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权在机构投资者中的应用之绝对收益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系统介绍了波动率交易在海外机构投资者中的应用,涵盖波动率套利原理及典型期权组合策略,包括跨式、宽跨式、蝶式、秃鹰、比例价差、圣诞树等组合,通过delta对冲剥离非波动率因素,达到纯波动率交易。结合多家海外对冲基金案例,评估策略收益与风险,强调波动率交易虽有潜在高收益但风险不可忽视,适合辅助资产配置使用[page::0][page::3][page::5][page::24]。

速读内容


波动率交易基础与波动率概述 [page::0][page::3]

  • 期权价格受标的价格、执行价、到期时间、无风险利率与波动率影响,其中波动率尤为关键且不易预测。

- 隐含波动率由市场价格推导,反映市场对未来波动预期,波动率偏离形成套利机会。
  • 国内外波动率交易主要通过delta对冲剥离标的价格风险,实现纯粹波动率交易。


海外波动率交易对冲基金概况及典型案例 [page::5][page::6][page::8][page::9][page::10][page::11][page::12]


  • 波动率套利基金在全球对冲基金中占比较小,仅约8%套利策略中的少部分。

- 42只波动率基金规模从百万美元到几十亿美元不等,年收益率分布宽,风险较大。
  • 典型基金:

- Guardian Fund Management,LP:成立于2009年,近1年收益达60%以上,年化近58%。
- Acorn Derivatives Management Corp.:侧重S&P500期权,年化收益约2.46%。
- ABC Square AM LLP、Shooter Fund、SGAM AI、North of Zero等均有不同波动率套利策略和管理规模。





波动率交易基本原理及Delta对冲 [page::13][page::24]

  • 通过构建Delta中性组合剥离除波动率外的资产价格风险,实现波动率的单纯交易。

- Delta对冲可采用现货、期货或期权组合动态调整,但交易成本和执行难度限制了简单“期权+标的”组合应用。
  • 海外投资者偏好用不同执行价和到期时间组合构造敏感且成本优化的波动率套利产品。


常见波动率交易组合策略详解与盈亏示意图 [page::14-24]

  • 跨式组合(Straddle):相同执行价买入看涨与看跌期权,适合短期波动率多空对冲。


  • 宽跨式组合(Strangle):价外期权买入组合,成本较低,持有期更长。


  • 蝶式组合(Butterfly):四个不同执行价期权组成,限制亏损风险,适合短线看跌波动率。


  • 秃鹰组合(Condor):类似蝶式但执行价更多样,构建成本较蝶式低。


  • 比例价差组合与后价差组合(Ratio & Back Spreads):不同比例买卖执行价不同的期权,需对方向和价格变动速度有判断。


  • 圣诞树组合(Christmas Tree):比例价差组合推广,进一步降低成本但潜在收益也降低。


  • 跨期组合(Calendar Spread)与对角组合(Diagonal Spread):通过不同到期日但相同或不同执行价期权组合实现相对波动率交易。


量化策略回测与绩效 [page::8]

  • 部分海外波动率基金表现参差,收益最高(Guardian Fund)年化57.85%,部分亏损严重,风险显著。


风险提示 [page::25]

  • 波动率套利不无风险,典型危机如1998年长期资本因连续卖空波动率导致巨额亏损。

- 投资者须谨慎对待波动率交易潜在的高波动和回撤风险。

深度阅读

期权在机构投资者中的应用之绝对收益——详尽分析报告解构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 期权在机构投资者中的应用之绝对收益(期权研究系列之十二)

- 作者及机构: 广发证券金融工程研究团队,包含多名资深金融工程分析师与助理
  • 发布日期: 未明确具体日期,但报告引用数据截至2024年前期,并提及2013-2014年数据,多为近期研究

- 主题: 聚焦于期权波动率交易在机构投资者,尤其海外对冲基金中的应用,主旨在探讨期权策略下的绝对收益实现方式及相关对冲机制。
  • 核心论点与目标:

- 介绍期权绝对收益的主要来源即波动率套利(波动率交易)的运用。
- 解析海外主流对冲基金如何通过各种期权组合策略实现波动率套利。
- 讲解波动率这一关键变量的定义、测量及其交易策略。
- 结合具体国际案例对比分析海外波动率基金的绩效与行业分布。
- 归纳总结波动率套利策略的风险、收益特征及注意事项。
  • 主要信息传递: 波动率交易作为一类复杂而高风险的绝对收益策略,虽不广泛却具有独特的投资价值与风险管理意义。报告强调Delta对冲的重要性、策略多样性及风险控制方法,为国内期权市场波动率交易发展提供理论与实务参考。


