新工具推广可能遇阻,制度创新转化为具体金融产品和服务存在时效及整体联动难题。
  • 技术发展不确定风险:技术路线和产业化进程存在波动,AI及创新技术突破受全球竞争及技术复杂度影响。


报告提出风险提示条目简洁,但涵盖重点,提示投资者及政策制定者保持警惕和灵活应对。[page::0,10]

---

3. 估值分析



本报告侧重点在于政策解读与产业态势,未详细涉及具体企业或行业的估值模型及目标价。其分析框架较偏宏观和制度层面,不提供DCF、市盈率等具体估值方法及数值预测,因此不构成投资评级和目标价格建议。

但提供了资本市场对创新项目估值逻辑转变的制度支持视角,强调预盈利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及“以技术稀缺性为核心”的新定价体系,为后续科技型企业估值构建了政策基础和预期指导。

---

4.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潜在乐观偏向:报告整体对政策推动科技金融发展的效果持积极展望,强调制度创新及改革举措的正面影响,提及挑战时措辞较为客观但较弱,未对政策实施难度和地方政府执行力差异做深入质疑。

- 风险提示相对简略:风险部分虽列出三大类风险,但缺乏具体量化风险概率和应对措施详述,可能低估技术和政策协调复杂性。
  • 内部一致性:报告逻辑严密,内容前后一致,文本与图表数据匹配良好。唯独估值分析空缺,符合该专题性质,但对投资者关注的具体回报和风险未深挖。

- 图表深度不足:部分图表的底层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未详细披露,限制了读者对数据准确性和泛化的判断能力。

整体而言,报告注重政策与产业对应关系的整合解读,兼顾全球视角,较为全面专业,适于策略层面参考,但在财务细节及落地风险分析上可进一步深化。

---

5. 结论性综合



本期《数字经济周报》深刻梳理了2025年5月多部门联合发布的科技金融政策,从制度层面系统回应了我国高质量经济转型过程中的“融资难、融资贵”瓶颈,推出“股债贷保投”金融工具创新,推动从“财政思维”向“金融思维”转变,体现出政策从框架设计向精准落地的转变态势。

重点突出地方试点和央地联动机制,支持硬科技企业与未盈利科技企业融资和上市绿色通道,优化资本市场结构,提升资本退出效率。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总局扩容长期资本供给及风险分担机制,高度关注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向科技领域的倾斜。

图表分析揭示当前资本市场机构持股结构不合理、科创债融资期限短且评级严格、专业机构参与不足的特征,强化了政策改革必要性。产业动态和技术前沿揭示了AI、大模型、高性能算力、智能硬件等领域的蓬勃发展态势,反映政策驱动和资本投入推动下的新兴技术革新浪潮。

国际视角显示,全球主要国家均强化AI及战略技术研发和监管布局,重视国际合作与治理,金砖国家人工智能论坛彰显多边合作新动向。

武汉AGI报告提出具身智能与价值观驱动的新治理范式,丰富了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理论维度。

最终,报告确认科技创新作为新质生产力核心引擎的地位,强调资本市场作为经济转型枢纽其需优化配置效率与风险管理。评级和目标价未涉及,但透露未来政策和市场工具创新有望带动千亿级资金注入早期科技项目,提升整体国际竞争力。

综上,此份报告为市场和政策制定者描绘了科技金融支持体系构建的全景蓝图,既有详实数据支撑,也涵盖产业技术与国际动态,兼顾制度创新与风险提示,是当前中国推动数字经济与科技金融融合的重要参考文献。

---

附录:重要图表展示



图1 — 机构投资者持股结构



图2 —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与科创公司债总额



图3 — 科创债评级分布



---

参考文献:


  • 报告全文:中国银河证券新发展研究院《数字经济周报(202505第4期)》2025-05-28。[page::0-10]
  • 数据来源:Wind资讯,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page::3,4]


---

(本分析报告严格遵循原文内容,所有观点均基于报告本身,确保专业、客观、详尽。)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