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ntory record inaccuracy in grocery retailing: Impact of promotions and product perishability, and targeted effect of audits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研究针对杂货零售环境中的库存记录不准确(IRI)问题展开,分析了约2.4万个SKU和11家门店数据,发现库存水平、补货频率和产品易腐性正相关IRI,促销活动则负相关。通过现场准实验,库存盘点后门店销售额提升约11%,提升主要集中在系统库存高于实际库存(负IRI)的商品,以及易腐品,显示有针对性的盘点及管理可显著提升销售效率,为零售商优化盘点资源配置提供了实证依据与管理视角转变 [page::1][page::4][page::31][page::32]
速读内容
研究背景与意义 [page::2][page::3]
- 库存记录不准确(IRI)普遍存在,之前研究显示20%-70%的库存记录有误,严重影响补货和销售。
- 杂货零售环境特殊,商品促销频繁且包含大量易腐品,增加存货管理复杂度。
数据与样本描述 [page::9][page::11][page::12][page::14][page::15]
- 合作零售商为英国知名高端超市,11家代表性门店,约2.4万SKU,15万次盘点记录,2,200万销售记录。
- IRI分布显示约64.7% SKU存在不准确记录,负误差比例超正误差,90%的误差值介于-10到10个单位。

IRI驱动因素实证分析 [page::16][page::21][page::22]
-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控制门店和SKU异质性,检验库存水平、补货频率、易腐性、促销对IRI的影响。
- 结果显示:库存水平均与IRI显著正相关(1%库存增加导致0.52%IRI增加);补货频率和易腐产品同样显著正相关。
- 与预期相反,促销活动与IRI呈显著负相关,表明促销带来的额外监控降低了库存误差。
| 变量 | 系数(模型2,ABS_IRI) | 统计显著性 |
|------------|------------------|----------|
| STOCK(库存) | 0.521 | p=0.000 |
| REPLEN(补货频率) | 0.056 | p=0.000 |
| PER(易腐性) | 0.064 | p=0.000 |
| PROMO(促销) | -0.012 | p=0.000 |
盘点对销售的影响及异质效应分析 [page::24][page::26][page::29][page::30]
- 准实验采用两家匹配门店,一家进行全店盘点,另一家对照,盘点后销售额提升11%,效果显著。
- 异质性分析发现,销售提升集中在负IRI商品(系统库存高于实际)及易腐商品上,未校正或正IRI商品未显著受益。
- 盘点效果在盘点后第二个月比第一个月更显著,彰显持续影响力。
- 针对易腐品的盘点效果是非易腐品的近三倍,强调选定高风险品类进行频繁盘点的管理建议。
管理启示与未来研究方向 [page::31][page::32][page::33][page::34]
- 提倡将库存盘点视为增效工具而非成本负担,推荐重点关注负IRI与易腐品以提升效率和销售回报。
- 未来研究建议基于机器学习挖掘IRI根因,探讨盘点时机与频率的动态策略优化以降低成本并最大化效益。
深度阅读
金融研究报告详尽分析报告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Inventory record inaccuracy in grocery retailing: Impact of promotions and product perishability, and targeted effect of audits》
- 作者与机构:
- Yacine Rekik(ESCP商业学院,巴黎,法国)
- Rogelio Oliva(Mays商学院,德克萨斯A&M大学,美国)
- Aris Syntetos(卡迪夫商学院,卡迪夫大学,英国)
- Christoph Glock(供应链管理研究所,达姆施塔特理工大学,德国)(通讯作者)
- 发表时间:未明确具体发表日期(论文最新引用为2023年),研究基于2022年的相关数据
- 研究主题:本研究聚焦于杂货零售行业中库存记录不准确性(Inventory Record Inaccuracy,IRI)的驱动因素,特别是促销活动和商品易腐性的影响,以及库存盘点审计对销售的针对性影响。
- 核心论点与目标:
- 识别IRI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平均库存水平、补货频率、商品是否易腐等。
- 实证考察促销活动对IRI的影响,发现促销活动与IRI呈负相关。
