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期指与主动对冲策略回顾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回顾了2023年股指期货市场基差走势及主动对冲策略表现,分析期指基差的多次升水及其情绪体现,指出积极交易的对冲模型采用多项式拟合捕捉日内价格趋势,能够降低负基差成本并提升策略收益。报告还涵盖商品期货市场回顾,强调统计套利机会的恢复。2023年主动对冲策略整体表现不佳,但随着市场情绪稳定,2024年该策略仍具超额收益潜力 [page::0][page::3][page::7][page::13]。
速读内容
2023年期指基差走势与市场情绪分析 [page::0][page::3][page::4]

- 2023年初受疫情放开和经济预期推动,期指基差多次出现升水,预示乐观情绪。
- 期间出现升水幅度显著,部分时间基差与期指走势高度同步,反映市场情绪波动大。
- 大市值期指表现优于小市值期指,基差结构和价差分位数显示未来经济复苏预期改善。
- 期指合约整体升水,基差分歧缩小,基差波动仍较大,短期关注套利机会。
股指期货主力合约基差率与持仓量走势 [page::4][page::5][page::6]



- IF期货显示近期基差率逐步回升且多次超过5%套利收益线,市场情绪向好。
- IC、IH、IM期货基差率整体呈现贴水并波动,反映不同指数对应的走势和策略空间。
- 各期货合约持仓量与成交量波动趋势偏稳,显示市场流动性良好。
主动对冲策略回测及信号表现 [page::7][page::8]
| 指数 | 是否执行策略 | 累计收益率 | 年化收益率 | 年化波动率 | 夏普率 | 最大回撤 | 本周收益率 | 今年收益率 |
|-----|-------------|------------|------------|------------|--------|---------|------------|------------|
| IC | 否 | -25.82% | -5.56% | 3.35% | -2.55 | 26.17% | 0.11% | -1.52% |
| IC | 是 | -13.60% | -2.76% | 7.83% | -0.74 | 17.69% | -0.52% | -7.15% |
| IF | 否 | -10.27% | -2.05% | 2.76% | -1.83 | 11.13% | 0.05% | -0.01% |
| IF | 是 | 6.96% | 1.30% | 6.77% | -0.25 | 16.64% | 0.68% | -7.86% |
| IH | 否 | -8.33% | -1.65% | 2.72% | -1.71 | 9.82% | 0.23% | 0.07% |
| IH | 是 | -0.82% | -0.16% | 7.16% | -0.44 | 15.48% | -0.66% | -11.13% |
- 主动对冲策略长期表现优于不执行策略,尤其IF期货策略表现明显改善。
- 2023年策略整体回撤大,第四季度表现最差,是2019年以来最长回撤周期。
- 近期策略信号开多开空活跃,多为空仓和平仓信号,反映市场波动性加大。




主动对冲策略核心算法及信号定义 [page::13]
- 采用多项式拟合(4阶、450分钟窗口)捕捉股指期货日内价格趋势。
- 通过拟合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判断价格趋势方向及加速,指导多空开仓及平仓。
- 策略止盈线设为1.10%,止损线为-1.30%。
- 主动交易对冲通过频繁调整持仓,有效降低了负基差带来的对冲成本。
| 导数取值 | f'(t)>0 | f'(t)<0 |
|-----------|-----------------------|-----------------------|
| f''(t)>0 | 上涨趋势加速(多仓) | 下跌趋势放缓 |
| f''(t)<0 | 上涨趋势放缓(平仓) | 下跌趋势加速(空仓) |
商品期货市场表现及配置建议 [page::0][page::9][page::10]


