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均线系统的商品期货趋势策略研究之二金融工程专题报告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改进商品期货趋势交易中的均线策略,采用长期与短期均线组并基于其相对位置及发散度判断趋势方向与强度。回测覆盖33种高流动性品种,先后进行了单品种筛选后组合策略回测。精选20品种构建组合实现年化收益16.8%、最大回撤10.2%、夏普比率超1;全样本33品种组合回测年化收益13.4%,最大回撤20.7%。策略持仓期较短,未来可深入研究动态品种选择及更长周期级别的均线应用[page::0][page::3][page::6][page::9][page::10][page::13][page::14]。
速读内容
均线系统策略改进及指标定义 [page::0][page::3][page::5]



- 将双均线模型扩展为包含6条短期均线和6条长期均线的两组均线。
- 定义长短期均线分离度(Separation)判断趋势方向,上升趋势>0,下降趋势<0,震荡为0。
- 引入长期均线发散度(Divergence)衡量趋势强度,尤其在上涨趋势中表现稳定。
- 采用统一的参数,以避免过度优化,增强模型稳定性。
单品种回测检验结果及品种筛选 [page::6][page::7][page::8]
| 品种 | 总收益率 | 年化收益率 | 最大回撤 | 夏普比率 | 收益回撤比 | 趋势度 |
|----------|----------|------------|----------|----------|------------|--------|
| 螺纹钢 | 315.5% | 19.6% | 31.6% | 0.84 | 0.62 | 8.8 |
| 铁矿石 | 133.4% | 26.9% | 15.4% | 1.40 | 1.74 | 15.7 |
| 热轧卷板 | 142.1% | 32.5% | 11.7% | 1.56 | 2.78 | 12.7 |
| 焦炭 | 609.6% | 38.8% | 16.1% | 1.80 | 2.41 | 13.7 |
| 其他共计20个品种表现稳定,夏普比率均大于0。|
- 根据60交易日收益率波动强度(趋势度)筛选20趋势性较强品种,适合均线策略应用。
- 不适宜品种多为震荡市场,表现差异较大。
组合策略回测及仓位管理(一)—精选20品种 [page::8][page::9][page::10]

| 指标 | 数值 |
|-------------|--------|
| 年化收益率 | 16.8% |
| 年化波动率 | 10.3% |
| 最大回撤 | 10.2% |
| 夏普比率 | 1.34 |
| 胜率 | 40.9% |
| 盈亏比 | 2.87 |
| 平均持仓期 | 7.88天 |
| 收益回撤比 | 1.62 |
- 设定总资产初始2000万,仓位控制严格分配至黑色、化工品、农产品、金属四大类。
- 策略符合趋势交易特征,回测表现稳健且波动率较低。
组合策略回测及仓位管理(二)—全部33品种 [page::11][page::12][page::13]

| 指标 | 数值 |
|-------------|--------|
| 年化收益率 | 13.4% |
| 年化波动率 | 15.3% |
| 最大回撤 | 20.7% |
| 夏普比率 | 0.68 |
| 胜率 | 37.9% |
| 盈亏比 | 2.16 |
| 平均持仓期 | 7.24天 |
| 收益回撤比 | 0.65 |
- 回测包含13个非趋势性品种,导致策略表现显著下降,夏普比率和风险控制效果不足。
- 出现若干负收益年度,策略稳定性减弱。
策略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page::0][page::14]