- 利用准实验设计,评估库存盘点审计对店铺整体销售的提升效应,发现在全店审计中,销售提升主要集中于负向IRI(系统库存大于实际库存)商品。
- 建议零售商将库存盘点视为提升销售的策略,而不仅是成本支出。
- 关键词:库存记录不准确性、实证研究、准实验设计、零售业
整体来看,作者希望传达的核心信息为:IRI普遍存在且对零售销售有显著影响,适当的库存审计不仅能够提升库存准确率,还能够显著提升店铺销售,尤其是针对负向IRI和易腐品更具成效。[page::0,1]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摘要与引言(Abstract & Introduction)
- 关键内容总结:
- 作者通过对11家店铺约24,000个SKU的分析,发现IRI与平均库存水平、补货频率和商品易腐性呈正相关,促销活动则呈负相关。
- 通过一场场境准实验(field quasi-experiment),发现在进行库存审计后,店铺销售额提升了约11%,且此提升集中在负向IRI的SKU上,尤其是易腐商品。
- 引言指出,库存管理软件依赖系统中的库存数据自动触发补货,但系统清单与实际库存之间存在差异称为IRI,这种差异造成补货延迟或过度补货,导致缺货或库存成本上升。
- 造成IRI的原因包括交易错误、供应错误、不明原因的库存损失(盗窃、腐败)、货品错放等。
- 鲜有实证研究系统地考察IRI对销售的实际影响,本研究聚焦于杂货零售这一对促销频繁且商品高度易腐的特殊环境。[page::1-4]
- 论证依据:
- 利用大量实际库存审计及销售数据,结合现有文献基础(如DeHoratius和Raman等人研究),在经验基础上探索IRI的行业表现及审计效应。
- 强调易腐性和促销对库存管理复杂性的重要性,新颖之处在于对这两因素影响的量化和销售效应的因果推断。
- 关键数据点:
- 65%的SKU受到IRI影响。
- 正向IRI中值为+4个单位(+30%),负向IRI中值为-3个单位(-33%)。
- 审计后销售提升约11%。
2.2 文献综述与理论背景(Literature Review & Empirical Background)
- 总结:
- 强调货架可用性对零售业绩的重要性,缺货会立即影响客户购买决策和未来忠诚度。
- 早期文献显示20%-80%库存记录存在差异。
- 促进IRI的因素包括库存更新频率、顾客行为、员工操作以及技术应用(如RFID)。
- 针对IRI对销售影响的研究较少,现有研究大多基于模拟或小规模实验。
- 本论文创新点在于:
1. 首次系统揭示促销和商品易腐性对IRI的影响;
2. 采用干预研究评估审计对全店销售的实际影响(而非单SKU);
3. 动态追踪审计效应的演化,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视角。
- 方法与数据采集:
- 合作零售商为英国大型中高端连锁超市,拥有300余家门店。
- 利用第三方定期库存盘点数据,11家门店代表了不同规模、位置、供应链特征。
- 数据包括约24,000 SKU,150,000库存盘点记录,2200万销售记录。
2.3 测量与描述性分析(Measures and Descriptive Analysis)
- 定义:IRI=盘点实物数量 - 系统库存记录数量,取整型单位。绝对IRI(ABS_IRI)为其绝对值。
- 促销通过价格折扣持续时间与幅度识别,使用10%折扣阈值定义促销事件。
- 统计数据:
- IRI取值范围非常广,最大正差异达1384个单位,最大负差异达-873个单位,平均为-0.66。
- 35.3%的纪录准确,39.4%记录为负差异(系统库存高于实际),25.3%为正差异。
- 大部分差异集中在±10单位以内。
- 变量相关性表明库存水平、补货频率与IRI正相关,促销天数与IRI负相关,易腐商品更易出现IRI。[page::12-15]
2.4 假设发展与模型设定(Hypotheses & Estimation)
- 假设:
- H1:IRI正相关于平均库存水平。
- H2:IRI正相关于补货频率。
- H3:IRI正相关于商品易腐性。
- H4a/H4b:IRI对促销的关系存在两个备选假设,分别为正相关或负相关。
- 估计模型设计:
- 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控制门店异质性,随机效应捕捉SKU层面差异。
- 自变量包括库存水平(STOCK)、补货频率(REPLEN)、易腐(PER)、促销天数(PROMO),并控制销量、价格和盘点之间天数。
- 回归结果:
- STOCK、REPLEN和PER变量均显著正向影响IRI,满足H1-H3。
- PROMO变量显著负相关,支持H4b,说明促销带来的密切监控降低了IRI。
- STOCK的影响力远大于销量,补货频率影响也大于销量。
- 绝对IRI的伪R²达26.8%,表明模型对IRI解释力较强。
- 模型稳定性通过用百分比IRI进行检验得到验证。[page::19-23]
2.5 审计对销售的影响(Do Audits Improve Sales?)
