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金工策略跟踪:次新股买点机会及股票池更新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针对次新股市场机会进行分析,构建基于规模因子、反转因子和发行费率因子的股票组合。通过次新股全指与10日均线及乖离率指标,提示目前次新股已显买点机会,同时列示最新次新股股票池,展示次新股策略的实际应用及配置价值 [page::0][page::1][page::2]。

速读内容


打新空窗期次新股表现显著强于市场 [page::1]


  • 次新股全指上涨2.17%,远超Wind全A指数的0.72%涨幅。

- 指数构建规则为开板上市满一年的次新股,定期调仓等权重分配。

次新股买点信号确认:[page::1]


  • 利用次新股全指的10日均线与乖离率(2.45% < 5%阈值)指标确认买入信号。

- 10日均线较昨日上升,提示买点出现。

次新股组合最新持仓结构 [page::2]



| 股票代码 | 股票简称 | 上市日 | 行业分布 | 股票代码 | 股票简称 | 上市日 | 行业分布 |
|---------------|------------|--------------|------------|---------------|------------|--------------|------------|
| 002819.SZ | 东方中科 | 2016-11-11 | 机械设备 | 300552.SZ | 万集科技 | 2016-10-21 | 计算机 |
| 300556.SZ | 丝路视觉 | 2016-11-04 | 计算机 | 300550.SZ | 和仁科技 | 2016-10-18 | 计算机 |
| 300539.SZ | 横河模具 | 2016-08-30 | 化工 | 002799.SZ | 环球印务 | 2016-06-08 | 轻工制造 |
| 603159.SH | 上海亚虹 | 2016-08-12 | 机械设备 | 300566.SZ | 激智科技 | 2016-11-15 | 电子 |
| 002805.SZ | 丰元股份 | 2016-07-07 | 化工 | 300545.SZ | 联得装备 | 2016-09-28 | 电子 |
| 300553.SZ | 集智股份 | 2016-10-21 | 机械设备 | 603131.SH | 上海沪工 | 2016-06-07 | 机械设备 |
| 601882.SH | 海天精工 | 2016-11-07 | 机械设备 | 300537.SZ | 广信材料 | 2016-08-30 | 化工 |
| 002813.SZ | 路畅科技 | 2016-10-12 | 通信 | 300515.SZ | 三德科技 | 2016-06-08 | 机械设备 |
| 300536.SZ | 农尚环境 | 2016-09-20 | 建筑装饰 | 603090.SH | 宏盛股份 | 2016-08-31 | 机械设备 |
| 300548.SZ | 博创科技 | 2016-10-12 | 通信 | 300557.SZ | 理工光科 | 2016-11-01 | 机械设备 |
  • 组合覆盖机械设备、计算机、电子、通信、化工等多个行业,强调规模、反转和发行费率因子筛选。

- 持仓股票均为上市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次新股,符合策略定义。

次新股因子投资策略核心要点 [page::0][page::1][page::2]



该策略以次新股为标的,通过规模因子(衡量市值大小)、反转因子(短期价格波动趋势)及发行费率因子(IPO发行相关费用)构建多因子组合。筛选条件侧重于上市满一月至一年以内个股,动态调仓等权重配置。利用技术指标如10日均线和乖离率判定买点,有效捕捉市场阶段性机会。策略结合基础因子和技术信号,提升次新股板块投资时机的把握,回测与实际交易均显示较好表现。

深度阅读

长江金工策略跟踪报告详尽分析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报告标题: 长江金工策略跟踪:次新股买点机会及股票池更新
发布机构: 长江证券研究所
发布日期: 2017年2月6日
分析师: 联系人刘胜利、杨靖凤
报告类型: 金融工程策略点评报告
核心主题: 本报告聚焦于次新股板块的投资机会,特别是在“打新空窗期”的背景下,聚焦次新股板块的走势及买点判断,并基于量化因子构建次新股组合股票池。

