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收益与相对收益交易策略—基于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创新性地借助流行病学数学模型类比股票涨跌动态,构建健康与患病两类群体模型,利用康复率与感染率比值阈值,产生买卖信号并设计交易策略。策略分为稳健收益和相对收益两类,2005-2017年回测显示稳健策略年化收益约16%-20%,相对收益策略年化收益达24%以上。通过合理买卖阈值和止损设置,有效平衡收益与回撤,策略净值表现优于大盘基准,具较强实用价值。[page::0][page::7][page::8][page::9]
速读内容
流行病学模型及其与股市涨跌的类比 [page::2][page::3]
- 利用微分方程描述健康者(上涨股票)与患病者(下跌股票)数量变化,确定疾病传播的阈值条件。
- 股市中股票涨跌具传染性,多只股票涨跌状态的转化过程可类比疾病传播,通过康复率γ与感染率β的比值判断涨跌趋势。
交易信号产生机制与阈值设定 [page::4][page::5][page::6]
- 当 γ/β 比值超过设定阈值时,表示市场将趋于上涨,触发买入信号;反之触发卖出信号。
- 通过调整阈值体现保守或激进的卖出条件,较低阈值对应稳健策略,较高阈值对应相对收益策略。
- 具体买卖流程如下:

参数定义与量化处理 [page::6][page::7]
- 上涨比率定义为本期转为上涨的股票占上期下跌股票比例。
- 单位下跌比率为本期转为下跌的股票数量与上期上涨及下跌股票数量的乘积比。
- 排除新股涨停及连续停牌股票,确保信号准确性。
稳健收益交易策略1表现及特征 [page::7][page::8]

- 卖出阈值较低,卖出条件保守,策略累计收益708.15%,年化收益18.46%。
- 附加-5%止损后累计收益提升至911.86%,年化20.64%,最大回撤控制较好(最大约-26.43%)。
- 130次交易,策略稳健性强,回撤时间分布合理。
稳健收益交易策略2表现比较 [page::8]

- 提高买入阈值,净值曲线更为稳定,累计收益529.78%,年化16.09%。
- 最大回撤约-29.79%,回撤持续时间短,表现仍好于大盘。
相对收益交易策略表现及止损优化 [page::9]

- 卖出阈值高、较宽松条件,策略累计收益1319.82%,年化24.00%。
- 加-7%止损后收益提升至1690.08%,年化26.35%。
- 交易频次减少至约60次,风险与收益平衡较好。
深度阅读
报告分析:稳健收益与相对收益交易策略—基于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稳健收益与相对收益交易策略—基于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 发布机构: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时间:2017年6月1日
- 作者:证券分析师 张立宁
- 研究主题:基于流行病学数学模型,构建衍生于疾病传播模型的股市涨跌数量传染性特征的交易策略,形成两类核心策略——稳健收益策略和相对收益策略。
- 主要观点:
- 通过对股市涨跌股票数量的“传染”或转化过程类比疾病感染和康复过程,用微分方程模型捕捉市场情绪及走势传染性。
- 根据模型阈值参数,构造买卖信号,形成交易策略。
- 提出三类交易策略,展示了不同卖出阈值带来的收益-风险特征及对应的历史回测表现。
- 核心结论:
- 卖出阈值较低时,偏向稳健交易,低回撤但收益中等。
- 卖出阈值较高时,产生相对收益策略,收益更高但伴随较大回撤。
- 加入适当止损条件可显著提升策略表现。
- 主要数据:
- 稳健收益策略1年化收益约20.64%,累计收益9倍以上。
- 稳健收益策略2年化收益16.09%。
- 相对收益策略年化收益可达24%-26.35%,累计收益最高约16倍。
- 作者意图:传递一种创新的基于流行病学传播模型的市场交易方法论,强调行情涨跌的传染机制,并通过严密模型构建及多参数回测验证优越性。[page::0,1]