- 动态品种选择研究,寻求无需未来信息的趋势性差品种筛选方法,减少过度优化。
- 拓展周线等更长期周期级别均线策略,加长平均持仓期可能提升策略表现。
- 持有期较短,适合高频次趋势跟踪,需平衡交易成本与收益效率。
深度阅读
基于均线系统的商品期货趋势策略研究之二 —— 专题报告深度分析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报告标题:基于均线系统的商品期货趋势策略研究之二金融工程专题报告
分析师:祝涛
发布机构:渤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
发布日期:2017年9月29日
研究主题:商品期货市场趋势交易策略,基于均线系统的金融工程策略改进和实证回测研究。
核心观点:报告通过对第一篇专题均线策略(双均线、MACD、自适应均线)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版的均线系统策略,即采用长期和短期各6条均线组成两组均线组,并设计两项关键指标(长短期均线分离度Separation和长期均线发散度Divergence)来判断趋势的方向和强度,以提升策略的稳定性和泛用性。回测结果显示,在流动性良好的商品期货中,策略对趋势较明显的品种表现较好,有较高的年化收益和良好的风险控制,尤其是在筛选趋势性强品种的回测中表现尤为佳,但存在过度优化隐患。报告还指出后续研究方向可关注动态品种选择和多时尺度策略开发。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基于均线系统的策略的改进
报告由均线的基础定义切入,指出均线作为滤波工具,可以剔除价格噪声,提炼出价格趋势,成为趋势交易策略的基础手段。之前研究了双均线、MACD和自适应均线模型,但因参数较多(2-3个参数)且通过优化参数取得,导致过拟合风险较大。
改进方法:
- 将双均线中的单条短期均线和单条长期均线分别扩展为各由6条不同参数均线组成的短期组(3、5、8、10、13、15日均线)和长期组(30、35、40、45、50、60日均线)。
- 通过两个均线组的相对位置(分离度Separation)判断趋势方向:短期组整体穿越长期组形成趋势,纠缠则是震荡。
- 通过长期组均线的发散度(Divergence)衡量趋势强弱,发散度越大,趋势越强。
- 重要的是,利用固定参数而非针对某品种优化,从而避免过拟合,提高策略稳定性。
指标定义:
- Separation指标:
- 若短期均线组的最小值大于长期均线组最大值,取两者差值为正值,表明上升趋势。
- 若短期均线组最大值小于长期均线组最小值,取两者差值为负值,表明下降趋势。
- 否则为0,表示震荡或不明确趋势。
这一指标比传统双均线模型更严格,能过滤掉弱趋势。
- Divergence指标:长期均线组之间逐相邻均线的差值相对于均线均值的绝对比例之和,反映长期均线的散布程度,用以衡量趋势强度。
- 通过案例图(焦煤、郑棉、沪铜)说明两指标在实际价格走势中的表现,验证其普遍适用性和有效性。
[图1-3展示了焦煤、郑棉、沪铜指数的价格曲线与均线组的走势及指标变化,表明在趋势形成阶段均线组逐渐分离且发散度上升,回落时趋势减弱或反转。][page::3,4,5]
---
2.2 单品种检验及回测设定
选取近一年日均成交额超过10亿的流动性优秀33个商品期货品种,以对应商品指数为信号源:
- 持仓规则结合Separation和Divergence指标,并使用主力合约进行交易。
- 持仓规模按资产规模、平均真实波幅(ATR)和合约乘数计算,保证头寸动态调整。
- 以2009年开始至2017年8月为回测期,包含手续费滑点成本设定。
- ATR用来衡量市场波动性,公式中取每日最高价、最低价与前收盘价的最大差异,n=20日窗口。
回测结果显现策略对不同品种表现差异明显,用60个交易日收益率绝对值均值作为趋势度指标,划定趋势明显品种。
