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动自行车行业深度:政策推动格局重构,寻找电动自行车行业投资破局机会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从政策新国标与国补力度加大两方面切入,系统分析了电动自行车行业的格局重构及需求增长动力,揭示其高端智能化属性带来的市场扩展及改装市场的发展机会,重点推荐智能化领先的九号公司及渠道品牌优势显著的爱玛科技。[page::0][page::2][page::3][page::5][page::6][page::8][page::10][page::12][page::13][page::14][page::15][page::16]

速读内容


新国标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速尾部产能出清 [page::1][page::2]


  • 2018版国标严格3C认证要求,2024版新国标新增北斗模块和企业资质等多项强制性要求。

- 预计新国标将淘汰70%-90%的尾部企业,形成252万-324万台出货量缺口。
  • 行业集中度CR5由2018年的49.9%提升至2024年的75.0%。


国补政策显著加强,终端需求大幅刺激 [page::3][page::4][page::5]


| 地区 | 2024年补贴 | 2025年补贴 |
|--------|-----------------------------|----------------------------------|
| 安徽省 | 锂电换铅酸补贴最高600元 | 锂电换铅酸补贴最高900元 |
| 湖南省 | 新车补贴500元 | 锂电换铅酸补贴600元 |
| 浙江省 | 最高补贴500元 | 最高补贴1200元 |
| 江苏省 | 最高补贴500元 | 最高补贴1000元 |
| 福建省 | 锂电换铅酸额外补贴100元 | 一次性补贴500元,锂电换铅酸200元 |
  • 2025年国补范围扩大,补贴流程简化,多个省份补贴金额显著提升。

- 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25年5月累计以旧换新达650万台,显著高于2024年同期水平。
  • 单月换新量由2024年10月29.1万台增加至2025年5月224万台,反映市场强烈响应。


行业依托存量市场,新增需求受即时配送和共享单车驱动 [page::5][page::6]


  • 中国电动两轮车保有量超4亿辆,城镇和农村均高度渗透。

- 新增需求主要由即时配送行业扩展、共享单车投放及城镇化驱动。
  • 即时配送行业人数突破1200万人,刺激行业保持约16.87%的复合增长率。


产品向高端智能化和“科技潮玩”属性转型,改装市场兴起 [page::6][page::7][page::8][page::9][page::10]



  • 2024年行业销量下滑10.55%,但高端九号和小牛逆势增长70.38%、24%。

- 用户对智能电动自行车高价位(6000元以上)接受度由2023年2%提升到2025年14.6%。
  • 智能化功能提升用户体验,包括电池管理、导航、AI驾驶辅助等。

- 个性化改装需求强烈,用户愿为DIY改装支付溢价,改装品类丰富且门槛低。
  • 九号配件业务营收稳定,显示改装增强用户黏性。


渠道模式由高密度向高效转变,线上线下融合凸显 [page::10][page::11][page::12]



| 品牌 | 2020年门店 | 2024年门店 | 2024年销量 (万台) | 店效(台/家) |
|-------|------------|------------|-------------------|-------------|
| 雅迪 | 17,000 | 40,000 | 1,302 | 326 |
| 爱玛 | — | 32,000 | 1,070 | 334 |
| 小牛 | 1,616 | 3,735 | 76 | 203 |
| 九号 | — | 7,600 | 260 | 342 |
  • O2O线上下单、线下提货模式受欢迎,成为第二大购买渠道。

- 企业通过拓展产品矩阵与服务生态提升门店效能,九号智能产品多元化发展明显。

重点推荐九号公司:智能化技术领先,持续加码研发护城河 [page::13][page::14]


  • 九号公司自2019年进军电动两轮车业务,持续迭代智能系统,2025年推出“真智能3.0”。

- 通过AI视觉辅助系统、无感解锁和云电系统构筑智能化护城河。
  • 研发费用率高于行业其他品牌,2024年电动两轮车销量260万台,同比增长76.87%。


重点推荐爱玛科技:产能和渠道优势显著,受益政策红利和细分赛道增长 [page::14][page::15][page::16]


  • 多次入选工信部《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白名单,合规优势明显。

- 行业CR2约50%,相比空调行业还有较大集中度提升空间,爱玛优势显著。
  • 电动三轮车业务高速增长,2019-2024年复合增速40.31%,毛利率显著提升至22.44%。

- 境外市场初步布局,2024年出口增长46%,海外营收占比仍低,未来空间广阔。

风险提示 [page::18]

  • 需求不及预期。

- 市场竞争加剧。
  • 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

深度阅读

电动自行车行业深度报告分析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 电动自行车行业深度:政策推动格局重构,寻找电动自行车行业投资破局机会

