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程:震荡与加速行情的选择——A股量化择时研究报告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基于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研发的量化择时模型(GFTD、LLT),结合市场结构表现、行业与市场估值、资金流动、市场情绪及宏观因子,深入分析当前A股市场趋势。结论认为当前处于货币上行周期,市场面临加速行情和震荡行情两种可能,结构性行情仍将持续,且量化择时模型给出看多信号,风险主要在震荡操作的成本和模型失效风险。报告详细回顾了行业与市场估值分位数、新高新低比例、均线结构及基金仓位等关键指标,为投资者提供了明确的中期择时指导[page::0][page::3][page::5][page::12][page::17][page::18]。
速读内容
市场结构与涨跌表现 [page::3][page::4]

- 2020年6月15日至19日,上证综指涨1.64%,创业板指涨5.11%,沪深300涨2.39%。
- 行业涨幅最大的是钢铁、农林牧渔、医药生物,银行等板块表现较弱。

市场与行业估值情况 [page::5][page::6][page::7][page::8]
| 指数 | 10%分位数PE | 50%分位数PE | 最新PE | 10%分位数PB | 50%分位数PB | 最新PB |
|-------|------------|------------|--------|------------|------------|--------|
| 沪深300 | 9.8 | 13.5 | 12.6 | 1.4 | 1.7 | 1.4 |
| 创业板指 | 35.7 | 50.7 | 64.0 | 3.3 | 4.7 | 7.3 |
- 沪深300当前PE低于50%分位,创业板指PE高于50%分位。
- 估值较低的行业包括农林牧渔、房地产、建筑装饰、建筑材料、非银金融。
- PB最低行业包括采掘、建筑装饰、公用事业、银行和房地产。


市场情绪与资金流向指标 [page::9][page::10][page::11][page::12]
- 新高比例提升至7.6%,新低比例降至0.9%,市场情绪趋于积极。
- 有效涨跌停板数量波动,个股均线结构显示均线强弱指标波动明显。
- 基金仓位略降至89.7%,主流ETF估算本周出现净流出约38亿元。
- 上证50ETF期权成交的看涨看跌比(CPR)近期超出布林通道上轨,蓝筹股短期或存在超买风险。




量化择时模型表现及结论 [page::12][page::13][page::18]
- GFTD和LLT模型均给出上证综指、沪深300及其他主要指数涨的信号,表明中期看多。
- 模型积累收益净值整体向上,显示择时策略在长期具有一定有效性。
- 当前市场处于2019年以来货币上升周期,历史上5次M1上升期间4次出现牛市,1次震荡市。
- 下半年市场展望包含加速行情和震荡行情两种可能,结构性行情延续,震荡风险可视为加速行情操作成本。


宏观因子与市场表现关系 [page::16][page::17]
- 货币供应M1同比与股市涨跌高度相关,M1持续上升通常伴随牛市。
- 通过定义4类宏观因子事件(短期高低点、连续涨跌、历史高低点、走势反转)筛选有效因子事件。
- 历史数据显示,CPI同比、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及WTI原油连续下跌等事件对股市有积极影响。



日历效应与结构性行情 [page::14][page::15]
- 6月份多为震荡,7月及7月初上涨概率较高。
- 结构性行情表现为行业涨幅差距大,重点关注高ROE龙头公司和弱势行业补涨机会。