核心论点与信息:
  • 次新股板块近期表现优异,显现阶段出现买入机会。

- 利用规模、反转、发行费率因子构建组合,建议依此筛选次新股以捕捉投资机会。
  • 鉴于次新股波动性大及政策风险,投资需谨慎。


报告通过实证数据分析次新股的市场表现,结合技术指标判断买点,同时结合量化因子筛选优质次新股组合,提示投资者把握次新股板块潜在机会。[page::0]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打新空窗期,次新股板块大涨



本章首先介绍“打新空窗期”现象,即当日两只新股上市但无网上、网下申购,导致申购市场暂时关闭。此时,次新股板块表现活跃,深次新股涨幅达到2.25%,远超同期市场涨幅。

为了更好反映次新股整体走势,报告构建了“次新股全指”等权指数,选取条件包括:股票需在“开板到上市满一年之间”,开板时买入,满一年时剔除,调仓日保持权重平衡。次新股全指涨幅2.17%,远高于Wind全A指数0.72%的涨幅,显示次新股板块在打新空窗期具备较强的相对收益能力。

关键数据点与意义:
  • 深次新股涨2.25%,次新股全指涨2.17%,较大幅跑赢了市场。

- 构建的次新股全指在历史长时间内显示出独特的表现特征,说明次新股作为板块有独立投资的价值。

此外,基于图1曲线(见图1),能观察到Wind全A指数与次新股全指的整体走势差异及净值比的变动,为后续分析买点和组合构建提供技术基础。[page::1]

2. 次新股买点出现



报告引用早前《次新股:买点选择与因子构建》中基于技术指标的买点模型,具体指标是次新股全指的10日均线与乖离率。
  • 当天10日均线较昨日10日均线上升,表明短期价格趋势向好。

- 乖离率为2.45%,低于5%的买入阈值,避免过度高估买点。

从图2可以看出次新股全指近阶段走势,价格趋于向10日均线靠拢或者突破,暗示买点即将出现或已出现。此技术信号提示投资者逐步建仓。

推理和假设:
  • 乖离率低于5%阈值暗示价格并未远离短期趋势,买入风险适中。

- 10日均线升高预示短期动能正增强,是入场信号。

这种基于均线和乖离率的技术分析,结合量化的全指构建方法,提供了科学且实用的买点判断模型,帮助投资者规避盲目买入的风险。[page::1]

3. 次新股最新持仓组合更新



依据规模因子、反转因子和发行费率因子筛选的最新次新股组合股票池,详细列出了50余只次新股的代码、简称、上市时间和所属行业,覆盖机械设备、计算机、化工、通信、电子、医药等多个板块。

这体现了因子投资策略多元化分散风险的优势,具体因子含义如下:
  • 规模因子: 一般指股票市值大小,报告认为规模因子有较好的机会,可能中小市值次新股因成长性获得溢价。

- 反转因子: 指短期价格反转的现象,利用价格短期波动寻找超跌反弹的机会。
  • 发行费率因子: 指新股发行的费率情况,可能影响新股上市后的价格表现。


从行业分布看,机械设备和计算机行业占比较多,反映出热门成长行业的投资倾向。整个组合体现了多因子构建逻辑,强调通过计量方法优化持仓,追求风险调整后的超额收益。

表1中的持仓为具体操作提供了明确名单,方便投资者直接跟踪或参考组合构建逻辑。[page::2]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次新股全指表现(page 1)


  • 描述: 图1展示了Wind全A等权指数(紫线),次新股全指等权指数(橙线)及二者净值比(红线)从2007年到2016年底的历史走势。

- 趋势观察: 次新股全指长期表现低于Wind全A指数,但在部分阶段如2014-2015年有明显超越。净值比的波动揭示了次新股相较市场的估值变化和风险偏好状态。
  • 文本联系: 支持报告观点,即次新股具备独立性的投资价值和投资时机,尤其在打新空窗期或特定阶段股价表现抢眼。

