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 对等关税 的冲击会有多大?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全面分析了美国宣布实施的“对等关税”计划对全球市场的短中长期影响,包括对美有效税率的历史性提升至23%以上及其对经济增长和通胀的压力。报告详细测算了关税对美国股债市场的估值和风险溢价影响,指出短期情绪冲击显著但有吸引力,中期滞胀压力加大,长期政策信心受损,美元承压。同时评估了中国及新兴市场的出口、金融和风险暴露,强调财政对冲及政策响应的重要性,并指出新兴市场中泰国、韩国、印度、越南等需重点关注。多幅图表展示了有效税率变化、资产波动、财政和贸易赤字等关键数据,为投资决策提供量化支持和战略参考 [page::0][page::3][page::6][page::12][page::15][page::16].
速读内容
对等关税计划及范围概述 [page::0][page::1]

- 美国宣布自4月5日起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10%基线关税,4月9日起实行针对贸易逆差国的更高“对等关税”,涉税商品范围广且税率高。
- 钢铝、汽车25%关税和取消小额包裹免税等措施进一步加码,预计使美国有效税率升至23%以上,为百年新高。
- 主要贸易国家如中国、欧盟、加拿大已启用反制关税,反制范围和强度超预期。
美国经济及金融市场影响分析 [page::3][page::6][page::9][page::10]


- 有效税率现已由2.3%上升至5.7%,预计对等关税推出后升至23%以上。
- 短期市场避险情绪激增,纳斯达克与科技股跌幅大,触发流动性风险端倪。
- 中期关税抬升供应侧通胀压力1.5-2个百分点,拖累GDP约0.7个百分点,增加滞胀风险,抑制美联储降息可能。
- 美债利率短期下行受通胀预期影响,美联储政策按兵不动预期约束其进一步下跌空间。
- 美股估值快速调整,风险溢价抬升,纳斯达克动态估值降至20倍具阶段性吸引力。盈利增速预期因关税或下调至5%-6%。
对中国经济及资本市场的冲击及对策 [page::12][page::13][page::14]

- 中国面临加征关税总幅度累积54%-74%,可能导致对美出口下降45%-60%,拖累中国整体出口7%-9%。
- 港股短期情绪受扰动,风险溢价上升,盈利预期小幅回落,家电、电子设备、海运受影响较大。
- 内需财政政策对冲成为关键,测算需财政赤字率提升1.5%-2%,人民币贬值约6.5‰以缓冲影响。
- 企业加快出海寻求转口和多元化市场,增强长期韧性。
新兴市场风险敞口及应对重点 [page::15][page::16]

- 受影响较大主要为对美外需敞口高且税率高的越南、泰国、中国台湾、韩国和印度。
- 经济基本面、财政贸易赤字、外汇储备及外债率综合考量,菲律宾、巴西、印度等面临较大压力,智利、马来西亚、阿根廷违约风险高。
- 资金流动与汇率波动风险亟需关注,投资者应重点防范上述薄弱环节风险。
总体投资策略与建议 [page::14]

- 短期波动加大,建议关注红利资产配置机会,利用阶段性回调再介入科技主线。
- 泛消费和顺周期板块依赖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关注政策力度与节奏。
- 新兴市场需严格把控外部敞口,聚焦经济和政策稳定的优质标的。
深度阅读
中金公司《对等关税的冲击会有多大?》研究报告分析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对等关税的冲击会有多大?》
- 作者团队:刘刚(CFA)、杨萱庭、王牧遥、项心力
- 发布机构:中金公司
- 发布时间:2025年4月8日
- 研究主题:针对此次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的“对等关税”政策,分析该政策对全球资本市场和主要经济体,尤其是美国、中国及新兴市场的短期和中长期冲击,涵盖资产波动、经济增长、通胀压力、政策影响以及相关风险评估。
