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长与价值共舞:中证 500 成长与中证 500 价值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分析了中证500成长指数与中证500价值指数的构建方法、行业分布及投资价值。两者分别聚焦成长与价值因子,成长指数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和内部增长率基础上选股,价值指数则基于分红率及估值指标构建。数据显示500价值指数具有更低最大回撤与更高累计收益率,体现长期价值配置优势;500成长指数对底层指数上涨更为敏感,弹性更强,盈利能力显著优于中证500,中证500成长与价值指数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具备良好估值修复预期,适合投资配置 [page::0][page::3][page::4][page::8][page::9][page::10][page::11]

速读内容


Smart Beta产品定位及发展趋势 [page::2][page::3]

  • Smart Beta融合主动选股与被动指数优势,提升特定风格因子暴露,兼顾规则化与透明化。

- 美股Smart Beta指数数量和规模远超A股,A股以红利、成长、价值因子为主,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 Smart Beta ETF占比美股近50%,A股不足20%,显示国内市场发展初期 [page::2][page::3]


中证500成长指数构建及行业分布 [page::3][page::4][page::5][page::6]

  • 以中证500为样本,成长因子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内部增长率,经极值调整计算Z值均值选出得分最高的150只股票。

- 主要行业集中于化工(13.87%)、电子(9.88%)、医药生物(9.66%),行业分布较中证500接近。
  • 权重较高的个股主要来自化工和电子等行业,典型代表如天赐材料、晶盛机电等。




中证500价值指数构建及行业分布 [page::6][page::7][page::8]

  • 以中证500为样本,价值因子包括股息率(D/P)、净资产收益率比(B/P)、现金流比(CF/P)、收益率比(E/P),计算Z值均值选出前150只股票。

- 主要行业集中化工(12.30%)、钢铁(11.04%)、房地产(8.96%),行业结构明显区别于中证500,表现出价值风格的行业倾斜。
  • 权重较高的20只股票覆盖电气设备、化工、钢铁等行业,如特变电工、南山铝业等。




指数绩效比较及风险控制 [page::8][page::9]

  • 2017年以来,500价值指数表现稳健,最大回撤及累计收益优于中证500,体现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年化收益率达31.56%。

- 500成长指数在市场上涨阶段具有更高弹性,年化收益22.38%,但最大回撤较大。
  • 两指数夏普比率均高于中证500,风险调整后收益更优。



| 最大回撤 | 500成长 | 500价值 | 中证500 |
|-------------|-----------|-----------|----------|
| 2017年 | -9.77% | -12.61% | -13.87% |
| 2018年 | -40.38% | -35.31% | -37.66% |
| 2019年 | -22.74% | -24.74% | -21.65% |
| 2020年 | -17.09% | -15.65% | -15.24% |
| 2021年 | -14.45% | -7.62% | -9.57% |
| 2017至今累计| -43.80% | -35.31% | -40.11% |

| 年化收益率 | 500成长 | 500价值 | 中证500 |
|-------------|-----------|-----------|----------|
| 2017年 | 7.32% | 9.30% | -0.20% |
| 2018年 | -38.24% | -28.95% | -33.32% |
| 2019年 | 27.79% | 16.60% | 26.38% |
| 2020年 | 34.45% | 5.92% | 20.87% |
| 2021年 | 11.16% | 59.17% | 30.17% |
| 2017至今累计| 22.38% | 31.56% | 30.13% |

| 夏普比率 | 500成长 | 500价值 | 中证500 |
|-------------|-----------|-----------|----------|
| 2017年 | 0.516 | 0.685 | -0.059 |
| 2018年 | -1.514 | -1.176 | -1.300 |
| 2019年 | 1.293 | 0.679 | 1.159 |
| 2020年 | 1.518 | 0.278 | 0.822 |
| 2021年 | 0.319 | 2.273 | 1.334 |
| 2017至今累计| 0.215 | 0.254 | 0.196 |

盈利能力:持续高于基础中证500指数 [page::10]

  • 500成长和500价值指数的ROE_TTM均显著高于中证500,500成长指数平均ROE为13.00%,远高于中证500的7.79%。



估值分析与配置建议 [page::10][page::11]