---
2. 逐章节深度解读
2.1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启示(第1章)
- 关键论点:
- 流行病学中疾病传播可用数学模型(以健康者H与患病者I两群体数量随时间变化的微分方程)刻画。
- 疾病传播动态反映了群体之间由易感者到感染者转换的过程,含有传播率β和康复率γ两个关键参数,以及阈值判断感染最终趋势。
- 该传播机制在市场上涨股票数量和下跌股票数量的转换上具有类似结构。
- 支撑逻辑:
- 生命科学中的经典传染理论通过微分方程系统描述H(t), I(t)随时间变化关系,阐释了系统从无病向稳定感染平衡的条件。
- 将股市上涨股票类比健康者,下跌股票类比患病者,因股票涨跌间也存在“传染”或趋势带动效应,类似人群内的疾病传播。
- 模型公式与阈值解释:
- 描述健康者减少和患病者增加的微分方程关系:
\[
\begin{cases}
\frac{dH}{dt} = -\beta H I + \gamma I \\
\frac{dI}{dt} = \beta H I - \gamma I \\
H + I = K
\end{cases}
\]
- 重要阈值为康复率与感染率之比 \(\frac{\gamma}{\beta}\),当 \(\frac{\gamma}{\beta} > K\) 时,患病群体最终趋于消失;否则患者数保持稳定。
- 此阈值意味市场内的某种平衡点,预测市场未来涨跌主体的变化趋势。
- 结论:
- 流行病学模型可以为股票市场价格涨跌状态的群体动态提供借鉴模型框架,尤其在短期走势传染效应上显示出相似性。[page::2,3]
2.2 从流行病学到交易策略(第2章)
- 章节概要:
- 讨论基于上述模型启示,将流行病学传播机制映射到股市整体涨跌态势的策略形成过程。
- 关键论点:
- 股市涨跌状态之间的转换具备传染性,但股市有物极必反规律,即全部股票跌到底不可能意味着交易终结,而是潜在反弹开端。
- 交易策略分别针对两种市场状态下的转换:跌转涨和涨转跌。
- 买入信号生成时,将上涨股票视为“康复者”,下跌股票视为“感染者”,用比例关系判断市场转涨的可能。
- 卖出信号反向处理,判定上市股票总体是否会由涨转跌。
- 阈值处理:
- 在理论上买卖的阈值是股票总数K,但实际交易中可调整此阈值,如90%的股票上涨即可视为市场进入上涨状态,形成买入信号。
- 卖出阈值低表示保守卖出以降低回撤;高卖出阈值表示宽松卖出,追求更高收益但风险较大。
- 总结:
- 利用流行病学阈值分析与股市涨跌队列比例,形成实用的买卖判断依据,核心是对转换比率 \(\frac{\gamma}{\beta}\) 的计算和阈值检测。[page::3,4,5]
2.3 交易策略的实现(第3章)
- 交易信号生成机制:
- 下跌状态时:若上涨比率(康复率)与单位下跌比率(感染率)形成的比例 \(\frac{\gamma}{\beta}\) 超过阈值,意味着下跌股票数量将趋近0,买入信号出现。
- 上涨状态时:若下跌比率(康复率)与单位上涨比率(感染率)形成的比例 \(\frac{\gamma}{\beta}\) 超过阈值,代表上涨股票减少,卖出信号触发。
- 参数量化:
- 上涨比率定义为:本期转为上涨股票数 ÷ 上期处于下跌状态股票数。
- 单位下跌比率定义为:本期转为下跌股票数 ÷(上期处于上涨股票数 × 上期处于下跌股票数)。
- 这里,转换期(分子时段)与基础期(分母时间跨度)可调,影响策略的灵敏度。
- 特殊处理:
- 排除新上市连续涨停、连续停牌产生的虚假涨跌信号,保证计算数据真实有效。
- 总结:
- 该部分将数学模型实用化,通过简洁的指标定义并结合具体市场数据周期,实现信号的流程化判断体系。[page::5,6,7]
2.4 策略回测结果(第4章)
- 重点回测标的:申万A股指数(指数代码:801003)
- 回测范围:2005年初至2017年4月
- 交易方法:仅单边多头交易,信号触发后的第二个交易日收盘价买卖。
- 回测策略分类:
- 稳健收益交易策略1(卖出阈值较低,较为保守卖出):
- 累计收益708.15%,年化18.46%,附加-5%止损后涨至累计911.86%,年化20.64%。
