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程:风险溢价补偿上升 A 股量化择时研究报告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聚焦2024年5月底A股市场表现及情绪指标,深入分析结构表现、行业表现、估值趋势及风险溢价状况。当前市场广泛处于较低估值分位,风险溢价保持在较高水平,显示潜在的风险补偿提升。报告详细跟踪基金仓位、ETF资金流、期权市场态势及北向资金流向,并结合宏观因子事件对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提供多维视角洞察市场趋势,支持量化择时判断,指出当前宽松周期仍将维持,权益市场有望迎来上行弹性。[page::0][page::3][page::5][page::14][page::20]
速读内容
一、市场结构与行业表现回顾 [page::3][page::4]

- 2024年5月27日至31日,科创50上涨2.20%,创业板跌0.74%,大盘价值跌0.43%,大盘成长跌0.33%,上证50跌0.07%,国证2000微涨0.03%。
- 电子、国防军工、煤炭、汽车及公用事业板块涨幅居前,房地产、建筑材料、综合、农林牧渔、轻工制造板块表现较弱。
二、市场与行业估值现状及走势 [page::5][page::6][page::7]

- 沪深300PE为11.8倍,处于历史29%分位,创业板指PE达到26.5倍,接近历史1%分位,估值整体偏低。
- 多个行业估值处于历史较低分位,尤其是电力设备、建筑装饰、美容护理、纺织服饰及通信。
- PB指标显示部分行业估值存在分化,市场整体仍处于较低估值区间。
三、市场情绪与资金流动跟踪 [page::8][page::10][page::11][page::12][page::13]


- 近60日新高占比小幅下降至6.2%,新低占比从11.4%大幅降至8.1%,均线排列多头个股比例下降。
- 权益基金仓位跃升至约85%,ETF整体资金净流入约72亿元,行业与主题ETF规模有差异,半导体主题ETF表现活跃。
- 上证50ETF期权成交量看涨看跌比率(CPR)高于布林带上轨,暗示蓝筹股短期具有超买风险。
- 北向资金连续流出,净流出约57亿元,融资余额近5日减少79亿元,显示市场资金面仍偏谨慎。
四、宏观因子与风险溢价分析 [page::14][page::15][page::17]


-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通胀(PPI、CPI)和美元指数等核心宏观指标呈现趋势对未来权益市场具有显著影响。
- 中证全指风险溢价持续在较高水平,接近历史极端位置,提示市场风险补偿提升,可能为股市提供支撑。
- 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中长期杠杆率周期趋稳,预示在产出走强之前宽松周期将延续,权益市场上行空间较大。
五、个股表现与市场技术信号 [page::16][page::17][page::18][page::19]

