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个市场风险指标看 A 股当前位置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选取13个市场风险指标,从公募基金仓位、资金流向、市场交易行为、期权衍生品指标、波动率指数、券商板块表现、估值水平及股权质押风险等多个角度,运用历史数据统计与实证分析,评估当前A股市场位置。多数指标显示市场或处于阶段性底部,但交易活跃度指标和固收类基金赎回压力表明底部尚未完全确认,未来上涨幅度和概率不确定,为投资者提供风险参考与配置参考 [page::0][page::4][page::5][page::8][page::9][page::10][page::11][page::12][page::13][page::14][page::15][page::16][page::17][page::18]

速读内容


主要宽基指数2022年以来大幅下跌,创业板指跌幅达21% [page::4]


  • 多数宽基指数年内跌幅超过10%,3月16日起市场开始回升。

- 伴随经济、政策等多重不确定性,市场情绪较为谨慎。

当前全A换手率为1.56%,相较历史底部仍有一定差距 [page::5][page::6][page::7][page::8]


  • 换手率历史数据显示,市场底部时换手率一般低于20%前期高点,当前为60%水平,尚未见明显见底信号。

- 历史5次熊市换手率底部均在0.31%-0.83%之间,当前换手率仍较高。

沪深两市成交额3月环比上升,但量能仍处于底部以下 [page::8]


  • 成交量为技术分析重要量价指标,底部反转通常伴随量价齐升。

- 目前成交额虽回升,但仍低于12个月均线。

公募基金股票资产占比处于历史低位54.91%,暗示可能见底 [page::9]


  • 历史上,基金股票仓位低于60%时,市场多出现阶段性底部。


新发股票型基金份额大幅下降,反映市场投资情绪低迷 [page::9][page::10]


  • 2022年3月新发基金份额仅0.24亿份,远低于2021年月均317.34亿份,市场情绪偏疲软。


北上资金净流出严重,但近期出现流入信号,市场或筑底 [page::10][page::11]


  • 北上资金大幅净流出常伴随市场下跌,近期净流出已转为净流入,短期有筑底迹象。


机构资金滚动净流入达到阶段性高点,预示市场底部可能临近 [page::11][page::12]


  • 机构资金被视为smart money,流入趋势与指数走势负相关,当前达到高点后回落。


期权认购/认沽成交量比(CPR)跌破一倍标准差,市场情绪趋于悲观 [page::12]


  • CPR指标低于历史均值,显示看空情绪占优,对应市场或处于底部区域。


波动率指数上升至阶段性高点,市场情绪恐慌加剧 [page::13]


  • 沪深300及上证50ETF波动率指数均快速攀升,显示市场恐慌情绪增强,或接近震荡底部。


券商板块下跌幅度大于大盘,历史上券商板块通常领先反弹 [page::14]


  • 券商板块指数跌幅23.7%,高于同期上证指数13.4%,通常券商表现领先市场见底。


估值处于历史较低分位数,安全边际较高 [page::14][page::15]


| 指数 | 当前PE | 历史分位数(全历史) | 10年分位数 | 5年分位数 | 3年分位数 |
|----------|--------|-----------------|---------|---------|---------|
| 上证指数 | 12.1 | 15.4% | 32.4% | 10.1% | 4.4% |
| 沪深300 | 12.0 | 28.7% | 44.9% | 21.8% | 17.1% |
  • 估值指标与指数走势同步或略有领先,当前估值水平类似于2018年底、2020年3月,表明下跌空间有限。


股债性价比指标(PIR)处于一倍标准差以上,表明股市相对债市更具吸引力 [page::15][page::16]


  • PIR指标超过历史均值加一倍标准差,显示股票投资性价比较高。


固收+基金面临较大赎回压力,可能对市场形成压制 [page::16][page::17]


  • 2022年初持有期固收+基金陆续到期,尚未形成良好收益,赎回概率高。

- 到期规模和赎回压力具有阶段性对市场负面影响。

股权质押回购业务平仓风险处于低位,市场可能处于缓释阶段 [page::17]


