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略】全A净利边际回落,新动能领域相对占优——A股市场2025年二季报业绩综述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2025年二季度A股市场呈现“增收不增利”特征,单季营收同比回升0.6个百分点,净利润同比增速回落2.4个百分点。科创板表现优异,营收和净利均实现改善;价值分化明显,中小盘股盈利能力总体回落。行业层面,有色金属保持较快增长,医药生物创新药出海助力盈利转正,TMT领域业绩依然高景气。展望三季度,部分生产资料价格修复有助于资源类行业业绩支撑,但经济结构性矛盾仍显突出,价格企稳需结合产能治理进展。[page::0][page::1]

速读内容


2025年二季度全A业绩表现回顾 [page::0][page::1]


  • 全A单季营收同比增速0.5%,较一季度回升0.6个百分点

- 归母净利同比增速1.4%,较一季度下降2.4个百分点
  • “增收不增利”现象明显,盈利能力承压


板块与风格表现分化 [page::0]

  • 科创板营收和归母净利同比双双改善,ROE小幅回升,得益于销售净利率提升

- 创业板ROE回升,受益于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提升
  • 大盘股(沪深300)“增收不增利”明显

- 中盘股(中证500)和小盘股(中证1000)营收和净利同比双双回落
  • 盈利能力整体有待改善


行业业绩差异化特征 [page::1]

  • 上游资源类行业盈利增速边际回落,有色金属增速较快

- 中游制造业盈利多数处于高位,受去年低基数影响
  • 可选消费行业归母净利多为负增长,必选消费多数行业盈利增速回落

- 医药生物因创新药出海盈利转正
  • TMT行业盈利保持较快增速,体现AI产业链持续景气

- 大金融板块房地产业绩下行,银行盈利边际回升,非银金融盈利维持高增长
  • 公用事业和环保行业盈利显著回落,交通运输行业有所改善


2025年三季度展望与风险 [page::1]

  • 反内卷政策推动部分生产资料价格阶段性修复,或支撑资源类行业业绩

- 经济结构“供强需弱”矛盾突出,价格企稳需要产能综合治理配合
  • 主要风险包括数据统计误差及地缘政治变数

深度阅读

【策略】全A净利边际回落,新动能领域相对占优——A股市场2025年二季报业绩综述 深度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全A净利边际回落,新动能领域相对占优——A股市场2025年二季报业绩综述

- 作者:策略团队,宋亦威、严佩佩(证券分析师)、靳沛芃(研究助理)
  • 发布机构:渤海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日期:2025年9月3日
  • 报告主题:对2025年二季度中国A股市场业绩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重点关注行业、板块的净利润及营收增速表现,探讨增长动力和风险因素。

- 核心论点与评级
- 2025年Q2全A市场表现出“增收不增利”的特征,营收同比小幅回升,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回落明显。
- 新动能领域(如科创板、医药生物、TMT等)表现相对较好,成为业绩亮点。
- 板块和市值层面存在明显分化,大盘股“增收不增利”较显著,中小市值板块盈利能力下降。
- 报告未具体给出明确投资评级或目标价,但展现对行业结构性机会和风险的清晰导航。
- 风险提示包括数据统计误差和地缘政治风险。

总体而言,报告旨在揭示A股整体盈利与增长结构变化,强调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性,供专业投资者参考。[page::0,1]

---

二、逐章深度解读



2.1 核心观点章节解析


  • 增收不增利现象

- 2025年第二季度,全A单季营收同比增速为0.5%,较2025年第一季度回升0.6个百分点,显示营收端略有恢复。
- 而归母净利同比增速仅1.4%,较一季度下降2.4个百分点,反映净利率收缩或成本压力增大,净利润增长放缓。
- 这一现象透露经济增长动力较弱或利润空间被压缩的市场现实,说明企业可能面临成本上涨或产品价格竞争激烈的双重压力。
  • 板块分化显著

