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均线系统卖期权策略的修正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针对原有基于均线系统的卖期权策略存在流动性不足及成交价格假设不合理两大问题,提出将交易标的调整至流动性更好的平值及价外一档合约,并修正成交价格为次日均价。修正后策略收益仍显著,震荡行情表现更优,但波动和回撤均有所增加。修正后的成交价格模拟降低了收益率波动,提升策略可操作性与资金容量,单账户资金容量约3000万,策略风险收益特征分析详见相关指标和收益曲线图表 [page::0][page::2][page::4][page::6]。

速读内容


主要结论概览 [page::0][page::2][page::4][page::6]

  • 卖期权策略流动性主要集中在平值及价外1档合约,约占总成交量80%以上,适合资金容量约3000万元的单一账户操作。

- 价外3档合约流动性不足,资金利用效率低,无法满足当前账户持仓限制。
  • 不同行权价的策略表现对比显示,平值合约策略收益率略低于价外深度合约,但震荡行情中能实现更高Theta收益,风险因子结构相近。

- 平值合约策略最大回撤提升到约30%,波动加大,说明承担更高的Delta风险。
  • 成交价格修正为第二天均价后,策略年化收益率有所下降,但夏普比率明显提升,回撤降低,风险控制效果更佳。


期权交易流动性和资金容量分析 [page::2][page::3]




| 期权档位 | -3档 | -2档 | -1档 | 0档(平值) | 1档 | 2档 | 3档 |
|---------|------|------|------|-------------|-----|-----|-----|
| 日均成交量(张) | 6747 | 17478 | 55824 | 101714 | 60369 | 22450 | 8313 |

| 统计指标 | 价外3档 | 价外2档 | 价外1档 | 平值 |
|-------------|---------|---------|---------|------|
| 1000万资金所需合约张数 | 4300 | 4300 | 3500 | 2900 |
| 单账户资金上限(万元) | 2300 | 2300 | 2850 | 3450 |
  • 平值附近合约流动性最好,资金利用效率optimal。

- 单账户持仓限制为10000张,平值及价外1档合约建仓可行。

卖期权策略收益与风险指标对比 [page::4][page::5]




| 统计指标 | 价外3档 | 价外2档 | 价外1档 | 平值 |
|----------|---------|---------|---------|-------|
| 总收益率 | 829.9% | 999.3% | 900.2% | 758.2% |
| 年化收益率 | 180.9% | 203.6% | 190.6% | 170.7% |
| 年化标准差 | 30.8% | 37.2% | 42.2% | 46.8% |
| 最大回撤 | -18.5% | -22.0% | -28.0% | -29.5% |
| 夏普比率 | 5.78 | 5.39 | 4.44 | 3.58 |
| 胜率 | 75.7% | 67.6% | 67.6% | 67.6% |
  • 平值合约收益略低,套利空间相近,风险敞口偏高。

- 震荡行情中,平值档合约收益更高,总收益在2017年内也领先价外深度合约。

卖期权策略重要风险因子对比 [page::5]





  • Delta、Vega和Theta风险因子对比显示,平值合约在震荡市场中Theta暴露更多,贡献主要时间价值收益。

- 平值档合约Delta暴露增加,带来较高的市场方向风险。

交易价格修正后的策略表现 [page::6]




| 统计指标 | 2015年以来均价策略 | 2017年以来均价策略 | 2015年以来结算价策略 |
|----------------|-------------------|-------------------|-------------------|
| 总收益率 | 795.7% | 14.6% | 900.2% |
| 年化收益率 | 176.1% | 69.7% | 190.6% |
| 年化标准差 | 40.4% | 6.5% | 42.2% |
| 最大回撤 | -25.4% | -1.6% | -28.0% |
| 夏普比率 | 4.29 | 10.21 | 4.44 |
  • 策略成交价由当天结算价换成次日均价后,风险指标显著改善,回撤和波动下降,策略平稳性提升。

- 收益率有所降低但夏普率明显提高,说明风险调整后表现更优。

深度阅读

基于均线系统卖期权策略的修正——详细分析报告解构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 基于均线系统卖期权策略的修正

- 作者与发布机构: 证券分析师丁一,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日期: 2017年4月14日

- 主题: 针对此前《基于均线系统的卖期权策略研究》提出的卖期权投资策略,结合实际市场流动性和交易可操作性进行修正与优化。
  • 核心论点与目标:

报告指出原策略存在因合约选择和成交价格假设导致实际执行效果偏差,提出调整合约选择为平值或价外1档合约,以及将成交价格由当日结算价调整为次日均价,从而优化资金容量、控制冲击成本,并改善策略收益和风控指标表现。

整体看,报告强调修正后的策略在震荡行情中更具优势,收益依然可观,且在更接近实际交易环境的前提下,能更准确反映策略的真是表现,给出对投资者具有实际指导价值的操作建议。[page::0,2]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引言



引言部分指出此前的卖期权策略模型存在两大不足,分别是:
  • 流动性不足: 原策略选用价外第三档合约(虚值较深),这些合约流动性较低,限制策略资金容量和实施难度。

