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河汽车石金漫】行业双周报丨7月车市淡季不淡,新能源渗透率回升至历史高位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分析了2025年7月份国内汽车市场表现,产销量同比保持高增长,尽管进入传统淡季但终端需求依然较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回升至历史高点,出口增长主要由新能源车型驱动,预计后续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车型上市将持续推动渗透率提升,行业整体景气度良好[page::0][page::1]。

速读内容


7月车市产销量保持同比高增长,环比呈季节性回落 [page::0]

  • 7月汽车产量259.1万辆,同比增长13.3%,销量259.3万辆,同比增长14.7%。

- 虽然环比销量下降10.7%,但终端需求依然强劲,呈现“淡季不淡”态势。
  • 出口57.5万辆,同比增长22.6%,增长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出口带动。


乘用车与商用车销售表现及补贴政策支撑 [page::0]

  • 7月乘用车销售228.7万辆,同比增长14.7%,其中国内销售178.8万辆,同比增长12.1%。

- 商用车销售30.6万辆,同比增长14.1%,其中重型货车增长显著,同比增长45.6%。
  • 部分地区(如甘肃、广西)陆续“重启”汽车置换补贴,预计将继续支撑终端需求。


新能源汽车销售与渗透率创新高,出口增长强劲 [page::0]

  • 新能源汽车销量126.2万辆,同比增长27.4%,渗透率达48.7%。

- 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97.5万辆,渗透率54.5%,达到今年9-10月历史高点水平。
  • 7月新能源汽车出口22.5万辆,同比增长120%,其中纯电动汽车出口14.1万辆,同比增长83.6%。

- 预计随着多款新能源车新产品上市,新能源渗透率将持续逐月提升。

行业估值分析与风险提示 [page::1]

  • 各细分板块市盈率区间16.59倍至42.34倍不等,摩托车及其他板块市盈率最高。

- 风险因素包括汽车销量及政策效果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

汽车板块行情表现回顾 [page::0]


  • 近两周汽车板块涨幅5.64%,排名第10。

- 摩托车及其他子板块涨幅达16.76%,表现领先。

深度阅读

【银河汽车石金漫】行业双周报丨7月车市淡季不淡,新能源渗透率回升至历史高位——深度分析报告解构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银河汽车石金漫】行业双周报丨7月车市淡季不淡,新能源渗透率回升至历史高位》

- 作者:石金漫、张录荻、秦智坤
  • 发布机构: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 发布日期:2025年8月20日
  • 研究主题:汽车产业,重点关注2025年7月中国汽车市场产销数据,新能源车市场表现,行业动态以及投资建议

- 报告核心观点及目的
- 报告分析了7月中国车市产销量,强调尽管进入传统淡季,车市表现强于预期,呈现“淡季不淡”状态。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升至历史高位并持续回升。
- 出口表现良好,新能源车出口增长推动整体销量增速。
- 预计未来新能源新车型上市将继续推动市场增长。
- 分析行业当前估值水平与风险提示。

本报告通过详实数据支持,揭示当前中国车市结构性转型迹象,提示投资者关注新能源汽车市场机遇及潜在风险。[page::0,1]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核心观点与双周市场表现剖析



关键论点总结:


  • 7月车市总体表现

- 进入传统淡季,环比销量有所下滑,但同比销量实现两位数增长,表现强劲。
- 国内终端需求较好,部分区域置换补贴政策重启,提供消费支撑。
  • 产销量数据

- 7月产量259.1万辆,同比增长13.3%,环比下降7.3%。
- 同期销量259.3万辆,同比增长14.7%,环比下降10.7%。
- 国内销量201.8万辆,同比12.6%,环比下滑12.7%。
- 出口57.5万辆,同比提升22.6%,体现新能源出口动力。
  • 车型销售细化

- 乘用车7月销量228.7万辆,同比增长14.7%,环比下降9.8%。
- 商用车30.6万辆,同比增长14.1%,环比下降17.1%,其中重型货车增幅尤为显著(同比+45.6%)。
  • 新能源汽车重点