- 年初至今61.7%个股跌幅超过10%,反映整体市场回调压力。
- 技术面显示深100指数呈现周期熊市特征,近期调整后具备阶段性反弹基础。
- 融资余额连续减少反映市场资金面趋紧,通胀周期与权益市场显示一定的联动性。
六、主要结论与风险提示 [page::20]
- 风险溢价走高、估值仍低,叠加宽松政策周期延续,为市场提供上行动力。
- 短期资金面流出与期权指标显示风险仍存,注意市场结构变化及模型失效的风险。
- 量化择时模型成功率约80%,建议结合多因素指标控制风险,动态调整投资策略。
深度阅读
广发证券《金融工程:风险溢价补偿上升——A股量化择时研究报告》详尽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1.1 报告基本信息
- 报告标题:《金融工程:风险溢价补偿上升——A股量化择时研究报告》
- 作者及机构: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罗军及其团队成员,如安宁宁、张钰东等
- 发布日期:2024年6月初,数据截止2024年5月31日
- 研究范围:中国A股市场整体及细分行业、指数情绪和估值动态,从量化择时角度深入分析风险溢价、估值情况及资金动向。
- 核心主题:探讨当前中国A股市场风险溢价水平上升现象,并结合市场结构、估值、资金流和宏观环境,分析市场阶段性走势与风险偏好。
1.2 报告核心论点与目标
- 核心论点:
- 当前A股市场风险溢价处于近年来较高位,市场估值整体较低,尤其创业板指数PE接近历史极低分位。
- 宏观经济层面,尽管PPI负增长依然存在,但向正增长回升的趋势明确,预示经济产出将改善,有利权益市场弹性提升。
- 量化择时模型(GFTD和LLT)历史成功率约80%,但模型存在潜在失效风险。
- 资金层面北向资金近期流出,而ETF资金流入,融资余额减少,显示资金结构出现分化。
- 观点总结:综合宏观、资金、估值及风险溢价指标,分析师团队认为市场处于底部积累期,宽松周期仍将维持,权益市场具备弹性上行空间,但存在一定风险需谨慎管理。
---
二、章节深度解读
2.1 市场表现回顾
(一)结构表现分析
- 本期(2024年5月27日—5月31日)主要指数中:
- 科创50指数上涨2.20%,表现最强。
- 创业板指下跌0.74%,大盘成长和价值指数均有下跌(0.33%、0.43%),上证50跌幅0.07%。
- 小盘股表现相对较好,国证2000上涨0.03%。
- 行业内,电子、国防军工、煤炭、汽车、公用事业为涨幅领先行业;房地产、建筑材料、综合、农林牧渔、轻工制造表现较弱。
- 三组结构表现柱状图(图1-3)详尽展示各指数及风格板块涨跌,体现资金偏好小盘及科技类资产带动行情,但成长股与价值股间分化明显。
- 此期整体市场结构呈现短期分化,核心大盘略有承压,而科技成长及防御性行业表现相对突出。[page::3][page::4]
(二)行业表现
- 行业涨跌幅展示(图4)显示:
- 龙头行业电子涨幅近3%,国防军工、煤炭、汽车紧随其后。
- 房地产和建筑材料跌幅居前,分别近5%。
- 行业板块分化与结构表现吻合,显示资金避开传统周期性行业,偏好新兴及防御性资产。[page::4]
2.2 市场与行业估值
(一)整体估值趋势
- 截至2024年5月31日,沪深300 PE(TTM)约11.8倍,处于历史29%分位,表明估值处于偏低位置。
- 创业板PE达26.5倍,接近历史最低1%分位,估值极为便宜。
- 图5-7提供主要指数PE倍数及其历史走势,对比显著看出当前市场整体估值处于过去近20年较低水平,尤其创业板深度低估,显示潜在价值。
- PE分位指标更为直观显示市场价格相较历史处于底部区域,创出投资窗口。[page::5][page::6]
(二)行业估值变动
- 行业层面(图8,9):
- 一些行业如电力设备、建筑装饰、美容护理、纺织服饰和通信等,估值处于历史底部附近,PE分位较低,潜在吸引力较强。
- 另一方面,计算机、钢铁、房地产、汽车行业估值偏高,反映市场对部分行业预期较好或依然存在估值泡沫。
- PB指标补充PE分析,显示部分周期性行业市场认可度较低,PB处于较低分位数。
- 行业估值的分化为投资者提供了结构性配置的策略依据。[page::6][page::7]
2.3 A股市场情绪跟踪
(一)新高新低比例指标
- 近期新高比例和新低比例双双下降,显示整体市场情绪趋于平稳,极端上涨或下跌个股数量减少,市场或处于整理状态。
- 新低比例下降意味着市场底部压力有所缓解,市场风险偏好逐渐恢复(图10)[page::8]
(二)均线结构指标
- 均线强弱指数及200日均线之上比例指标显示市场技术面表现分歧,多头排列占比下降,空头排列占比上升,说明部分股票短期技术压力较大,需关注市场调整风险(图11,12)。
- 该现象提示目前市场虽有估值吸引力,但短期或存震荡。[page::9]
(三)基金仓位及ETF规模变化
- 权益基金仓位约维持高位,行业配置积极性整体稳定,ETF资金近期净流入72亿元,且主题ETF中半导体等科技主题ETF规模增长明显。
- 另一方面,酒类等消费相关主题ETF出现显著资金流出,显示主题偏好轮动(图13-16)。
- 资金结构的变化反映市场流动性及投资风格的切换,为行情变化提供流动性支持。[page::10][page::11]
(四)期权市场
