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 市场格局未定,未来发展仍可期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截至2024年10月末,国内ETF数量突破1000只,规模超4.1万亿元,股票型ETF占主导,且规模呈高速增长趋势。头部基金公司如易方达、华夏基金等竞争激烈,宽基ETF为市场主流,机构投资者占比约66%。ETF交易活跃,成交额及融资余额均显著提升,且通过一二级市场折溢价套利策略已较成熟。债券和商品类ETF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黄金ETF表现尤为突出。整体ETF产品费率趋低,管理机构布局多元,市场格局动态变化,未来发展仍具潜力[page::0][page::3][page::4][page::6][page::10][page::17][page::18]。
速读内容
ETF市场概况与规模增长趋势 [page::3]

- 截至2024年10月,国内ETF数量达到1009只,规模41400亿元。
- 股票型ETF数量最多,规模最大,5年复合增速超20%。
- 上交所ETF规模领先于深交所,尤其在货币型ETF领域。[page::3][page::4]
ETF交易活跃度及融资数据分析 [page::4][page::5]


- ETF日均成交额持续攀升,ETF成交/A股成交比例上升。
- 截至10月,321只ETF纳入融资融券交易,融资余额增长明显。
- 融资余额以QDII型、另类型和债券型ETF占比较高。[page::4][page::5]
头部基金公司ETF产品竞争格局 [page::6][page::7][page::8]

- 53家基金公司发行ETF,华夏、易方达规模领先,博时、国泰布局多样。
- 近两年市场集中度提升,头部5家公司占比约60%,马太效应明显。
- 各公司布局集中于宽基、行业、主题和策略类ETF,单品规模差异显著。[page::6][page::7][page::8]
ETF管理费率及机构持有比例分析 [page::9][page::10]
- 股票型ETF费率主要集中在0.15%-0.5%区间,易方达和汇添富费率较低。
- 策略型ETF费率普遍高于宽基及行业ETF。
- 机构持有ETF比例66%,宽基ETF机构占比最高达76.5%,行业ETF较低。[page::9][page::10]
主要跟踪指数及宽基指数特征 [page::11][page::12]

- 沪深300跟踪ETF规模超1万亿元,机构占比约89%,中证A500最近增长迅速。
- 上证50、沪深300成分市值较大,中证A500偏成长风格,小市值及行业分散度不同。
- 行业ETF覆盖广泛,电子、医药等行业细分赛道多样化ETF品种。[page::11][page::12]
债券及商品类ETF发展现状 [page::13][page::14][page::15]
- 债券ETF覆盖各类久期及类型,但整体规模较小,流动性不足。
- 博时可转债ETF机构持有比例高达96.8%,体现机构配置需求。
- 黄金ETF为商品类主流,规模最大且被多只公募FOF重仓,其他商品类期货ETF仍待发展壮大。[page::13][page::14][page::15]
ETF交易机制及套利策略 [page::16][page::17][page::18]


- ETF支持一级市场实物申赎及二级市场交易,具有较低交易门槛和高资金效率。
- 申赎清单中现金替代机制多样,保障申赎效率和灵活性。
- 折溢价套利依托于ETF现价与参考净值(IOPV)的差异,套利策略成熟但存在流动性、申赎限制和冲击风险。[page::16][page::17][page::18]
深度阅读
ETF市场格局未定,未来发展仍可期 — 华泰证券深度研究报告解析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ETF 市场格局未定,未来发展仍可期》
- 发布机构: 华泰证券
-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4日
- 研究对象: 中国内地ETF市场
- 报告作者: 林晓明、张泽、何康(PhD)
- 研究内容概述: 本报告系统梳理了中国内地ETF市场的最新发展状况,涵盖市场规模、产品结构、管理机构竞争格局、费率、投资者结构、跟踪指数、跨市场套利机制等方面,力求为投资者提供全面客观的ETF行业发展洞察。报告强调当前ETF市场规模突破4万亿元大关,股票型ETF及宽基指数ETF仍为主流。尽管市场竞争激烈且格局未完全稳定,但被动投资理念深入人心,未来市场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 核心观点:
1. ETF数量快速增长,规模连年扩张,机构持有比例较高。
2. 头部ETF管理机构不断变化,市场竞争仍处激烈动态调整期。
3. 宽基ETF和部分行业ETF规模较大,是市场的主要支柱。
4. ETF产品管理费率趋降,易方达和汇添富整体费率较低。
5. ETF既具备一级市场申赎特性,又支持二级市场交易,折溢价套利机制日趋成熟。
6. 市场风险需关注流动性、政策和宏观经济扰动。[page::0,1]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ETF市场概况
- 规模及数量:
截至2024年10月31日,国内ETF数量已达到1009只,总规模41400亿元。股票型ETF是数量和规模的主力,分别占86%和69%[page::0,3]。
- 增长趋势:
过去5年ETF市场规模由2019年底的11621亿元增至4140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超过20%,2019-2024年度年增长数据具体为33.5%、28.54%、18.01%、21.26%、45.07%。显著表明ETF市场迅猛扩容。
- 产品结构细分:
股票型ETF中,宽基ETF规模最大(21035亿),行业ETF(4956亿)、主题ETF(1525亿)、策略ETF(941亿)紧随其后。股票型ETF的数量结构为宽基246只,行业341只,主题180只,策略99只,表明行业和宽基ETF为主[page::3]。
- 市场交易所分布:
上交所ETF规模32405亿元,规模明显大于深交所8995亿元。股票型ETF规模上交所20995亿,深交所7461亿,且上交所货币型ETF规模也显著领先[page::3,4]。
2.2 近期成交与融资情况
- 成交额持续攀升:
ETF日均成交金额稳步增长,且相对于A股整体成交额的比值持续上升,从2019年1月的约2%提升到2024年10月超过8%,反映ETF市场在二级市场的活跃度和交投热情提升[page::4]。
- 融资融券余额变化:
截至2024年10月底,共有321只ETF成为融资融券标的,股票型ETF占253只。融资余额虽较2020-21年有所低于但10月出现大幅上升,QDII和另类ETF融资余额占比较高,表明市场融资参与度提升[page::5]。
2.3 ETF管理机构竞争情况
- 基金公司数量与排名:
共53家基金公司发行ETF。华夏、易方达基金在数量和规模上领先,具备规模较大的货币型和股票型ETF,华泰柏瑞和南方基金规模较大但数量相对较小。华宝专注货币型ETF,博时重视QDII及债券ETF。华安基金拥有市场最大另类ETF产品。多家基金公司未全覆盖各类型ETF,仅部分拥有全面布局[page::6]。
- 集中度变化:
前五大基金公司占比在2016年后下降至44%,2023年反弹至60%,意味着ETF市场马太效应加剧,头部机构掌握更多市场份额,但公司排名频繁变动体现竞争激烈,市场格局尚不稳定[page::6,7]。
2.4 产品布局及费率
- 布局分布:
宽基ETF为主流。华夏基金宽基ETF规模最大,国泰基金行业ETF领先,富国基金主题ETF规模最大,华泰柏瑞策略ETF占优。各公司单品ETF支柱性明显,如华夏、易方达的沪深300ETF规模显著,占公司股票型ETF规模绝大比例[page::7,8]。
- 费率结构:
管理费率趋于下调,部分股票型ETF费率已降至0.15%,但多数股票型ETF管理费仍维持在0.5%左右。债券ETF费率多为0.15%,货币ETF费率分布较宽(0.15%-0.35%)。策略类ETF费率整体偏高。易方达和汇添富整体费率低于行业平均[page::8,9]。
2.5 投资者结构
- 机构持有比例高达66.27%:
基于20240630机构持有比例推算,机构持有金额约2.74万亿,机构为ETF主要市场力量。宽基ETF机构持有比例最高(76.55%),行业ETF较低(45.64%)。多数头部基金公司的机构持有比例超过70%,另类ETF(如黄金)机构占比更高,QDII较低(约44.6%)[page::10]。
2.6 跟踪指数与宽基风格
- 沪深300 ETF规模超万亿:
25只ETF跟踪沪深300,总规模超过10011亿元,机构占比约89%。其它主流宽基ETF包括科创50、上证50、中证500等。中证A500 ETF规模近年快速增长但机构持有率未披露[page::11]。
- 宽基指数市值与风格:
上证50、中证A50指数市值较大,偏价值风格;中证A500市值更小,偏成长风格;科创50及科创创业50偏成长且行业集中度高[page::12]。
2.7 行业ETF情况
- 大部分行业均有对应ETF产品,电子、医药、能源、新能源、非银金融等行业细分赛道ETF丰富。发行时间普遍在2016年后,部分代表产品规模在百亿以上。
- 行业ETF能够满足投资者对行业/细分板块的配置需求,促进市场深度和广度发展[page::12]。
2.8 债券ETF发展
