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美国 例外论 与 东升西落 的内核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围绕2025年以来全球“东升西落”趋势展开,分析了美国“例外论”三大宏观支柱(财政、AI、资金再平衡)遇到内外挑战的现状及影响,并对比欧洲财政扩张及中国科技股表现,指出美股估值合理度较高且泡沫较互联网泡沫时期轻,短期内资金出现小幅东升西落,关税政策及财政政策推进情况为未来重点观察点。[page::0][page::1][page::8][page::15][page::18]
速读内容
2025年全球资产东升西落趋势及投资背景 [page::0][page::1]

- 美国科技股(“七姐妹”)下跌12.4%,美元指数自110回落至104,回吐特朗普任内涨幅。
- 恒生科技上涨23.1%,欧洲股市上涨11.7%,资金流入中国和欧洲市场回升,美国资金流向波动,整体呈现东升西落迹象。
- 关键问题在于美国“例外论”是否瓦解,决定全球资本流向及未来投资机会。
美国财政政策现状与挑战 [page::1][page::2][page::3][page::5]

- 疫情后美国经济依赖三大支柱:大财政刺激(6万亿美元)、AI驱动科技股暴涨、资金再平衡助融。
- 2025财年政府非必要支出预算基本持平,赤字预计维持高位,DOGE裁员难以实质缩减社会福利支出,财政收缩叙事强化但未实质收缩。
- 美国债务上限悬而未决,债务触顶时间预计在5-9月,美联储缩表放缓以避免流动性紧缩。


欧洲财政扩张力度增强,主要2026年后显效 [page::6][page::7][page::8]

- 德国出台5000亿欧元预备预算,放宽债务刹车限制,国防支出加码,预计2026年财政赤字率将明显抬升。
- 欧盟启动“重新武装欧洲”计划,设8000亿欧元预算支持成员国国防投资。
- 英国计划至2027年将国防开支增至GDP的2.5%。
- 相比之下,美国财政政策受限,扩张性政策落地仍需时间。
美股与中国科技估值趋势对比及AI行情解读 [page::8][page::9][page::11][page::13][page::14]


- 2025年中国科技股显著上涨,估值快速收敛,美国科技龙头估值有所回落。
- 美股科技龙头市值占比达28%,净利润占比21%,盈利支撑估值,泡沫不及互联网泡沫时代。
- 中国科技龙头市值占港股27.1%,但净利润占比仅18.2%,估值合理区间15-16倍PE,盈利提升关键。
- AI行情性质类似互联网泡沫初期,盈利快速上升但估值与盈利匹配度提升,多由情绪驱动,盈利兑现为后续首要观察点。
全球资金流向:小幅东升西落,关税政策关键 [page::15][page::16][page::17][page::18]

- 资金流入中国和欧洲市场加速,南向资金推动港股成交创历史新高,保险和公募资金相对有限。
- 美国资金流入放缓但未完全转出,资金可转向债券和现金等资产。
- 影响资金流向的关键在于美国关税政策,若全面加征且叠加增值税,可能推高通胀并加大资金流出压力。



