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ting Global Income Convergence in the 21st Century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重新审视了21世纪以来全球贫富国家收入趋同问题,挑战传统认为无显著赶超和主要由全要素生产率(TFP)驱动收入差异的观点。研究发现自2000年以来,贫穷国家收入以年均0.8%的速率趋近富裕国家,剔除撒哈拉以南非洲后速率增至1.5%。通过引入资本收入份额异质性的增长核算,绝大部分趋同由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的趋同时期驱动,而非TFP改善,强调资本积累在缩小跨国收入差距中的核心作用[page::0][page::1][page::3][page::6][page::11]。
速读内容
- 21世纪以来全球收入趋同现象显著,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外国家年均收入增长赶超富裕国家达1.5% [page::3]

- 收入不平等指标(P90/P10、P90/P50、P50/P10等)自2000年起持续下降,表明收入差距缩小 [page::4]
- 采用允许资本收入份额异质性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解收入差异,其中资本份额呈现逆U形态,整体均高于文献传统假设的1/3 [page::5][page::10]
- 核算结果显示,1980-2000年间,TFP差异驱动收入分化,资本和人力资本呈收敛趋势;2000-2019年间,资本产出比率的收敛是主要推动收入趋同的驱动力,资本投入贡献超过40% [page::6][page::7]
| Period | P90/P10 Change (%) | Capital Contribution (%) | TFP Contribution (%) | Human Capital Contribution (%) |
|--------------|--------------------|--------------------------|----------------------|-------------------------------|
| 2000-2019 | -54 | 43 | (opposes overall) | 11 |
| 1980-2019 | -46 | 89 | -33 | 43 |
- 采用假设恒定资本收入份额1/3的传统模型,资本贡献被严重低估,导致误判TFP为主导因素 [page::7]
- 投入测度依赖于PWT 10.01版本数据,实物资本由资产投资的永续库存法(PIM)计算,人力资本按照平均受教育年限和教育收益率估算,质量未调整,资本收入份额调整了自营职业者混合收入 [page::8][page::9][page::10]
- 趋同主要由实物资本积累驱动,政策侧重应为促进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尤其是提升撒哈拉以南非洲资本积累能力以改善增长速度 [page::1][page::11]
-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资本产出比在21世纪初反而出现下降,影响其收入趋同表现和地区经济增长潜力 [page::21][page::22]

- 研究结果对经济增长理论修正有重要参考价值,需纳入资本收入份额异质性,并强调资本积累驱动增长的新视角[page::1][page::11]
深度阅读
深度分析报告:《21世纪全球收入趋同再探》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Revisiting Global Income Convergence in the 21st Century》
- 作者:Bipul Verma
- 发布机构:未明确指出,文中多次引用并使用Penn World Tables (PWT 10.01)数据。
- 研究时间范围:1970年至2019年,重点分析2000年后收入趋同现象。
- 主题:本报告聚焦于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之间的收入趋同现象,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收入差距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重点审视资本积累(物理资本和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TFP)在收入趋同中的作用。