- 同期申万A股指数涨幅369.21%,年化13.35%。
- 最大三次回撤均在-18%-26%之间,最长回撤达11个月,交易次数约130次。
- 图2显示净值曲线稳健、几乎持续上升,且附加止损方案有明显缓和回撤的效果。
- 稳健收益交易策略2(卖出阈值同样较低,但买入阈值更高):
- 累计收益529.78%,年化16.09%。
- 与申万指数对比,表现仍优,回撤持续时间更短,净值回弹更快。
- 最大回撤约为-15%到-30%之间,交易次数较少(约110次)。
- 图3呈现净值曲线波动较小,回撤较快恢复的趋势。
- 相对收益交易策略(卖出阈值较高,宽松卖出条件,更追求高收益):
- 累计收益1319.82%,年化24.00%。
- 借助-7%止损进一步提升,累计收益达1690.08%,年化26.35%。
- 回撤幅度较大但通过止损控制,有助于收益最大化。
- 交易次数相对较少,约60次。
- 图4显示策略净值大幅领先基准,但波动幅度也较大。
- 总体表现:
- 三类策略均显著优于申万A股指数同期表现,且策略属性明显:稳健型较小回撤,收益稳定;相对收益策略追求更高收益且伴随较大风险。
- 止损设计:
- 止损线设置对策略收益及风险控制十分重要,且实测-5%、-7%等水平较为合适。
- 图表分析:
- 三个净值曲线图均显示策略净值增长稳健或快速,但幅度和稳定性因策略不同而异。
- 均体现了提出模型的实用有效性和市场适应性。[page::7,8,9]
---
3. 图表与图像深度解读
3.1 图1:买卖信号产生方法(第6页)
- 描述:
- 展示基于股市状态(上涨或下跌)计算比率 \(\frac{\gamma}{\beta}\) 以产生买卖信号的逻辑循环流程。
- 绿框表示“下跌”状态时,\(\gamma\)为上涨比率,\(\beta\)为单位下跌比率;当比例超过买入阈值时,买入。
- 橙框表示“上涨”状态时,\(\gamma\)为下跌比率,\(\beta\)为单位上涨比率;当比例超过卖出阈值时,卖出。
- 联系文本:
- 该图清晰直观地阐释了如何应用模型推导出的比率关系,进行动态买卖决策,是模型实践操作的核心辅助工具。
- 局限性:
- 图示为流程框架,实际执行时需结合具体阈值数值和参数调整。
[page::6]
3.2 图2:稳健收益交易策略1净值曲线(第8页)
- 展示内容:
- 三条曲线,分别为:无止损策略净值、附加-5%止损策略净值、申万A股指数净值。
- 时间跨度2005-2017年4月。
- 数据解读:
- 策略净值稳步提升,明显优于基准指数。
- 附加止损策略曲线更为平滑,最大回撤减小,表现更稳健。
- 整体净值曲线平缓上升,表明回撤小,收益稳定。
- 关联文本:
- 支持稳健收益策略1具备低风险、持续收益特性,适合保守或稳健投资者。
[page::8]
3.3 图3:稳健收益交易策略2净值曲线(第8页)
- 展示内容:
- 包含策略净值与申万指数净值对比。
- 趋势观察:
- 净值增长较策略1有所减缓,但回撤恢复速度明显加快。
- 该策略好于基准指数,走出较稳定回撤与反弹。
- 分析:
- 反映通过调整买入阈值提升策略稳健性的效果,适合关注资金保护、追求中等收益率的投资者。
[page::8]
3.4 图4:相对收益交易策略净值曲线(第9页)
- 内容概要:
- 三条线分别为基础策略净值、附加-7%止损策略净值、申万A股指数净值。
- 数据及趋势:
- 策略净值大幅领先基准指数,尤其止损条件下的策略净值最高,超过16倍累计收益。
- 净值曲线表现出一定波动性,反映较高风险状态。
- 说明:
- 证明通过放宽卖出阈值可获得更高收益,但需配合止损控制风险,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
[page::9]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主题为交易策略研究,并非公司或行业估值报告,因此未包含公司财务估值模型、DCF分析或市盈率等传统估值方法。核心模型为数学传播模型驱动的策略系统,估值概念体现在策略收益率与回撤率的量化表现及优化。
---
5. 风险因素评估
- 报告隐含风险:
- 模型假设风险:流行病学模型与股市行为虽然相似,但股市涨跌受多重不可控因素影响,模型假设(如康复率与单位感染率定义)可能在极端情况下失效。