- 2023年末商品整体下跌约-1.37%,能化板块跌幅最大,农产品板块跌幅最小。
- 部分品种如橡胶、豆一、沪铝涨幅显著,大宗商品相关股票同步上涨。
- 价差结构总体回归理性,BACK结构明显缩小,统计套利策略或将有良好表现。
- 短期关注全球供应链事件及春节前需求确认影响,市场波动预期减弱。
深度阅读
深度分析报告:《2023年期指与主动对冲策略回顾》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2023年期指与主动对冲策略回顾
- 发布机构: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作者及联系方式:
- 金融工程组 郭子锋 (guozifeng@gjzq.com.cn)
- 分析师 高智威 (执业编号 S1130522110003,邮箱 gaozhiw@gjzq.com.cn)
- 发布日期:报告未显式标注具体发布日期,但内容覆盖2023全年数据,并带有2024年展望
- 主题内容:回顾2023年中国主要股指期货及其基差走势,评估主动对冲策略表现,汇报商品期货市场情况和配置观点,详细分析套利与分红估算方法
- 核心论点与评级:
- 期指基差2023年升水现象较往年更加频繁且幅度较大,主要受国家稳增长政策推动,市场预期经常领先基本面实际拐点,表现出明显的乐观预期;
- 主动对冲策略全年收益为负,表现略逊于被动对冲,尤其四季度表现不佳,原因在于市场“情绪波动”带来的价格随机变化;
- 市场情绪近期有所改善,大市值期指表现更占优,基差均线趋于收敛,暗示投资者预期趋于一致;
- 商品市场整体稳定回归传统供求逻辑,价差结构回归正常,有望支持统计套利策略,短期内需关注地缘冲突等事件对物流的扰动;
- 报告提供了详尽的套利模型、分红预测和主动交易策略介绍,并指出相关风险。
总体上,作者通过大量数据回溯验证期指与基差的走势特征,积极分析策略表现及其限制,以精准描述2023年的市场脉络和对明年市场的展望。[page::0, 3, 7, 13]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2023年期指与基差回顾
- 关键论点:
- 2023年股指期货走势分阶段演变:年初疫情后复苏乐观,期指普遍升水;春季经济数据不及预期,期指及基差转为震荡贴水;夏季通过稳增长政策推升市场情绪,期指基差升水回升;下半年汇率压力及市场悲观情绪导致期指基差下行;年底市场波动过渡,期指与基差走势同步。
- 基差特点为升水次数和幅度明显超过往年,反映乐观交易预期结合政策推动,另外金融产品(特别雪球产品)减少,减弱了基差的收敛力量。
- 时点基差走势明显受市场情绪驱动,情绪和预期成为基差短期变化的主导,基差的边际变化比绝对值更能反映市场情绪。
- 基差短期波动加大,为套利者提供了正反套套利机会。
- 数据重点:
- 四大期指(沪深300 IF、中证500 IC、中证1000 IM、上证50 IH)2023年走势表现:
- 图表1显示,四大期指均经历从年初上涨到年底整体跌幅超过10%的过程。
- 分红调整基差20日均线(图表2)短期呈现波动,各期指基差表现总体与文本描述一致。
- 逻辑分析:
- 期指市场在政策密集出台时常领先基本面,反映在基差升水;
- 核心驱动基差变化的是投资者预期和市场情绪,短期内政策和产品结构影响有限;
- 供需角度带来的基差贴水或升水对行情无绝对指导,需关注基差的“边际”变化以捕捉情绪转折。
- 总结:
该部分详尽地描绘了2023年期指与基差的变动节奏,并强调基差升水频繁的背景逻辑与未来需关注正反套套利的投资机会。[page::0, 3]
2.2 股指期货市场本周表现与基差结构
- 关键观点:
- 近期四大期指均上涨,且大市值期指涨幅相对领先,反映市场情绪有所回暖。
- 基差整体由贴水转为升水,四大期指均出现升水,特别是大市值期指基差结构更加乐观,未来预期改善。
- 跨期价差(当月合约与下月合约价差率)显示大小市值期指分化显著,大市值期指价差分位相对更乐观。
- 目前市场尚无明确套利空间,但基差收敛迹象明显,分歧缩小。
- 重要数据解读:
- 图表3整理本周期指涨跌幅与基差率:
- 沪深300期指涨2.81%,基差率0.242%(升水)
- 中证500涨2.21%,基差率仅0.047%
- 中证1000涨3.12%,基差率0.128%
- 上证50涨2.45%,基差率0.018%
- 价差分位数数据显示大市值期指(沪深300, 上证50)价差处于较低分位,小市值期指处于中高分位,预期差异明显。
- 图表4至11分别展示了四大期指主力合约基差率和年化基差率动态,均见近期基差回升、企稳趋势,基差多数重新升水。