- 数据局限: 以等权指数为基础,减少大市值个股对指数的影响,更适合捕捉中小盘次新股整体表现,对个别龙头股波动敏感度较低。



图2:次新股全指近期表现与10日均线(page 1)


  • 描述: 图2显示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期间,次新股全指指数(紫线)与10日均线(红线)走势对比。

- 趋势观察: 指数价格在低位阶段起伏,与10日均线走势接近,出现由下向上靠近的态势。
  • 文本联系: 图形直观体现次新股买点的技术信号,即10日均线升高且乖离率较低,构成买入依据。

- 数据局限: 仅观察短期技术指标,买点信号需结合市场情绪和宏观环境综合判断,单一指标存在误判风险。



---

四、估值分析



本报告并未展开具体的公司或组合估值计算(如DCF、PE等),而是更多强调因子组合构建及技术信号作为买入依据。
估值的侧重点更多落在定量筛选多个因子的组合策略,提升择时和选股的科学性。其核心假设是:
  • 规模、反转、发行费率三个因子捕捉到次新股走势中的主要风险溢价因素。

- 通过等权指数组合降低估值波动和个股风险,提升整体投资组合稳定性。

因此,估值分析被隐含在因子模型和技术信号的涨跌幅体现中,报告建议投资者关注阶段买点与量化筛选的动态组合,而非依赖单一估值模型。[page::0,1,2]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明确指出几项风险:
  1. 次新股波动较大,风险高回报高。

2. 新股政策变化可能使策略失效。
  1. 历史回测不代表未来业绩。


这表明报告作者对次新股投资的本质属性保持审慎态度,风险提示全面,告诫投资者必须警惕市场波动及外部政策对策略有效性的影响,避免过度乐观。同时,报告没有具体给出风险缓解策略,而是强调研究的局限性。

风险提示体现了对量化因子策略的认知边界,建议投资者关注策略适用环境变化。[page::0]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虽然提出次新股买点机会,但主要依赖技术指标和有限的因子模型,缺少宏观经济、行业基本面等多维度深度分析,可能导致策略在不同市场环境下表现不稳。

- 因子筛选侧重于3个因子,未明确因子权重分配及组合优化,可能限制组合的风险调整收益率提升。
  • 图表中的时间跨度长,但对不同阶段的市场结构变化缺乏详尽说明,可能影响读者对次新股表现的整体判断。

- 风险披露较为简略,未包含具体政策变化的详细影响路径,也未结合市场周期提示策略的相应调整建议。

总体上,报告信息较为简洁,适合快速把握次新股买点策略,但对于深度估值和风险管理尚显不足,需结合其他研究补足。[page::0,1,2,3]

---

七、结论性综合



长江金工策略跟踪报告通过对次新股板块的近期表现剖析,利用量化技术指标和因子模型,确认了在“打新空窗期”背景下次新股展现明显买点信号,且市场表现优于大盘。构建等权次新股全指及3因子筛选组合,旨在为投资者提供结构化的策略工具捕捉次新股机会。

图1的长期指数走势揭示了次新股板块的独特结构性表现优势,图2的短期均线买点信号为实际交易提供了技术依据。最新持仓股票池涵盖多个相关行业,体现因子投资的多样化和系统性。

尽管报告未涉及深层估值模型,风险提示简明,但这些内容均体现出作者对次新股风险与机遇并存的认识,符合高收益策略的典型特点。

投资者应关注报告提出的技术买点信号、因子选择逻辑及组合仓位调整,结合市场政策、基本面及风险变化,动态调整策略,方能有效捕捉次新股板块潜在的超额收益。

最终,报告建议投资者关注次新股的买点机会,并运用量化因子构建股票池,保持策略的科学性与纪律性。[page::0,1,2,3]

---

综上所述,本报告细致的技术与因子分析展现了次新股板块投资的高性价比买点,同时也明确提醒了策略可能面临的波动风险和政策风险。报告内容结构合理,图表数据支持充分,实用性强,能够引导投资者合理运用量化策略参与次新股市场。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