- 报告机构: 财信证券研发中心(财信证券研究部)
  • 报告日期: 2025年8月25日

- 分析师: 周心怡
  • 研究主题: 聚焦电动自行车行业,通过政策(特别是2024新版电动自行车国标及国补政策)的推动,分析行业供需格局变化、市场结构性增长机会,及重点公司的投资价值。

- 核心论点与投资建议:
- 2024年新国标的实施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快淘汰尾部落后产能,预计形成252万-324万台的行业出货缺口,为头部品牌创造增量空间。
- 2025年国补政策力度加大,范围扩大且流程简化,刺激终端需求显著优于去年。
- 行业产品属性从传统的通勤代步向智能化、科技潮玩转变,客户群体边界扩大,市场规模稳健增长。
- 维持行业评级“同步大市”,重点推荐智能化水平领先的九号公司与渠道、品牌优势明显的新兴业务快速成长的爱玛科技。
- 风险提示包括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与政策执行力风险。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供给端:新国标提升行业准入门槛,加速尾部企业出清



关键论点

  • 新国标细化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智能化模块(北斗定位)、塑料用量限制、企业资质和生产标准,推动行业安全规范升级。

- 技术标准升级不仅限于整车,还涵盖充电器(2022年)、蓄电池(2024年)强制3C认证,技术门槛持续提升。
  • 新国标要求企业具备完整的产能生产能力,淘汰简单组装模式,推进行业生产规范化。

- 预计通过淘汰尾部厂商,形成252万-324万台行业缺口,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推理依据

  • 历史数据反映2018年旧国标执行后,企业数从400锐减至110,行业CR5集中度由49.9%提升至75%。

- 当前约100家厂商中,约72家年出货低于10万台,推算70-90%尾部厂商淘汰对应252-324万台出货缺口。
  • 新国标增加的质量管控、智能化模块、防篡改措施等提高了生产成本及技术门槛。


关键数据与表格

  • 图1展示2013-2022年间企业数锐减,从2000家降至100家。

- 图2显示2016-2024年CR2、CR3-5与CR5集中度均明显上升。
  • 图3显示2023年品牌销量分布,头部企业主导市场。

- 新旧国标侧重变化详见表1和表2,体现技术与企业资质的双向强化。

---

2.2 需求端:国补政策优化明显催化消费需求增长



关键论点

  • 2025年国补政策扩大补贴对象范围(含无牌车、新购首车)、简化流程、提高补贴额度,地方政府如浙江、江苏补贴金额翻倍。

- 国补对旧车回收流程采取市场化定价,保障消费者权益。
  • 2025年1-5月以旧换新累计650万台,远高于2024年9-12月的138万台,单月换新量达到3.8倍增幅。


关键数据与表格

  • 表3列示安徽、湖南、浙江、江苏、福建5省2024与2025年国补政策细节及金额提升。

- 图5展示2024年9月至2025年5月,月度以旧换新数量激增趋势。

---

2.3 行业结构性增长动力



关键论点

  • 行业以存量市场为主,保有量已超过4亿辆(图7),未来新增需求来源于即时配送行业增长、共享单车、城镇居民初级交通需求。

- 即时配送行业人数突破1200万(图10),带动电动两轮车销量2018-2022年年复合增长16.87%。
  • 2024年整体销量受基数及监管影响下降10.55%,但高端品牌九号、小牛逆势增长(图11、12)。


产品属性变化

  • 用户对智能化电动自行车价格接受度提升(图13),2025年14.6%用户可接受6000元以上高端车型。

- 智能化提升骑行体验,集成导航、防盗、驾驶辅助、AI智能视觉等,提升安全便利性(图14描述九号智能功能)。
  • 产品从单纯代步向“科技潮玩”转变,受到技术普惠、消费升级和个性化改装诉求驱动。


改装市场

  • 改装促进用户黏性提升,如九号公司配件业务保持稳定。

- 改装市场低门槛、政策包容,主要可加装外观和功能性辅助配件(表4列明可改装安全座椅、后视镜等部件)。
  • 汽车改装市场调研显示年轻用户偏好个性表达,电动自行车预计呈类似趋势(图16、17)。


---

2.4 渠道变革:O2O与高店效转型



关键论点

  • 线下专卖店仍占主导,但O2O线上下单线下提货占比提升至24.1%,营销更聚焦年轻消费群体。

- 高密度多层级门店体系挑战经销商管控及单店效能,行业正在向通过产品矩阵和增值服务提升店效转型。
  • 主要品牌门店数逐年扩大,如雅迪4万家,九号7600家,店效均超200台/店(表5)。