- 7月新能源车销量126.2万辆,同比增长27.4%,占汽车总销量比例48.7%。
- 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97.5万辆,同比增长14.4%,渗透率54.5%,恢复至2024年9-10月历史最高点。
- 新能源车出口22.5万辆,同比增幅达120%,环比提升10%。

推理依据:


  • 产销数据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权威性高,环比数据体现传统淡季影响,依然出现同比高增长说明底层需求稳健。

- 置换补贴政策复苏激发部分区域需求,尤其推动国内销量。
  • 新能源高渗透率与出口扩张表明市场结构性变化,新能源替代效应加快,出口市场对新能源车型接受度提升为新增增长点。


数据点重要性:


  • 产销同比增长均超10%,尤其新能源车同比增长高达27.4%,表明产业升级驱动力强劲。

- 新能源车占比接近50%,已经成为汽车市场不可忽视的主流力量。
  • 出口销量特别是新能源出口翻倍增长显示对外市场拓展态势良好。


预测推断:



报告暗示7月虽环比下滑,但全年视角下车市处于复苏期,并结合虽然存在淡季因素,但新能源车型增量及补贴政策起到托底和刺激作用,预计下半年汽车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仍将保持上升趋势,且新车型上市将推动整体需求恢复[page::0]。

---

2.2 双周行情回顾


  • 上证综指、深证成指、沪深300指数均上涨,分别为3.84%、5.85%和3.64%。

- 汽车板块相较市场表现良好,涨幅5.64%,位列行业板块第十。
  • 摩托车及其他、零部件、商用车等细分子板块表现分化,摩托车板块涨幅最高达16.76%。


此行情表现反映投资者对汽车行业基本面变化的积极态度,尤其对细分领域中摩托车及零部件产业链的热度较高[page::0]。

---

2.3 估值分析



本报告提供了各汽车细分子行业的市盈率(PE)和市净率(PB)数据:
  • PE分别为:

- 销售及服务42.34倍
- 摩托车及其他28.83倍
- 零部件28.01倍
- 乘用车23.21倍
- 商用车16.59倍
  • PB分别为:

- 摩托车及其他3.72倍
- 零部件2.94倍
- 乘用车2.31倍
- 商用车1.76倍
- 销售及服务1.48倍

这些估值反映出细分市场的成长性预期差异,如销售及服务板块估值最高,可能由于其未来增长潜力和市场活跃度更高,商用车估值偏低或反映行业成熟及盈利相对稳定。

估值分析有助于投资者识别当前板块投资价值,衡量风险与回报匹配度[page::1]。

---

2.4 风险提示



报告指出四大风险因素:
  1. 汽车销量不及预期风险:国内外经济环境、政策调整等因素可能导致需求回落。

2. 政策效果不及预期风险:补贴政策、环保法规等若未达成预期效果,影响市场活力。
  1.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随着新能源渗透和市场多样化,企业竞争可能加剧,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4. 人形机器人量产不及预期风险:虽属于前沿技术领域,但相关技术未能按预期落地会影响相关联企业发展预期。

风险提示使投资者有清醒认识,不盲目乐观,同时关注行业不确定性因素[page::1]。

---

2.5 研究团队介绍及评级体系


  • 三位核心分析师均具备扎实的汽车行业与新能源汽车研究经验,团队背景多元且具有多年行业研究和投行经验。

- 评级体系基于相对市场基准的指数表现,明确区分推荐、中性和回避等评级,便于投资者依据行业指数表现进行判断。

这一部分增加了研究报告的权威性与专业性,提升报告的公信力和实用性[page::2]。

---

三、图表深度解读



3.1 图1(页面0)——7月汽车产销量、环比、同比数据图表


  • 描述:图表形象展示了7月份汽车总产量259.1万辆、销量259.3万辆及其同比和环比增长率。

- 数据趋势与解读:图表显示虽然7月销量环比有所下降,但同比显著增长,验证文中“淡季不淡”的核心论点。出口数据同样表现亮眼,尤其新能源车出口推动出口整体增长。
  • 联系文本:支持报告中对整体车市基本面偏强的判断,反映中国汽车市场需求基础稳健。

