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视角下的主动型权益基金组合构建:从多因子到多策略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文基于基金历史净值和持仓数据,构建6类主动型权益基金组合,并结合风险平价和最大信息比策略进行多策略复合组合构建。各基金组合均展现了较好超额收益能力,特别是冷门优选和长短兼顾组合表现突出。多策略组合较多因子组合实现更稳健的超额回报,验证了策略加权在组合构建中的有效性 [page::0][page::1][page::2][page::3][page::5][page::8][page::10][page::12][page::15][page::17][page::18]
速读内容
另类视角下的主动型权益基金六大基金组合构建与表现 [page::0][page::1]
| 基金组合 | 筛选逻辑 | 测试区间 | 累计收益率 | 基准指数累计收益率 |
|---------|---------|---------|------------|------------------|
| 领先调仓 | 重仓股调整领先市场,频繁提前加减仓 | 2016.1-2023.7 | 129.72% | 86.58% |
| 业绩稳定 | 市场不同情形下排名稳定靠前的基金 | 2016.1-2023.7 | 151.87% | 86.58% |
| 冷门优选 | 以冷门股为主,投资能力强 | 2012.1-2023.7 | 464.57% | 195.44% |
| 长短兼顾 | 持仓涵盖短线与长线,投资能力均强 | 2012.1-2023.7 | 427.86% | 195.44% |
| 主动量化 | 采用主动量化策略且超额收益稳定 | 2016.1-2023.7 | 167.28% | 86.58% |
| 公私合力 | 个人非热门股投资能力与平台热门股能力结合 | 2016.1-2023.7 | 210.63% | 86.58% |
- 所有组合均显著跑赢同期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且收益差异显著。
- 各组合间超额收益相关性较低,提供多样化投资价值。
多策略复合基金组合构建及回测表现 [page::1][page::2][page::3]

- 通过风险平价与最大信息比多策略加权基金组合,2017.1-2023.7两组合累计收益分别为118.87%、128.33%,均显著优于同期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64.78%。
- 年度收益普遍跑赢基准,组合风险控制更有效。
- 多策略组合年化超额收益5.54%,最大回撤3.55%,信息比1.72;多因子组合年化超额收益5.84%,最大回撤4.36%,信息比1.70。
领先调仓基金组合核心策略与历史收益表现 [page::4][page::5][page::6]

- 筛选领先于市场加减仓时点的主动型权益基金构建组合,所选基金历史3年领先调仓胜率高于75%且领先调仓次数多。
- 测试区间内累计收益129.72%,较基准超43个百分点。
- 年度表现多数年份跑赢基准,领先调仓行为对应显著正收益。
业绩稳定基金组合策略与表现 [page::6][page::7][page::8]

- 基于市场情形划分(涨跌、风格、行业分化度等),构建基金业绩稳定性指标。
- 选取业绩稳定性最高的基金构建组合,2016.1-2023.7累计收益151.87%,超基准65个百分点。
- 业绩稳定性指标与基金收益正相关,业绩稳定基金表现优异且稳健。
冷门优选基金组合构建与回测 [page::9][page::10]

- 以持仓个股热度划分为冷门股(持仓频次后80%),并定量刻画基金对冷门股的投资能力。
- 筛选规模适中且重仓冷门股比例高于30%的基金构建组合。
- 2012.1-2023.7累计收益达到464.57%,大幅跑赢基准195.44%。
长短兼顾基金组合构建要点及表现 [page::11][page::12][page::13]

- 按重仓股持仓周期划分短线股(持有1季度)、中线股、长线股(4季度以上),筛选短线和长线投资能力均强且配置均衡的基金。
- 配置比例及收益表现均优于市场,组合累计收益427.86%,同期基准195.44%。
主动量化基金组合筛选逻辑与历史业绩 [page::13][page::14][page::15]

- 通过基金全称、招募说明书及持仓特征筛选主动量化基金,重点分析风格、板块剥离超额收益及其延续性。
- 主动量化基金选股能力延续性明显,基于超额收益稳定性进行筛选。
- 2016.1-2023.7累计收益167.28%,显著优于基准86.58%。
公私合力基金组合构建及表现 [page::16][page::17][page::18]