- 头部企业如九号借助智能短交通技术拓展品类(电动平衡车、全地形车等),服务生态丰富(图21)。

---

3. 重点公司投资分析



3.1 九号公司


  • 以智能化“真智能”系列(1.0至3.0)中的RideyGo解锁系统、AI视觉辅助系统为核心技术壁垒,智能化行业龙头地位稳固。

- “真智能3.0”集成AI视觉辅助、多重安全防护及个性化主题商城,提供全生态智能体验。
  • 研发投入持续高于行业平均(图23),支撑技术领先优势。

- 2024年电动两轮车销量260万台,同比增77%,行业份额5.28%,潜在高端市场扩展空间巨大(与扫地机器人高端化渗透率类比,图24、25)。

3.2 爱玛科技


  • 多次入选工信部《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白名单,体现产品与生产标准领先。

- 作为行业龙头,拥有稳定渠道优势及品牌影响力,适应国补政策拉动需求。
  • 行业CR2仍仅约50%,较家电行业仍有提升空间,意味着爱玛长期具备扩展市场份额能力(图26、27)。

- 电动三轮车业务快速增长,2019-2024年CAGR超40%,2024年营收19.52亿元,毛利率提升至22.4%,盈利能力优于电动车两轮业务(图28、29)。
  • 出口业务增速迅猛,但基数仍小,未来海外市场潜力大,印尼产能投产,推进国际化布局(图30、31)。


---

4. 风险因素评估


  • 需求不及预期: 若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接受度或补贴刺激效果不及预期,可能导致销量下降。

- 市场竞争加剧: 行业头部企业虽集中度提升,但竞争仍激烈,新进入者或跨界品牌可能加大攻势。
  • 政策执行力度不足: 若新国标和国补政策执行不到位,可能减少行业洗牌和需求拉动效果。


---

三、图表深度解读



3.1 图1与图2:企业数量及行业集中度趋势


  • 显示2013年电动两轮车企业数量约2000家,至2022年锐减至100家,体现强监管、门槛提升带来的行业出清。

- CR5集中度从30%提升至约75%,彰显行业马太效应显著,集中到少数龙头企业。[page::2]

3.2 图5、图6:保有量及地域差异


  • 城镇地区江苏、浙江、安徽等省的电动助力车保有量超过70台/百户,农村摩托车保有量较高且稳定,说明两轮车在城乡代步中仍为重要交通工具。[page::5]


3.3 图9、图10:行业销量与即时配送行业增长


  • 电动两轮车销量从2015年至2022年持续上涨,尤其2020年以后受疫情推动线上零售及即时配送行业快速发展,促进行业加速扩张。即时配送人员数量2020-2023年增长至超过1200万。[page::6]


3.4 图11-13:销量细分与用户价位接受度


  • 2024年整体销量下滑10.55%,但高端品牌九号逆势增长70%以上,反映消费升级趋势。用户对智能电动车高价位(6000元以上)接受度提升至14.6%,较2023年提升8pct。[page::6-7]


3.5 图15-17:技术普及和改装兴趣


  • 消费级高端设备如无人机市场年复合增长超22%,表明技术规模化带动价格下降。汽车定制改装兴趣用户占比大部分处于“兴趣”及“非常感兴趣”层级,年轻群体改装需求强烈,改装成为个性表达和社交方式。[page::8-9]


3.6 图20-21:渠道购买模式及配件业务增长


  • 线下专卖店渠道优势明显,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快速增长,2025年线上下单线下提货占比24.1%。头部企业通过丰富配件和服务生态,提升门店客单值和用户黏性,九号配件及新兴业务营收增长显著。[page::11-12]


3.7 图22-25:九号智能化及销量表现


  • “真智能”技术历经1.0到3.0版本迭代,智能解锁、AI视觉辅助系统集成前瞻安全功能。九号研发费用率领先同行,2024年销量增长迅猛,行业市场份额仍较低,未来成长空间可期。[page::13-14]


3.8 图26-27:行业规范条件名单与CR2对比


  • 工信部公开三批企业白名单,核心龙头企业多次入选,体现行业门槛提升。电动两轮车行业CR2约50%,低于空调洗衣机行业,集中度有较大提升空间。[page::15]


3.9 图28-31:爱玛营收结构与海外市场


  • 电动三轮车业务快速增长,2024年营收近20亿元,毛利率逐年提升。出口量增长显著但基数小,境外营收占比仅1%左右,国际化布局处于初期阶段。[page::16]