  • 500成长与500价值指数的PE-TTM均处于历史估值底部区域,分位数分别约为27.9%和22.8%,显示估值修复空间大,未来投资潜力显著。


  • 风险提示:基于中证500指数构建,需关注底层指数整体下跌风险。


深度阅读

金融工程 - 《成长与价值共舞:中证500成长与中证500价值指数投资价值分析》报告详尽解读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成长与价值共舞:中证500成长与中证500价值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 作者及团队
- 主分析师:陈奥林(电话021-38674835,邮箱chenaolin@gtjas.com,证书编号S0880516100001)
- 协同分析师及研究助理团队包括殷钦怡、杨能、徐忠亚、刘昺轶、吕琪、赵展成、徐浩天、张烨垲等(联系方式详见报告)
  • 发布机构: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 发布时间:未具体标明,但结合上下文与引用时间可推测为2021年中后期前后
  • 研究主题:评估中证500指数下基于成长和价值因子划分出的两只Smart Beta风格指数——中证500成长指数和中证500价值指数的投资价值,尤其聚焦其性能表现、行业分布、盈利能力和估值水平。

- 核心观点
- Smart Beta策略以兼具主动选股的alpha收益和被动指数投资的规则化透明性为核心优势,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 中证500成长与价值指数在风格定位、成分股行业分布、盈余能力和风险收益特征上分别表现出鲜明特点。
- 500价值指数长期表现优异,具有更低的最大回撤和更高累计回报;500成长指数则在市场上涨阶段通过更高弹性获取超额收益。
- 两指数估值处于底部区域,未来有较大估值修复空间,且盈利能力持续高于标的指数中证500。
  • 风险提示:需重点关注底层中证500指数下跌带来的整体风险[page::0,1,2]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Smart Beta:主动与被动投资的结合(第1章)


  • 关键论点:Smart Beta产品定位介于主动选股与被动指数投资之间,通过在指数设计层暴露特定风格因子,实现主动管理的alpha追求与被动投资的规则透明兼得。

  • 支撑逻辑

- 被动投资仅获得beta收益,但因市场多样,单一广泛指数覆盖多样风格,表现常常不优。
- 主动选股依赖基金经理判断准确度,收益不稳定且成本高。
- Smart Beta通过规则化、系统化的风格因子选股,降低主观性风险,提高持续风险调整回报。
  • 国内外对比

- 美股市场Smart Beta指数丰富,ETF规模成熟,因子多样(如成长、价值、低波动、动量、分红增速等),10年年化回报普遍显著高于A股。
- 国内Smart Beta起步晚,主力围绕红利、成长、价值三因子,相关指数及ETF数量较少,市场接受度低但增长快速。
  • 数据点分析

- 表1显示国内部分Smart Beta指数10年年化收益在6.6%-10.1%,美股中如标普500成长指数和动量ETF年化收益达到17%以上。
- 表2显示美国Smart Beta ETF占所有ETF比重约49%,而中国仅17.1%,空间显著(数据截止2021年)[page::2,3]

2.2 中证500成长指数分析(第2章)


  • 指数编制方法

- 样本空间:中证500成份股。
- 成长因子基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SALESG)、净利润增长率(PRFITG)、内部增长率(ROE(1-分红率)),再次经极值调整算Z分数后取均值作为成长评分。
- 选出评分最高150只构成成长指数。
  • 数据说明

- 主营业务收入与净利润增长率通过过去3年线性回归‘斜率/均值’计算,内部增长率体现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及内部留存能力。
- 指数计算为成份股价格调整后的简单加权股票价指数,规模标准化于1000点。
  • 行业分布

- 图1显示成长指数行业权重分布较为均衡,重心在化工(13.87%)、电子(9.88%)、医药生物(9.66%),其他行业广泛分布。
- 图2显示成长指数整体与中证500行业分布大致一致,差别体现在成长指数科技及化工类权重略高,有色金属权重更低。
  • 成份个股重点