  • 疑似强平公司数量和市值大幅下降,当前平仓风险较低,有利于市场稳定。


综述:多个指标共振显示市场或处于阶段性底部,部分交易指标显示仍有调整空间 [page::18]


| 指标类别 | 指标名称 | 当前观察 | 结论 |
|---------|-------------------|----------------------------------|--------|
| 交易指标 | 全A换手率 | 当前占前期高点60% | 看空 |
| 交易指标 | 沪深两市成交额 | 环比上升,但仍低于均线 | 看空 |
| 公募基金 | 股票仓位 | 60%左右 | 看多 |
| 公募基金 | 新发基金份额 | 远低于2021月均 | 看多 |
| 资金流入 | 北上资金 | 由净流出转向净流入 | 看多 |
| 资金流入 | 机构资金 | 滚动净流入达高点,后开始下降 | 看多 |
| 衍生品 | 波动率指数 | 加速上升至高点 | 看多 |
| 其他指标 | 认购/认沽成交量比(CPR) | 跌破一倍标准差 | 看多 |
| 其他指标 | 估值水平 | 处于较低分位 | 看多 |
| 其他指标 | 券商板块点位 | 历史领先或同步市场反弹 | 看多 |
| 其他指标 | 股债性价比(PIR) | 超过1倍标准差 | 看多 |
| 其他指标 | 固收+基金赎回压力 | 赎回规模较大,压力存在 | 看空 |
| 其他指标 | 股权质押回购平仓风险 | 平仓市值和数量处低位 | 看多 |
  • 建议投资者关注资金面情绪面指标变化,结合市场交易指标审慎判断市场底部确认时间。[page::18]

深度阅读

金融研究报告详尽解读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概览



报告标题: 《13个市场风险指标看A股当前位置》
作者与发布机构: 证券分析师邓虎、于光希,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
发布日期: 2022年3月18日
研究主题: 通过13个量化风险指标,对2022年初以来大幅下跌的A股市场当前的位置进行数据驱动的阶段性判断,探讨市场是否触底以及后续风险情况。

核心论点与目标:
报告基于历史数据回顾,旨在通过包括公募基金仓位、资金流向、市场交易活跃度、衍生品指标、估值及股债性价比等多维风险指标,综合判断当前市场底部可能已至,但交易类指标和赎回压力说明市场仍有一定的下行压力,后续反弹不确定性较大。报告无明确买卖评级或目标价,仅为风险参考和市场位置判断提供量化依据。
报告首要传达的是:“市场当前底部可能已现,但需结合多指标综合判断,单一指标易失效,仅作辅助判断。”[page::0,4,18]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市场宏观背景与历史熊市回顾



报告开篇描述2022年以来宽基指数大幅回调,创业板指较年初下跌21%,其他主流指数跌幅均超10%。市场震荡加剧的根源包括高估板块调整、地缘政治影响商品价格、疫情及监管政策影响、以及外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等多因素叠加。副总理会议试图稳定信心,但投资者对经济增长态势仍持谨慎观望。

报告选取历史五次典型熊市(2004-2005、2007-2008、2011-2014、2015-2016及2018年)做横向对比,目的在于寻找历史数据规律支撑当前市场触底机率,并辅以多个量化指标详细分析。表1和图3回顾了历史熊市的区间跌幅(最大-72%)和阶段反弹力度(最大约19%)[page::4]。

---

2. 交易指标:换手率和成交额(章节1、2)



换手率分析
换手率作为市场情绪的代表指标,在历次熊市底部阶段均出现过明显的底部信号。历史数据显示,市场见底时的换手率通常处于前期高点的10%-20%左右。例如,2004-05熊市底部换手率低至前期高点的15%;2008年底换手率约为前期高点的14%。换言之,换手率大幅减低代表市场交投冷清,投资者普遍悲观。

2022年3月16日全A换手率为1.56%,约为2020年高点2.62%的60%,显著高于历史底部惯常的20%水平,表明交易活跃度仍未达到过去熊市见底时的极低位,暗示市场底部仍有下行空间。[page::5-8]

成交额分析
沪深两市成交额3月环比2月份有所提升,2022年3月日均成交额约10418亿元,尚位于过去12个月均线之下。历史上市场底部初期往往伴随成交量的回升,成交额的持续低位则可能意味着市场活跃度不足,对后续反弹构成制约。[page::8]

---

3. 公募基金仓位和新发基金(章节3、4)



公募基金股票资产占比历史上在60%以下时市场多次触底。2022年3月7日该指标跌至54.91%,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有较强的阶段性见底暗示。但因该指标滞后,不能作为市场底部唯一信号[page::9]。

新发基金份额反映投资者参与度和热度。2022年3月新发股票基金份额仅0.24亿份,远低于2021年均值317亿份,表明目前投资者情绪冷淡,资金入市意愿不强。历史数据回溯发现熊市筑底期基金发行份额多表现低迷,如2008年前期基金发行纷纷停滞,2022年数据与此相似,表明市场可能临近或处于阶段底部[page::9-10].

