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集采“反内卷”,关注受益标的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聚焦2025年上半年医药生物行业集采规则优化,强调“反内卷”政策导向及创新药支持,分析市场估值与行情表现,重点推荐受益于集采优化和业绩回暖的相关标的,提示行业风险因素,为投资者提供行业整体“看好”评级建议[page::0][page::1]。
速读内容
行业行情与估值表现 [page::0][page::1]

- 2025年7月18日至24日,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分别上涨2.53%和2.94%,医药生物板块上涨2.94%。
- 行业内各子板块均实现上涨,医疗服务涨幅最高达6.16%。
- 医药生物行业市盈率(TTM)为30.59倍,较沪深300估值溢价155%。[page::0][page::1]
政策驱动与集采规则优化 [page::1]
- 国家医疗保障局提出集采应坚持“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原则。
- 优化价差“锚点”计算规则,不再单纯以最低价为参考,要求中选企业报价需合理并承诺不低于成本。
- 加强质量监管,确保投标企业生产线质量合规性,推行全覆盖检查与抽检。
- 政策利好创新药及集采规则优化受益标的,建议关注相关医药和医疗器械公司。[page::1]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page::1]
- 重点关注创新药板块与商保创新药目录进展,半年报中具备超预期业绩的个股。
- 关注受益海外需求改善与科技融合的CXO、AI+等相关产业链机会。
- 行业整体维持“看好”评级,但需防范海外地缘政治、研发失败、价格竞争及原材料涨价等风险。[page::1]
深度阅读
《【医药】集采“反内卷”,关注受益标的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详尽分析报告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医药】集采“反内卷”,关注受益标的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
- 作者:侯雅楠(证券分析师,SAC No:S1150524120001)
- 发布机构:渤海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日期:2025年7月28日
- 主题:中国医药生物行业,聚焦药品集采政策调整、行业动态与投资机会
报告主要聚焦于2025年医药生物行业,尤其是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简称“集采”)的优化方向,强调“反内卷”原则即遏制无意义的价格大战,推行合理报价及质量保证,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报告提出行业“看好”评级,积极推荐关注集采规则优化带来的相关受益标的,创新药及医药产业链投资机会。报告核心信息为:集采政策优化在减缓价格竞争压力的同时,为优秀企业提供机遇,支撑医药行业盈利提升与估值改善[page::0,1]。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行业要闻
报告首节列举了多个行业动态:
- 医保共济规模与数据:2025年1-6月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次数达2亿,金额达261.77亿元,表明医保资金使用量不断扩大,潜在利好用药需求增长。
- 区域政策推动:《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提升方案(2025-2027)》发布,体现地方政府对医药产业的政策支持,有利于产业环境优化与企业发展。
- 产品获批: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在华获得慢性肾病治疗适应症批准,拓展创新药领域市场空间,显示创新药研发与上市节奏加快。
以上均体现行业基本面支撑,有助于推动医药生物行业持续增长[page::0]。
2.2 公司公告
重点关注部分上市企业重要进展:
- 丽珠集团的重组抗IL-17A/F人源化单抗注射液3期临床达到主要终点,意味着该创新生物药技术路线获得实质性突破,有望带来商业化收入。
- 药明生物及药明合联发布正面盈利预告,显示其业务或将迎来盈利改善,反映生物制药及CRO(合同研发生产)板块需求回暖。
这为整个行业提供业绩增长支撑,提升投资信心[page::0]。
2.3 行情回顾
- 本周(2025年7月18日-24日)期间,上证综指上涨2.53%,深证成指上涨2.94%,医药生物板块上涨2.94%。
- 细分子板块均表现良好,尤以医疗服务(上涨6.16%)、医疗器械(上涨4.32%)、生物制品(上涨3.84%)领涨。
- 当前医药生物行业市盈率(TTM,整体法且剔除负值)为30.59倍,相对沪深300的估值溢价达155%,显示该板块相对市场享有较高的估值溢价。
行情表现表明市场对医药生物行业未来前景保持热情,尤其创新及服务板块得到资金青睐[page::0,1]。
2.4 本周策略
报告重点提炼策略方向:
- 创新药板块: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大,建议关注医保商业保险创新药目录的推进进程和半年报业绩超预期的标的。
- 集采政策调整:国家医保局重申集采遵循“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原则,强调不再单纯追求最低价,而是实行“合理报价+质量保障”机制,投标药品需保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且接受全面检查。
- 投资建议:聚焦受益于集采政策优化的制药和医疗器械企业,考察上半年财报表现反转的企业,关注海外需求回暖和订单恢复的CRO(合同研发生产)产业链,以及与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AI+板块。
总的来看,报告鼓励投资者利用结构性机会,规避激烈价格竞争风险,挖掘基础扎实、竞争力强的优质标的[page::1]。
2.5 风险提示
报告详尽列举了多项风险因素:
- 海外地缘政治风险: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可能影响出口及国际合作。
- 研发失败风险:创新药及生物制剂面临研发技术失败风险。
- 集采扩容风险:扩大集采范围可能加剧价格压力。
- 行业竞争风险:竞争激烈导致价格下降,压缩利润空间。
- 原材料成本波动风险:原料成本若大幅上涨,会影响盈利能力。
风险提示有助投资者全面理解潜在阻力及市场不确定性,理性布局[page::1]。
---
3. 图表深度解读
报告首页配图(路径:images/2c7b21750f83a262cf1a1d39664d7505c54aba74d0ef423317a8e930b08ac050.jpg?page=0)展现了医药行业视觉元素,融合了医药制剂与高科技数据符号,视觉上传递“独立诚信,细研深究”的研究理念。
图表虽然未显著列举数值,但象征信息丰富,有效传递了研究所专业性与行业严谨态度。
此外,报告未提供进一步的具体财务数据图表。但结合文本中提及的市盈率30.59倍及相对沪深300的155%溢价水准,可推断市场对行业盈利能力及成长性的预期较高。
---
4. 估值分析
虽然本报告未提供具体的估值模型细节,但根据文本可推断:
- 目前行业整体市盈率为30.59倍(TTM,剔除负值),显示本行业相较于市场整体(沪深300)存在显著估值溢价,反映市场对医药生物板块盈利稳定和成长前景的认可。
- 估值溢价率达155%,意味着医药板块的价格相对其收益被高估,投资者对行业创新动力、集采政策利好及业绩改善抱有较高期待。
报告中提及集采政策优化,预计这将有效抑制无序价格竞争,降低企业利润侵蚀风险,进而支撑估值稳定或提升。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重点风险涵盖政策、市场、产业链多个方面:
- 海外地缘政治风险:可能导致出口限制、关税壁垒,影响行业国际销售和合作。
2. 产品研发失败:新药研发不确定性大,试验失败会带来投资损失。
- 集采扩容及价格压力:政策可能进一步扩大集采范围,压低药品和器械价格,影响企业盈利。
4. 行业竞争激烈:同类产品价格竞争可能导致整体利润率下降。
- 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尤其关键药材或特殊制剂的成本波动,影响制造成本及盈利。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缓解措施,但通过推行“反内卷”及质量保障等政策,意在遏制恶性价格竞争和提升产品质量,部分缓解以上风险。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政策依赖明显:报告较依赖国家集采政策的持续优化,若政策执行不到位或调整方向发生反转,行业预期可能受挫。
- 估值溢价隐含较高预期:30.59倍的市盈率和155%溢价率显示市场对行业前景预期较乐观,风险调整后可能存在一定泡沫风险。
- 缺乏具体财务数据支持:报告中未提供详细的财务预测模型和分企业估值分析,投资者需要结合其他数据深化判断。
- 风险提示较为宏观,未具体量化风险发生概率及可能损失程度,影响风险管理效率。
---
7. 结论性综合
本份报告系统回顾了2025年前半年医药生物行业的政策环境、市场表现和个股动态,重点聚焦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优化趋势。报告认为,集采由粗放的“最低价中标”转向“合理报价+质量保障”新规则,有望遏制市场恶性价格竞争(“反内卷”),提升行业盈利质量。创新药板块受益显著,多家公司临床试验进展与盈利预告显示业绩可能迎来加速释放。
行情数据表明,医药生物板块近期表现出色且估值高于大盘,反映市场高度认可该行业的成长潜力。策略上,报告推荐继续关注创新药、集采政策优化受益企业、海外需求改善的CRO产业链,以及AI+医疗科技板块。
风险方面,政策变化、研发失败、集采扩容和成本波动是主要需关注的不确定因素。整体来看,报告维持行业“看好”评级,建议投资者围绕集采优化、创新药进展和业绩反转等主题布局,发掘高质量标的。
图表虽不多,但首页视觉设计有效强化了报告主题的专业性和可信度,为整篇报告注入了品牌感和权威感。
综上,报告既提供了政策与市场环境的宏观视角,也融合了上市公司最新动态及行业估值数据,是目前中国医药生物板块的一个权威性参考,助力投资者深入理解行业趋势和合理配置投资组合[page::0,1,2]。
---
图表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