- 表3列前20大权重股中,化工与电子类占多数,权重最大为天赐材料(3.77%)。
  • 分析说明

- 成长指数偏重企业盈利增长性,行业较为多元化且覆盖科技与制造业等高成长行业,较好体现成长风格[page::3,4,5,6]

2.3 中证500价值指数分析(第3章)


  • 指数编制方法

- 样本空间同为中证500。
- 价值因子包含4项:股息率(D/P)、市净率(B/P)、市现率(CF/P)、市盈率(E/P)的Z分值均值。
- 挑选价值评分最高的150只构成价值指数。
  • 行业分布

- 图3显示主要集中于化工(12.3%)、钢铁(11.04%)、房地产(8.96%)与公用事业、建筑装饰等,前四行业合计约40%权重。
- 图4显示价值指数行业布局明显差异于中证500,电子、有色金属、医药生物等科技股权重较低;传统制造业、资源类行业权重显著提升。
  • 权重个股

- 表4前20大个股以电气设备、化工、钢铁为主,龙头如特变电工(5.21%)权重明显高于成长指数最大权重股。
  • 分析说明

- 价值指数偏好高分红、低估值及内涵价值股,行业以资源型与传统产业为主,凸显价值投资风格的“价值低估”核心[page::6,7,8]

2.4 指数投资价值分析(第4章)


  • 绩效表现(4.1)

- 图9展现2017年至2021年三指数走势及趋势,500成长与价值整体均跑赢中证500。
- 表5最大回撤数据显示500价值指数具有最低的最大回撤,尤其表现于2017年至今累计-35.31%,显著优于中证500 -40.11%。
- 表6年化收益率显示500价值31.56% > 中证500 30.13% > 500成长22.38%,但成长指数波动更大。
- 表7夏普比率反映两风格指数风险调整收益均优于中证500,尤其在近几年表现明显。
  • 盈利能力(4.2)

- 图6显示500成长和500价值指数的ROE_TTM均显著高于中证500,表明持续更强盈利核心。其中成长指数均值为13%,远超中证500的7.79%。
- 反映公司基本面质量明显优于基准指数。
  • 估值水平(4.3)

- 从图7与图8可见,成长和价值指数当前的PE-TTM处于历史低位区间,分别对应27.9%和22.8%的分位水平,估值修复潜力大。
- 表明当前是较优买入时点,存在“价值回归”的投资逻辑。

2.5 风险提示(第5章)


  • 主要风险围绕底层中证500指数波动及下跌风险,因两风格指数均基于中证500,整体市场风险无法剔除。

- 报告未强调其他特定风险,如流动性风险或行业配置风险,但暗示投资风格差异带来的风险分散优势有限[page::8,9,10,11]

---

3. 图表深度解读


  • 表1 & 表2(页2、3):对比中美Smart Beta产品,清晰反映国内产品规模及因子多样性不足,且美股Smart Beta ETF占比近一半,指明国内有较大发展空间与成长潜力。
  • 中证500成长指数流程图(页4):清晰描绘成长因子构建过程,包括三个财务成长指标及计算指数的方法,机制透明易懂。
  • 图1 & 图2(页5):成长指数行业权重饼图与与中证500行业权重柱状图对比,直观展示成长指数与基准行业配置较为贴近,且在主流科技、化工板块权重提升,突显成长因子作用。
  • 表3(页6):前20大成份股权重展示,多为科技制造及消费行业,符合成长股特征。
  • 图3 & 图4(页7):价值指数行业分布饼图及与中证500的对比柱状图,反映出价值指数行业布局明显偏向资源与周期行业,较成长指数差别大,体现了投资风格的显著差异。
  • 表4(页8):价值指数前20大权重股集中于资源、有色、制造业板块,与成长指数迥异,佐证价值因子的选股逻辑。
  • 图9(页9):3指数2017-2021年走势的时序线图,由图可看出价值指数在市场震荡期和下行中更抗跌,成长指数在大周期上涨阶段表现弹性更强。
  • 表5、6、7(页9):最大回撤、年化收益率、夏普比率的多年度数据表,有效论证两风格指数的风险收益优势,特别是价值指数的稳健表现。
  • 图6(页10):盈利能力对比柱状图,揭示成长和价值指数持股盈利质量显著优于基准。
  • 图7、图8(页10、11):估值指标历史分布图,PE-TTM及其分位数位置,显示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存在回升空间。


