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A股和港股的美国ETF连续3周净流入——ETF市场扫描与策略跟踪(2025.08.31)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全面扫描2025年8月25日至29日全球及A股、港股、美股等主要市场ETF的资金流向与发行情况。重点跟踪A股及港股行业主题ETF的资金动向,披露多类ETF建立与资金流入情况,剖析扩散指标+RRG ETF行业轮动策略,实现年化26.92%收益,及ETF日内动量策略的收益表现,为市场投资者提供详实的ETF量化策略参考与风险提示 [page::0][page::4][page::11][page::12].
速读内容
全球及A股市场行情综述 [page::0]
- 上周A股大盘指数普遍上涨,创业板指和科创50涨幅领先,分别达到7.74%和7.49%。
- 恒生指数本周微跌1.03%,美股主要指数涨跌幅均无明显波动。
- 图表及表格涵盖各指数近期收益表现及ETF跟踪指数涨跌前后排名。
ETF发行与成立动态概览 [page::1][page::2][page::3]
- 上周A股市场新增多只股票型ETF,涵盖科技、新能源、主动增强型等策略。
- 美国市场同样出现多只主动与行业ETF成立,基金规模及基金经理信息详尽列出。
- A股宽基ETF资金流入以沪深300和上证指数为主,资金净流入排名靠前。
资金流向统计与细分分析 [page::3][page::4][page::5][page::6]
- A股市场行业板块中,TMT板块资金净流入最高,达到223.67亿元,金融地产板块表现欠佳。
- 主题ETF中,“金融科技ETF”资金净流入领先,主动ETF资金净流入集中于500增强ETF系列。
- Smart Beta ETF资金流入主要集中于现金流类及红利类ETF。
- 美国市场主题ETF资金流入以能源转型与人工智能主题为主,净流出则多见于数字经济和空间技术主题。
ETF量化策略详解 [page::10][page::11][page::12]
扩散指标+RRG ETF轮动策略
- 结合扩散指标筛选行业与RRG位置进行轮动,每月末调仓,策略年化收益达到26.92%,累计收益16.56%。
- 策略净值曲线表现优于沪深300及中信一级等权指数。
- 最新持仓分布主要集中在云计算50、钢铁ETF、矿业ETF与通信ETF上。

ETF日内动量策略
- 构建噪声区域并结合通道突破思想,实现股票ETF的日内趋势捕捉。
- 四大主流指数ETF策略年化收益8.62%-26.75%不等,部分策略超额收益显著,如中证1000ETF超额收益达5.10%。
- 日内策略表现稳定,有效提升了ETF组合的风险调整收益。
- 回测累计超额收益净值曲线清晰展示策略优势。




美国市场投资A股与港股ETF资金动向 [page::8][page::9]
- 美国市场投资A股的ETF连续三周呈现净流入,净额为3.44亿美元,显示海外资本对中国市场的持续关注。
- 主要资金流入标的包括Xtrackers Harvest CSI 300 China A ETF及iShares MSCI China ETF等。
- 投资港股的相关ETF规模相对较小,上周资金流动平稳。
风险提示与免责声明 [page::13][page::14]
- 报告基于公开数据与历史模型测算,存在模型失效及市场波动风险。
- 本报告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审慎决策。
深度阅读
【西部金工】投资A股和港股的美国ETF连续3周净流入——详细分析报告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投资A股和港股的美国ETF连续3周净流入——ETF市场扫描与策略跟踪(2025.08.31)》
- 作者与联系方式:冯佳睿、陈曼莲,西部证券研究发展中心
- 发布日期:2025年8月31日
- 发布机构:西部证券研究发展中心
- 研究主题:本报告聚焦全球及中国A股、港股市场ETF资金流向走势,特别是美国市场投资A股及港股ETF的资金动态与策略表现,涵盖股票型ETF、行业ETF、主题ETF、主动ETF、Smart Beta ETF及商品ETF的全方位数据统计与分析,并介绍ETF相关交易策略的业绩跟踪。
- 核心论点:
- 美国市场投资中国A股及港股的ETF连续三周实现净流入,显示外资对中国市场的持续布局意愿。
- A股市场各类ETF资金总体表现分化,部分主题和行业ETF表现活跃,资金流向呈现结构性机会。
- ETF多样化策略(包括扩散指标+RRG轮动策略和日内动量策略)显示出较好收益表现,具有一定投资应用价值。
- 报告采用详细数据支撑市场资金流动与策略效果,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专业的市场洞察及策略指导。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全球及A股市场概况(章节1)