核心论点概述:
- 作者挑战传统认为收入趋同程度低且收入差异主要由TFP驱动的观点。
- 通过最新数据与方法,发现2000年以来发展中国家收入以年均0.8%的速度向发达国家靠拢,若剔除撒哈拉以南非洲(SSA)区域,速率增至1.5%。
- 通过引入不同国家资本收入份额的异质性,实证显示自1980年以来,绝大部分趋同由物理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驱动,TFP贡献较有限,特别是在2000年以后SSA以外国家中该趋势更为明显。
- 该发现暗示现有增长理论需重新考虑资本收入份额的异质性及资本积累的重要性,并对政策制定者在资本投资方向提出新指导。
关键词:收入趋同、资本积累、增长核算
JEL分类:O40, O16, O47 [page::0,1]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引言
- 传统文献通常认定贫穷国家与富裕国家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无条件趋同,即贫穷国家收入水平无法自动赶超富裕国家,而收入差距主要源于TFP差异。
- 本文主要创新点:
- 时间窗口延长至2000年后,发现显著无条件趋同,年均0.8%-1.5%的收敛速度明显快于以往研究(如Barro与Sala-i Martin 1992的无收敛观点)。
- 重点处理资本收入份额的异质性,指出该比例呈倒U型分布,且绝大多数资本收入份额高于传统文献所假设的1/3。
- 物理资本和人力资本而非TFP成为主要的收入趋同推动力。
- 该章节强调理论及政策意义:须重新构建增长模型以嵌入资本收入份额异质性,政策上重视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尤以撒哈拉以南非洲为重点。
该文部分立足于Patel等(2021)和Kremer等(2022)的研究,对比他们用TFP视角的结论,本文更侧重实证资本与人力资本驱动的趋同分析,补充现有文献不足。[page::1]
2. 数据描述
- 数据来源:Penn World Tables 10.01版,涵盖131国,1970-2019年,数据涵盖PPP调整后的GDP、人口、人力资本、劳动收入份额等指标。
- 重点分析国别样本为84个非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涵盖资本、人力资本和资本份额数据完整。
- 样本剔除小国及油租依赖型国家,以消除特殊因素干扰。
- 研究使用1980年收入水平作为基期,进行无条件趋同检验。
- 计量设定中无国家层面控制变量,关注无条件(β)趋同的速度和强度。[page::2]
3. 收入趋同率分析
- 方程设定为区间年均收入增长对初始1980年收入的回归,β<0表示收入趋同。
- 表1分析:
- 1980-2000年,样本呈现收入分化(β>0且显著),除非SSA外,趋同无统计学意义。
- 2000-2019年,显著趋同出现,整体样本年均0.8%,除SSA外达到1.5%。
- 相较于先前 Patel等(2021)及 Kremer等(2022)研究,观察到更高的无条件趋同速率。
- 1.5%的无条件趋同速度对应未来46年贫穷国收入差距减半的半衰期预期。
- 模型解释力较高(R²最高达0.238),提示收入分布位置能有效代理影响增长的多种因素。[page::3]
4. 收入差异趋势
- 收入不平等多维指标(P90/P10,P90/P50,P50/P10, 方差等)均显示1980-1990年间不平等加剧,1990-2000年部分指标开始回落。
- 2000年后,所有指标显著回落,至2019年达到40年内最低水平,表明国家间收入趋同趋势加剧。
- 文章随后设计增长核算分解,旨在拆解这些收入差异变化贡献源于哪些因素(TFP、资本投入、及人力资本)。[page::4]
5. 收入差异变化的增长核算分解
- 生产函数选用带参数异质性的Cobb-Douglas形式,其中资本收入份额α依照收入百分位变化,非固定值。
- 关键创新:允许资本收入份额随收入分布呈倒U形变化,据PWT数据,中等收入国家资本份额最高,贫穷和富裕国家次之。
- 利用积分与差分方法,对收入的对数差分从各因素贡献角度细致拆分。
- 表3主要发现:
- 1980-2000年:虽然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趋同,但TFP差异反而扩大,导致整体收入分化。
- 2000-2019年:总体表现为收入趋同,资本投入差异收窄对下降的收入差异贡献显著(P90/P10差异中资本贡献43%)。
- 1980-2019年大周期:资本输出比缩小驱动了显著收入趋同,甚至抵消了TFP的逆趋势。
- 资本、人力资本输入合计贡献占超过半数的收入趋同,说明资本积累是主因。[page::5,6,7]
5.1 假定资本收入份额恒定的核算对比