---

4. 资金流向指标(章节5、6)



北上资金
沪股通和深股通为北上资金流入的渠道,整体看长期资金净流入,但临近市场调整时会出现大幅净流出。历史数据表明:
  • 市场下跌伴随北上资金大幅净流出,常见于筑底阶段;

- 市场上涨伴随北上资金净流出,则可能表示顶部形成。

2022年3月初以来北上资金连续净流出(单周净流出最高达363亿元),但3月16日市场开始反弹或预示阶段性触底。此信号须配合市场走势综合解读[page::10-11].

机构资金
作为理性投资者代表,机构资金呈现“越跌越买”特征。其滚动5周净流入达到阶段高点后出现回落,通常预示机构判断市场可能筑底。2022年3月3日机构资金净流入达到阶段顶点后开始回落,暗示机构资金预期市场拐点将至[page::11-12].

---

5. 衍生品指标(CPR和波动率)(章节7、8)



认购成交量/认沽成交量比(CPR)
CPR指标反映投资者认购期权(看涨)与认沽期权(看跌)的相对热度。历史上当CPR跌破1倍标准差,下跌力量较弱,市场情绪极度悲观时往往出现反弹。2022年3月CPR值1.04跌破一倍标准差,显示市场处于较底部的悲观区间[page::12].

波动率指数
沪深300和上证50ETF波动率指数自3月初快速攀升,通常波动率提升代表市场恐慌加剧,叠加指数价格快速下跌时,波动率达到短期高点可能对应市场阶段性底部,后续波动率有望回落。该现象符合阶段性情绪反转特征[page::13].

---

6. 其他指标:券商板块、估值与股债性价比(章节9-11)



券商板块作为市场风向标,其走弱常常先于大盘见顶或见底。截止3月17日,券商板块自2021年9月中旬高点下跌23.7%,远超同期上证指数13.4%的跌幅,体现机构板块风险偏好降低。历史上券商板块表现与大盘高度相关,且领先于大盘变动[page::14].

估值指标显示,上证指数PE约12.1倍,处于历史15.4%分位数,沪深300 PE约12,处于28.7%分位数水平。估值大幅回落至历史低位3分之一分位,安全边际提升,意味着从估值角度看市场进一步下跌空间有限[page::14-15].

股债性价比(PIR指标)计算股市市盈率倒数与10年期AAA企业债收益率之比。PIR指标与股市走势呈负相关,指标越高,股市配置性越强。2022年3月17日PIR指标为1.51,突破历史均值+1倍标准差,表明股市相对于债市吸引力提升,有轮动资金价值存量吸引力[page::15-16].

---

7. 固收+基金赎回压力与股权质押风险(章节12、13)



固收+基金赎回压力
偏债或固收+类基金自去年起迎来集中到期。到期基金赎回压力较大,赎回可能导致流动性收紧,对股市短期上行构成压力。截止3月,估算赎回规模超500亿元,平均持有期收益较低(2月1.6%,3月1.0%),客户赎回动力强,短期市场面临资金压力[page::16-17].

股权质押风险
股权质押回购业务中,当前疑似被强制平仓的公司数量与市值均骤减,风险降至近两年低点。2022年3月相关平仓总市值仅约0.87亿元,表明近期股权质押风险释放,相关压力已消化,有利于稳定市场底部[page::17].

---

8. 总结与建议(章节14)



报告从13个风险指标综合评估市场当前状态:
  • 看多指标包括: 公募基金股票仓位低、基金新发规模低、北上资金净流出筑底、机构资金净流入高点、期权CPR跌破底部、波动率指数达到阶段高点、券商板块表现不及大盘、估值和股债性价比改善、股权质押风险下降。

- 看空或有压力指标: 全A换手率尚未跌至历史底部水平,成交额虽回升但仍低迷,固收+基金赎回压力明显。

整体来看,报告认为市场或已见阶段性底部,但交易活跃度及资金压力仍限制了上行动能,未来反弹幅度和持续性存在不确定性。各指标间观点存在一定差异,依赖单一指标风险较大,建议结合申万宏源策略团队跟踪的基本面观点综合判断[page::18].