核心论点与目标:
报告强调此次“对等关税”政策大幅超过预期,影响范围广且力度大,将大幅推升美国关税的有效税率至23%以上,历史罕见。该政策不仅激发了全球市场短期剧烈波动,也将加大美国经济的滞胀压力,影响美联储货币政策路径,并波及中国及新兴市场经济和金融稳定。作者试图借助数据模型、历史经验和市场指标量化这次冲击的实质影响,辅助投资者判断市场走势和应对策略,评估全球宏观政策对冲必要性和力度。[page::0,1,3,6,12]
---
二、逐节详解
1. 对等关税政策基本情况
- 内容亮点:
- 美国自2025年4月实施对所有贸易伙伴统一加征10%基线关税,高于市场简单预期。
- 针对贸易逆差国家,特别是中国大陆及港澳(34%)、越南(46%)、泰国(36%)、韩国(25%)、日本(24%)、欧盟(20%)等征收更高税率。
- 取消800美元以下小包裹免税豁免,加征汽车25%关税,规模涉及4300亿美元的商品。
- 美国对墨西哥、加拿大实施有限豁免,但特定商品仍加征25%关税。
- 推理逻辑:
通过考虑增值税与非关税壁垒等因素,实际关税率显著高于单一关税水平。美国贸易逆差的税率和进口需求弹性、关税传导系数共同决定税负上升幅度。
- 数据重点:
- 美国此前有效税率约2.3%,经过各轮加征后至5.7%,对等关税实施后预计升至23%-30%的历史新高。
- 估算方法基于需求弹性4和传导系数0.25的模型,预测税率提升18个百分点的上限(实际多为12个百分点)。
- 图表解读:
有效税率提升路径(2015年底平稳,2024年底开始快速上升,2025年急剧爆发)。同时税收占GDP比例大幅提升,反映关税政策激进程度。
- 中国及欧盟反制情况:
- 中国对美加征34%关税,规模约530亿美元。
- 欧盟对美加关税反制范围及力度也明显提升。
- 加拿大反制规模相对较小但不容忽视,约400亿美元。
- 政策进展与谈判空间: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称4月2日征收额度为“上限”,为谈判留空间,多国表达愿意谈判降低关税。[page::1,2,3,4,5]
2. 美国本土经济与金融市场冲击分析
- 短期冲击—情绪与流动性:
- 美股大跌,尤其科技类股与中概股领跌,VIX指数飙升至疫情以来高点。
- 流动性指标SOFR-OIS利差明显抬升,揭示市场或出现“抛售所有资产、只留现金”的流动性忧虑。
- 美债收益率短期下降(10年期从4.17%降至3.86%),反映避险需求增强,但实际利率下降幅度有限,通胀预期驱动明显。
- 中期冲击—滞胀与增长压制:
- 经济增长拖累预估约0.7个百分点,叠加此前钢铝及汽车关税影响。
- 预计通胀被推升1.5-2个百分点,主要由进口商品成本推高。
- 美联储难以轻易降息抑制经济放缓,滞胀风险显著加重。
- 长期影响—信心与资金流向:
- 关税及政策随意性降低国际社会和投资者对美国政策稳定性的信心,可能促使部分资金流出,美元中长期面临压力。
- 美国经常账户长期赤字与金融账户盈余支撑美元,但未来存在不确定性。
- 股票市场估值分析:
- 标普500风险溢价升至1.5%,配合盈利增速预期小幅下调,美股估值整体收缩。
- 纳斯达克风险溢价接近历史低位,估值由21.8倍跌至约20倍,具一定阶段性吸引力。
- 盈利预期调整有限,标普与纳斯达克2025年盈利增速预期分别降至11.6%、21.9%。
- 美元与资金流动:
- 资金流入美股主要由主动型资金推动,短期现金偏好可能支撑美元,但若政策信心持续恶化,美元承压风险加大。
- 图表说明:
- SOFR-OIS利差上涨显示隐含流动性紧张。
- 10年美债利率预期模型显示美联储降息概率大但通胀使下行空间受限。
- 纳斯达克指数收缩映射风险厌恶情绪。
- 美股资金流动数据说明资金结构变化。
[page::6,7,8,9,10,11]
3. 中国市场影响
- 关税加征直接压力:
- 中国对美关税升至54%(含新加关税和此前措施),叠加对美出口规模降幅或达45%-60%,对GDP影响达7%-9%。
- 其他国家对美加征关税及取消小额包裹豁免,亦通过转口贸易渠道增加压力。
- 市场影响表现:
- 港股短期情绪受冲击风险溢价短暂上升至6.5%,但盈利预期调整有限(2025年EPS预期下降0.3%-1.3%)。
- 板块分化明显,受美收入占比高、对出口依赖大的家电、电子设备、海运等承压。
- 港股相比A股整体美收入占比小,影响相对有限。
- 资金流向与配置:
- 海外资金已低配中国资产较前高点1.2个百分点,整体配置比例从14.6%大幅降至6.5%。
- 当前主动资金流出较多,被动资金表现相对稳定。
- 外资大幅流出风险有限,除非美国出台严格金融限制。
- 政策对冲必要性与力度:
- 需要通过财政赤字扩张1.5%-2%和人民币贬值约6.5‰进行经济对冲。
- 企业加速“出海”布局相似日本90年代“第二成长曲线”,缓解关税直接影响。
- 市场策略建议:
- 短期市场波动加大,但政策发力内需将成为关键。
- 科技板块调整机会明显,中长期依然为主线。
- 泛消费与出口相关板块表现依赖宏观环境及政策支持。
- 图表补充:
- 港股风险溢价与恒指走势相关,历史贸易战中的临界风险价位提供跌幅预判。
- 海外股票型基金流入波动,反映市场资金择时行为。
- 中资股配置比例历史趋势显示外资态度转变。
[page::12,13,14]
4. 新兴市场影响
- 对美出口敞口与加征税率综合分析:
- 越南、泰国、韩国、中国台湾、印度受影响最大。
- 越南对美出口占比27.8%,且对美加征46%的高税率,冲击显著。
- 印度尼西亚、阿根廷、巴西等均为基线10%关税,影响较小。
- 宏观基本面与外部风险抵御能力:
- 巴西、印尼增长较稳且通胀可控,抗风险相对较强。
- 马来西亚、韩国经济增长弱, OIS利率显示降息预期低,压力大。
- “薄弱环节”识别:
- 土耳其、智利、哥伦比亚财政与经常账户双赤字,外债依存高导致违约风险大。
- 外汇储备短缺加剧偿债压力。
- 综合风险评级模型:
- 泰国、韩国、印度、越南等国家综合风险较高。
- 需要重点关注资金流出、汇率贬值及违约风险。
- 图表支持:
- 双赤字散点图展现国家风险分布。
- 兑外债覆盖率图显示资金偿债压力分布。
- 综合风险评分图指示各国综合表现差异。
[page::15,16]
---
三、图表深度解读
- 资产波动表(page 0):
全球主要资产自2025年4月2日“对等关税”公布后明显下跌。原油、科技龙头、美股中概股跌幅最大逾10%。此图强烈反映了当日市场对该政策的负面反应,体现短期情绪崩溃与避险资金流动。
- 美国有效税率趋势图(page 3):
说明关键时间点对税率的累计抬升,最后推测税率达到惊人的23%-30%,为近百年未见的高位,表明关税政策的激进升级。
- SOFR-OIS利差图(page 6):
显示流动性紧张迹象,虽未达历次危机水平特别严峻,但已出现明显上升趋势,透露潜在资金紧张。
- 股票市场风险溢价与估值(page 7 & 11):
纳斯达克风险溢价接近历史低位,尽管近期下跌但估值仍有一定吸引力,结合盈利预期下调有限,提示可能存在阶段性买点。
- 新兴市场双赤字与违约风险图(page 15 & 16):
以财政赤字与经常账户赤字衡量国家基本风险,结合外债覆盖率预测潜在违约风险,加深风险区分。
- 美国10年美债利率预测(page 10):
联邦基金利率与市场隐含降息预期互动,揭示债券市场对未来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态度。强调通胀预期是对债市影响的重要因素。
---
四、估值分析
报告未提供某单一详细估值模型,但涉及多种估值指标:
- 风险溢价与动态市盈率法:
通过风险溢价升高与市盈率收缩对美股影响进行估计。风险溢价由历史数据驱动估计市场对不确定性的反应,预示估值合理性。
- 盈利预期调整:
未来盈利增速预期从10%-22%调整至5%-11%,反映对关税影响下的盈利压力。
- 利率预测模型:
软件模型结合美联储政策预期,通胀压力推高实际利率上行空间,债券利率被限制在4.2%-4.5%。
- 中国市场预估盈利净利率与增长测算:
利用出口占GDP比例及价格弹性估计经济损失,结合财政赤字规模测算回补需求。
整体评价估值变化偏向风险溢价及盈利预期调整法,缺少详细DCF或企业价值测算,但适合宏观视角。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政策执行的不确定性:
关税政策虽硬性出台,但谈判空间存在,可能导致关税水平下调,市场预期调整极端或不确定。
- 流动性风险:
ETF及对冲基金潜在爆仓风险,会在负面循环中放大风险。
- 通胀与美联储政策风险:
通胀上升阻碍降息,若滞胀出现,经济成长与资产估值双双承压。
- 全球贸易战升级风险:
各国反制措施升级,非关税壁垒加剧,推动供应链重构,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大。
- 中国内需政策对冲成效:
依赖财政扩张与汇率调整,中长期有效性未知,财政政策空间有限可能限制对冲能力。
- 新兴市场资金外流与贬值风险:
薄弱环节国家货币及外债风险为违约风险点,资本外逃冲击金融稳定。
报告未明确提供风险缓解具体策略,但暗示谈判和财政政策是主要调节手段。
---
六、批判性视角
- 分析基于历史经验和模型,部分参数估计(价格弹性4,传导系数0.25等)属简化模型,实际市场或更为复杂。
- 有效税率上升至23%以上的推断虽有模型支撑,但实际实施的复杂性、避税与调整机制可能使影响有所缓解。
- 对美增长及通胀影响模型中,部分假设依赖外部测算(PIIE、Tax Foundation),其适用性与程序透明度存一定变数。
- 对中国及新兴市场财政对冲力度预测存在不确定,财政赤字提升是否现实和持续仍需国家政策决策支持。
- 对股票市场估值调整中,风险溢价与盈利增长预估的相互依赖关系较复杂,理想化假设下估值弹性较大。
- 对流动性风险的表现虽然受关注,但尚未出现极端危机水平,部分指标并未提示巨大系统性风险,需谨慎解读。
- 图表数据虽多,但部分解读略显概念化,缺少更多定量预测嵌入多因子风险模型,降低一定深入度。
---
七、结论性综合
报告通过详尽的政策事件梳理、模型估算与市场表现分析,明确指出此次美国“对等关税”政策远超市场预期,关税有效税率历史性飙升至23%以上,将在短中长期多个层面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深远冲击:
- 短期,全球资产剧烈波动,市场避险情绪高涨,部分流动性指标恶化,美股尤其科技股和美债表现分化,黄金等传统避险资产表现中性。
- 中期,美国经济面临滞胀压力,增长下滑0.7个百分点左右,通胀抬升1.5-2个百分点,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难以松动。美股估值从高位回落但科技估值仍有阶段吸引力。
- 长期,政策不确定性加剧全球资本信心动摇,美元承压,全球经济格局面临重塑,国际贸易和多边关系风险加深。
- 中国面临54%高关税及反制压力,经济出口受损7%-9%,需加大财政扩张和汇率调整力度应对,内需政策力度成为市场关键变量,港股短期承压但长期科技与内需板块具备基本面支撑。
- 新兴市场由于对美出口高且受关税加征幅度大,面临资金流出与汇率贬值压力,特别是越南、韩国、泰国、印度等地风险较大,需重点关注违约风险和财政状况。
报告借助多角度分析、丰富图表数据、严谨模型测算,提供了对目前贸易战升级宏观宏观和市场影响的全面视角,并结合政策预判和市场行为,为投资者提供了理性把握市场风险和机会的框架,强调短期震荡与长期结构调整并存。在持续关注政策谈判和全球宏观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强调积极布局科技和内需板块、审慎应对资金流动性风险的重要性。[page::0-17]
---
参考页码
- 概览与市场冲击:[0,1]
- 关税政策详解与有效税率:[2,3,4,5]
- 美国市场冲击与利率预期:[6,7,8,9,10,11]
- 中国市场与财政对冲分析:[12,13,14]
- 新兴市场风险评估:[15,16]
- 法律声明与信息来源:[17]
---
此分析旨在客观反映报告内涵,全面覆盖其内容和图表,细致解释复杂模型和市场反应,便于理解报告对“对等关税”事件的深远解析及投资风险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