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估值与性质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基于量化模型和蒙特卡洛模拟技术,对市场上19只可转债进行了系统估值,比较了不同模型的理论价值与市场价格偏离,指出整体估值基本合理并分析了转债的股性和债性特征,通过多维指标揭示各可转债的风险收益特征及其投资比较优势,为投资者提供了量化参考和配置依据[page::0][page::1][page::2][page::3][page::4][page::5][page::6][page::7][page::8][page::9].
速读内容
转债市场价格及估值回顾 [page::0]
- 对19只可转债进行了价格绝对及相对变动分析,部分个券涨跌幅度分化明显。
- 通过简单蒙特卡洛及莱维蒙特卡洛模型估值显示,平均折价3.5%,存在少量溢价,整体估值偏合理。
理论价值与估值偏离分析 [page::1][page::2]
| 转债名称 | 底价 | BS模型估值 | CRR模型估值 | MC模型估值 | MCJ模型估值 | 收盘价 | 收盘价偏离MCJ模型 (%) |
|---------|-------|-------------|-------------|-------------|-------------|---------|--------------------|
| 新钢 | 102.40| 103.08 | 103.36 | 103.52 | 103.25 | 102.53 | 0.7% |
| 博汇 | 100.26| 101.75 | 104.35 | 103.90 | 101.68 | 101.48 | 0.2% |
| 歌华 | 89.97 | 93.44 | 103.63 | 102.51 | 95.76 | 93.60 | 2.3% |
| ... | ... | ... | ... | ... | ... | ... | ... |
- MC和MCJ模型估值较为接近,部分券收盘价与理论估值存在不同幅度的偏离,反映市场的价格发现过程与模型假设存在差异。

转债股性与债性指标分析 [page::3][page::4]
- 转债的Delta弹性与正股价内外程度存在明显关系,显示了转债的股权特征。
- 利用YTM2(到期收益率)与纯债溢价率分析可转债的债性属性,表现出多样的风险收益特征。


投资收益潜力评估 [page::5]
- 持有至首次触发赎回的潜在和期望年化收益率差异明显,各评分模型(MC与MCJ)给出不同预期。
- 重工、新钢等个券在潜在收益率排名靠前,具有较高回报吸引力。


个券投资比较优势象限分析 [page::6][page::7]
- 结合正股综合评级与转债估值偏离,投资者可据象限图发现优势配置标的,象限排序为I>II>IV>III。
- 重工业类和部分高评级个券表现出较强的投资优势。