- 如若固定资本收入份额为1/3(传统文献假设),则:
- 2000-2019年收入趋同多数归因于TFP,而资本贡献显著下降(约减半)。
- 长期1980-2019年情况类似,资本贡献明显被低估。
- 由于异质性的资本份额模型更真实地反映各国差异,固定资本份额的传统方法会高估TFP在驱动趋同中的作用,低估资本积累的作用。
- 这一比较凸显了资本份额测量合理性在增长分析中的关键性。[page::7]
6. 资本和人力资本及资本份额测量方法评述
- 物理资本:PWT10.01基于永续盘存法(PIM)构建资本存量,初始资本存量虽为恒定基准,但对后期资本存量影响较小(1970年-2000年资本存量中仅5.7%受初始假设影响)。
- 人力资本:基于Barro-Lee、Cohen-Soto校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结合Mincer模型估算的教育回报率构造。质量和经验回报异质性不足,因而本文人力资本贡献实为下界。
- 资本收入份额:
- 通过劳动收入份额(labsh)数据推算资本收入份额α=1-labsh。
- 自雇劳动收入调整方式透明(多种方法),避免自雇收入核算失真。
- 资本份额均值约0.46,高于文献默认1/3,呈倒U型分布,时序上均有上升趋势,尤其信息通信技术资本投入可能是原因(Karabarbounis & Neiman, 2014)。
- 图1呈现不同年份资本收入份额沿收入百分位的动态变化,体现中等收入国家资本份额最高。[page::8,9,10,11]
7. 结论
- 利用最新PWT10.01数据,本文重新审视全球收入趋同动态,强调:
- 2000年以来尤其非撒哈拉非洲以外国家出现显著无条件收入趋同。
- 资本积累(尤其物理资本)是趋同的主要驱动力,而非传统观点中过度强调的TFP。
- 成长理论需更新:模型应包括资本份额异质性,更多关注资本积累机制。
- 政策推荐指出对资本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的投资优先性,尤其针对增长缓慢的撒哈拉以南非洲。
- 提出未来研究问题:输入差异缩小的根源、撒哈拉非洲长期停滞机制等。[page::11]
---
三、关键图表深度解读
表1: β趋同估计(1980-2000 & 2000-2019)
- 说明:回归β系数代表收入增长与1980年初始收入的负相关度,负值显著意味着趋同。
- 1980-2000年,整体样本显示正β(0.005,显著)意味发达国家增长快,贫穷国家收入差距扩大。
- 2000-2019年,β显著为负(-0.008整体,-0.015非SSA),符合趋同,且排除非洲后趋同速度更快。
- 解释力(R²)提升至0.238,表明1980年收入基点对当前增长具有稳健预测能力。
- 结论支持全球趋同现象,尤其非非洲地区。[page::3]
表2:非撒哈拉非洲国家收入差异度量
- 多比例指标(P90/P10等)与收入方差均在2000年后明显回落。
- P90/P10从17.1降至9.97,接近40年最低,表明跨国收入极端差距缩小。
- 明细显示,收入差异回落是普遍现象,且是趁着新千年资本积累热潮。[page::4]
表3 & 表4:核算分解(带异质资本份额与假定恒定资本份额)
- 带异质资本份额(表3)显示2000-2019年资本输出比和人力资本显著缩小收入差异,其中资本贡献占约40%以上。
- 假定资本份额为1/3(表4)时,对资本积累的贡献评价显著降低,TFP贡献则被高估。
- 该对比论证资本份额设定的关键作用,异质资本份额模型更贴近实际经济结构。
- 85%以上资本贡献说明资本投入是收入趋同的核心因子,而非仅无形要素TFP。
- 这也解释了以往文献中TFP驱动论调的偏颇。[page::5,6,7]
图1:资本收入份额随收入百分位变化
- 图示不同年份资本份额曲线,均呈倒U型,峰值在40%-50%的收入百分位。
- 2019年资本份额平均约0.46,超过1/3常用假设。
- 2000年后所有分位资本份额均有所提高,尤其中等收入国家,表明资本更辅导增长。
- 资本份额的倒U型及其动态上升为建立更准确的增长模型提供数据支持。[page::11]
图B1:资本-产出比地区比较
- 七个地区资本产出比趋势被对比,SSA为唯一自2000年代起资本产出比出现下降的地区。
- SSA资本积累滞后与其经济增长停滞相吻合。
- 该图揭示SSA资本积累弱势可能是经济停滞根源,辅证论文政策建议。
- 其余地区均呈稳定或增长趋势,支持资本积累驱动趋同结论。[page::22]
图B2:委内瑞拉GDP走势(排除异常值理由)
- 委内瑞拉自2010后GDP骤降显著,呈严重异常值。
- 该极端案例影响收入方差指标与总体估计,故从定量分析中剔除。
- 该处理保证了统计结果的稳健性和一般性适用。
- 体现作者在数据处理上审慎细心的态度。[page::23]
---
四、估值方法深入分析(增长核算框架)