- 2025年纳斯达克和标普500动态P/E处于偏高水准但未极端,有有限上涨空间[page::19].
未来重要观察时间点 [page::19][page::20]
- 4月2日美国对等关税具体实施情况。
- 年中美国债务上限进展及财政、减税政策推进。
- 中美科技股盈利表现和资本开支动态。
深度阅读
中金:《美国例外论与东升西落的内核》报告详尽分析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美国例外论与东升西落的内核
- 作者:刘刚,项心力
- 发布机构:中金公司
- 发布日期:2025年4月1日
- 主题:宏观经济与全球资产配置视角下,美国的“例外论”是否破灭,以及“东升西落”全球资产资金流向趋势的分析。
核心论点总结:
报告围绕2025年以来发生的全球宏观经济与科技趋势重要转变,特别聚焦美国经济与科技市场表现的三大支柱(财政政策、AI科技优势、资金流动)面临的挑战,探讨全球资产配置由美股主导转向中国及欧洲市场的迹象,并以此解读背后的宏观逻辑及未来可能走向。报告重点关注三个方面:
- 美国“例外论”是否已瓦解,未来财政政策的走向及其对经济和资产市场的影响;
2. AI技术趋势下中美科技股估值差距的收敛及盈利兑现预期;
- 全球资金流动格局的“东升西落”特征及驱动因素。
总体,报告认为美国经济和股市的三大宏观支柱——财政强刺激、AI引领和资金流入,正遭遇欧美、亚洲多方挑战,带来资产流动的结构性变化,且美国“例外论”正面临考验。[page::0,1,8]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美国“例外论”的三大宏观支柱与挑战
关键论点:
- 美国“例外论”基于疫情后大财政刺激(6万亿美元)、AI技术引领的科技股上涨(“七姐妹”科技股涨幅显著)、以及由此吸引的海内外资金持续流入,共同形成三大宏观支柱,支撑美国经济和股市持续强劲。
- 2025年以来,这三大支柱均遭遇多方面挑战:
- 欧洲防务自主及财政扩张;
- 中国科技领域如DeepSeek的快速崛起;
- 美国内部政策随意性、关税风险等带来投资和经济信心冲击。
- 这种多重挑战导致“东升西落”资金流向的资产变动趋势。
数据与支撑:
- 疫情后美国政府财政刺激以政府对私人部门的补贴拉动经济增长,私人部门储蓄率飙升;
- AI科技股表现优于整体标普500,其中“七姐妹”涨幅124%显著高于其它板块;
- 资金流动数据显示,美国吸引海外资金持续增长,但2025年初以来海外资金进入美国速度放缓;
- 欧洲和中国市场资金流入速度加快,触发全球资产配置出现分化和流动性重新分配。[page::1,2]
2. 美国财政政策:收缩叙事与扩张压力并存
关键论点:
- 2025财年美国非必要开支预算与前一年持平,仅增长0.7%,财政扩张力度明显减弱;
- 强制性支出占比大,且调控较难,尤其是社保福利占总支出约45%,难以大幅削减财政赤字;
- 马斯克主导的DOGE部门裁员行动虽引发收缩预期,但短期内对财政影响有限,2025年前五个月财政赤字攀至新高(1.15万亿美元);
- 参众两院就预算决议存在分歧,未来财政方向和赤字规模仍存在不确定性;
- 债务上限问题悬而未决,可能引发资金流动性风险但短期可控,债务上限或于2025年夏季前需处理。
图表解读:
- 图表显示美国2025财年与2024财年非必要开支持平,国防开支部分减少,反映财政收紧趋势有限;
- TGA(财政部一般账户)余额急剧消减,债务上限悬而未决对财政为潜在压力;
- DOGE裁员影响于部分部门集中,但整体开支削减受限。此外,马斯克裁员引发抵制,特斯拉股价大幅波动图示清晰。
[page::2,3,5,6]
3. 欧洲财政扩张力度加大,开启“东升”篇章
关键论点:
- 由于美国军事援助减少和地缘局势需求,德国、英国及欧盟整体背离长期财政纪律,开启财政扩张。
- 德国出台5000亿欧元基础设施及气候投资基金,国防开支打破“债务刹车”限制;
- 欧盟提出“重新武装欧洲”计划,支持成员国增加国防预算并提供贷款保障。
- 英国计划提升国防支出至GDP 2.5%以上。
- 预计欧洲财政净赤字从2024年起明显扩大,2026年财政扩张对经济驱动作用明显。
数据详解:
- 德国杠杆率相对低,财政刺激空间充足;
- 该计划或使德国赤字率提升至4.4%~5%,超越金融危机期历史高点;