量化模型及数据支持
- 本报告使用多种定价模型(包括BS、CRR、蒙特卡洛及其扩展)对转债估值进行量化分析,模型设定详见早期专题报告。
- 结合债券久期、凸性、触发赎回概率、时间等量化指标,综合评估转债的风险收益特征。
- 附录中的评级、条款和价格信息为模型估值与投资判断提供基础数据支撑。[page::0][page::8][page::9]
深度阅读
报告分析详解:可转债估值及投资比较(湘财证券研究所,分析师张银旗)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可转债估值与性质
- 分析师:张银旗,执业证书编号S0500511010014,联系人倪皓
- 发布时间:报告引用的研究基础为2010年9月9日的专题报告,当前估值反映较新市场数据(文中未明确具体日期,但表中涉及2012-2013年相关信息,基于数据截点推断为2013年)
- 研究机构:湘财证券研究所
- 研究对象:19只市场上主流可转债,包括新钢、工行、巨轮、恒丰、歌华等
- 核心论点:
- 使用量化模型及蒙特卡洛模拟技术对19只可转债进行理论估值。
- 对比市场价格,发现平均存在轻微折价或溢价,整体估值合理。
- 通过详细模型计算转债的股性指标、债性指标、触发赎回概率及潜在收益,帮助投资者精准把握转债估值及投资比较优势。
- 报告目的:为投资者提供基于科学量化模型的可转债估值,辅以市场回顾及个券分析,指导理性投资决策。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转债一周回顾与估值观点(页0)
- 简要回顾最近一周各转债的绝对及相对涨跌幅,发现大多数转债涨跌幅度收窄,个别如国电跌幅较大(-3.8%),整体市场表现波动有限。
- 核心估值观点基于两类蒙特卡洛模拟模型:简单蒙特卡洛与莱维蒙特卡洛(考虑股价跳跃)。
- 估值显示19只转债平均折价3.5%,蒙特卡洛跳跃模型平均溢价1.4%,表明估值水平处于合理区间,市场价格与模型计算结果基本吻合。
2. 转债估值全览(表1)(页1)
- 理论价值来源:采用多模型计算,包括BS(Black-Scholes),CRR(Cox-Ross-Rubinstein二叉树模型),MC(蒙特卡洛模拟),MCJ(蒙特卡洛跳跃模型)。
- 关键数据点:
- 理论价值差异细微,表明模型在估值精度上的一致性较高。
- 收盘价与理论价值偏离度整体不大,多数转债的市场价略低于理论值(负值),如“国电”在BS模型估值下出现-9.2%偏离,反映其市场价格相较模型偏高。
- 估值偏离解释:负值表示收盘价高于模型理论价值,可能表明市场存在风险溢价或其他非模型因素影响;反之则代表低估。
- 数据体现:模型体现出对市场动态的较好捕捉能力,结合多个模型结果能更全面评估转债价格合理性。
3. 转债估值衍生数据(表2,表3)(页1-2)
- Delta指标:转债价格对正股价格的敏感性,通常介于-0.04至0.54之间。
- 正Delta表示转债价格随正股价格上涨而上涨,越接近1则股性越强。
- 观察中,国电、工行、巨轮Delta较高,显示较强股性。
- 赎回触发概率与时间:以模型MC与MCJ两版本算出转债首次触发公司赎回的概率及预计时间。
- 国电首次触发赎回概率分别为41.9%(MC)和11.4%(MCJ),预期触发时间约2年左右。
- 此项对投资决策影响重大,赎回触发可提前收回本金,影响未来收益预期。
- 债性指标:YTM(到期收益率)、久期、凸性等指标与相同信用评级公司债券对比。
- 显示转债同时兼具债券属性,YTM一般比纯债略高,久期和凸性体现流动性和价格变动风险。
4. 图表深度解析
图1:转债估值对比(页2)
- 描述:条形图对比19只转债基于不同模型(MC、MCJ)计算的理论价值与市场收盘价的差异。
- 解读:
- 大部分转债理论估值高于市场价格,尤其以巨轮、石化、国投等显著差异。
- 部分转债(如恒丰、重工)市场价高于各种模型估值,存在一定溢价。
- 联系文本:图支持表1结论,表明当前市场价格与多模型估值总体吻合,但存在估值偏差。
-

图2:转债股性指标(页3)
- 描述:散点图,横轴为转股权价的价内外程度(正股收盘价/转股价-1,代表转债转股的吸引力),纵轴为Delta(转债对正股价格的弹性)。
- 解读:
- 价格在内(负值)则Delta较低甚至负值,反映股性弱,更多体现债券属性。
- 价格价外(正值)Delat普遍较高,表明转债价格对正股敏感性强。
- 显示股性与转股价内外价成正相关关系,图中巨轮、恒丰等位于价外高弹性区。
- 投资意义:投资者可从中判断转债的股债特质,辅助选择符合风险偏好的产品。
-

图3:转债债性指标(页4)
- 描述:散点图,横轴为纯债溢价率(转债价格/底价-1),纵轴为以收盘价计算的到期收益率YTM2。
- 解读:
- 溢价率低或负的转债,其到期收益率一般较高,如唐钢、博汇显示较高YTM且溢价率低。
- 纯债属性强的转债溢价较高,但YTM低,显示风险较低。
- 负相关趋势明显,说明溢价率与收益率存在权衡关系。
- 投资提示:高溢价转债往往收益率较低,投资者需评估债性风险收益均衡。
-

图4-5:持有至触发赎回潜在与期望年化收益(页5)
- 描述:横向条形图,分别展示用MC和MCJ模型计算的持有至赎回潜在年化收益(图4)和期望年化收益(图5)。
- 解读:
- 潜在收益代表理论最高收益,期望收益则考虑触发概率等因素,更贴近实际期待回报。
- 巨轮、重工恒丰潜在收益较高,反映市场对其赎回触发可能性与时间预期较乐观。
- 期望收益普遍低于潜在收益,特别是美丰、深机等赎回概率较低,故期望收益较低。
- 结合风险:高潜在收益伴随赎回不确定性,投资者需要关注触发条件及概率。
-

图6-7:转债投资比较优势象限图(页6-7)
- 描述:
- 图6以正股综合评级(X轴)与转债估值偏离度(Y轴)对可转债进行象限划分。
- 图7以正股综合评级(X轴)与持有至赎回期望年化收益率(Y轴)分析投资优势。
- 解读:
- 第一象限(X、Y均正)代表估值合理且正股评级优异,投资价值较高。巨轮、工行、美丰等处于此象限。
- 第三象限(X、Y均负)为评级较低且估值偏离不利,投资吸引力不足。唐钢、恒丰位于此。
- 阶段性决策建议可据此图选择高潜力转债,重点关注正股评级和估值偏离。
-