---

二、章节深度解读



1. 期权与绝对收益(第3页)


  • 关键论点:

- 期权设计初衷为风险规避,实则可用于套期保值、投机、套利。
- 波动率套利为主流绝对收益获取手段,剥离价格其他因素后专注波动率交易。
- 波动率套利既包括同时做多低估波动率与做空高估波动率的套利,也包含单边波动率投机。
  • 推理依据: 波动率带来的收益机会因其不确定性和非同步变化性,能形成套利空间;投机部分占较大份额。

- 意义: 界定“波动率套利”广义内涵,为后续研究奠基。

2. 波动率概述(第3-4页)


  • 关键论点:

- 期权价影响因子六大变量中波动率最为复杂且关键。
- 历史波动率(Historical Volatility)与隐含波动率(Implied Volatility)区分,隐含波动率通过BS模型反推,反映市场预期波动。
- 波动率曲线存在波动率偏离(Skew)及波动率微笑(Smile)现象,受执行价和期限影响形成二维波动率矩阵。
  • 数据点与图表:

- 图1截图展示不同执行价及到期时间的期权数据,体现不同期权隐含波动率计算基础。
  • 分析: 通过对期权不同特性的该分析,揭示隐含波动率定价与市场机制的内在关系和测算难点,波动率构成的纬度复杂,为构建套利组合提供量化工具与策略模型。


3. 波动率交易在海外对冲基金中的应用(第5-12页)


  • 发展历程:

- 起源于19世纪的可转债套利,金融危机催热波动率策略。
- VIX指数(波动率指数)是波动率交易的核心参照工具,自1993年推出,配套衍生品逐步完善。
  • 市场格局与基金数据:

- 波动率交易策略在全球对冲基金中占比较小(约8%策略中),基金数量有限但规模灵活。
- 表1列出42只波动率基金,规模从百万美元至几十亿美元不等,收益分布广泛(图4展示年收益率离散,最高60%以上,最低跌幅超过60%)。
  • 代表基金详解:

- Guardian Fund Management, LLC:4年年化收益达57.85%,具备高管理费与激励费结构,最小认购额25万美元。
- Acorn Derivatives Management Corp.:采用蝶式及秃鹰组合沽空波动率,2001年创立,产品业绩不及Guardian,呈现波动与亏损。
- ABC Square AM LLP(Sigma Square)、Shooter Fund Management、SGAM Alternative Investments、North of Zero LLC 等各具特色,资金运营、管理费、策略定位等差异明显,均以delta中性波动率交易为主。
  • 图表解读:

- 图2(VIX指数历史走势)显示1990-2004年多轮波动峰值,揭示市场风险周期对波动率交易机会影响。
- 图5、图6等图表展示具体基金的收益同比,体现波动率基金收益波动大,周期性强。
  • 推断: 海外对冲基金多青睐delta中性组合波动率交易,实务操作多用组合期权组合替代标的资产delta对冲以节省成本并提高波动率敞口,但业绩表现波动较大,收益离散严峻,风险可观。


4. 波动率交易原理(第13页)


  • 重点论述: 波动率交易为通过做多做空被低估或高估的隐含波动率实现套利或投机的手段。

- 对冲实务:
- 利率风险通过利率衍生品对冲(境外),国内市场目前暂缺此工具。
- 股价风险主要通过delta对冲,即买卖标的资产或期权组合实现delta中性。
- 强调delta动态调整的重要性及成本难题。
  • 分析阐释: 说明波动率套利的复杂性,不仅是策略,更包括实务中动态对冲的难点,风险控制的关键。


5. 常见波动率交易策略详解(第13-24页)


  • 简述多种组合策略: 所有策略核心均为构建delta中性,敏感于波动率变化的期权组合。
  • 主要期权组合策略:


- 简单“期权+标的”组合(Covered Option):通过持有标的股票或期货配合买卖期权实现短期波动率多空,但存在高交易成本与动态维持难题。

- 跨式组合(Straddle):买入或卖出同一执行价到期时间一致的看涨、看跌期权组合。图7、图8清晰展示多头与空头的盈亏结构,多头收益在波动率上升时显著。

- 宽跨式组合(Strangle):买入或卖出不同执行价的看涨及看跌期权组合,构建成本低于跨式组合,图9、图10展示其储备损益与波动率相对应关系。

- 蝶式组合(Butterfly):以三档执行价格期权组合对冲风险,图11、图12展示盈亏上限与下限的限制性,适合短线看跌波动率交易与有限风险投资。

- 秃鹰组合(Condor):类似蝶式但包含四档执行价期权排列,图13、图14显示其风险管控与收益结构,初期现金流较低利于降低成本。

- 比例价差组合(Ratio Spreads)与后价差组合(Back Spreads):买卖不同份数执行价不同期权,调整持仓比例以保持delta中性,区分多空,图15、图16演示不同收益结构。后价差组合更依赖对价格变动速度的研判。