- 科创板作为新经济代表,展现出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显示其领先于其它板块的盈利韧性和成长性。
- 创业板、科创板ROE(净资产收益率)微幅回升,创业板主要靠资产周转率及杠杆效应提升,科创板则因销售净利率的显著超季节性回升获益。
- 其他板块如传统制造可能面临较高的成本或需求不足,净利表现不佳。
  • 市值与风格表现

- 大盘股(沪深300)呈现典型“增收不增利”,反映龙头企业营收增长有限压缩利润空间。
- 中盘股(中证500)和小盘股(中证1000)营收及归母净利双双回落,整体盈利能力都有待提升,可能受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和行业景气度影响较大。

本节由整体市场→板块→风格层层递进,搭建清晰的业绩结构框架,辅之数据表明市场盈利分布正趋分化,传统和大盘盈利承压,新兴和小盘相对活跃。[page::0,1]

2.2 行业板块详细分析


  • 上游资源类

- 整体归母净利润增速出现边际回落,可能源于价格或需求端趋弱。
- 有色金属行业依然保持较快增长,显示供需紧张或价格上涨持稳具备强支撑。
  • 中游材料与制造

- 净利润同比增速部分回落,但绝对水平靠前,与去年同期低基数效应密切相关。
- 这体现去年基数较低是当前高增速的重要“助推器”。
  • 消费领域

- 可选消费行业多数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反映消费复苏动力不足、消费者信心未完全恢复。
- 必选消费中,医药生物行业亮点突出,创新药出海带来利润正增长,凸显医药新动能。
  • TMT(科技、媒体、电信)板块

- 虽多数行业净利润同比有边际回落,但绝对值仍高,显示AI及相关产业链持续保持较高景气度,是市场增量动力核心之一。
  • 大金融板块

- 房地产行业业绩依旧在底部调整阶段,尚未出现明显回暖。
- 银行业方面,净息差收窄幅度得到控制,净利润同比增速边际回升,显示贷款定价及资产质量改善现象。
- 非银金融(基金、券商等)受资本市场活跃支撑,净利润保持较快增速。
  • 服务板块

- 公用事业与环保行业净利同比显著回落,可能受能源价格调整、政策规范加严等影响。
- 交通运输行业呈现业绩改善,可能受益于经济活动恢复和物流需求增加。

行业分析部分较为详实地描绘了不同产业链和经济环节的表现差异,强调了新经济领域(医药创新、TMT)与资本市场活跃度对盈利增速的支撑,同时也反映传统行业和周期性行业的调整压力。[page::1]

2.3 未来展望与风险提示


  • 未来业绩支撑点

- 管理层“反内卷”政策推动下,上游及中游生产资料价格出现阶段性修复,有望对三季度相关行业业绩形成支撑。
- 经济结构中“供强需弱”的矛盾仍突出,价格完全企稳依赖供给侧产能治理,这意味着短期盈利恢复还面临供需调节的复杂挑战。
  • 风险提示

- 数据统计不全可能带来分析误差,影响业绩判断。
- 地缘政治风险仍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对出口型行业和资本市场产生冲击。

这部分强调了政策和供需结构对未来业绩的影响,对短期市场存在波动风险给出预警。报告未详述具体缓解策略,但隐含对政策推进的依赖性较大。[page::1]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封面图(page 0)


  • 描述:封面图显示两位专业人士在讨论/审阅文件,背景为办公环境,视觉传递“专业、认真、细研”的态度。

- 解读:这张封面强调了渤海证券策略团队的扎实研究基础与专业性,象征其研究工作的严谨和系统性,为后续数据和观点提供权威背书。
  • 联系文本:配合“君临渤海 诚挚相伴”字样,进一步强化了研究团队的独立性和客户合作关系,提升报告可信度。

- 潜在局限性:封面图为形式化设计,包含积极情感,但并无直接财务或市场数据展示,更多起到形象塑造作用。



渤海证券研究标识图(page 2)


  • 描述:显示渤海证券研究所的官方标志及公众号界面,突出文本“提供渤海证券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等。