- 内容要点:
- 统计分析时间为2025年8月25日至29日,上周全球主要指数涨跌幅汇总。
- A股市场多只指数上涨,创业板指(+7.74%)、科创50(+7.49%)涨幅尤为明显,显示高科技与成长板块表现强势。
- 港股市场恒生指数微跌(-1.03%),美国主要指数微跌,道琼斯、标普500、纳斯达克均有小幅下跌。
- 数据解读:
- 上证指数微涨(+0.84%),深证成指弹升(+4.36%),反映主板与中小盘分化趋势。
- 创业板指和科创50的显著上涨体现市场对新兴产业板块的持续看好。
- 港股的弱势则可能反映外部宏观环境影响或资金轮动至内地市场。
- 意义:
- 全球主要指数表现参差,但中国A股显示活跃,ETF资金流入契合市场表现,为下文资金流向分析提供背景基础。[page::0]
---
2.2 A股市场ETF榜单(章节1续、2)
- ETF涨跌幅前10(表1):
- 通信设备主题ETF涨幅最大(上周+17.11%),5G通信、人工智能等创新科技主题ETF涨势显著,年内累计涨幅逾60%。
- ETF跌幅后10(表2):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ETF跌幅最大(-4.80%),煤炭、能源相关ETF表现较弱。
- ETF新发与发行情况(表3-5):
- 新申报及正在发行ETF均聚焦科技、港股通以及新能源、船舶产业等细分主题,显示ETF产品线向科技及港股细分市场倾斜。
- 成立ETF中,华泰柏瑞中证通用航空主题ETF和汇添富科创人工智能ETF规模活跃,反映资金重点涌入创新科技龙头领域。
- 逻辑与假设:
- ETF发行及成立持续围绕科技与创新产业展开,假设相关细分行业将保持较高增长潜力。
- 大量科技主题ETF资金流入与快速上涨的表现相呼应,体现市场对科技成长板块的持续偏好和信心。
- 意义:
- A股市场科技主题ETF活跃,资金进入具有较强集中度,市场正呈现结构性配置机会。[page::1,2]
---
2.3 资金流向分析(章节3)
2.3.1 A股市场资金净流入/流出(表7-8)
- 净流入前列ETF多为化工(53.49亿)、证券ETF(44亿)、人工智能ETF(29.96亿 & 23.29亿)、通信ETF(24.43亿)、酒ETF(19.84亿)等,反映资金对成长性的科技与传统优质行业的偏好。
- 净流出较多的ETF包括科创50(-81.37亿)、中证500(-43.37亿)、创业板ETF (-38.69亿)等一些宽基成长型ETF出现资金回撤,显示部分资金或轮动调整结构。
2.3.2 宽基ETF资金流动(表9-10)
- 沪深300基金规模最大,净流入9.78亿,市值11751亿元,总成交额525亿元,说明大盘蓝筹受到一定青睐。
- 科创50净流出128.68亿元,虽然涨幅7.49%,但资金回吐显著,表明市场对科创版块短期调整或获利回吐的担忧。
2.3.3 行业与主题ETF资金情况(表11-13)
- 按行业划分,TMT板块资金净流入最大(223.67亿元),行业表现涨幅平均6.68%,明显领先其他板块。
- 上游材料、金融地产、消费板块资金也呈现净流入。
- 个别板块如国防军工、基建运营等资金小幅流出。
- 主题ETF中,金融科技ETF资金净流入突出,碳中和、大宗商品等主题温和流入,部分区域性主题(成渝经济圈、长三角ETF)资金流出。
2.3.4 主动及Smart Beta ETF资金概览(表14-17)
- 主动型ETF表现分化,500增强ETF等产品净流入明显,上述类型ETF体现策略管理优势受资本青睐。
- Smart Beta ETF中,800现金流ETF、红利ETF等因其价值风格获资金偏好。
- 一些现金流、红利题材ETF呈现净流出,表明市场轮动活跃,偏好成长+科技配置风格。
2.3.5 美国市场资金流向(表18-26)
- 美国主题ETF资金流入以“Energy Transition”(能源转型)、“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Big Data”(人工智能+大数据)、“Cyber Security”(网络安全)等科技与绿色能源主题为主,显示美股投资者对未来科技和可持续主题的持续关注。
- 净流出主题多为数字经济、空间科技、未来出行等,反映短期内外部因素调整或市场偏好变化。
- 美国主动ETF资金净流入前十中包括First Trust Long/Short Equity ETF和JPMorgan Nasdaq Equity Premium ETF等,显示投资者对多策略组合和纳斯达克相关产品有需求。
- 投资于A股及港股的美国ETF连续3周保持净流入,累计3.44亿美元,尤以Xtrackers Harvest CSI 300 China A ETF(ASHR)净流入1936万美元为最大,说明外资持续看好中国市场机会。
- 港股ETF净流入较少,以iShares MSCI Hong Kong ETF规模较小且无资金显著流入流出,反映短期港股资金相对稳健或谨慎。