| 时间窗口 | 上证指数平均涨幅 |
| -------- | ---------------- |
| 7.1前一月 | -2.8% |
| 7.1前双周 | -1.2% |
| 7.1前一周 | -0.6% |
| 7.1后一周 | -0.3% |
| 7.1后双周 | 0.6% |
| 7.1后一月 | 1.7% |
- 高风险提醒:量化模型成功率约80%,但市场极端波动可能导致模型失效,需注意风险控制。
深度阅读
《金融工程:震荡与加速行情的选择——A股量化择时研究报告》详尽解读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报告标题: 金融工程:震荡与加速行情的选择 —— A股量化择时研究报告
发布机构: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主要分析师团队成员: 罗军(首席分析师),安宁宁(联席首席分析师),文巧钧(资深分析师)等,团队多次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殊荣
发布日期: 2020年6月14日(正文内容时间范围2020年6月15日至19日)
报告主题: 通过量化择时模型和宏观经济周期分析,评估当前A股市场趋势,重点研究震荡行情与加速行情的可能性,以及行业估值与市场情绪的分析。
核心观点及目标:
- 量化择时模型(GFTD和LLT)均显示A股市场主要指数处于多头趋势中,择时信号向上。
- 当前正处于M1货币供应同比上升的周期,根据历史数据,该阶段通常伴随着市场震荡或牛市。
- 报告强调下半年A股市场存在两大可能趋势:一是基于货币上升周期的加速行情;二是市场震荡格局持续,结构性行情延续。
- 对市场的策略建议偏向于积极看多,视震荡风险为加速行情的成本。
- 具体行业估值、市场结构和情绪指标均进行了细致分析,为投资者提供择时及行业布局参考。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市场表现回顾
结构表现
- 六大主要指数方面,创业板指周涨幅最高达到5.11%,中小板指和中证500指数紧随其后(分别为4.14%和3.50%),反映中小盘和成长股强势;上证综指涨幅相对较小,仅1.64%。
- 中证各指数涨幅整体均为正(1.94%至3.26%),显示市场整体处于向上节奏。
行业表现
- 行业涨幅前五包括钢铁、农林牧渔、医药生物、电子和通信,这五个行业均显示出显著的上涨动力,体现大宗商品周期和科技消费两条主线的活跃。
- 相对落后的板块有纺织服装、银行、建筑材料、交通运输、国防军工,显示出部分传统行业受限或资金关注度较低。
2.2 市场与行业估值
市场整体估值(PE与PB)
- 沪深300指数最新PE为12.6倍,略低于历史50%分位数13.5倍,显示市场整体估值处于中性略偏低位,存在估值修复空间。
- 创业板估值水平显著较高,最新PE达64倍,高于历史中位数50.7倍,表明科技成长板块估值处于较高水平。
- PB方面,沪深300最新为1.4倍,低于历史中位数1.7倍,创业板PB远高于中位数,说明创业板成长预期大幅提升。
行业估值细化
- 估值最低接近历史低位的行业(PE角度)包括农林牧渔(19倍,距离10%分位26倍仅0.73倍)、房地产(8.9)、建筑装饰(9.8)、建筑材料(14.3)和非银金融(15.3),提示投资价值凸显。
- PB最接近历史底部的行业主要是采掘(0.9倍,0.67倍10%分位)、建筑装饰、公用事业、银行和房地产。
- 反映了周期品板块(钢铁、采掘、有色金属)和地产及基建类板块仍较低估,价值投资潜力较大。
- 估值相对偏高的行业多为计算机、高科技、休闲服务等创新消费相关行业。
2.3 市场情绪跟踪
- 新高新低指标显示,市场新高个股数占比上升,而新低个股数下降,反映整体市场情绪积极,优质个股有所活跃。
- 有效涨跌停板数量近年流水稳定,无异常爆发,符合震荡上行的市场特征。
- 均线结构指标多头排列比例上升,显示市场短中期趋势向好。
- 基金仓位虽处于高位(约90%),但较上周略有下降,反映谨慎情绪。
- 主流ETF资金流向本周净流出约38亿元,提示配置性资金存在短期调整。
- 期权市场上证50ETF看涨成交量较高,处在布林带上轨区间,提示蓝筹股短期存在超买风险。
2.4 择时模型分析
- GFTD和LLT两大量化择时模型均发出“买入(涨)”信号,覆盖上证指数、沪深300、深证成指等主要指数,模型历史成功率约80%。
- 两模型在沪深300的累积净值均呈上升趋势,体现量化策略的有效性及市场多头格局的支持。
- 择时模型与市场趋势验证契合,强化了后市看多的策略判断。
2.5 日历效应