- 持仓量与成交量(图表12-15)表现持稳或小幅震荡,流动性尚可。
- 跨期价差率频数分布(图表16-19)对比2019年以来的历史波动,当前价差虽然波动但无极端偏离,暗示市场预期趋于平稳。
- 图表20展示2024年四大期指分红点数预测,IF与IC约82点,IH约69点,IM较低约56点,体现不同指数成分股分红预期差异。
- 逻辑推演:
- 大市值期指持续优于小市值期指表明投资者择优配置趋向优质龙头板块;
- 基差升水与价差回归常态反映政策支持增强,市场信心修复;
- 短期情绪仍具波动性,需警惕交易情绪对基差的影响,短线波动明显。
- 总结:
分析系统展示了市场近期底层活跃度及基差结构变化,支持2024年开局市场预期回暖的判断,同时基差仍维持一定波动,套利机会有限但值得关注。[page::3, 4, 5, 6, 7]
2.3 主动对冲策略表现回顾
- 核心总结:
- 报告中开发的主动对冲策略基于对期指日内价格趋势的多项式拟合预测,旨在消除期指负基差带来的成本,并通过主动交易获取正收益。
- 2023年IC、IF和IH期指主动对冲分别录得-7.15%、-7.86%和-11.13%的收益,表现略逊于被动对冲;
- 尤其四季度,由于期指日内出现大幅“随机”波动,导致策略表现出现较长回撤;
- 2024年随着市场“情绪波动”减小,预计策略有望恢复超额收益。
- 数据细节:
- 图表21详细回测了主动对冲策略在交易限制较少环境下的表现:
- 采取策略较不采取策略期间,年化收益率、夏普率、最大回撤明显改善,但绝对收益依然为负。
- 2023年被动策略收益接近0,主动策略仍为负,反映当前市场波动加大对日内交易信号的冲击。
- 图表22-24分别展示IC、IF、IH期货主动交易净值对比,被动策略净值长期呈下行,主动对冲净值相对更优,尽管2023年后期回撤较大。
- 图表25及26列示近期策略信号及其开仓和平仓情况,显示交易策略维持一定活跃度和信号多样化。
- 策略说明:
- 采用1分钟频率的多项式拟合方法捕捉日内价格趋势变化,通过一阶、二阶导数判断趋势加速或减弱,从而选择开多、开空和平仓。
- 策略设定明显的止盈(1.10%)和止损(-1.30%)界限以控制风险。
- 主动交易结合对冲持仓,有望在净化负基差成本的同时,通过时机把控实现性能提升。
- 推断与展望:
- 当前策略表现受限于市场“随机波动”,导致拟合对趋势误判,降低收益;
- 若2024年市场情绪趋稳,策略拟合效能和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 总结:
报告详尽阐述了主动对冲策略的理念、模型和回测结果,客观指出策略限制与潜在优势,为投资者理解策略表现与改进方向提供了技术支持。[page::7, 8, 13]
2.4 商品市场回顾与配置观点
- 市场表现:
- 本周商品整体回调1.37%,能化板块跌幅最大(-2.55%),农产品跌幅最小(-0.42%)。
- 分品种涨跌排名中,橡胶、豆一和沪铝涨幅靠前,分别涨超2%,沪镍、焦煤和纯碱跌幅较大,均超4%。
- 相关大宗商品关联股票出现明显上涨,橡胶、沪铝和沪锌相关股票涨幅均超5%。
- 价差与交易热度:
- 55个细分品种中,20个品种处于BACK结构(远月价高于近月),BACK结构较前期有所缩小,产业链供求逻辑逐渐恢复。
- 燃油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纯碱交易活跃度下降最多。
- 价差偏离最大为纯碱(正偏离18.24%)和纤维板(负偏离-10.33%),偏离幅度变化整体稳定。
- 逻辑分析:
- 地缘冲突、突发事件影响减弱,库存周期影响也减弱,供应链趋稳促使价格更多反映实际产业供求。
- 统计套利策略随着价差结构稳定或有望重新发挥效力。
- 节后需关注红海事件对全球货运供应影响及春节前生产需求动态,预期短期波动收窄。
- 图表说明:
- 图表27-28显示南华指数本周及长期涨跌分布,能化类回调明显,贵金属、有色金属保持较强韧性。
- 图表29细分商品涨跌幅度一览,覆盖各主流原材料与农产品。
- 图表30展示相关联股票涨幅,反映商品价格变动传导至权益市场。
- 图表31-33详细剖析价差偏离与交易热度,以及玻璃、铁矿石等关键品种的价差历史对比,体现当前价差处于合理区间。
- 总结:
商品市场经过此前的剧烈震荡后逐步恢复正常供求定价逻辑,价差结构趋稳,有利于风格复苏和统计套利策略,短期波动驱动力更多聚焦于地缘及物流事件,整体趋势较为平稳。[page::9, 10, 11]
2.5 股指期限套利及分红估算方法
- 期限套利机制:
- 利用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偏离,当期货价格偏离其理论价位时,做多现货卖空期货(或反向操作)捕捉基差收敛收益。