- 总结:资金流动显示,全球资金对中国科技、新能源及创新产业持续看好,但也存在结构性分化和部分短期获利回吐。美国市场ETF资金流日志多聚焦主题创新与价值投资,整体行情复杂多变。[page::3,4,5,6,7,8,9]
---
2.4 商品ETF资金流向(章节3.3)
- 中国内地商品ETF中,有色金属板块资金净流入0.97亿元,能源化工与豆粕小幅流入,黄金ETF则大幅净流出26.14亿元,尽管金价有所上涨(涨幅1.42%),资金却明显撤离,暗示对黄金的谨慎情绪或获利了结。
- 美国商品ETF中,黄金类ETF资金净流入12.39亿美元,呈现资金涌入态势,与国内市场形成对比。其他贵金属和能源ETF也小幅吸金,显示对避险资产需求依然存在。
- 分析:
- 国内外商品ETF资金流动存在明显差异,可能因投资者结构、宏观环境理解不同所致。
- 黄金作为传统避险资产在美国市场受追捧,而内地市场资金短期回撤,需警惕短期波动风险。
- 重要性:
- 商品ETF资金流向反映宏观及通胀预期变化,对标的资产价格波动有一定预示作用。
[page::9,10]
---
2.5 ETF策略跟踪(章节4)
2.5.1 扩散指标+RRG ETF轮动策略(4.1)
- 模型介绍:
- 通过筛选扩散指标(过去220天上涨股票自由流通市值占比)选出表现最佳行业。
- 剔除RRG图中位于不利象限行业。
- 根据ETF持仓行业权重和得分进行组合优化,实现行业ETF的优选配置。
- 业绩表现:
- 策略自2018年12月至今年化收益率达19.71%,截至2025年8月底的年初至今(YTD)收益16.56%。
- 相比中信一级等权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策略相对超额收益分别为-1.32%和+2.59%。
- 上周策略收益达5.18%,超额收益分别为4.1%和2.47%。
- 风险特征(表29):
- 最大回撤18.11%,年化波动率24.73%,夏普比率1.03,尽管收益优异,但波动性与回撤较大。
- 相比基准,中信一级等权和沪深300波动率较低,夏普比率及Calmar比率均优于策略。
- 持仓结构(表30):
- 组合主要集中于云计算5、钢铁、有色矿业及通信ETF,重点覆盖高成长及资源类板块。
- 分析:
- 该策略基于市场扩散强度及动态行业轮动,结合组合优化,体现量化模型对市场趋势的捕捉能力。
- 适合风险偏好较高且擅长管理波动的投资者。
2.5.2 ETF日内动量策略(4.2)
- 策略机制:
- 利用噪声区域构建及通道突破思想,设立日内交易信号以捕捉短期波动和趋势。
- 调仓标的为上证50ETF、沪深300ETF、中证500ETF、中证1000ETF。
- 收益表现(表31):
- 2025年以来,日内动量策略结合50%底仓的组合,在中证500ETF和中证1000ETF上实现年化收益率分别24.03%和26.75%,超买持有组合3.84%和5.10%。
- 上证50ETF和沪深300ETF策略年化收益略逊于50%底仓基准。
- 最大回撤较基准略高,波动率适中,信息比率显示中证500及1000策略表现较优。
- 图形表现(图3-6):
- 累计超额收益净值图显示策略自2013年以来表现稳健,中证500和中证1000ETF策略收益尤为突出。
- 当周交易信号(表32):
- 具体交易日内信号多以“多头(买入)”为主,短期内表现有小幅正负收益交错,反映该策略属于高频短线策略,须关注交易成本和执行效率。
- 总结:
- 日内动量策略在中证500及1000ETF表现优越,适合追求高频交易机会及短线收益的投资者。
- 上证50及沪深300适用性较弱,可能因指数成分股稳定性较高,短期波动有限。
[page::10,11,12,13]
---
2.6 风险提示(章节5)
- 明确风险:
- 本报告前几章ETF资金流统计基于历史数据和客观市场表现,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
- 第4章策略模型基于历史数据测算,可能存在模型失效风险,应用时应注意市场动态及模型局限。
- 合规及免责声明:
- 报告中涉及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者,内容基于已公开资料,风险自担。
[page::13,14]
---
3. 图表深度解读
图1:全球市场表现(2025.08.25-2025.08.29)
- 展示各市场指数五日/月内/年初至今涨跌幅。
- 中国A股表现亮眼,特别是创业板、科创50年内涨幅均超过30%,港股稍显弱势。
- 美国及欧洲主要股指小幅调整或震荡,反映全球经济增长不确定性。
表1-2:A股ETF涨跌排名
- 顶部ETF全部为通信设备、5G、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主题,月内及年内涨幅均显著。
- 跌幅较大的主要为港股通创新药、煤炭及银行等传统行业ETF,业绩及资金流均承压。
表7-10:资金流入流出排名及宽基指数资金流
- 化工ETF、人工智能ETF等资金净流入明显,说明新兴及环保产业受捧。