- 圣诞树组合(Christmas Tree Spread):是比例价差和后价差的变形,持仓复杂,结合多个执行价与头寸调整达成delta中性,图17、图18展示对应多头空头收益范围。

- 跨期组合(Calendar Spread)与对角组合(Diagonal Spread):基于不同期限但相同或不同执行价格的期权组合,利用不同期限的隐含波动率差异实现套利,尤其对冲非delta风险。

- 跨品种波动率套利(Cross-asset Volatility Trading):比较两个相关资产的期权波动率差异做多做空,国内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

- 离差交易(Dispersion Trading):通过成分股期权组合与指数期权隐含波动率差异实现套利,具有复杂的权重计算,国内也尚未普及。
  • 逻辑与应用:

- 各策略侧重于利用不同执行价、不同到期日组合,调整实际敞口与风险暴露,达到波动率多空的delta中性或相对中性。
- 多头策略一般利润于波动率上升,空头策略获利于波动率下降和时间衰减。
- 多数策略交易时长短于期权剩余期限,动态调整管理成本显著。

6. 总结(第24页)


  • 核心观点总结:

- 波动率交易多依赖期权组合构造Delta中性仓位,以剥离其他风险因素,实现纯波动率投机或套利。
- 从海外运营看,风险收益比一般,表现受波动率市场波动影响大。
- 波动率策略与其他资产相关性较低,适合作为投资组合辅助分散风险。
- 在市场方向难以判断,但波动率明显偏离公允值时,波动率交易可能带来可观收益。

7. 风险提示(第25页)


  • 风险点明确:

- 隐含波动率均值回复存在,但不存在绝对规律,反转点难以预测。
-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1998年卖空波动率巨亏案例警示风险不可忽视。
- 波动率套利非低风险策略,投资需严格风险管理和认知。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第4页)


  • 内容: 展示不同执行价格及不同到期时间的股指期权合约明细(成交价、买卖价量等数据)。

- 趋势: 体现了深厚的市场活跃度和多样化期权合约,为计算波动率矩阵提供基础。
  • 支持文本: 突出波动率估计的多维度属性,执行价和到期时间不同程度影响隐含波动率计算。


图2(第5页)


  • 内容: 1990-2004年VIX指数历史走势。

- 趋势解读: VIX出现多次峰值,尤其1998年金融风暴和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时波动率激增。
  • 联系意义: 强调波动率作为市场情绪和风险指标的重要性,也是波动率交易的根本参考。


图3(第6页)


  • 内容: 全球对冲基金策略数量分布饼图。

- 趋势说明: 股票多空策略占30%,多策略16%,套利策略仅8%,波动率套利更是少数。
  • 意义: 反映波动率交易相对专业且不普及,属于较窄众的投资领域。


表1(第6-7页)


  • 内容: 42只海外波动率对冲基金的资产规模及年度收益率数据。

- 数据趋势: 基金规模从数百万至几十亿不等,收益分布正负不均,最高超过60%,最低亏损超过60%。
  • 含义: 反应波动率基金的高度异质性与风险收益波动。


图4(第8页)


  • 内容: 42只基金年收益率分布直方图。

- 趋势说明: 多数基金年收益率集中在0至正20%区间,但也有极端负收益,大部分数据呈现较大波动。

图5(第10页)


  • 内容: ADMC Absolute Return Strategies LP近四年收益年化柱状图。

- 趋势: 2011年收益最高,2013大幅负收益,体现波动率策略对市场环境的敏感性。

图6(第12页)


  • 内容: Global Volatility Fund SP三年收益情况。

- 趋势: 2012年表现突出,2013年亏损,整体收益波动较大且盈利比50%。

图7-18(第14-24页)


  • 内容: 多种波动率组合策略的多空收益示意曲线。

- 趋势及逻辑:
- 多头组合盈亏曲线呈V型或U型,收益受波动率升高驱动。
- 空头组合多为反向形态,获利于波动率降低及时间衰减。
- 组合多样且风险收益结构差异明显,波动率敏感性为关键。
  • 文本支持: 详细说明各策略构建方式、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