- 20个品种表现较好(夏普比率>0或收益回撤比>0.1),包括螺纹钢、铁矿石、焦炭、动力煤、郑棉、白糖、PTA、沪铜等。
- 其他品种表现较差,有的收益率为负,回撤大,夏普及风险调整收益较低。
[表1展示了33个品种的收益率、波动率、其对应样本夏普比率等关键指标,可以明显看出趋势度高的品种表现相对亮眼。][page::7,8]
---
2.3 组合策略研究(一) —— 筛选20品种
以单品种检验合格的20个品种组建组合策略,实行多重仓位控制措施:
- 单品种最大持仓价值不超资产40%。
- 按品种相关性和行业划分为黑色金属、化工品、农产品、金属四大类,类别持仓限制分别为100%、100%、50%、100%。
- 根据净值水平动态调整总持仓比例,从100%至最高300%。
- 初期资金2000万。
回测表现显著:
- 年化收益率16.8%,最大回撤10.2%,夏普1.34,收益回撤比1.62,风险调整表现稳健。
- 交易次数1881次,胜率40.9%,盈亏比2.87,平均持仓期仅7.88个交易日,表明该策略为短线趋势交易风格。
- 分年度收益保持稳定且为正。
图4展示策略净值增长曲线与最大回撤,表现稳定上升,控制风险良好。[page::8,9,10]
---
2.4 组合策略研究(二) —— 全33品种未筛选
剔除品种筛选,全部33个品种纳入,仓位管理细化为七大类(如油脂类、基础金属类、玉米类等)管理,增加趋势性较弱品种,初始资金3300万,回测依旧为2009年至2017年8月。
结果相对较差:
- 年化收益率降至13.4%,最大回撤直接提高至20.7%。
- 夏普比率0.68,收益回撤比0.65,风险调整收益显著恶化。
- 胜率下降至37.9%,盈亏比2.16,整体稳定性下降,出现负收益年度。
- 平均持仓期略缩短至7.24个交易日。
图5展示净值整体增长放缓,波动较大。回撤幅度明显增大。[page::11,12,13]
---
2.5 总结及后续展望
- 基于对第一篇均线策略的改进,当以统一固定参数的长短均线组结合分离度和发散度指标判断趋势,可较好避免过度优化,更具稳定性。
- 筛选趋势性强的品种使用策略,可实现较高年化收益和良好的回撤控制;不筛选情形下,由于包含震荡和趋势弱势品种,策略表现逊色。
- 指标Separation作为趋势定性工具对方向判断严苛,Divergence作为趋势强度辅助指标,尤其用于判断上涨趋势,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对下跌趋势的辅助效果较弱。
- 后续重点为:
- 开发动态品种选择机制,实现趋势性品种自动筛选,避免未来信息过度优化陷阱。
- 探索更长时间周期(如周线)策略,延长持仓周期或兼顾多周期交叉验证。
- 改进风险管理与优化组合仓位管理,以抵御存续周期中震荡盘整带来的风险。
[page::13,14]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3:焦煤、郑棉、沪铜指数长短期均线组及长期均线发散度指标走势
- 描述:价格走势绿色线、短期均线组红色、长期均线组蓝色。下方为长期组均线发散度指标曲线,时间序列涵盖2008-2017年。
- 解读:
- 在价格明显趋势阶段(上涨或下跌),短期均线组和长期均线组从纠缠状态逐渐分离,分离度增大,发散度指标上升,显示趋势加强。
- 趋势中断或震荡阶段,均线组反复纠缠,分离度为0,发散度指标回落。
- 联系文本:支持采用Separation和Divergence指标判断趋势方向与强度的逻辑。
- 潜在限制:指标对下跌趋势辅助判断有限,且对震荡区间响应较快,但不代表趋势转折。
表1(7-8页):单品种检验回测结果
- 描述:33个品种的收益率指标,波动率,夏普比率和趋势度。
- 解读:趋势度高的品种大多表现突出,年化收益多为正,夏普比率>0。趋势弱品种(如豆一、玉米、豆粕等)策略表现差,收益负且夏普为负。
- 联系文本:确立了筛选品种的必要性和理论依据。
表2、表3(8-9页):品种分类与仓位管理规则