- 结合基金所属管理机构的平台核心股持仓能力与基金经理在个人非热门股中的投资能力进行等权打分筛选。
- 筛选出个人非热门股占比超过30%且平台热门股配置充足的基金构建组合。
- 组合2016.1-2023.7累计收益210.63%,超基准显著。
深度阅读
【广发金工|基金研究】另类视角下的主动型权益基金组合构建:从多因子到多策略——详尽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另类视角下的主动型权益基金组合构建:从多因子到多策略》
- 作者:李豪
- 发布机构:广发金融工程研究
-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2日
- 研究对象:主动型权益基金及其组合构建策略
- 核心主题:基于另类视角(历史净值与持仓数据)筛选主动权益基金,构建6类基金组合,并通过多策略方法进行加权,提升超额收益表现。
核心论点
报告提出了六种另类角度的主动型权益基金组合构建方法,包括领先调仓、业绩稳定、冷门优选、长短兼顾、主动量化、公私合力基金组合。通过历史净值和持仓数据的深入分析,发现这些组合均优于同期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并进一步采用风险平价和最大信息比多策略加权,形成覆盖不同动态特征的复合基金组合,实现了更稳健的长期超额收益表现。
该报告强调,基于这些另类视角构建和筛选出的基金组合,均展现出较好的超额收益能力和风险控制性,且多策略组合相比单一多因子组合在信息比上表现更为优异。[page::0,1]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报告摘要与核心数据(第0~1页)
- 六大基金组合构建逻辑:
1. 领先调仓:筛选能够领先市场加减仓单只重仓股的基金;
2. 业绩稳定:在不同市场风格情况下保持业绩排名稳定的基金;
3. 冷门优选:专注于持仓冷门股且投资能力强的基金;
4. 长短兼顾:具备短线和长线重仓股并均衡配置的基金;
5. 主动量化:采用明确量化策略且超额收益稳定的基金;
6. 公私合力:结合个人投资非热门股能力与平台投资热门股能力的基金。
- 历史业绩表现(表1):
- 战绩持续优于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
- 例如,冷门优选和长短兼顾组合在2012年以来累计收益分别超过460%和420%,远超同期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约195%;
- 其他组合如领先调仓、业绩稳定等2016年起累计回报均达到或超过130%以上。
- 组合间关系(表2):
- 季度超额收益的相关系数普遍不高,特别是领先调仓与主动量化间关系为负、业绩稳定与主动量化也为负相关,说明各策略具有较好的多样性,利于组合构建分散风险。
- 多策略组合比较(1.2节):
- 通过风险平价和最大信息比策略对这些基金组合加权;
- 从2017年至2023年6月,风险平价组合累计收益118.87%,最大信息比复合策略累计收益128.33%,显著领先基准64.78%;
- 分年回报均跑赢基准,表现稳健可靠,且多策略组合信息比优于单一多因子组合(1.72 vs 1.70)[page::1,2]
2.2 多策略复合基金组合表现(图1、表3)
图1展示了两个多策略复合基金组合(风险平价与最大信息比)与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的累计净值走势。整体观察:
- 两复合策略组合走势较指数更为稳健,上涨期间更快反弹,跌幅期间相对较缓;
- 最大信息比策略略优于风险平价,显示该种权重分配更有效。
表3分年度显示,两策略组合大多数年份跑赢基准,尤其2020年超额收益显著(约13%-15%),2018年虽均为负收益但跌幅小于基准,反映抗风险性较好。[page::2]
2.3 多策略与多因子基金组合对比(图2、表4)
- 图2清晰展现了多策略和多因子组合超额收益的累积趋势,虽然多因子组合整体跑赢多策略组合,但两者表现相近;
- 表4年化超额收益率分别为5.54%(多策略)和5.84%(多因子),最大回撤多策略为3.55%低于多因子的4.36%,表明多策略在风险控制上略占优势;
- 低相关性为多策略组合在实用中提供了稳健的投资策略选择[page::3]
2.4 领先调仓基金组合(第4-6页)
- 策略逻辑:通过对基金季度重仓股加减仓行为的时间序列分析,识别领先市场进行仓位调整的基金经理(图3、4);
- 指标构建:累计领先调仓次数、领先调仓胜率、累计超额收益,历史3年为考察窗口(图5);