- 成交价假设不合理: 原模型假设当天收盘价信号即时以当日结算价成交,忽略了实际操作中的时间滞后和成交价分布,违背流动性现实,影响策略表现准确性。

针对这两点,本文提出针对性的修正方案:选择流动性较好的平值或轻度价外合约,并将成交价修正为次日的成交均价,反映更真实的交易成本与填充价格形成环境。[page::2]

---

2. 流动性优化



2.1 流动性集中在平值附近合约


  • 关键论点:

通过统计近年期权当月合约不同执行价位的日成交量,发现成交主要集中在平值(0档)及接近平值的价外1档(-1和1档)合约,三者合计占到全部成交量的80%以上。平值合约的日均成交量超过5万张,价外1档约2-3万张,流动性相对充裕。相比之下,价外2、3档合约成交量显著萎缩,尤其是3档合约,日均不到5000张,存在流动性不足风险。
  • 数据点挖掘:

- 表1显示2017年以来平值合约的平均成交量最高,为101,714张,价外1档为60,369张,价外3档仅8,313张。
- 图1的成交量走势体现了各执行价档位成交量逐渐增长的趋势,且平值合约稳定领先。
  • 资金容量测算:

- 表2显示1000万资金需要买入的合约数量,平值合约约2,900张,而价外3挡合约需4,300张。
- 单账户持仓上限为10,000张,平值及1档合约符合持仓限制,保证资金运作空间。
- 相对于市场整体成交量,价外三档合约成交机会有限,策略操作受限严重,流动性不足成主要瓶颈。
  • 结论:

上证50ETF期权流动性和持仓限制现实下,卖期权策略应聚焦平值或价外1档合约,以控制冲击成本,单账户资金容量估算约3,000万左右,确保策略有可行的实施空间。[page::2,3]

---

2.2 不同行权价的收益比较


  • 关键论点:

调整行权价后,策略收益仍然可观,且策略对整体风险因子(Delta、Gamma、Vega、Theta)的暴露变化不大,表现出相似的综合风险回报特性。
  • 收益表现:

- 总体来看,价外2档合约表现较优,总收益率和年化收益率均领先,平值合约略低。
- 2015至今(见表3):价外2档总收益999.3%,年化203.6%;平值为758.2%,年化170.7%。但在震荡行情中(2017年以来,表4),平值合约收益显著超过价外合约,年化收益率达到77.3%。
  • 风险指标:

- 平值合约的最大回撤和年化标准差均高于虚值合约,最大回撤达29.5%,年化标准差为46.8%(表3),意味着波动性和风险提升。
- 夏普率则价外3挡最高,平值合约为3.58,显示风险调整后收益下降。
  • 风险暴露分析:

- 图3-5中的Delta、Vega和Theta对比显示,平值合约具有更高的Delta暴露,代表更强的价格敏感度,带来收益和风险的双重放大。
- Theta暴露高说明在震荡行情中能够获得更多时间价值收益,解释平值合约在震荡行情中更优。
  • 结论:

行权价从价外3档调整到平值附近,策略在震荡行情中能获得更高收益,但伴随更大的净值波动和回撤风险。需权衡风险承受能力。

图1:当月合约不同行权价格档位下的成交量走势图(单位:张)
图2:不同行权价下卖期权策略净值图
图3:不同行权价下卖期权策略 Delta 对比
图4:不同行权价下卖期权策略 Vega 对比
图5:不同行权价下卖期权策略 Theta 对比

[page::3,4,5,6]

---

3. 成交价格的修正


  • 问题阐述:

原策略假设当天信号以当日结算价成交,忽略了实际市场成交的时滞以及价格可能出现的差异。实际情况下,交易价格更可能是下一交易日的成交均价,存在一定的滑点和价格影响。
  • 修正方案:

将成交价从当天结算价改为第二天均价,更接近实际可实现的交易价格。
  • 修正后表现:

- 图7显示使用第二天均价后,策略净值增长仍保持稳定,但收益率较原策略有所下降。
- 表5数据显示,修正后2015年以来总收益率从900.2%降至795.7%,年化收益率由190.6%降至176.1%,净值波动(年化标准差)下降,最大回撤缩小,夏普比率轻微下降。
- 2017年以来数据表现更加明显,显示修正提高了风控表现,策略稳健性增强。
  • 结论:

成交价格的修正使得策略更加贴近真实交易环境,尽管总体收益回落,但风险性指标得到改善,回撤风险和波动减小,增加策略的操作现实性和合理性。[page::6]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成交量走势图(页3)


  • 显示2015年至2017年期间,上证50ETF期权不同行权价合约的成交量变化。成交量主要集中在0档(平值)和-1档、1档,明显高于其他档位,且整体成交量稳步增加,反映市场活跃度提升及投资者偏好仍聚焦于平值及邻近价位。

- 成交集中度高的事实为选择平值及价外1档合约作为策略标的提供了充足流动性基础。

表1:日成交量统计(页3)