- 期权成交量中,上证50ETF看涨看跌比率(CPR)超过布林通道上轨,显示短期蓝筹股存在超买风险(图17)。
- 该指标提示投资者短期需警惕蓝筹板块调整风险>[page::12]
(五)交易活跃度和北向资金流动
- 市场真实换手率保持平稳,创业板换手略高,显示市场活跃度正常(图18)。
- 北向资金净流出约57亿元,资金短期出逃境外,反映外资谨慎态度(图19)。
- 资金流动形态分化,境内ETF资金活跃,外资保持谨慎。[page::13]
2.4 多维视角看市场
(一)宏观因子事件
- 跟踪25个宏观指标,包括PMI、PPI、CPI、M2、10年期国债收益率、美元指数等。
- 从历史经验看,PMI短期高点利好中小盘股,CPI及M2下行利好全市场,国债收益率短期高点对大盘股负面,理财收益率下降利好股票(图20,表1)。
- 当前宏观因素综合显示,部分经济数据处于上行或调整阶段,宏观环境整体有利权益市场(图20,表1)[page::14][page::15]
(二)年初至今个股表现
- 超过60%的A股个股收益处于-10%以下区间(图21),个股表现整体偏弱。
- 个股收益中位数显示市场整体负收益,当前处于调整阶段(图22)。
- 这反映市场广度低迷,行情或处于积累筑底期。[page::16]
(三)风险溢价
- 中证全指风险溢价在4%左右,接近近期历史高位,超过历史均值加两倍标准差线多次出现反弹行情(图23)。
- 该指标是权益资产收益率与债券收益率的差异,风险溢价上升通常表示股市吸引力增强。
- 当前风险溢价维持较高水平,是市场迎来阶段性买点信号。[page::17]
(四)指数与行业超买超卖指标
- 各主要指数均存在超跌现象,行业超跌现象更为显著,尤其周期性和部分成长行业(图24,25)。
- 市场在低位积累,行情反弹的可能性较大。[page::17][page::18]
(五)融资余额
- 近5个交易日融资余额减少79亿元,显示融资资金有所退出市场(图26)。
- 可能对短期市场形成一定压力。[page::18]
(六)债务通胀周期分析
- 权益市场表现与宏观杠杆率、PPI波动密切相关,当前杠杆率同比增速14.5%,PPI负增长幅度收窄,反映通胀压力缓解(图27)。
- 历史上PPI与GDP和权益市场相关性较强,PPI回升有望为市场动力注入弹性。
- 预计宽松周期将持续,权益市场的上行情绪将得到支撑。[page::19]
2.5 主要结论汇总
- 近期市场结构上小盘科技股表现活跃,核心大盘及成长价值股承压。
- 市场PE处于历史低位特别是创业板,风险溢价处于较高水平,已经达到历史多次反弹前的类似位置。
- 宏观经济数据的回暖支撑市场宽松基调,资金层面ETF资金净流入,融资余额减少,说明资金结构分化。
- 技术面显示依然存在调整和震荡压力,短期蓝筹股或超买风险较大。
- 综合量化择时模型建议关注底部反弹机会,但需警惕模型潜在失效风险。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3 (市场结构表现)
- 图1显示2024年5月27日-31日A股各主要大盘指标涨跌,科创50大涨2.20%,其他主要指数则普遍下跌,尤其创业板0.74%跌幅明显。
- 图2细分为中证系列指数表现,显示中证100跌幅最大(0.70%),国证2000微涨0.03%,暗示小盘相对抗跌。
- 图3展示成长与价值风格指数,表现小盘成长上涨0.72%,反映投资者偏好中小成长股。
- 三图实证资金偏好小盘成长、科技创新板块,谨慎回避大盘成长和价值股。[page::3][page::4]
图4 (申万一级行业表现)
- 行业内电子涨近3%,行业分化明显,房地产跌约5%,反映传统行业盈利及估值压力。
- 投资者避开阶段性弱势及高负债行业,关注成长动力强的科技制造和防御性军工。[page::4]
图5-7(主要指数PE及走势)
- 图5柱状图中创业板PE最高达到33倍左右,但TTM PE仅26.5倍,估值处低位分位;沪深300 PE仅约11.8倍,处低位分位,显示整个市场估值处合理甚至偏低区间。
- 图6、7为2005年以来指数PE历史走势,明显可见当前PE水平远低于历史高点,但接近长期低谷,标志市场处于估值周期谷底。[page::5][page::6]
图8-9(主要行业PE与PB统计)
- 电力设备、建筑装饰等行业PE仅约18-25倍,分位靠近历史低点,适合价值型买入。
- 房地产、钢铁行业PE较高,但PB指数显示行业普遍低估。
- 结合PE和PB判定行业投资价值,给予权重轮动建议。[page::6][page::7]
图10-12(市场情绪指标)
- 新高与新低指标(图10)在近期均有所下降,显示股价极端波动减缓,是市场稳定信号。
- 均线指标(图11)表明下跌趋势股票占比有所上升,200日均线以上股票比例独立波动,是市场结构调整的技术反映。[page::8][page::9]
图13-16(基金仓位与ETF资金流)
- 基金仓位数值稳定在80%以上,显示机构投资信心。
- ETF资金净流入约72亿元,主题ETF中半导体等成长主题活跃,酒类消费减持较多,表明偏好调整(图14-16)[page::10][page::11]
图17(期权成交量看涨看跌比)
- 上证50ETF期权CPR高于布林通道上轨,短期蓝筹股存在超买风险,需警惕技术回调(图17)[page::12]
图18-19(换手率及北向资金)
- 换手率相对平稳,北向资金净流出现象表明外资持谨慎态度(图18-19)[page::13]