---

四、估值分析



报告主要侧重行业景气度、政策扶持和行业结构性变化的宏观与微观分析,未具体提及DCF等传统估值模型,也未提供系统的目标价区间及对应敏感性分析。

根据报告策略,行业评级为“同步大市”,即行业指数涨跌幅相对于沪深300指数为-5%至5%,反映投资建议谨慎乐观,强调结构性成长、价值重构。重点公司九号和爱玛科技作为智能化和渠道优势标杆,具备较高成长预期。传统估值可结合研发投入、市场份额增长和产品高端化趋势进行动态调整。

---

五、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整体基于政策利好及消费升级逻辑,论述充分且数据详实,但高端化需求的持续成长存在一定假设风险:消费者对智能化产品的支付意愿、改装市场能否持续扩大,以及技术普及的时间节奏,可能受到宏观经济、技术迭代速度和行业竞争的影响。

- 对于尾部厂商的淘汰速度与规模,虽结合2018年经验,但市场现状及新设备成本压力具体影响大小仍需动态观察。
  • 报告中对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持乐观态度,但未深入探讨潜在竞争者(科技跨界者、新能源整车企业)进入可能带来的冲击。

- 爱玛海外战略展望积极,但当前海外营收占比较低,相关风险及市场推广难度并未详细量化。
  • 估值部分内容缺失,建议后续结合财务预测与市场动态完善。


---

六、结论性综合



财信证券的本次研究报告系统梳理了电动自行车行业在政策推动下的供需结构变革及市场前景。2024新版国标严格规范了生产标准与资质门槛,现有劣质及组装企业将被加速淘汰,预计释放252万-324万台出货缺口,促进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2025年补贴政策优化和加码,扩大补贴范围及提升补贴力度,有效刺激消费需求,5月以旧换新单月销量飙升至224万台,体现政策实效。

行业以4亿台庞大存量为基础,未来新增需求主要来自即时配送行业扩张、共享单车投放和城镇化带来的初级交通需求。智能化产品带来的高端市场崛起为行业注入新的增长动力,消费者对6000元以上智能产品接受度快速提升。车辆智能化、AI辅助驾驶及个性化改装等新兴趋势推动电动自行车从传统代步工具向“科技潮玩”转变,改变了产品使用体验,并拓宽下游客户群体。渠道方面,O2O模式快速成型,头部企业门店及产品矩阵不断丰富,提升渠道效率和用户黏性。

重点推荐九号公司与爱玛科技。九号依托核心智能化技术构建行业壁垒,2024年销量增长迅猛且潜力巨大。爱玛作为传统龙头,拥有白名单企业资质优势及成熟渠道,受益于政策红利,同时新兴电动三轮车和海外业务稳步成长。

风险主要包括需求不及预期、竞争加剧以及政策落实风险。投资者应关注后续行业政策执行情况、头部企业研发和市场拓展进展,以及行业集中度提升与下游消费升级的实际进展。

综上,报告判断电动自行车行业景气度将大幅提升,行业结构存在重构机会,维持“同步大市”评级,重点关注九号与爱玛两大行业龙头。[page::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8,19]

---

附:重要图片引用


  • 图1 电动两轮车企业数量变化

  • 图2 2024年电动两轮车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

  • 图3 2023年电动自行车品牌销量分布

  • 图5 电动助力车城镇保有量(台/百户)

  • 图6 农村摩托车保有量对比

  • 图7 电动两轮车保有量超过4亿辆

  • 图9 电动两轮车销量及同比增速

  • 图10 即时配送人员数量

  • 图11 2024年行业销量下滑

  • 图12 九号电动车业务增长领先

  • 图13 用户对智能电动车价格接受度

  • 图15 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增长

  • 图16 汽车定制改装兴趣度

  • 图17 车辆改装兴趣分年龄展示

  • 图18 九号配件业务营收保持稳定

  • 图20 电动两轮车购买渠道占比

  • 图21 九号新兴业务及配件收入增长

  • 图23 各品牌研发费用率对比

  • 图24 扫地机器人线上高端价格占比提升

  • 图25 九号两轮车销量及增长情况

  • 图26 三批企业白名单公示

  • 图27 2023年空调、洗衣机、电动两轮车行业CR2对比

  • 图28 爱玛主要业务营收

  • 图29 爱玛各业务毛利率走势

  • 图30 中国电动两轮车出口量及增速

  • 图31 爱玛境外营收及增速



---

以上为财信证券《电动自行车行业深度报告》内容的全面分析与剖析,涵盖政策推动、行业供需变化、技术进步、消费趋势、渠道变革及重点投资机会。该报告为理解当前及未来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趋势提供了有力视角,并指明了行业投资方向。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