- 根据2000年至2018年超过19年历史数据统计显示,7月初至7月中旬各板块涨幅表现正面概率较高,尤其是7月1日后一周和两周,上涨概率均超过60%。
- 但月初7月1日前尤其是前一月及双周区间存在负收益风险,建议短期注意节奏控制。
2.6 宏观视角
- 货币M1同比上升阶段,历史上主要见证5次周期,其中4次行情以牛市形式出现,1次震荡,呈现大周期看多逻辑。M1当前处于上行期,预计周期高点或延续至2021年年中。
- 历史上A股在M1增长期间下跌概率较低,且多存在较为显著的牛市行情。
- 结合PPI同比、CPI同比、海外10年期国债收益率、WTI原油价格等宏观指标,历史数据显示其短期高点或连续下跌事件对股票资产呈积极影响(看多信号)。
- 宏观因子事件的定义采用短期高低点、连续上涨下跌、历史新高新低及反转信号,辅以历史胜率和系统稳定性筛选,有坚实的数理和统计基础。
2.7 综合市场展望
- 本报告提出两种未来市场发展路径:
1. 加速行情:在货币上升周期、结构性行情延续和资金持续流入背景下,成长股和优质高ROE龙头持续上涨,结构性分化显著,部分弱势板块补涨,市场整体加速。
2. 震荡行情:以上证指数3000-2800为区间核心,行情呈宽幅震荡,反映资金力量在周期内暂时平衡,震荡但缓慢上移,维持震荡市格局。
- 当前市场存在震荡风险,但视其为加速行情的操作成本,建议积极布局。
- 从货币周期看,预计行情延续时间和空间依然较大,短期波动情绪仍需关注,但长期立场坚定。
- 报告同时提醒,模型虽成功率较高,但非绝对,市场极端情况仍需警惕,特别是市场结构和行为变化可能导致策略失效。
---
3. 图表深度解读
图表1&2(第0页):GFTD和LLT 择时模型对沪深300择时表现
- 图示分别展示两模型择时策略净值与沪深300指数的历史走势对比。
- GFTD模型净值出现多次显著上涨高峰,与沪深300指数拐点大致同步,说明模型良好的趋势捕捉能力。
- LLT模型净值波动较为平稳,但始终维持增长趋势,体现稳健性。
- 两模型择时信号时间点均较为接近,均在各指数发出持续买入信号,支持市场多头格局判断。
图1&2(第3页):市场结构表现
- 图1显示本周各主要指数的周收益率,其中创业板收益最高(5.11%),紧随其后中小板(4.14%)和沪深300(2.39%),反映中小盘和成长股行情强劲。
- 图2扩展分析中证体系100、200、300、500、800、1000指数涨幅,显示中证500(3.5%)领跑,说明中盘力量较为明显。
- 两图共同表明近期市场整体为普涨结构,且成长和创新板块表现突出。
图3(第4页):行业涨幅排行
- 钢铁、农林牧渔、医药生物三大行业涨幅超过6%,表现极强,显示周期类和防御类板块同时发力。
- 银行板块跌幅最大,为唯一下跌行业(约-1%),反映金融板块在当前阶段表现疲软。
表1&图4(第5页):主要指数PE统计与走势
- 表1数据体现不同指数PE分位点,最新PE都处于50%分位以下,特别是沪深300和上证综指。
- 图4长期PE走势体现创业板波动幅度最大,且远高于其他指数,反映创业板成长属性和估值弹性。
- PE统计表明市场整体保持估值合理,存在向上空间。
表2&图5(第6页):主要指数PB统计与走势
- PB层面,沪深300和上证综指处于较历史中位数低位,创业板PB远高于中位数,反映成长板块价格对账面净资产溢价较大。
- 图5显示中小板和创业板PB持续高企,存在结构性分化。
表3&4(第7-8页):行业PE与PB波动区间对比
- PE方面,农林牧渔最新PE为19倍,仅为历史10%分位数26倍的73%,显著低估;反之计算机73.8倍,远高于最低30.1倍。
- PB方面,采掘0.9倍仅为历史10%分位数1.4倍的67%,显示估值处于底部区域;食品饮料等消费类板块PB高于历史中位数,两极分化明显。
图6(第9页):市场新高新低比例
- 新高比例(蓝色)缓慢上升,新低比例明显下降,反映市场个股普遍向好,市场广度改善,投资情绪提升。
图7(第10页):有效涨跌停板数
- 涨跌停板数量与上证指数走势相辅相成,没有出现异常集中爆发,暗示市场处于相对平稳的波动区间。
图8(第10页):个股均线结构指标
- 多头强弱指标波动,对应上证指数变化明显,整体保持多头优势,但波动性仍存在,提示短期调整风险。
图9&10(第11页):基金仓位与主流ETF规模净流入
- 基金仓位维持高位,略有回落,说明主动管理资金仍做谨慎配置。
- 主流ETF净流入转为净流出,规模减少38亿元,短期或受获利回吐压力。
图11(第12页):期权成交量看涨看跌比
- CPR指标持续接近布林带上轨水平,反映期权市场短期看涨情绪饱和,尤其蓝筹股存在较强超买迹象。
图12&13(第13页):择时模型净值历史表现
- GFTD模型净值曲线走势更为震荡,LLT曲线较为平滑,两者均实现长期正收益。