5. 附表解读(页8-9)
- 基础信息:转债评级以AAA到AA-为主,剩余期限介于0.25年到5.72年,余额规模不一。
- 条款细节:关键信息涵盖下一付息日、剩余期限利率、赎回触发条件(连续价格达到转股价一定比例的天数及价格)、回售条件等,解释赎回和回售触发机制复杂多样。
- 正股评级:结合机构评级数据,多数正股综合评级集中在-0.5至0.6之间,中性或略偏正向。动态PE指标显示部分正股估值较高(如国投PE(TTM)57.9),反映潜在风险。
- 评级动态:包含机构买入、增持、调高等行为统计,为动态研判提供参考。
---
三、估值分析
- 估值采用多种主流金融模型:
- BS模型(Black-Scholes)适用于欧式期权定价,估算转债转换权价值。
- CRR模型(Cox-Ross-Rubinstein)采用二叉树方法,估计期权价格并考虑多阶段路径。
- MC模型(蒙特卡洛模拟)通过大量随机模拟股价路径,计算转债价值。
- MCJ模型(蒙特卡洛跳跃)进一步考虑股价可能的跳跃特性,使价格估计更贴近市场实际。
- 这些模型共同作用补强估值精度,弥补单一模型假设限制。
- 模型输入参数关键包括无风险利率(报告使用4%)、股价波动率、转股价格、期限、触发赎回条件等。
- 估值结果围绕市场价格展开,调节投资决策的合理性。
---
四、风险因素评估
- 赎回触发风险显著:模型提示部分转债赎回概率较高(如国电、工行、巨轮均超过40%),赎回后现金流中断,投资者面临再投资风险。
- 正股价格波动风险:股价影响转债股性指标,价格大幅下跌可能导致转债股性降低,影响转债价值。
- 估值模型假设风险:所有估值基于一系列参数与市场假设,实际情况变化可能导致模型误差。
- 利率变动风险:无风险收益率及市场利率波动影响债性指标,投资者需注意宏观环境变化。
- 市场流动性风险:部分转债余额较小,可能影响买卖流动性和成交价。
---
五、审慎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模型多样且严谨,但对模型假设的依赖仍然较强,比如波动率的稳定性和跳跃概率假设未明确具体数值,存在隐含不确定性。
- 赎回触发概率差异较大,MC与MCJ模型在某些个券上的赎回概率差异特别明显,反映模型参数敏感性。
- 对于部分估值偏离较大的转债(如恒丰),市场行为或投资者情绪可能带来价格非理性波动,该点未深入讨论。
- 正股评级多数集中于中性或略偏正,整体行业轮廓不够细分,可能对个别转债估值产生影响。
---
六、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以湘财证券研究所的严格量化分析为基础,应用四种主流定价模型对19只核心可转债进行了全面估值和风险评估。核心发现如下:
- 估值总体合理:模型估值与市场价格总体接近,存在轻微折价与溢价,表明市场尚无明显系统性误价。
- 股性与债性特征明显:通过Delta、溢价率、久期及凸性指标揭示不同转债的权重不同,有助定位投资风险偏好与风格。
- 赎回触发概率多样化:各支转债赎回触发概率存在较大差异,影响到期及收益预期,投资者需重点关注赎回机制条款与触发条件。
- 投资比较优势鲜明:通过综合评级与估值偏离分析,巨轮、工行、美丰等展现良好投资价值,而恒丰、唐钢等表现相对弱势。
- 风险与收益匹配:高潜在年化收益对应较高触发不确定性,投资需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进行配置。
报告附带详尽条款、评级及动态更新数据,提供多维度参考。整体来讲,这是一份结构完整、模型严谨、数据丰富的可转债市场分析报告,为投资决策提供了坚实量化基础和风险提示,适合专业投资者系统把握转债机遇。
---
总体评价
本报告立足理性量化分析,兼顾模型多样化及市场实测,既有理论深度也具操作参考价值,适合深入理解转债价格机制和动态,辅助科学选择标的。需注意模型参数假设和市场情绪变化对估值及风险判断的影响,理性解读并结合实际投资需求为宜。[page::0][page::1][page::2][page::3][page::4][page::5][page::6][page::7][page::8][page::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