- 使用差分中的差分(DID)设计,选取门店1做处理组(stockcount stocktake),门店2做对照组。
- 采用两个月的前后销售数据,样本规模约5,657 SKU。
- 基线模型表明,审计后店铺销售提升11%,绝对提升为每件SKU £0.40。
- 所得结果在加入门店及月份固定效应后稳健。
- 动态分析显示审计效益持续且第二个月效果更强,可能是审计当天对营业造成干扰,但其后带动销量稳步提升。
- 针对审计校正方向的细分分析显示:
- 负向IRI修正SKU带来显著销售提升(增幅为整体效应2.67倍,占整体11%销售提升的32%)。
- 正向IRI及未修正SKU并未带来显著销售提升。
- 易腐SKU销售整体较高,且审计对其提升效应几乎是非易腐SKU的3倍,凸显审计对易腐品准确性纠正的价值。
- 由此得出,库存审计不仅提升销售,而且审计效率在针对负向IRI及易腐SKU方面尤为显著。[page::24-30]
2.6 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Conclusion)
- 杂货零售在成熟市场竞争激烈,要求高度的库存准确性以实现客户满意度和销售增长。
- 本文确认了库存水平、补货频率、商品是否易腐是IRI的主要驱动因素,促销活动则通过加强监控降低IRI。
- 库存审计能够实现11%的整体销售提升,且提升主要源于纠正负向IRI和易腐SKU。
- 针对高IRI风险SKU定向审计可提升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广泛盘点。
- 后续研究建议:
- 利用机器学习或更长时间序列数据深化IRI驱动因素的因果理解。
- 探索最佳盘点时间间隔,结合IRI动态变化设计成本效益最优的盘点策略。
- 研究局限为准实验仅限于单一零售商两个门店,后续需更广泛的验证。[page::31-34]
---
3. 图表深度解读
3.1 图1:IRI分布直方图 (Figure 1,page 14)
- 描述:图表以条形图形式展示了139,828个SKU的IRI差异分布,横轴为IRI数值区间(单位差异,负表示系统库存高于实际库存),纵轴为对应区间的百分比。
- 数据解读:
- 约35.3%的SKU库存记录精确(IRI=0)。
- 39.4%的SKU表现为负向IRI(系统库存报高,导致补货延误)。
- 25.3%的SKU表现为正向IRI(系统库存报低,导致过度补货)。
- 大多数差异集中于-10至+10单位区间内,反映出尽管错误多,但差异一般较小。
- 小的单位差异(±1)的占比较高,分别约11%和6%。
- 联系文本:
- 此图支持文本关于库存记录不准确广泛存在且偏向负向的描述,验证了作者关于IRI分布特征的陈述,为后续模型分析提供数据基础。

3.2 表1:门店信息汇总表(page 11)
- 描述:列出了11个门店的地理位置、停车场、门店类型、自助结账自助百分比、电商能力、供应商数量、门店面积(平方英尺)及SKU数量。
- 数据解读:
- 多样化门店类型涵盖城市中心便利店到乡镇核心门店,面积与供应商数量差异大(面积从6,663到32,032平方英尺,供应商从55到351不等),SKU范围从5,788到18,353不等,展现了样本的异质性。
- 联系文本:
- 表1支撑文章关于样本代表性的论述,有助于理解本文结果的外延适用范围。
3.3 表2:描述性统计及两两相关性(page 15)
- 描述:提供关键变量(IRI、价格、促销、销量、库存、补货频率、易腐性等)的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及两两间相关系数。
- 数据解读:
- 重要发现包括库存水平与IRI绝对值有较强正相关(0.44),补货频率与IRI正相关但较弱(0.13),促销与IRI呈现负相关(-0.01),支持促销活动降低IRI。
- 价格和销量呈现与IRI较弱相关,强调库存和补货行为为核心控制因素。
- 联系文本:
- 相关性支持假设制定,指向库存水平和补货频率为IRI主要驱动变量。
3.4 表3:IRI驱动因子回归结果(pages 21-23)
- 描述:多重回归模型分析库存相关变量和促销对绝对IRI的影响,控制存店固定效应和SKU随机效应。
- 关键结果:
- STOCK(库存水平)系数约0.52,极显著(p<0.001),表明库存水平对IRI有强烈正向影响。
- REPLEN(补货频率)系数0.056,显著正相关。
- PER(易腐性)指标显著正向影响IRI。
- PROMO(促销活动天数)负向影响IRI,但幅度较小。
- 销量、价格等控制变量符合理应方向,支持DHR研究结果。
- 联系文本:
- 回归结果系统验证假设,表明高库存、高频补货及商品易腐特性增加库存误差;促销增加管理注意力,降低错误。