四、估值分析


  • 报告主要聚焦期权策略的交易与风险管理,未直接涉及标的或整体基金的估值模型。

- 提及Black-Scholes定价模型作为计算隐含波动率的理论基础。
  • Delta对冲、隐含波动率平移及波动率偏离等构成核心计算与交易模型。

- 组合策略强调通过多期权合约搭配,调整权重和执行价格实现组合的Δ中性,剥离非波动率风险。
  • 报告无具体DCF或成熟基金估值公式,但提出基于收益率、规模、投资策略确定收益目标的管理费与激励费设计。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波动率预测的不确定性:隐含波动率存在均值回复特性,但变动路径难以准确预测。

- 市场风险:剧烈波动引发组合大幅亏损,实例为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
  • 对冲风险:Delta对冲依赖连续价格变动和低交易成本,实际中穿越跳空时难以完美对冲。

- 流动性风险:部分期权组合可能缺乏市场深度,影响平仓或再对冲能力。
  • 策略选择与市场环境匹配:不利市场环境(如波动率持续下降)对空头波动率基金不利。

- 模型风险:基于BS模型假设,但实际波动率与价格过程可能偏离拓展模型假设。
  • 投资管理风险:依赖投资团队的精准判断和动态调整能力。

- 国内市场风险特指:利率衍生品缺乏,限制了完整对冲的可能。
  • 缓解建议:报告并未具体给出缓解策略,但强调动态对冲与策略多样性,提醒谨慎管理风险。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整体客观且详尽,涵盖理论及实务,但强调海外经验对国内市场的参考,国内方面由于工具较少,实际应用尚有限,需理性看待。

- 标的资产和利率风险对冲简化,国内市场尚欠成熟,存在一定局限性。
  • 投资策略风险强调充分,预警机制合理,但对风险控制方法细节略显不足,尤其缺少具体止损和风险缓释操作说明。

- 部分基金案例收益回报时间短,波动极大,表现不稳定,显示该策略非所有时间周期均适用。
  • 报告中的“波动率套利”定义较宽,强调同时包含投机的成分,部分读者或需区分纯套利与投机操作。

- 数据多来源于外部第三方,可能存在报告偏好选择性披露,需结合市场实际环境和最新发展综合判断。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系统、深入地阐释了期权波动率交易(亦称波动率套利)在机构投资者,特别是海外对冲基金中的应用。报告的理论基础在于通过Black-Scholes隐含波动率寻找低估高估波动率市场,利用期权组合构成Delta中性策略从而剥离标的资产价格波动风险,实现单纯的波动率交易盈利。

报告开篇透彻解读了波动率的定义、测量方法和存在的波动率偏离及期限结构差异,明确了隐含波动率的市场意义。继而,通过详细剖析44家海外波动率基金的收益规模数据,结合多个著名基金案例(Guardian Fund、Acorn Derivatives、ABC Square等),展示了不同策略的实务表现及成败得失,凸显该领域高收益与高风险的双重特性。

文章章节专门详细介绍了跨式、宽跨式、蝶式、秃鹰、价差组合、圣诞树组合、跨期与对角组合等多种具体波动率交易策略,配合清晰的盈亏图示,帮助投资者直观理解各组合的收益结构、交易逻辑及风险管理。报告特别强调了动态Delta对冲机制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国内市场工具缺乏带来的挑战。

在估值方法上,报告以BS模型为基准,强调隐含波动率反映市场预期以及期权组合能够通过不同执行价及期限搭配实现对波动率敏感的敞口。风险方面重点提示了波动率策略的高波动性、市场极端事件的风险及历史知名亏损案例,提醒投资者波动率套利非低风险策略。

综上,报告提出波动率套利作为一类相对独立的绝对收益策略,能有效为机构投资组合提供多样性和风险对冲,适合在无法准确判断市场趋势但确定波动率偏离时运用。然其成功依赖于高度专业的市场理解、模型估计及动态风险管理,投资者需充分重视该策略潜在的复杂性与风险。

---

备注来源



本分析基于广发证券《期权在机构投资者中的应用之绝对收益》报告内容,引用文献页码标注为 [page::0-26]。

---

附:关键图表Markdown格式引用示例


  • 图2 VIX指数历史走势示意:




  • 图7 跨式组合多头到期盈亏:




  • 图15 后价差组合(波动率多头)到期盈亏:





---

至此,本报告解析涵盖报告主题的所有重要论点、数据、图表及风险提示,详尽且结构清晰,力求为读者深刻理解波动率交易策略提供专业、系统的参考。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