图20-21(宏观因子及个股表现)
- 宏观指标多处于利好或震荡状态,PMI短期高点正向影响中小盘,CPI及M2下行提振股市。
- 个股收益分布显示市场多数股票表现不佳,市场处于调整积累阶段(图20-21)[page::14][page::16]
图23(风险溢价)
- 风险溢价指标达到近年高位,反映权益资产较债券资产吸引力提升,伴随历史经验市场多次选择底部,具备较好买入价值(图23)[page::17]
图24-25(指数及行业超买超卖)
- 广泛指数及多个行业均出现超跌信号,市场被动资金流出,但反弹机会明显。
- 周期行业超跌更甚,潜在政策支持或资金回流机会大(图24-25)[page::17][page::18]
图26-27(融资余额及债务通胀)
- 融资余额下降显示短期热度下降(图26)。
- 宏观杠杆率提升但PPI回升预示市场流动性宽松周期延续,有利未来权益市场表现(图27)[page::18][page::19]
---
四、估值分析
- 报告主要依托静态PE(TTM)和风险溢价指标作为市场估值核心量化工具。
- 估值计算中PE分位数采用2005年以来历史数据,识别市场当前估值处于29%等低分位区间,创业板尤甚。
- 风险溢价用中证全指静态PE倒数的收益率减去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权益资产相对于无风险资产的超额收益率,当前风险溢价接近历史高点,显示权益资产具有吸引力。
- 估值体系体现资金和风险偏好的客观衡量,结合宏观周期与资金面数据,对潜在上涨动力形成量化支持。
- 报告未涉及DCF等现金流折现法细节,估值侧重市场层面的相对估值及统计学意义的风险溢价模型。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报告强调量化择时模型虽历史有效率达80%,但市场极端变动及结构行为改变可能导致模型失效。
- 量化模型基于历史日历效应、宏观因子和PPI同比判断,未来可能因结构性市场变动限制其有效性。
- 外部政策、资金流向短期波动也可能使策略产生偏差。
- 报告提出风险提示,建议投资者注意控制策略风险,防范策略失效和极端风险。
- 风险缓解策略隐含要求适当分散仓位、避免单一方法依赖。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节分析
- 报告对市场现状和未来走势采用谨慎乐观态度,强调宽松货币环境及估值合理性提供支撑,未明确发出强烈买入信号。
- 估值层面报告以静态PE及风险溢价作为核心,未涉及盈利预测变化,可能忽略基本面短期波动对估值的影响。
- 风险溢价模型假设市场回归均值,但假如未来利率政策或风险偏好发生根本变动,则风险溢价持续偏离均值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 资金流监测细致,但对北向资金流出缺乏深度解读是否反映外资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预期。
- 报告多以图表佐证,整体逻辑严谨,但量化模型及宏观指标关联逻辑复杂,投资者需结合其他基本面信息辅助判断。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文通过结构性表现分析、估值评估、市场情绪跟踪、宏观事件分析及资金流动监测等多维度数据,全面揭示当前A股市场状态及潜在机会。
- 结构表现提示,小盘、科技成长股表现优于大盘价值和成长股,短期市场资金偏好清晰。
- 估值层面,沪深300 PE处于近20年低位,创业板估值接近极低分位,行业中电力设备等估值底部明显,风险溢价处于历史高位,显示权益资产相对有吸引力。
- 资金层面ETF净流入,基金仓位维持高位,期权超买风险与北向资金流出形成对冲,显示市场资金结构复杂。
- 宏观指标趋稳改善,PPI回升为权益市场提供动力,债务杠杆及通胀周期均利于股市弹性修复。
- 风险溢价指标及指数超跌信号成为量化择时买入依据,但技术面均线及期权市场警示短期震荡风险。
综上,广发证券团队呈现当前A股市场正处于风险溢价上升、估值具吸引力的阶段,宽松环境为权益市场提供弹性,短中期可关注底部筑底反弹机会,但仍需警惕量化模型潜在失效及资金流动带来的波动性风险,建议投资者在风险管理前提下适度配置股票资产,特别关注科技成长及防御性行业的结构性机会。[page::20]
---
附件:主要关键图表展示
- 结构表现考察一

- 结构表现考察二

- 申万一级行业表现

- 主要指数PE及分位

- 风险溢价跟踪

- 宏观因子影响表

---
以上为广发证券《金融工程:风险溢价补偿上升——A股量化择时研究报告》的全面解读与剖析,结合图文数据提供了对中国A股市场现状及趋势的精准量化和定性洞见,适合专业投资者用于深入的策略决策参考。[page::3][page::4][page::5][page::6][page::7][page::8][page::9][page::10][page::11][page::12][page::13][page::14][page::15][page::16][page::17][page::18][page::19][page::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