- 模型表现:
- 伪R²达0.268,说明模型对IRI变异解释力较好。
3.5 表4:库存审计对销售的准实验结果(pages 26-30)
- 描述:多项差分中的差分(DID)回归模型,检验库存审计对销售的即时及动态影响,还分析了不同审核修正方向(正负IRI)与易腐品的异质效应。
- 关键发现:
- 审计显著提升销售11.2%。
- 负向IRI修正SKU销售显著提升(销售增幅为整体的2.67倍),正向修正和未修正SKU无显著影响。
- 审计对易腐SKU销售的提升效应是对非易腐SKU的近3倍。
- 联系文本:
- 支持“库存冻结”理论,即系统报库存高于实际导致缺货无法及时补货的场景,审计对此类库存异常SKU至关重要。
- 强调针对性盘点的重要性和潜在经济利益,为零售商提供调整盘点频率与对象的决策依据。
---
4. 估值分析
本文核心不涉及传统意义上的公司或资产估值,而是基于实证回归模型对库存记录不准确性的驱动因素、促销及易腐商品的特征关联性,以及盘点审计在销售增长中的边际贡献进行量化估计。其“估值”即对库存误差的大小、物流操作效率的影响度,以及审计对销售提升的经济价值(销售额提升百分比和绝对货币值)进行衡量。
- 估计方法以固定效应加随机效应的多层混合模型(Hierarchical Model)为主。
- 对销售提升采用准实验设计中的差分中的差分(DID)方法,严格控制时间和门店固定效应,确保因果推断的可靠性。
- 销售提升金额与审计成本的对比虽未披露,但研究建议后续可结合成本估计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
5. 风险因素评估
- 数据局限:准实验干预仅限于一对匹配门店,外推到其他门店或不同国家零售市场具有潜在局限。
- 假设风险:
- 盘点审计效果可能受非控因素干扰,如季节性波动、促销活动变动、客户行为变化等。
- 一些IRI的根因尚不可完全观测,尤其库存中的隐性消失(如盗窃、质量问题)所导致的误差。
- 操作风险:
- 高度频繁和针对性盘点的实施成本、执行质量及员工配合度影响效果。
- 未解决问题:
- 正向IRI商品审计后未见销售提升,审计资源的优化分配仍需进一步研究。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偏见可能性:
- 作者立场明显支持库存审计带来的销售增益,从而强调其商业价值,部分结果可能高估了审计的直接效果,尤其考虑未披露的审计成本与长期效益平衡。
- 内部一致性:
- 对于促销活动与IRI的负相关性解释,有一定推测性质(促销带来更多监控),文中未彻底排除促销带来的高销量可能掩盖短期误差的可能。
- 数据处理细节:
- 缺少对因促销临时库存积压产生的潜在滞后影响的深度讨论。
- 审计的非销售效益:
- 虽论及“整理货架”等辅助效果,但整体研究主要聚焦销售增益,库存准确性对成本节约、客户满意度等的影响未被系统评价。
---
7. 结论性综合
本研究系统揭示了杂货零售环境下库存记录不准确性的驱动因素及其实际经济影响。数据显示:
- 库存误差(IRI)广泛存在:约65%的SKU存在误差,且以系统库存报告过高(负向IRI)为主,特别是易腐品存差错风险更大。
- 驱动因素清晰:
- 平均库存水平和补货频率对IRI均显著正向影响,存货越多、补货越频繁,错误越容易发生。
- 促销活动虽增加销量及库存操作复杂性,但伴随更严密的监控,反而将IRI显著降低。
- 库存审计显著提升销售:
- 库存盘点审计后,店铺整体销售提升约11%。
- 销售提升主要集中在负向库存误差SKU(即系统报库存高于实际)和易腐SKU上,突出“库存冻结”现象被缓解带来的效益。
- 管理启示:
- 库存盘点不应仅视为费用,更应作为提升销售的有力工具。
- 针对高风险SKU(负向IRI、易腐品)进行定向高频度审计,可提高成本效益比。
- 未来研究建议:
- 采用机器学习方法深挖IRI产生的根因及动态演变。
- 优化盘点时间与频率策略,实现最大化审计ROI。
- 扩大样本和地理覆盖,验证泛化适用性。
整体上,该论文为零售库存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和实证验证,对零售商科学配置盘点资源、提升库存准确性及增强销售具有切实指导意义。[page:: 1-34]
---
总结:本研究通过严谨的实证分析和创新性的准实验设计,深刻揭示了杂货零售企业库存记录不准确性的行业特征、驱动机制及其对销售绩效的具体影响,提出了更高效和针对性的库存管理建议,为零售行业实现利润增长和客户满意度提升提供了出色的理论和实践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