- 组合筛选要求:领先调仓胜率高于75%,权益仓位大于60%,重仓股占比大于40%,成立时间39 months以上等(第5页);
- 业绩表现:
- 累计收益129.72%,显著优于86.58%的基准;
- 分年回报稳定优异,多个年份实现年超额收益,2020年回报70.32%远超基准55.91%(图6,表5)[page::4,5,6]
2.5 业绩稳定基金组合(第6-8页)
- 策略核心:划分市场多维情形(上涨/横盘/下跌,风格强弱,行业分化度等),评价基金在不同市场情形下的业绩排名稳定性,使用收益排名分位数标准差量度稳定性(图7-9);
- 指标筛选:选取在成长/价值市场环境下表现稳定、长期排名靠前基金;
- 组合配置条件:权益仓位>60%,成立时间超过39个月,基金规模>2亿元,基金经理稳定;
- 业绩表现:
- 累计收益151.87%,超越基准许多;
- 年度表现层层优于基准,尤其2020年收益高达72.92%(图10,表6)[page::6,7,8]
2.6 冷门优选基金组合(第8-10页)
- 策略逻辑:基于个股板块内持仓频次,将个股划分为热门、普通及冷门股。冷门股定义为板块内持仓频次最少的80%股票(图11);
- 建立基金投资能力指标:归一化基金在冷门股的组合季度收益,侧重其冷门股投资能力强弱(图12、13、10页);
- 筛选要求:基金规模上限100亿,且重仓冷门股持仓比例大于30%;
- 业绩表现:
- 疯狂的累计收益达464.57%,基准仅195.44%;
- 多年超额收益显著,尤其2014年和2020年表现尤为亮眼(图14,表7)[page::8,9,10]
2.7 长短兼顾基金组合(第11-13页)
- 策略核心:依据重仓股持仓季度数区分短线(1季度)、中线(2-3季)、长线(4季以上)股票,筛选同时具备强短线和长线投资能力并保持稳定配置的基金(图15-17);
- 筛选标准:短线及长线配置比例均>20%,合计占比>66.6%,基金规模2亿至20亿,成立时间>15个月;
- 业绩表现:
- 累计收益427.86%远超基准;
- 各年超额收益持续体现,2020年成功实现高达74.59%的收益(图18,表8)[page::11,12,13]
2.8 主动量化基金组合(第13-15页)
- 基金筛选特征:
1. 基金名称含“量化”;
2. 招募说明书确认量化模型运作;
3. 基金持仓单只股票持仓比例低且均匀(图19);
- 研究维度:风格、板块及龙头股配置,超额收益稳定性,市场环境适应性;
- 发现:主动量化基金超额收益延续性较高(季度相关系数分别达22.59%、20.33%),表明选股能力突出(表9);
- 筛选条件:权益仓位>60%,成立时间>15个月,基金规模>1亿元;
- 业绩表现:
- 累积收益167.28%,高于基准86.58%;
- 各年收益稳定,2023年表现尤为亮眼达9.47%(图21,表10)[page::13,14,15]
2.9 公私合力基金组合(第16-18页)
- 策略构建:
1. 筛选机构旗下主动权益基金,剔除基金经理重叠;
2. 识别机构规模充足且至少包含10只样本基金的公募机构;
3. 选取平台核心股,即被≥20%基金重仓(持仓>2%)的个股构成(图22);
4. 结合核心股的持仓热度划分平台热门股与非热门股;
5. 个人持仓股按持仓热度划分个人热门、普通、冷门股(图23);
6. 两个因子分数合成——基金经理非热门股投资能力与机构平台热门股投资能力(图24);
- 筛选要求:个人非热门股持仓比例>30%,成立时间>15个月,权益仓位>60%,基金规模>2亿;
- 业绩表现:
- 累计收益210.63%,超过基准;
- 层年度超额收益稳定持续,最高2020年70.67%(图25,表11)[page::16,17,18]
---
三、图表深度解读
| 图表编号 | 说明 | 数据与趋势 | 论点联系 | 局限或洞察 |
|-|-|-|-|-|
| 表1(第1页) | 6类基金组合筛选逻辑及累计收益率对比 | 所有组合均超越偏股混合型指数,冷门优选和长短兼顾尤其突出 | 说明基于另类维度筛选的组合具备优良投资业绩 | 样本覆盖期和市场条件对结果有影响 |
| 表2(第1页) | 基金组合超额收益季度相关系数 | 相关系数不高,部分为负,显示策略互补性强 | 支持后续多策略组合构建思想 | 需关注不同风格组合间潜在耦合风险 |
| 图1(第2页) | 多策略复合基金组合累计净值 | 超越基准,稳健增长,最大信息比策略略胜风险平价 | 复合策略有效提升组合表现 | 仅为历史回测,未来表现不确定 |
| 图2(第3页) | 多策略与多因子超额收益对比 | 多因子略优,最大回撤稍大,均保持增值趋势 | 多策略组合风险调整表现更佳 | 多因子组合具体因子未细述 |
| 图6(第5页) | 领先调仓基金组合净值表现 | 明显跑赢基准,短期领先优势突出 | 领先调仓能力可带来超额收益 | 数据仅限截至2023年7月 |