---

三、图表深度解读



1. 图1-2:主要宽基指数涨跌幅及走势



图1显示2022年以来创业板指跌幅高达21%,科创50、深证成指、沪深300等主流指数跌幅均在13%-20%之间,突显市场整体调整的广泛覆盖。图2进一步显示了沪深300和创业板指在2022年年初至3月中旬持续下跌趋势,部分时间内两者走势高度相关,体现大市调整结构性影响。[page::4]

2. 图4-9:历史熊市换手率与指数走势对比



系列图综合体现了历年熊市期间换手率在市场见底前出现较低位置,通常为前期高点的10%-20%。如图4-7分别展现了2004-05年、2008年、2011-14年、及2015-16年熊市换手率及上证指数走势,均显示换手率跌破前期高点20%为市场触底重要信号。而图8 2018年熊市换手率未现明显阶段性高点,反而低位震荡,与历史略有差异。图9显示2020年至今换手率尚处于高于底部的60%水平,暗示当前距离传统底部指标仍较远[page::5-8].

3. 图10:沪深两市成交额与上证指数



成交额呈柱状并红色线平滑指数走势,显示市场活跃度随指数起伏。2022年3月成交额环比2月上升,说明市场交易略有活跃迹象,但仍处于12个月均线以下,表明整体成交量尚未完全恢复。该指标作为市场气氛同步指标支持成交活跃度初步回暖,但尚无强烈底部信号[page::8].

4. 图11:公募基金股票资产占比



图中显示公募基金股票资产占比与上证指数呈同步波动,历史低位(60%及以下)往往与行情底部配合,包括近期下降至54.91%。占比的持续下行显示机构持股兴趣减弱,市场悲观情绪加深,是市场风险释放的前兆之一[page::9].

5. 图12:股票型基金发行份额与上证指数



蓝色柱体大幅波动,显示发行份额受市场影响明显,低迷期份额极小甚至为零,涨势中份额急剧放大。2022年发行份额保持极低水平,和历史底部市场十分相似,表明散户及中小资金入市积极性不足[page::10].

6. 图13-15:北上资金净流入与上证指数



三幅图分别对应2015-16年、2017-19年及2019年至2022年数据,展现北上资金流向(周度净买入)与大盘走势的相关变化。资金出现大幅净流出时,多呈现市场下跌,之后可能筑底反弹。近期净流出明显且不伴随指数上涨,凸显阶段性底部可能已达成[page::10-11].

7. 图16:机构资金滚动5周累计净流入与上证综指



该图呈现近9年机构资金与市场的负相关特征。2022年3月机构资金净流入达到高点后开始回落,通常预示机构开始谨慎操作,市场底部可能形成或接近[page::12].

8. 图17:上证50ETF认购/认沽成交量及CPR



图表展示认购/认沽成交比值波动趋势及上证50ETF指数走势。2022年以来CPR跌破一倍标准差底线,市场情绪处于极度悲观,和历史底部阶段类似,具有一定的反弹信号意义[page::12].

9. 图18-19:沪深300指数与波动率指数,上证50ETF价格与波动率



两图形象展示市场指数被动下跌时波动率指数的迅速上升。波动率指数的阶段性高点对应市场恐慌极值,往往是阶段底部信号,代表未来不确定性下降,市场情绪有望转暖[page::13].

10. 图20:券商板块与上证综指走势



券商板块走势长期与市场同步,且具有一定领先性。券商板块跌幅明显超出大盘,反映资金离场速度更快,风险偏好下降,预警市场短期内风险较高[page::14].

11. 图21:上证指数与PE_TTM



长期PE与指数走势同步反映估值整体变化。当前PE低位,显示市场估值压力明显释放,投资安全边际提升[page::15].

12. 图22:PIR指标走势



PIR作为股债性价比指标,历史峰值多出现在市场见底或反弹启动阶段,目前PIR突破历史均值+1倍标准差水平,显示股票相对于债券的配置价值回升,投资吸引力提升[page::16].

13. 图23-24:固收+基金产品到期规模与收益率



图表显示固收+基金集中在2022年初到期,持有期收益较低,赎回压力较大。大规模基金赎回可能导致资金流出市场,抑制股市上涨动能[page::16].

14. 图25:股权质押回购业务平仓风险趋势



图表反映股权质押回购的疑似强制平仓规模及数量较2021年底大幅缩减。当前市场平仓风险较低,释放相关风险有助于市场底部形成[page::17].