- 目前债券ETF数量有限,已涵盖短、中、长久期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信用债、地方债、城投债及可转债等系列。但券种选择有限且整体规模较小,流动性不足,难以满足大机构配置需求。
- 机构投资者占比高,如博时中证可转债ETF机构持有比例96.82%,拥有银行理财、保险和企业年金等产品持仓[page::13,14]。
2.9 商品ETF情况
- 黄金ETF为主要商品ETF品种,规模较大,数量多。富国、华安、博时、华夏等基金均有黄金ETF。其他商品期货ETF如豆粕、有色金属、能源化工等仍较小规模,发展尚处初步阶段。
- 公募FOF亦重仓黄金ETF,显示黄金ETF具备较高配置价值[page::14,15]。
2.10 交易机制及套利
- ETF既可通过一级市场申购赎回(大额资金或机构参与),也可在二级市场如股票一样买卖,且支持现金替代、现金差额等多种申赎方式。其中现金替代分为禁止、允许、必须现金替代3种类型,提升了ETF运营灵活性。
- 一级市场申购赎回门槛高,多数ETF最小申赎单位金额几十万至上百万元不等。二级市场门槛低,实行实时撮合竞价交易,方便普通投资者参与。
- 部分债券型、QDII型、商品型ETF支持T+0交易,股票型ETF通过一二级市场联通实现特定的交易套利操作,资金效率高。
- ETF折溢价,即二级市场交易价格与基金参考净值(IOPV)相差,成为套利机会来源。套利策略分为溢价套利(买入成份股申购卖ETF)和折价套利(买ETF赎回卖成份股)。
- 市场存在成熟的程序化套利软件工具,支持清单自动生成及套利操作。不过套利需注意流动性不足、申赎限制及价格冲击等风险[page::16-19]。
2.11 风险提示
- 投资股票及ETF需谨慎,关注市场流动性、政策、宏观经济等多方扰动影响。
- 折溢价套利非无风险操作,存在流动性风险、申赎限制风险及交易冲击风险。
- 报告不构成投资建议,仅提供客观研究支持[page::0,19]。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表1-4:ETF数量与规模发展
- 图表1显示ETF数量从2004年起步,股票型ETF占绝大多数,持续快速增加,至2024年10月达到逾千只。
- 图表2显示ETF资产规模由2004年的较低水平持续扩大,近5年尤其快速增长,股票型ETF占比最高。
- 图表3和4对股票型ETF内部分类数量和规模进行细分,行业ETF数量最多,但宽基ETF规模最大,表明宽基ETF资金体量更大,受机构青睐。
图表5:沪深交易所ETF规模对比
- 上交所ETF规模一直领先,尤其在股票型和货币型ETF上占优势,反映其先发优势和市场影响力。深交所规模虽小,但仍显著增大。
图表6-7:成交额及融资余额发展
- ETF日均成交额相较A股日均成交额比率逐年上升,2024年10月达到历史高点,市场流动性充沛。
- 融资余额虽波动,但2024年10月显著反弹,债券型和另类ETF融资比重较小,股票及QDII融资本金更大。
图表8-10:管理机构规模与排名
- 头部基金公司如易方达、华夏基金占ETF市场主导,下游榜单呈现活跃竞争,马太效应明显但排名波动体现竞争激烈。
图表11-12:产品布局及代表性产品
- 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等以宽基ETF为核心,规模集中度高。国泰基金行业ETF份额大,富国基金主题ETF领先。
- 代表性ETF产品如沪深300ETF、科创50ETF为市场主要资金吸引点。
图表13-14:管理费率分布及基金公司费率状况
- 多数股票型ETF费率集中在0.5%左右,头部机构费率低于行业平均,策略类ETF费率最高。
图表15-16:投资者机构持有比例
- 机构持有ETF规模的比例普遍较高,尤其宽基ETF和部分另类ETF。机构投资构成基金规模稳定性及长期发展重要基础。
图表17-19:跟踪指数、宽基指数特征及行业ETF代表
- 沪深300等主流宽基指数ETF规模居市场首位,机构持有率显著。行业ETF涵盖广泛,电子、医药等细分赛道丰富,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选择。
图表20-21:债券型ETF产品及持有人构成
- 债券ETF种类涵盖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信用债、地方债及可转债,规模虽小但机构持有比例高,表明其作为机构资产配置工具的定位已初显。
图表22-23:商品ETF主要为黄金ETF
- 黄金ETF众多,规模领先商品ETF,其被多只公募FOF作为重仓配置标的,显示市场认可度高。其他商品ETF规模有限,潜力待开发。
图表24-25:ETF申购赎回机制细节
- 以华夏上证50ETF为例,详细列示申赎清单及现金替代规则,反映ETF申赎机制规范且灵活,支持投资者多样化操作。