- 财政扩张对欧股及欧元区资产有中长期利好,[page::6,7,8]
4. AI趋势:中美科技估值收敛,盈利兑现成为关键
关键论点:
- 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AI技术快速进步,打破美国“AI一枝独秀”的局面;
- 近阶段中美科技龙头股股价与估值有所收敛,中国科技股动态P/E从13.3升至16.2,美股七姐妹则由31.2降至26.3,总体估值差距大幅缩小;
- 纳斯达克100与恒生科技动态P/E差距从13.4倍减至6.1倍;
- 美国科技龙头股市值占比达28%,净利润贡献21%,均超过互联网泡沫时期,说明当前科技估值具有盈利支撑,泡沫程度有限;
- 当前AI行情类比互联网泡沫初期(1997-1998年),尚处于快速增长、盈利稳定上升阶段,投资者情绪未过热;
- 恒生科技近期风险溢价下降,股价上涨更多由情绪带动,合理估值15-16倍,对盈利改善依赖较大;
- 未来关键为资本开支向盈利兑现的转型,技术应用落地将驱动业绩及估值进一步提升,2025下半年为观察重点。
关键图表:
- 中美科技龙头股价及PE走势对比,展示估值收敛趋势;
- 纳斯达克100与恒生科技的动态P/E对比;
- 美国科技股市值与净利润占比对比互联网泡沫时期;
- 资本开支增速下滑图表,反映盈利兑现转向趋势。
[page::8,9,10,11,12,13,14]
5. 全球资金流动:“东升西落”态势成形但幅度有限
关键论点:
- 资金流动显示中国和欧洲资金流入加速,美股资金流入放缓但未出现明显逆转;
- 南向资金大幅流入港股,交易占比创新高,资金流入结构以风险偏好较强的个人、私募为主,机构资金启动有待观察;
- 欧美股票基金资金流动趋于谨慎,部分重新流入美股,但资金多样化配置,非此即彼;
- 巴菲特持有大量短债和现金,体现市场谨慎情绪;
- 关税政策和美国内政政治将强烈影响未来资金流动格局,若关税升级叠加增长型政策滞后,将施压美股市场并促使资金加速流出。
图表应用:
- 港股南向资金流入与恒生指数走势的对应关系;
- 股票型基金海外流入流出趋势展示;
- 巴菲特现金及短债持仓比例图。
[page::15,16,17,18]
6. 风险与未来观察点
- 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是近期最大风险,4月2日对等关税的具体执行将直接影响市场情绪及资金流向;
- 美国年中债务上限问题及相关财政政策(减税、投资)推进情况对财政收缩或扩张走向关键;
- 中美科技股2025年盈利表现是AI趋势的关键验证点;
- 美国通胀仍可能受关税和移民供给等冲击上升,关系美联储利率政策路径。
[page::17,18,19,20]
---
三、图表深度解读
报告中的图表覆盖了财政支出构成、债务上限影响、科技股估值对比、资金流入流出等多个关键领域。
- 全球资产表现图(图示美元计价的股票、债券、外汇等表现):
- 展示了2025年以来美股大跌12.4%,中国恒生科技上涨23.1%,欧洲股市上涨11.7%。
- 体现“东升西落”趋势的初步量化证据,指向美元调整与资金重配置。
- 美国财政支出结构及增长对比图:
- 2025非必要支出预算与2024基本持平,反映财政收缩预期,但强制性支出仍高企,难大幅削减赤字。
- DOGE裁员图表显示实施细节,部门裁员比例及其对财政影响有限。
- 科技股估值与盈利图:
- 反复体现美国科技股与中国科技股动态PE及盈利占比对比,估值差距缩小。
- 节选多年历史数据对比,显示当前估值尚未泡沫化,但关注盈利兑现。
- 资金流动图:
- 南向资金流入创近年新高,恒生国企指数与资金流入匹配。
- 美股海外基金资金流动趋势分析。
- 巴菲特现金及短债持有比例高企,反映投资者风险偏好变化。
- 通胀预测图及消费者信心指数:
- 展示美国产品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预测下降趋势,但关税等因素对通胀预期构成扰动。
---
四、估值分析
报告中对科技股估值的分析基于动态市盈率(12M Forward P/E)指标,对比了美国科技龙头(“七姐妹”)与中国科技龙头(“十巨头”)及相关指数(纳斯达克100、恒生科技)。重要估值逻辑包括:
- 动态市盈率(12个月前瞻P/E):反映市场对未来盈利的价格,动态P/E下降意味着估值收紧。
- 风险溢价(Equity Risk Premium,ERP):风险溢价的变动影响股票估值,报告指出港股近期上涨主要由风险溢价回落驱动。
- 盈利匹配估值:通过比较动态P/E与ROE(净资产收益率)预期,判断科技股是否存在估值泡沫。
- 估值收敛:随着中国科技龙头P/E的上升和美国科技龙头的收缩,两者估值差距明显减小。
报告提示,合理估值水平应围绕15-16倍动态P/E(中国科技),和26倍动态P/E(美国科技),并强调未来盈利改进对于估值上升的关键性意义。整体看,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科技估值,目前处于合理范围且存在弹性。[page::8-14]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财政政策执行不确定性:美国财政收缩叙事强化,但具体措施落实困难,债务上限悬而未决,可能导致市场流动性波动;
- 关税政策升级风险:4月2日对等关税具体实施可能引发美国产业链和通胀压力,影响经济增长和市场信心;
- 技术创新周期风险:AI领域是否能顺利实现应用落地和盈利兑现,左右中美科技股未来走势;
- 资金流动变化风险:全球资金是否发生长期转向,欧美资金回流是否持续,对资产价格形成压力;
- 政治因素:包括美国中期选举结果,以及欧洲财政扩张政策推进速度等。
报告未具体提供缓解策略,但强调关注未来重要观察时点,如美国债务上限处理、财政预算决议、关税政策实施、科技股盈利数据等。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虽指出美国“例外论”面临挑战,但仍认为短期内未彻底瓦解,持谨慎乐观态度,提示观察未来是否出现更多实质性政策支持;
- 对DOGE裁员及财政收缩给予了较为中性甚至偏保守的评估,强调裁员效果有限且市场反应存在夸大;
- AI领域估值对比虽显示中美收敛,但承认上涨主要受投资者情绪驱动,盈利改善是估值可持续的关键,避免过度乐观;
- 对资金流动的解读避免将资金从美股流出等同于完全的资本转移,体现理解资金配置多元化的复杂性;
- 欧洲财政扩张虽力度大,但报告明确其短期经济影响有限,体现对财政政策传导效率的理性判断。
整体报告立足严谨数据和逻辑,避免单一极端论调,体现专业分析的谨慎与客观。
---
七、结论性综合
2025年以来,全球宏观经济环境与科技创新格局出现显著变化。报告指出:
- 美国经济支撑的三大“例外论”核心支柱——财政强刺激、AI科技领先优势、资金持续流入——正在遇到欧洲财政扩张、中国科技创新和美国内部政策挑战,导致全球资本加速流向东亚和欧洲,带来“东升西落”的格局特征;
- 美国财政政策虽未实质收缩,但赤字规模高企,财政纪律松动的传言增多,债务上限问题悬而未决,将成为年底前市场波动重要风险;
- 欧洲国家尤其德国大幅扩张财政支出,政策跳脱多年财政纪律束缚,将带来中长期经济与金融资产增长动力;
- 中美科技股估值差距明显收窄,深度竞争与共生局面形成。美国科技股估值虽处高位,但盈利能力支撑估值,泡沫化水平低于互联网时期。中国科技股估值反弹主要受情绪推动,盈利改善是估值能否进一步提升的关键;
- 全球资金流向呈现明显结构调整,南向资金流入港股达新高,欧洲资金扩张,美股资金流动趋于分化,未来资金归向受关税政策和经济增长预期影响明显;
- 未来关键观察点聚焦美国财政政策进展、中国财政支出节奏、科技股盈利表现及关税政策执行。
基于此,报告认为当前全球资本市场和财富配置的核心变量正在演变,投资者需高度关注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与欧洲、中国的新兴发展动力,谨慎评估“东升西落”是否为持久趋势及其对资产的深远影响。
---
附:报告包含多张详实图表,如美国财政预算结构、DOE裁员比例,科技股市值与动态估值趋势,资金流入流出图等,皆为观点提供实证支撑。请见报告中图表部分详细解读。
---
溯源标注:本文所有观点及数据均来源于《美国例外论与东升西落的内核》报告内容,页码标注详见各段落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