- 文中详细列出正向套利与反向套利收益率计算公式,涵盖交易费率、保证金比例、融资利率等关键参数。
- 介绍了套利的主要风险,包括保证金追加、基差不收敛、股利风险、现货跟踪误差、流动性风险等。
- 分红点估算方法:
- 指数中成分股分红导致指数回落,分红调整基差更真实。
- 利用历史分红规律,结合当前分红公告情况估算未来分红点位。
- 采用根据公司盈利及分红稳定性不同的EPS取值和派息率预测方法:
- 稳定派息公司取过去3年平均派息率;
- 不稳定但盈利公司取最近一次派息率;
- 未盈利或重组等情况,则视为无分红。
- 分红时间根据历史平均除权除息日进行模糊预测。
- 应用:
- 分红预测为期货套利、对冲策略提供了重要修正参数,提升模型拟合真实市场机制的能力。
- 总结:
通过精准的分红预测和套利收益率计算,报告构建起对股指期货基差和价差的理论框架,稳定支撑后续对冲策略和套利模型的分析。[page::11, 12]
---
三、图表深度解读
3.1 期指基差相关图表
- 图表1(四大期指2023年走势):
- 展示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和中证1000期指的价格指数归一化走势。
- 趋势明显年初上涨,中旬震荡下跌,年底大幅回调至0.85-0.95区间。
- 与文章文本呼应,描述了经济政策驱动与市场情绪的分阶段变化。
- 图表2(分红调整基差率20日均线):
- 展示4大期指当月合约分红调整基差率的短期走势。
- IF和IH期指整体处于升水区域,IC和IM部分时间段出现贴水。
- 体现了分红对基差的校正及市场乐观预期差异。
- 图表4-11(主力及当季合约基差率动态图):
- 细致刻画近两个月基差率的动态波动。
- IF、IH期指近期基差转向稳定升水,IC、IM趋于贴水或微升水,反映大小市值期指的分化趋势。
- 5%套利收益线反映收益率水平,一般基差未达到套利线,提示套利机会有限。
- 图表12-15(加总持仓与成交量):
- 反映市场流动性和活跃度,整体持仓量稳中有升,成交量波动明显。
- 交易活跃度反映投资者对期指的关注度,为策略执行提供市场支持。
- 图表16-19(跨期价差率频数分布):
- 统计跨期价差率的历史分布与当前值,验证价差是否处于历史极端。
- 当前价差多数处于正常区间内,市场预期折射趋于理性。
- 图表20(2024年分红点数预估):
- 清晰展示未来一年各主要指数预计分红水平,IF和IC最高,IM最低。
- 该信息关键影响基差调整和套利模型的准确性。
3.2 主动对冲策略图表
- 图表21(策略回测表现):
- 主动对冲策略虽提升了收益率和夏普率,降低最大回撤,但整体仍为负收益。
- 展现策略面对市场“随机波动”的适应性及挑战。
- 图表22-24(净值对比):
- 从2018年起,主动交易策略净值高于无主动交易,显示策略长期潜力。
- 近期波动加大导致净值差距缩小,符合文本中所述的2023四季度回撤。
- 图表25-26(本周策略表现与信号):
- 展现近期策略执行效果和多空开仓信号的频率及方向。
- 策略活跃交易,信号多变,反映市场敏感度高。
3.3 商品市场图表
- 图表27-28(南华指数本周与历史走势):
- 反映大宗商品不同板块近期表现与历史走势。
- 能化板块回调较大,贵金属表现较强。
- 图表29-30(商品细分涨跌与相关股票):
- 详细罗列商品细分涨跌幅,辅助分析商品板块结构性机会。
- 股票表现与商品价格高度联动,传导链条清晰。
- 图表31-33(价差偏离与样本品种价差率):
- 价差偏离描绘品种间套利空间及资金活跃度,提示燃油和纯碱为焦点。
- 玻璃和铁矿石的价差历史打印较为均衡,当前价差并无异常。
3.4 分红与套利模型表格
- 图表34-36(分红预测方法):
- 表格清晰揭示不同时间情景下EPS与派息率的选择逻辑,细节具体规范。
- 图表37(策略信号定义):
- 精准说明基于导数符号变化的交易信号,体现策略科学性和操作规则具体性。
---
四、估值分析
报告并无传统意义上的公司估值分析,但构建了基于期指基差的套利收益计算公式和主动对冲策略收益模型:
- 套利收益率模型:
- 明确列出正向与反向套利的收益率计算公式,纳入保证金比例、费用率、利率和持仓时间等关键参数。
- 采用保守交易成本参数,保证模型保守估计。
- 该模型直接衡量基差偏离对套利行为的驱动效应,辅助指导套利操作。
- 主动对冲策略估值:
- 通过日内价格多项式拟合,与趋势导数分析判断交易信号的优劣。
- 设定止盈和止损门槛,控制策略风险和收益波动性。
- 以历史回测和实时表现评估策略的有效性和潜力。