---

四、估值分析



报告未直接采用DCF、EV/EBITDA等估值方法,而主要基于市盈率(PE,TTM)分位数及股债相对性价比(PIR)进行市场整体估值判断。
  • 当前沪深市场主流宽基指数PE处于历史较低分位(15.4%-28.7%),估值下行空间有限。

- PIR指标反映股票盈利相较于债券收益的吸引力,上升至历史均值+1倍标准差,显示股票相对债券更具吸引力。
此类指标属于市场整体估值参考,不能取代具体公司估值,也不提供具体目标价格。
此估值分析强调安全边际概念,投资者应结合估值水平和市场情绪指标综合判断入市时点。[page::14-16]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明确以下风险点:
  • 所有结论均基于历史数据统计,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表现,遇重大市场或政策变化时指标效用可能失效。

- 个别指标存在失效风险,多个指标间观点有时相互冲突,无法保证单一指标准确预测。
  • 固收+基金赎回压力可能将持续对市场形成压制。

- 当前交易指标(换手率、成交额)未达到传统底部极低水平,反映底部仍不明确。
  • 股权质押风险虽处低位,但仍需关注未来可能的波动。

报告对风险未做具体缓释策略讨论,提醒投资者需严谨对待指标,宜结合宏观及基本面环境综合研判。[page::0,18]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指标解读的局限性:报告强调单指标可能失效,交易指标和资金面视角下有“看多”与“看空”意见,反映市场复杂,不宜盲目乐观或悲观。

- 换手率指标特殊性:当前换手率远高于历史熊市底部水平,暗示市场尚未达到极度冷清阶段,表明报告虽提示触底可能,但仍谨慎。
  • 基金发行为极低状态,解释需谨慎:低发行份额常提示情绪极度悲观,但同时可能因外围环境限制导致资金面受控,非典型信号。

- 北上资金短期净流出与反弹关系复杂:北上资金转出不一定为底部信号,需结合市场整体走向,存在因离场资金冲击导致短期反弹的可能。
  • 缺乏基本面深度联动分析:报告较少对宏观经济预期和政策变量进行深入联接,量化指标重数据统计,可能忽视周期性及政策弹性因素。

- 风险提示淡化模型适用性问题:未详细提示模型对新兴市场独特风险(如监管风险、流动性断层)敏感性及未来政策变动影响。

---

七、结论性综合



报告基于申万宏源证券研发的13个关键市场风险指标,系统梳理了当前2022年3月中国A股市场处境:
  • 市场主要宽基指数年内跌幅均超10%,创业板下跌约21%,市场整体情绪悲观。

- 交易类指标(换手率1.56%,成交额虽环比升但仍处低位)显示市场活跃度不及熊市见底时极端低点,仍存回落可能。
  • 资金面指标表现分化,机构资金净流入创阶段高点,北上资金连续净流出,表明市场资金结构调整与情绪变化。

- 公募基金股票资产占比降至54.91%、新发基金规模急剧下滑,历史上这两项指标低位通常伴随市场阶段底部。
  • 期权认购成交/认沽成交比率跌破一倍标准差,波动率指数升至阶段高点,投资者情绪趋于极度悲观,相应市场触底压力增大。

- 券商板块跌幅大于大盘,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安全边际高,PIR指标表明股票相较债市吸引力提升,有利于市场吸纳资金。
  • 固收+基金赎回压力较大,资金面短期仍有压力,需关注对市场的抑制作用。

- 股权质押平仓风险大幅缓解,有利于市场底部形成。

综合指标提示A股市场阶段性底部可能已至,但短期成交活跃度不足,资金赎回存在压力,市场上行动能不确定,涨幅可能有限,需持续观察基本面与政策配合。多个指标视角并不完全一致,单独参考风险较大。

本报告以系统量化指标的视角给出了基于历史数据的客观、详尽分析,既识别了当前市场可能的阶段底部信号,也指出了潜在风险与不确定性,为投资者和决策者提供了价值参考。报告强调投资决策需结合申万宏源策略观点及宏观基本面分析,避免过度依赖指标盲目判断。[page::0-19]

---

备注



以上分析严格基于报告内容展开,引用数据均附带溯源页码。
所有图表均已结合文字详细加以解读与说明。
*本次分析力图兼顾报告重点及细节,力求全面、准确、结构清晰。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