图表26-29:交易界面及套利体系
- 真实展示ETF一级市场申赎界面及二级市场交易界面,对应操作简便。
- 折溢价套利策略流程及套利软件界面直观体现ETF套利的实操逻辑及技术支持。
---
四、估值分析
报告侧重ETF行业整体市场分析和结构解析,未涉及具体公司或标的的估值模型,也未给出目标价或评级建议,核心聚焦于市场动态、产品结构与投资者行为,强调行业整体规模增长及竞争格局演变,对估值方法未作详细说明。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强调多项风险:
- 市场风险:经济、政策、流动性多因素扰动,影响ETF市场表现。
- 折溢价套利风险:流动性不足、申赎额度受限、市场冲击风险可能导致套利失败。
- 投资风险:ETF虽具有透明度和便利性,但投资股市仍需谨慎依据个人风险承受能力。报告特别提醒历史数据失效风险,并无投资建议性质[page::0,19]。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内容全面,数据详实,但对未来市场竞争格局的态势多以宏观统计数据描述,缺少对新兴产品创新与技术变革的预测分析。
- 头部ETF管理机构的排名变动频繁,表明行业尚处变局期,投资者需关注政策导向和市场竞争态势变化。
- 报告对套利机制描述较为详尽,但未强调投资者操作复杂度及实际套利门槛对中小投资者的限制可能较大。
- 对债券ETF流动性问题仅做轻描淡写,未来流动性改善将是市场活跃的关键点。
- 商品ETF除黄金外发展缓慢较为突显,潜在市场拓展机会未进一步探讨。
以上点均为客观分析,尤需关注市场环境变化对ETF生态的持续影响。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系统梳理了中国内地ETF市场现状,指出截止2024年10月,ETF市场规模达41400亿元,数量突破千只大关,股票型ETF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宽基ETF居首。ETF市场呈现竞合并存的激烈格局,头部基金管理机构的市场份额日益集中,但排名波动显示竞争仍然激烈且未定型。
投资者结构中机构占比高(66%),表明ETF已成为机构资产配置和被动投资的重要工具。产品层面,沪深300ETF超万亿,科创50、上证50、中证500等宽基指数ETF规模亦居前列。行业ETF细分丰富,覆盖电子、医药、新能源等重点行业。债券ETF产品多样覆盖短中长久期,但整体规模和流动性不足。黄金ETF为商品类ETF龙头,其他商品ETF尚处起步阶段。
费率持续下降,尤其头部ETF管理费率低于行业平均,降低了投资门槛。ETF交易机制灵活,支持一级市场申赎与二级市场买卖,通过折溢价套利机制进一步促进市场效率,工具和技术逐步成熟。风险方面,强调流动性风险、申赎限制风险及市场多变风险,提醒投资者需谨慎参与。
图表详实展示了市场演进轨迹、管理机构竞争格局、产品细分及投资者结构等核心内容,为投资者认识ETF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潜力提供了坚实的事实基础和数据支持。总体来看,ETF市场虽格局尚未稳定但成长动力十足,被动投资理念已深入人心,市场未来发展空间依旧广阔。
---
参考资料(部分)
- [图表1-4] ETF数量、规模及股票型ETF分类的持续增长趋势体现市场活跃度(page::3)
- [图表5] 上交所ETF规模显著领先(page::4)
- [图表6-7] 成交额及融资余额提升印证市场交易活跃(page::4-5)
- [图表8-10] 管理基金公司竞争格局及头部机构份额变化(page::6-7)
- [图表11-12] 产品细分结构与代表性ETF(page::7-8)
- [图表13-14] 费率趋势和机构分布(page::8-9)
- [图表15-16] 投资者结构中机构占比(page::10)
- [图表17-19] 跟踪指数规模及宽基、行业ETF特点(page::11-12)
- [图表20-21] 债券ETF产品和机构投资情况(page::13-14)
- [图表22-23] 黄金及其他商品ETF(page::14-15)
- [图表24-25] 申赎机制具体案例(page::16)
- [图表26-29] 交易界面及套利示意(page::17-18)
- [风险提示]多维度风险评估及对投资策略提示(page::0,19)
---
本报告通过对中国内地ETF行业的全面分析,为投资者理解市场态势、把握ETF投资机会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适合机构及有一定专业背景的个人投资者深入研读。[page::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