- 科创50、创业板ETF等虽涨幅高但资金净流出,暗示短线获利了结。
- 沪深300等大盘指数资金净流入体现市场对蓝筹的安全需求。
表11:行业板块资金流入
- TMT(科技通信)资金净流入223亿元远超其他板块,涨幅亦领先,资金配置明显向科技倾斜。
表18-19(美国市场主题ETF资金流)
- “Energy Transition”和“Artificial Intelligence+Big Data”主题资金领涨,标志着新能源及科技创新是美股主流。
- “Digital Economy”等净流出主题反映部分短期调整。
表25-26:美国市场投资A股和港股ETF资金净流入
- 美国投资A股主力ETF持续资金流入,金额分别为ASHR近2亿美元,显示外资看好中国市场。
- 港股ETF资金无明显流入,市场观望情绪较浓。
图2(扩散指标+RRG策略净值)
- 策略净值(红线)明显跑赢中信一级等权和沪深300,虽波动较大但长期收益可观。
图3-6(日内动量策略超额收益)
- 各指数日内动量策略展现持续超额增长,特别是中证500和中证1000ETF。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主要聚焦ETF资金流向及策略表现,未涉及具体公司估值模型,故估值分析不适用。
---
5. 风险因素评估
- 数据与模型风险:
- 基于历史数据的策略存在过拟合风险,未来市场环境变化可能导致模型失效。
- 市场风险:
- ETF标的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头寸,对整体市场调整敏感。
- 产品风险:
- ETF产品特有的跟踪误差及流动性风险。
- 政策风险:
- 中国及全球政策变化可能影响资金流向和市场情绪。
报告声明不构成投资建议,提示投资者谨慎使用模型及数据。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整体数据详实,策略阐释清晰,偏重宏观及行业层资金流向分析,未深入探讨个股基本面,略显宏观策略层面。
- ETF资金流入与指数涨跌幅并非完全匹配,部分资金流出ETF涨幅较大,提示短期资金轮动频繁,投资者应警惕追涨风险。
- 美股主题ETF资金流动反映高科技光环,有一定科技股泡沫风险,报告未对潜在风险等级进一步量化。
- 扩散指标+RRG策略虽收益较好,但波动较大,夏普及Calmar比率低于基准,投资者需注意风险/收益权衡。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通过详实数据统计和多维度分析,全面揭示了2025年8月底全球及中国ETF市场的资金流向态势及策略表现,重点包括以下关键点:
- 市场表现与资金流趋势:
- 2025年8月最后一周,中国A股多板块表现亮眼,科技及通信类ETF涨幅显著,资金活跃流入TMT等主题。
- 港股表现相对平淡,美国及欧洲主要指数波动,全球资金偏向创新科技及能源转型主题。
- 资金流向特点:
- A股市场的资金流体现了对科技成长和消费升级的持续关注,流出多为部分高估值宽基ETF的获利盘。
- 美国市场ETF的资金流动则聚焦未来科技、网络安全及能源转型主题,投资者对数字经济及空间科技等个别领域谨慎调整。
- 美国投资中国A股及港股ETF连续三周实现净流入,表明外资持续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及其成长潜力。
- 交易策略表现:
- 扩散指标结合RRG行业轮动策略展现良好年度收益率,虽波动和回撤较高,但对沪深300表现超额,策略对行业配置较为敏感。
- 日内动量策略在中证500及中证1000ETF表现尤为突出,实现长期稳定正超额收益,适合高频或短线交易框架。
- 图表与数据洞察:
- 图1揭示各市场指数的短期表现差异,突出中国科技板块强劲。
- 表7至表13的资金流向榜单,明确资金青睐科技、TMT及金融科技主题ETF。
- 表25和表26的数据明确指出美国市场对A股投资热度持续增加。
- 图2及图3-6策略累计收益图形,量化了策略的实际投资价值和风控特征。
综合上述,本报告确认当前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科技创新及新能源主题的持续兴趣,ETF市场资金流体现出结构性投资趋势。尽管存在部分资金短期轮动及策略波动风险,但策略模型显示积极可行的市场适应能力。投资者需审慎评估市场环境变化及策略适应性,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进行合理配置。
[page::0,1,2,3,4,5,6,7,8,9,10,11,12,13,14]
---
免责声明:以上分析基于报告公开内容,严格遵守披露规则,未包含对特定证券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结合自身判断及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