- 证实模型在捕捉市场趋势、降低策略风险方面的有效性,为投资决策提供支持。
表6&7(第14-15页):历史日历效应数据
- 统计显示7月初一周及之后涨幅概率和回报率较高,尤其中小盘和创业板表现明显,有季节性上涨预期。
- 6月区域多处于震荡态势,短期需控制择时风险。
图14(第16页):权益市场与货币通胀周期关系
- M1同比(绿色曲线)逐步上升,权益市场(万得全A)呈现牛市或震荡上升趋势,PPI与股市走势存在联动。
- 历史数据显示货币上行大周期对股市形成支撑。
图15&16(第16-17页):宏观因子事件与定义
- 全面覆盖25个宏观指标,定义四类因子事件(高低点、连续上下、历史极值、走势反转),并筛选大概率影响资产表现的有效因子事件。
- 分析显示CPI回落、美国10年债收益率下降、WTI油价下跌等事件通常利好股市,有助于投资者理解宏观环境变化对市场的传导机制。
---
4. 估值分析
报告没有直接使用DCF模型或详细的市盈率倍数法推导具体目标价,但通过深厚的历史估值分位分析,结合宏观货币周期与市场情绪,采用复合多维度量化择时策略,给出了相对明确的市场趋势判断和投资建议。
- PE和PB分位数的历史估值支撑是报告估值判断的核心元素。
- 通过量化择时模型历史回测净值,验证估值与趋势判断相协同。
- 宏观因子事件分析进一步强化估值合理性和市场情绪的理解。
报告强调估值具备配置价值但需警惕结构性分化风险,高成长行业估值较高,周期类及金融地产估值相对较低,适合投资者关注价值重估机会。
---
5. 风险因素评估
- 量化模型存在失败风险,尤其面对极端市场波动时可能失效。
- 市场结构与参与者行为的变化可能使历史回测策略失效。
- 不同量化模型可能得出不同结论,须综合多角度研判。
- 震荡风险作为加速行情的成本需要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评估。
- 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变化及突发事件均可能带来不确定性。
该报告明确警示投资者应结合模型信号,灵活控制风险,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模型或历史规律。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偏向正面表述市场机会,较少深入探讨外部突发风险(如国际环境恶化、地缘政治风险)。
- 模型成功率虽为80%,但市场异常波动的发生概率和影响未详细量化,实际应用中仍需谨慎。
- 对技术指标和估值低位的行业多有正面解读,但部分行业的结构性问题和公司基本面风险覆盖较少。
- 报告强调牛市可能,但在传达乐观同时也保留震荡风险,视震荡为成本,表达较为平衡。
- 结构性分化的描述清晰,但对底层因子如政策面、行业趋势的深入解读相对有限,留有拓展空间。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通过广泛且细致的量化分析,结合宏观经济视角和历史数据,科学地评估了2020年中至下半年A股市场的主要趋势及投资机会。量化模型(GFTD与LLT)均确认当前多头趋势,主要指数及主要板块均发涨信号。
市场估值方面,沪深300等核心指数处于历史中值附近或偏低,存在合理的估值安全边际,同时创业板估值相对较高。行业内周期核心板块尤其是农林牧渔、采掘、地产等估值接近历史低位,存在价值投资机会。市场情绪指标积极,个股新高比例增加,支持后市上涨的动力;但同时资金面流出和期权市场超买信号预示短期仍需警惕波动。
宏观视角下,A股正处于货币M1同比上升的周期。历史经验表明,这类周期多伴随牛市或震荡后向上格局,未来周期预期延至明年年中。面对震荡与加速两种行情可能,报告更倾向于加速行情,认为震荡是加速行情的风险成本,建议主动积极布局结构性投资机会。
最终评级与建议: 两大量化择时模型一贯看多,结合估值、市场情绪和宏观因子事件数据,报告展现出对市场中期向好的坚定判断,建议投资者积极参与结构性行情,同时控制震荡带来的风险。报告严正提醒模型风险和历史数据局限,建议以量化择时为辅助,结合宏观与基本面多维度判断。
---
参考溯源页码
本分析中引用的页码详见报告原文页码标注,涵盖0至18页的核心内容,其中图表数据鉴别及解读贯穿全文各页。
[page::0,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
此详尽分析基于报告原文内容,秉持客观、专业立场,完整覆盖报告结构及核心论点,确保读者对A股当前量化择时研究有全方位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