| 图10(第8页) | 业绩稳定基金组合净值表现 | 超额收益显著,尤其市场震荡期表现稳健 | 业绩稳定性是基金筛选关键 | 多维市场划分标准复杂,实际操作成本高 |
| 图14(第10页) | 冷门优选基金组合净值表现 | 历史累积超额收益最高,表现亮眼 | 投资冷门股带来超额收益潜力 | 冷门股流动性风险值得关注 |
| 图18(第12页) | 长短兼顾基金组合净值表现 | 长期持续超越基准,体现平衡策略优势 | 短线与长线配置均衡效果突出 | 规模限制可能造成代表性不足 |
| 图21(第15页) | 主动量化基金组合净值表现 | 波动中稳步上升,接近基准两倍增值 | 主动量化策略稳定性较好 | 量化模型细节未公开,难以复现 |
| 图25(第17-18页) | 公私合力基金组合净值表现 | 长期优于基准,显著超额收益 | 结合公募平台与个人投资优势的策略有效 | 因子相关性虽低,组合复杂度高 |
---
四、估值分析
本报告主要聚焦基金筛选与组合构建策略,对资产估值模型及具体估值计算方法未进行详述,故无传统DCF或倍数估值分析内容。报告重点在于构建多维因子、多策略基金组合,通过历史净值和持仓数据指标进行定量打分与筛选,利用风险平价、最大信息比等多策略加权方式实现风险与收益的优化平衡。
多策略组合采用的风险平价方法主要原则是分配风险敞口至各基金组合,使得组合内各策略风险贡献均衡,最大信息比则寻求权重组合使得组合信息比最大化,提高超额收益的风险调整效率。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提示的风险点主要包括:
- 数据时效与统计口径风险:基金数据、持仓口径及市场环境变化可能影响策略有效性,历史结果不代表未来表现。
- 模型假设与现实差异:采纳历史回测与模型得出结论,不能完全精准反映未来市况与真实表现;
- 策略的内在局限:
- 领先调仓或冷门股投资策略可能面临流动性或信息滞后风险;
- 长短兼顾和公私合力策略对基金经理稳定性和操作一致性依赖较大;
- 主动量化策略受限于模型稳定性和市场变化的适应性;
- 投资建议免责声明:报告明确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强调需投资者结合自身实际审慎决策。[page::0,18]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潜在偏倚:
- 报告多聚焦历史业绩和组合收益,未对市场突发事件和极端情形下的表现做充分分析;
- 许多组合依赖历史3年或更久的稳定数据,当前风格变化可能降低其代表性和可靠性;
- 假设检视:
- 多策略组合强调信息比最大化,但实操中策略权重调整与市场流动性成本未显积分解;
- 冷门股策略与长短期配置基金对持仓规模和流动性的限制高,可能限制策略的规模化;
- 内部细小差异:
- 多策略与多因子组合信息比相近,似乎两者在收益稳定性和风险调整层面敞口相似,但相关性未详细披露;
- 公私合力组合融合个人与机构优势,但实际操作复杂,后台数据需求高,实施门槛受限。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从多维另类视角出发,通过定量指标和稳健的历史回测,构建和验证了6类主动型权益基金组合的有效性。各组合均显著超越相关偏股混合型基金基准,表现尤为抢眼的是“冷门优选”和“长短兼顾”基金组合,累计收益分别超出近2倍与1.8倍。
更重要的是,通过风险平价与最大信息比的多策略复合加权,这些基金组合的超额收益稳定性显著提升,实现了风险分散和收益优化的双重目标。多策略复合组合经过严格市场验证,信息比达到1.72,优于仅为1.70的多因子组合,显示多策略分散风险的优势。
详细分析:
- 各基金组合具体策略合理清晰,比如领先调仓利用基金管理人的判断能力领先市场仓位调整;
- 业绩稳定组合强调在不同市场风格中保持相对优势,体现了抗风格切换能力;
- 冷门优选与长短兼顾延伸出投资因子的深度挖掘,成功捕获了市场非热门与持仓周期多样性带来的阿尔法机会;
- 主动量化和公私合力组合则体现了量化选股与机构+个体合力优势的创新投资理念。
综上,报告充分展现了通过科学系统的基金数据分析与策略多样性组合构建,可实现主动权益基金的超额收益优化。尽管理论基础扎实,但需警惕历史业绩适用局限和市场极端事件风险。整体上,本报告对主动权益基金的组合构建体系提供了具有高度参考价值的框架和策略建议。[page::0-18]
---
备注
本分析严格依据报告原文内容展开,详尽解释所有策略逻辑、关键数据、图表数据趋势及其含义,力求客观全面,遵循原文溯源规范标注。[page::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