整体上,报告采用基于量化模型的估值与策略回测方法,融合市场实际情况,建立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投资决策框架。[page::11-13]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模型失效风险:
- 历史数据、建模及测算存在假设,若政策、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导致模型失效。
- 政策风险:
- 政策环境调整可能使相关资产与风险因子的关系不再稳定,影响模型的适用性。
- 市场风险:
- 国际局势恶化等事件可能引发各类资产同向大幅波动,增加系统性风险。
- 股指分红预测偏差:
- 指数成分股变动可能导致分红点位预估偏差,影响基差调整及套利模型表现。
- 套利风险:
- 包括保证金追加、基差不收敛、股利风险、现货跟踪误差、流动性风险等多个方面。
- 交易限制与费用:
- 期货、融券保证金和交易费用等运营成本影响策略净收益。
报告详细提醒风险,提示投资者务必关注模型框架下的敏感点,合理控制仓位和杠杆,规避突发风险导致的损失。[page::0, 11, 13]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市场情绪与模型适用性:
- 报告自身承认,主动对冲策略表现受限于市场情绪波动性,若“随机”波动过大,拟合趋势可能失效;
- 这提示策略较依赖于市场的稳定性,情绪极端波动时风险增大,模型假设局限较明显。
- 基差升水的乐观偏差:
- 基差升水被解释为市场情绪及政策推动的领先指标,但同时报告指出升水与贴水对行情无“绝对指导意义”,表明基差信号需结合其他宏观和微观指标判定,预期不能盲目依赖。
- 主动与被动策略对比的局限:
- 策略收益指标显示主动对冲总体劣势,但报告仍然强调其长期优势及2024年潜力,暗示部分情绪化解释与策略判断尚待验证。
- 商品市场价差与套利机会:
- 报告展示价差偏离现象并给出统计套利方向,但未深入探讨潜在结构性风险变化,或快速波动对套利策略的潜在影响。
- 分红预测的简化假设:
- 使用历史派息率和除息日期进行估算,易受未来政策调节和企业行为变化影响,实际分红点存在不可忽视的不确定性。
综合而言,报告展现了极其严谨的数据与模型分析,但对某些假设的稳健性及策略适用性的批判性探讨较为有限,投资者应结合市场实际灵活使用研究结论。[page::0, 7, 13]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以国内主要股指期货市场为核心资产,系统回顾并分析了2023年的期指走势、基差变动和主动对冲策略表现,辅以商品期货市场的动态解析和套利模型构建,形成了以下关键洞察:
- 期指基差走势:2023年整体呈现基差升水次数与幅度增多的特征,政策推动导致市场预期常超前于基本面,基差作为市场情绪的晴雨表功能显著,短期振荡频繁,为套利活动提供条件。
- 市场近期表现:四大期指年底上涨趋势明显,特别是大市值期指表现优异,基差普遍升水,价差恢复正常区间,反映市场情绪与预期逐步回暖。
- 主动对冲策略表现:年度内主动对冲策略表现不足,被动策略整体更稳定,但长期回测显示主动策略具有较强的风险调整后收益,2024年行情稳定有望改善策略表现。
- 商品市场恢复:商品期货整体价差结构趋于理性,产业供求逻辑成为主导,统计套利策略有望重新活跃,短期仍需关注特定地缘事件与季节性生产计划的影响。
- 模型与策略创新:通过精细的分红预测与期现套利计算,结合多项式拟合趋势追踪策略,形成了完整的对冲成本优化框架,展现一定前瞻性。
- 风险预警:报告全面点明了模型依赖前提、政策与市场风险、交易限制及流动性风险,提醒投资者谨慎使用。
- 图表支撑:各类图表充分直观反映了期指与商品市场的动态,策略回测成果,以及基差和价差状态的实时与历史趋势,增强论述可信度。
本研究对投资者把握中国期指市场运作特征,配置主动对冲策略,识别和利用套利机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南。整体推荐投资者关注政策动能和市场情绪变化,理性评判基差信号,审慎部署主动交易策略与商品配置。
---
附:部分关键图表(示意)
| 图表 | 名称 | 说明 |
|------|------|------|
|

|

|

|

|

|

---
以上详尽解读,旨在帮助专业投资者和研究人员全面理解报告论点、事实与方法论,判别有效信息和潜在风险,以科学理性态度应对期指与商品市场的复杂变局。[page::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