- 潜在局限:环比下降主要源于季节性因素和产线调修,可能具有短期性质,不足以反转同比趋势[page::0]。

3.2 图2(页面1)——估值相关图表


  • 描述:图表总结了各汽车子行业市盈率与市净率数据。

- 数据与趋势
- 销售及服务板块市盈率高达42倍,显示投资者对该板块较高成长预期。
- 商用车估值最低,或说明其盈利稳定但增长有限。
  • 文本联系:图表支撑了报告对不同行业子版块成长与估值差异的定量分析。

- 评价:估值多样性反映出行业内不同细分市场的风险与机遇分布[page::1]。

---

四、估值分析详解


  • 估值方法未明确详细说明,但通过给出的PE及PB数值,可推测采用的是市场相对估值法,比较各细分市场的市盈率和市净率水平。

- 关键参数反映市场预期差异,如高PE的销售服务板块表明市场对其未来盈利能力有较强信心。
  • 板块估值分布有助于投资者在行业内部进行资产配置,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

五、风险因素评估与应对


  • 报告提示的销量及政策风险均与外部宏观及微观政策环境密切相关,提醒关注政策变化可能对汽车市场带来的波动。

- 行业竞争风险表明新能源领域及传统车企均面对激烈市场压力。
  • 人形机器人风险点为较为前瞻的技术风险,目前依赖技术开发及市场接受度,未来发展需重点监视。


报告未具体提出具体缓解措施,但通过提前揭示风险,有助于投资者制定风险管控策略[page::1]。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对7月销量环比下降现象做了合理解释,但对未来产能瓶颈、供给端压力的讨论相对有限。

- 对新能源出口异军突起的背后竞争格局及全球政策风险未做深入剖析,存在一定的乐观假设。
  • 行情回顾部分虽然展示涨跌幅,但未结合行业估值现状具体讨论市场情绪和估值泡沫风险。

- 风险提示中人形机器人相关风险较为跳跃,未与汽车行业发展路径直接挂钩,或存在专题过渡问题。

整体来看,报告保持了较为客观的分析,但对未来潜在结构性风险的深入发掘尚需加强[page::0,1].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立足7月份最新汽车产销与市场数据,描绘了中国车市“淡季不淡”的态势及新能源渗透率创新高的积极格局。强劲的同比增长及出口亮眼的新能源车销量,印证新能源汽车市场在中国汽车行业中的核心地位持续上升。乘用车与商用车细分市场均表现出明显的增长动力,尤其商用车重型货车同比增幅突出,显示下游需求深度改善。

图表和数据进一步明确了估值分化,销售及服务板块市盈率遥遥领先,反映投资者对于服务链的增长潜力抱有较高期待,而商用车相对低估值则显示市场对其利润稳定而增长有限的认可。

但风险方面,销量波动、政策不确定性、行业竞争加剧及创新技术落地不及预期均对市场形成有效警示,提示投资者需保持审慎。报告整体偏向中性至积极,结合目前的行业评级体系,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新能源及细分成长细分领域,维持对中国汽车行业长期发展的乐观看法。

---

总结:本次中国银河证券汽车行业双周报通过详实数据分析和严谨逻辑,揭示车市7月的“淡季不淡”现象及新能源渗透率持续创新高趋势;结合估值和风险分析,为投资者提供了准确的市场判断支点与风险防范视角,适合把握当前汽车行业转型升级机遇的中长线投资决策参考。[page::0,1,2]

---

本报告图片展示


  • 图1(7月汽车产销及环比同比):



  • 图2(各子行业估值对比):



  • 报告团队介绍:






---

以上为该报告的详细剖析,帮助投资者全面掌握当前中国汽车行业的运行态势及未来趋势。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