- 参数设定风险:阈值选择和时间窗口调整对策略表现影响巨大,不合理参数可能导致收益下降或风险上升。
- 市场特殊性:股市环境变化(政策波动、黑天鹅事件)可能超出模型预期,导致策略失灵。
- 策略风险:
- 相对收益策略虽然收益高,但回撤幅度和波动性大,止损机制虽有效但存在操作成本和滑点风险。
- 策略回测基于历史数据,不保证未来适用性。
- 缓解措施:
- 通过止损线设定降低回撤。
- 多参数测试寻求最佳阈值组合,实现收益与风险平衡。
- 总结:
- 风险意识贯穿策略设计,强调参数调节和止损工具的重要性,但需注意市场变化可能超出模型范畴。[page::0,4,7,9]
---
6. 审慎视角与细节辨析
- 方法创新且具有说服力:
- 将流行病学数学模型引入金融市场涨跌行为建模,是极具创意的视角,有助于理解市场群体行为及情绪传染。
- 潜在偏差:
- 模型假设中“康复者无免疫力”在疫情传播学角度并非普遍规则,且疫情传播的时间尺度与股市短期波动有本质差异。
- 交易策略主要基于数量转换比例,较少考虑个股基本面、宏观环境等,策略过程较为机械化,可能忽略市场深层次因素。
- 参数选择敏感性较大:
- 交易阈值、转换期长度对策略绩效影响较大,报告虽给出若干建议,但缺少参数优化的系统敏感性分析。
- 回测局限性:
- 结果仅基于单一标的指数,且未考虑多空双边或杠杆等多样化策略表现。
- 交易成本和滑点虽提及但非重点,风险估计可能被低估。
- 总结:
- 报告侧重数学模型开发与策略设计,实际操作中应结合市场实情进行动态调整,并在不同市场环境下进行更丰富的适用性验证。[page::2,5,7]
---
7. 结论性综合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发表的《稳健收益与相对收益交易策略—基于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一文,系统性地将经典流行病学传播模型映射至股票市场涨跌股票数量的动态分析,通过数学微分方程及阈值判断机制,创造性地构建起一套可操作的市场择时交易策略体系。报告共设计了三种基于不同卖出阈值的策略方案:
- 稳健收益策略1:偏向低卖出阈值,追求较低回撤和稳定收益,年化收益20%左右,风险控制良好。
- 稳健收益策略2:通过提高买入阈值实现更稳健趋势确认,收益略低但回撤快速修复,适合讲究资金保护的投资者。
- 相对收益策略:卖出阈值设定宽松,追求较高相对收益,年化可突破24%,但回撤更大,需搭配止损机制才能发挥最大效用。
三策略均经过长达12年的历史回测,累计收益远超市场基准,显示出模型较好的预测能力与实际应用潜力。此外,无论交易信号设定和策略执行,报告均体现了对模型假设、参数调整、交易成本及止损机制的充分考虑,具有较强的实务指导价值。
图表数据充分反映了策略净值曲线的稳定性与成长性。买卖信号流程图清晰定义了交易逻辑,图2至图4的净值曲线则直观呈现了不同策略特性及优势,图表与文本紧密结合,支撑了核心论点。
须注意模型基于简化假设,忽视了市场宏观基本面因素,且策略参数较为敏感,操作时需动态校准和风险控制。
综上所述,报告开创性地将流行病学理念引入金融交易分析,不仅为市场行为提供了崭新的数学研究框架,也在实践中形成了收益显著、风险可控的交易策略体系,适合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选择应用。[page::0-9]
---
总结
本报告通过跨学科模型建立,提出了基于股市涨跌股票“传染性”模拟的交易策略,结合数学微分方程及阈值理论精确定义买卖信号,回测显示显著超越指数表现。策略涵盖稳健与相对收益两类,分别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图表验证模型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风险提示充分,结论科学严谨,为投资者提供了基于群体行为的新颖交易策略思路,值得关注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