- 解读:意在提升研究内容发布渠道的权威性与正规性,强调资料来源的合法性和专业性,提醒读者关注官方途径,避免混淆及误导。
  • 联系文本:对应内容说明部分,提醒订阅者严格区分官方账户与其他非官方信息,保证研究报告内容的权威来源。




---

四、估值分析



报告本体未涉及具体估值模型或估值计算,但从分析框架可以推断:
  • 隐含估值逻辑

- 净利润增速作为盈利能力衡量的核心指标,反映企业未来现金流能力变化。
- ROE分析包含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等,间接涉及资本效率和财务杠杆,常用于估值合理性判断。
  • 缺乏具体估值方法说明

- 报告没有披露采用的DCC(折现现金流)、PE(市盈率)等传统估值方法。
- 更偏向于结构性行业和企业盈利能力的趋势分析,而非点评单个公司目标价。
  • 投资建议侧重结构性方向

- 强调科创板、医药创新、AI产业链等作为未来盈利增长点,投资逻辑或基于结构性价值重估和增长预期提升。

因此,需结合完整报告或渤海证券其他研究报告获取详细估值判断,当前文本主要侧重业绩表现和板块景气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框架。[page::0,1]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数据统计不全误差风险

- 财务数据采集范围与时间差异可能导致统计偏差,影响同比增速真实性和行业间对比准确度。
  • 地缘政治风险

-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特别是出口依赖型行业、跨国药企、科技企业可能因国际关系变动遭受负面冲击。
  • 产能治理与价格回稳风险

- 供需结构调整周期不确定,价格波动或产能过剩可能导致成本压力传导,影响后续盈利表现。

报告未能详述具体应对策略,投资者应关注宏观政策和全球环境变化对企业盈利的影响,防范短期波动风险。[page::1]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优点

- 信息详实,数据对比充分,行业分化分析清晰透彻。
- 通过ROE分解和板块、风格多维度分析,揭示结构性行业与企业盈利演变,逻辑严密。
  • 潜在局限

- 仅通过同比增速做业绩评价,缺少现金流或负债结构等更全面财务指标分析。
- 没有体现估值层面具体测算,限制了对投资价值的直接判断。
- 新动能板块虽被强调占优,但相关风险(如技术更迭、政策监管)未详列。
- 一些行业基数效应影响解读较大,未充分分离周期性与结构性因素。
  • 内部矛盾或需注意之处

- 一方面强调“供强需弱”现状制约盈利回升,另一方面指出价格端出现阶段性修复,短期前景有支撑,需观察供需矛盾调和过程。
  • 综合来看,报告适合专业投资者深入研读,但对普通投资者缺乏通俗化阐释和明确投资判断。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详尽分析了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A股市场的业绩表现,以下为综合关键点:
  • 业绩结构“增收不增利”态势明显,全市场营收同比小幅回升但归母净利同比增长放缓,表现出盈利压力和成本挑战。

- 行业和板块分化显著:科创板及新动能领域(医药生物创新、TMT等)实现增利双丰收,传统周期性板块(资源、制造、可选消费)表现疲软,显示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切换关键阶段。
  • 市值风格差异显著,大盘股承压明显,中小盘股盈利同样下滑,大盘领涨动力不足。

- 未来展望中看“反内卷”政策对上游及中游价格阶段性支撑,产能治理推进是关键,但经济“供强需弱”的矛盾仍未根本解决,短期盈利恢复路径仍充满不确定。
  • 风险主要包括数据完整性风险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需警惕外部环境波动对市场影响。

- 图表从封面专业度体现、到标识官方权威,虽未包含盈利数据可视化,但增强了报告品牌可信度和严肃性。

总体上,报告为专业投资者提供了基于业绩表现的全面结构性分析,强调新经济领域盈利韧性及未来政策环境对业绩的指引意义,适合用于调整行业投资布局及风险管理策略。[page::0,1,2]

---

报告结束。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