  • 具体量化了上述趋势,平值合约日均成交超过10万张,且最小成交量也远高于深度价外合约,保证了策略的买卖易执行性。


表2:资金容量测算(页3)


  • 反映不同合约档位在资金要求和账户限制条件下的可行性。基于每日成交量的限制和账户持仓上限,平值和价外1档合约最适合做卖期权操作,保障资金使用效率及避免流动性风险。


图2:策略净值曲线(页4)


  • 四种行权价合约策略的净值走势,价外3档策略净值增长最稳定、波动最低,但收益稍低;平值合约净值增长曲线震荡幅度大,风险和回撤更显著。体现了收益与风险的权衡关系。


表3和表4:卖期权策略表现统计(页4-5)


  • 包含不同时间区间内各类型合约的收益表现及风险指标。平值合约体现稳定但波动较大,虚值合约风险较低但收益率也相对降低。表4聚焦近年震荡行情数据,平值合约优势更明显。


图3、4和5:希腊字母风险指标时间序列(页5-6)


  • Delta:平值合约波动更剧烈且绝对值较大,反映其对标的价格变动更敏感。

- Vega:三种合约的Vega暴露差异中等,意味着对波动率敏感性变化相对有限。
  • Theta:平值合约Theta值较高,能有效捕捉时间价值衰减带来的收益。


图7和表5:成交价格修正影响(页6)


  • 净值曲线清晰展示第二天均价策略较之当天结算价策略收益虽有所回落,但更稳定且回撤较小。

- 统计数据确认策略在实际执行中更稳健,风险调整后回报得到提升(如夏普比率上升)。

---

四、风险因素评估


  • 流动性风险: 价外深度合约流动性差易产生滑点或无法成交,影响策略执行,导致回报预期与实际偏离。修正方案通过优先使用平值靠近合约,缓和此风险。

- 价格执行风险: 假设成交价格为当日结算价不符合实际,会导致策略收益过于理想化。修正为次日均价,更符合市场成交现实,降低滑点风险。
  • 策略波动及回撤风险: 平值合约Delta暴露高,意味着价格波动时可能产生较大损失,导致回撤幅度变大,投资者需关注风险承受能力。

- 账户持仓限制风险: 单账户持仓上限对策略规模限定明显,超额持仓将面临合规风险,修正中充分考虑资金容量合理配置以规避。

报告中未见明确缓解策略,但通过流动性优化及成交价格修正,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上述风险,提升策略的可行性和稳健性。[page::2,3,6]

---

五、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对原策略执行假设的现实偏差进行修正,表明作者在策略框架中保持了审慎态度。

- 然而,在收益与风险指标比较中,表意上虽强调收益依然可观,但平值合约波动幅度及最大回撤显著放大,投资者风险暴露提高,所需承担的潜在损失未做充分强调,风险提示相对温和。
  • 数据大多基于历史统计,且主要集中于特定指数ETF及其期权,是否能推广至其他品种或极端市场情况未深入探讨,存在一定局限。

- 成交价格修正策略虽降低了假设性,但仅调整到次日均价,现实中的滑点、交易失败和限价单失效等市场微观因素仍未覆盖,这可能低估实际操作难度。
  • 风险控制和头寸管理具体执行细节缺失,未见明确风控模型或止损策略论述,有待补充。


---

六、结论性综合



报告“基于均线系统卖期权策略的修正”系统评估了原卖期权策略在实际期权市场中因流动性、资金容量及成交价假设产生的偏差,提出选用流动性较好的平值或价外1档合约替代原价外3档,从成交价格假设上的调整由当日结算价改为次日成交均价。

主要结论包括:
  • 流动性视角: 上证50ETF期权成交量主要集中平值合约及其邻近价外1档,流动性充足,适合作为卖期权标的,规避价外深度合约流动性不足导致的交易风险。单账户资金容量在3000万元左右,符合持仓限制,保证策略资金使用效率。[page::2,3]
  • 风险收益表现: 调整行权价后策略收益依然可观,尤其在震荡行情中,平值合约因Theta暴露新增带来更优表现。但对应的净值波动与最大回撤明显上升,风险特性加剧,需投资者合理评估风险承受能力。[page::4,5]
  • 成交价格修正: 将成交价格修正为第二天均价,使得策略更贴近真实交易,尽管收益率下降,整体波动和回撤显著缩小,夏普比率提升,体现策略稳健性的增强。[page::6]
  • 图表支撑: 图1至图7及表1至表5提供了流动性、资金容量、风险指标和策略表现的详细量化证据,数据与图形一致支持报告核心论断,显示策略优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总体而言,报告以严谨的实证数据和合理的假设调整,提升了均线系统卖期权策略的实际可操作性和风险控制效果,具备较高的参考价值和实施指导意义,但在风险偏好和市场适用范围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

参考文献与数据来源



所有数据和图表均来自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原创研究,时间跨度覆盖2015年至2017年4月,涵盖上证50ETF期权主要合约档位及历史成交数据。[page::3~6]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