整体图表结合有力佐证报告内文论点,有效支撑市场表现、盈利及估值的核心分析[page::4,5,6,7,8,9,10,11]

---

4. 估值分析



报告未采用复杂的估值模型如DCF,但基于PE-TTM估值分位进行历史对比分析,来揭示成长和价值指数处于相对估值低点,具备估值修复空间。

采用的估值逻辑较为直接:
  • 通过历史PE-TTM分布计算当前估值的百分位排名。

- 低估值分位反映市场对该指数当前的定价偏低。
  • 结合持续提升的盈利能力预期,支撑未来核心资产价值回升。


此种估值方法具有透明、易理解优点,适用于指数层面风格评估,但缺少具体现金流贴现等精细化定量分析,风险在于估值回归时机不确定,可能受宏观环境和市场情绪影响[page::10,11]

---

5. 风险因素评估


  • 主要风险:底层指数——中证500指数的整体波动和下跌风险,作为成长与价值指数的样本基数,其市场风险传导直接影响风格指数表现。

- 风险具体表现
- 若中证500市场整体表现疲软,成长和价值指数难以独立脱离大盘表现。
- 风格的表现可能受行业轮动影响,如价值指数过度偏重钢铁、房地产等周期行业,可能面临政策和经济周期不确定风险。
  • 报告对风险预警明确,但未刻意展开缓解策略探讨。

- 风险提示合理但相对简略,提醒投资者关注宏观和市场整体风险[page::11]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积极面

- 报告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数据支撑充分,覆盖指数全方面分析。
- Smart Beta策略的优势结合市场现状陈述合理,符合投资实践。
  • 潜在不足或需关注细节

- 估值部分主要依赖PE-TTM历史分位,未深入探讨行业特定估值因素及宏观政策对估值的影响,估值修复假设隐含市场乐观预期,存在假设风险。
- 对可能存在的市场风格切换风险,或者某一风格极端表现导致指数表现波动的描述较少。
- 风险部分重点强调基准指数风险,未充分论述成分股行业分布带来的系统性行业风险和非系统性个股风险。
- 国内Smart Beta策略起步晚且数据相对有限,未来表现存在不确定性。
  • 内部一致性

- 报告整体观点保持连贯,特别是对行业分布与绩效的多维度比较,未发现明显矛盾。
- 部分推断基于过往表现,投资者需注意未来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

---

7. 结论性综合



该报告通过系统性分析,充分表明中证500成长与价值指数作为中国A股市场中盘蓝筹的两大Smart Beta风格代表,兼具良好业绩表现和显著的风格识别度。
  • Smart Beta背景分析强调其规则化与兼具alpha与beta优势,定义了成长与价值指数的设计理念与市场价值,结合国内外生态、市场规模给出发展预期。
  • 指数设计方法精准,成长因子基于营业收入、净利润及内部增长率复合评分,价值因子则基于高分红率及低估值财务指标,二者构造具有典型风格代表性。
  • 行业分布差异显著,成长指数行业配置均衡,偏重科技与制造,价值指数则明显向资源与周期行业倾斜,反映投资风格差异。
  • 绩效与风险上,500价值表现更稳健低回撤,累计收益率最高;500成长在上涨市场具备较强弹性,盈利能力均显著超越基准指数。
  • 估值指标显示两风格指数当前估值处于较低水平,未来存在估值回升空间,买入时机良好。
  • 风险层面主要源于底层中证500指数市场风险,投资者需避免盲目追求风格叠加带来的整体波动。


综上,报告建议对中证500成长及价值指数均可给予积极配置关注,特别是在当前价值蓝筹被低估,成长股盈利持续提升的大背景下。这与Smart Beta策略提升主动投资效率并兼具规则透明的产品定位高度契合。[page::0-12]

---

全文提及和解析所有关键表格及图表,涵盖指数构建方法、成份股分布、市场绩效、盈利能力、估值以及风险,体现出报告数据逻辑缜密、视角多维且实用价值突出。
*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