- 分类合理区分黑色金属、化工、农产品和金属,仓位按行业相关度控制,用于风险分散。
- 净值与仓位限制挂钩,体现动态风险管理。
图4与表4-5(10页):20品种组合回测表现
- 描述:净值持续上升,最大回撤控制较好。
- 表现指标:年化收益16.8%,夏普1.34,无大规模单边回撤,说明策略稳健。
表6、表7、表8与图5(11-13页):33品种非筛选组合回测
- 表现指标:收益回撤比降至0.65,说明风险调整收益不佳;最大回撤20.7%,明显回撤风险加大。
- 净值曲线波动增强,策略稳定性下降。
---
四、风险因素评估
- 过度拟合风险:第一篇均线策略通过参数优化存在过拟合,本报告虽采用统一参数减轻该问题,但20品种回测采用的品种筛选用到了未来信息,导致策略表现可能被高估。
- 品种选择风险:若无法有效识别趋势性较差品种,策略表现和风险控制大幅恶化(33品种组合的表现即体现)。
- 震荡市风险:均线策略在震荡阶段可能产生假信号,导致频繁交易和资金亏损,且报告中指出部分指标对下跌趋势的辅助判断有限。
- 持仓周期较短风险:平均持有期约7-8个交易日,短线策略交易频繁,交易成本(滑点、手续费)影响较大。
- 参数固定风险:尽管统一参数避免了过度优化,但可能对某些品种的适用性受限。
- 数据的历史适用性:回测截至2017年,未涵盖极端市场环境。
报告未详述具体风险缓解方案,但引入多品种组合仓位限制及分行业限额体现一定风险分散思路。[page::14]
---
五、批判性视角与细节辨析
- 策略稳定性较好主要依赖于趋势明显的品种,未筛选时表现明显变差,暗示模型对趋势依赖性较强,缺乏对震荡期的有效过滤,风险稍显集中。
- 使用未来信息进行品种筛选存在内生偏差,实际交易中需谨慎处理该问题。
- 指标设计虽科学,但对下行趋势的辅助能力不足,可能导致防御型交易机会丢失。
- 平均持仓期较短,说明策略频繁交易,仍需关注交易成本对净收益的侵蚀。
- 报告对不同市场阶段的策略表现差异、模型自适应能力缺乏深入剖析。
- 缺少具体的敏感参数分析和模型鲁棒性测试。
---
六、结论性综合
祝涛所著《基于均线系统的商品期货趋势策略研究之二》报告,围绕商品期货趋势交易策略,以防止过拟合与提高模型稳定性为目标,在传统均线策略基础上创新性地引入了“长期均线组”和“短期均线组”两组均线系统,并设计关键的趋势判断指标——长短期均线分离度(Separation)和长期均线发散度(Divergence)。实证分析表明,该方法能更清晰地识别趋势方向和强度,并具有较强的行业适用性和稳定性。
在33个流动性优良的商品期货标的中,策略对趋势显著品种(20个品种)的回测表现突出,达到年化16.8%的收益,风险回撤控制得当,夏普比率和收益回撤比均超过1,且策略交易频率和平均持仓期均在合理范围内。相较之下,未筛选的33品种全覆盖回测显示,虽然收益仍保持正值但显著下降,回撤倍增,夏普下降至0.68,显示出趋势判断策略对非趋势品种的敏感性及组合调整需求。
图表反映的净值走势和风险指标清晰支持了这一结论,且统计数据进一步说明策略盈利能力与趋势因子的高度关联。基于上述研究,报告作者强调未来研究将重点集中在无未来信息的动态品种筛选及多时段策略开发,以期进一步提升策略的实用性和抗风险能力。
本报告全面细致地阐述了均线系统改进的理论基础、模型实现与检验、回测结果及策略风险,结论客观可信。其所提出的均线组及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并为量化趋势交易策略提供了一条有效思路。
---
参考文献与页码索引
- 基于均线系统策略改进原理及指标设计,图1-3及数学表达式详见页3-5。
- 单品种检验回测结果详解,表1及后续品种筛选详见页7-8。
- 组合策略(筛选与非筛选)设置及回测统计,表2-8及图4-5分别见页8-13。
- 结论与展望页13-14。
[page::0,3,4,5,6,7,8,9,10,11,12,13,14]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