- 采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允许资本收入份额α(p)随收入百分位变化,即:
\[
y(p) = A(p) (k(p))^{\alpha(p)} (h(p))^{1-\alpha(p)},
\]
- 异质α的引入使得资本贡献的弹性为:
\[
\mathcal{E}_k(p)=\frac{\alpha(p)}{1-\alpha(p)} \frac{d\log(k/y)}{dp},
\]
- 该公式在积分区间内对不同收入百分位国家资本、人力、TFP贡献做整体划分,实现精细的增长因素分解。
- 通过与固定资本收入份额模型对比,突出异质资本份额对资本贡献估计的重大影响。
- 该方法兼顾理论精致与实际数据差异,弥合了以往增长核算模型与现实的差距。[page::15]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数据依赖及测量误差风险:
- 资本存量由投资序列构建,初始资本假设及折旧率影响有限但存在。
- 人力资本质量未被充分反映,可能低估贡献。
- 撒哈拉以南非洲特殊性:
- 资本积累萎缩与经济停滞显示该地区与其他国家存在显著结构性差异。
- 政治不稳、资本外逃可能削弱资本积累效果。
- 收入趋同假设的稳态收入水平统一风险:
- β趋同隐含所有国家趋向同一稳态水平,现实中各国稳态偏离可能导致该假设失效。
- 估计模型缺乏控制变量:
- 无条件趋同仅关注收入基点差异,忽视了多种经济政策、制度因素,对结论稳健性有潜在影响。
- 资本收入份额测量方法的局限:
- 调整自雇劳动收入等方法对部分国家可能仍有偏误。
- 随着全球资本结构变化,资本收入份额的未来动态可能改变结论。
整体来看,作者在方法上充分审视异质性,且通过稳健性检验(用不同时间基准、不同GDP测量指标、剔除极端值等)降低潜在偏见风险,对局限性予以合理说明。[page::8-10,16-21]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节
- 本文强调资本积累比TFP更重要,有挑战性,实际上可能与TFP测量的不完备有关(TFP通常混合了技术、效率、制度等复杂因素)。
- 人力资本衡量局限仍使得其作用被低估,若考虑教育质量及经验回报更有可能提升人力资本的影响权重。
- 从全面样本看,包含SSA的全球趋同趋势并不明显甚至趋于分化,本文主结论多基于去除SSA样本,暗示地域特定结构对结果有显著影响。
- 资本收入份额倒U型趋势及其政策隐含深刻,未来研究需要深入挖掘中低收入国家资本市场与产权制度差异对资本收益率影响。
- 论文主要使用无控制变量的无条件趋同分析,未细分政策、制度影响,可能限制对具体发展路径的解释深度。
总体来看,作者在文中对这些问题均有程度的承认,且推论均基于明确数据和严格方法,呈现足够谨慎。[page::1,7,11,16,19]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文系统分析了1970-2019年世界范围内特别非撒哈拉非洲地区国家的收入趋同现象,基于最新PWT10.01数据,通过引入资本收入份额异质性,明晰了资本积累(尤其是物理资本)在人均收入趋同中的核心作用。具体总结如下:
- 收入趋同速度提升显著:2000年后,贫穷国家收入以0.8%-1.5%年均速度向富裕国家靠拢,尤其非SSA国家表现更佳,趋同半衰期约46年。[page::3]
- 资本积累驱动趋同:对收入差异的细分核算显示,资本输出比的摩擦性缩小贡献最大,协同人力资本积累推动了全球收入差异收窄,抵消了TFP的分化趋势。[page::5–7]
- 资本收入份额异质性的重要性:资本收入份额非均值1/3,而是呈倒U型分布,忽视异质性将对资本贡献的估计产生严重偏误,进而误导对TFP与资本作用的判断。[page::7,11]
- 非洲困境:SSA地区资本积累停滞(资本产出比下滑)与其经济增长滞缓紧密相关,且拉大了全球收入差异,突出政策应对的紧迫度。[page::22]
- 测量与方法稳健性强:通过多重稳健性检验(不同基准年份、不同GDP测量、剔除异常值委内瑞拉等)验证结论的广泛适用性。[page::16-23]
- 政策启示明确:战略应聚焦推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特别是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先解决资本积累不足的制约,远比单纯提升TFP更有效。
图1与表3-4等关键图表具体且直观地呈现了资本份额异质与资本积累对收入趋同的量化贡献,成为本文论点落地的核心依据。
---
综上所述,这篇报告以详实数据、严谨核算与创新观点推动了全球收入趋同研究的发展,对学术和政策制定均具有重要价值,并提出了基于资本收入份额异质性的成长理论修正建议,有助于深化对全球经济增长动力的理解。[page::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