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时变波动率的期权定价模型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围绕基于时变波动率的跳扩散模型(LRJ)展开,对比分析其与传统BS模型在50ETF期权定价上的效果,验证了LRJ模型在反映期权隐含波动率和期权价格预测上的优越性,并基于该模型设计了具体的套利策略,实现年化超额收益3.97%,胜率达53%,充分展现了期权市场的套利机会与模型的实用价值[page::1][page::6][page::9][page::12][page::13][page::16]。

速读内容


50ETF指数特征及波动性分析 [page::3]



| 指标 | 50ETF | A50ETF+ |
|--------|---------|----------|
| 均值 | 1.9906 | 0.0006 |
| 标准差 | 0.7113 | 0.0426 |
| 偏度 | 0.7898 | -0.3099 |
| 峰度 | 1.4528 | 8.0327 |
  • 50ETF一阶差分序列的偏度和峰度较高,表明具有厚尾和偏斜特征,明显偏离正态分布假设,支持模型需纳入波动率跳跃因素[page::3].


时变波动率期权定价模型介绍与优势 [page::5][page::6]

  • 采用随机过程包含时变波动率和跳跃扩散因素,改善BS模型恒定波动率假设。

- 模型可生成正向隐含波动率偏斜,提升对深度实值、虚值和临近到期期权的定价效率。
  • 显式解析特征函数并定义欧式认购期权定价公式,加强理论基础。


模型提升效果比较 [page::9]


  • LRJ模型对当月期权定价误差18.74%,远低于BS模型的248.28%,显著提升价格预测准确度。

- 模型有效刻画隐含波动率曲线,更贴合市场实际价格走势。

时变波动率期权套利策略设计与回测 [page::11][page::12][page::13]



| 期权类型 | 平均收益率 | 胜率 | 交易天数 | 最大收益率 | 最大亏损 |
|-----------|------------|---------|----------|------------|-----------|
| 实值期权 | 0.0069 | 74.5% | 581 | 0.5197 | -0.3331 |
| 平值期权 | 0.0124 | 63.8% | 581 | 2.1304 | -3.9148 |
| 虚值期权 | 0.0608 | 62.2% | 565 | 2.5 | -2.333 |
  • 策略通过买入预测价与开盘价差最大平值期权,卖出差价最小平值期权,结合Delta对冲,日内交易实现年化超额收益3.97%,信息比率1.64,交易胜率53%。

- 套利组合风险方面完全对冲Delta和Rho风险,基本对冲Gamma和Vega风险,存在轻微Theta风险,需关注市场波动带来的Gamma和Vega风险敞口[page::11][page::12][page::13][page::14].

总结与展望 [page::16]

  • LRJ时变波动率跳扩散模型为期权定价提供有效工具,适应A股市场特性。

- 期权隐含波动率间存在稳定关系,模型能挖掘套利机会。
  • 未来拟对不同市场环境和更多期权品种开展针对性研究与策略优化。

深度阅读

基于时变波动率的期权定价模型研究报告详尽分析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基于时变波动率的期权定价模型

- 作者:陈奥林
  • 发布机构: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

- 联系方式:邮箱 chenaolin@gtjas.com;电话 021-38674835
  • 资格认证:中国证券业协会颁发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号 S0880114110077

- 报告主题:针对中国A股市场中50ETF指数期权,提出并测试一种基于时变波动率和跳跃过程的期权定价模型(简称LRJ模型),并通过实证数据验证其定价效率并设计套利策略,推动期权定价理论及实务的改良。
  • 核心论点及主旨

- 传统Black-Scholes(BS)模型对中国股市期权定价存在明显不足,尤其因其恒定波动率及缺乏跳跃过程假设。
- 引入时变波动率和跳跃扩散过程构建的LRJ模型,能够更准确反映50ETF期权价格特征,提升定价效率。
- 该模型揭示了隐含波动率的稳定关系,及其在期权套利中的操作价值,具备实用性和预测能力。

本报告突出作者构建的新型期权定价模型与实证验证,同时辅以套利策略设计,展现对市场的深刻理解与精细研究。[page::0,1,6,9,12,16]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研究背景



报告指出50ETF指数期权市场存在典型的厚尾性、偏斜、跳跃与随机波动率等非正态市场特征。在此环境下,BS模型假设波动率恒定且价格过程无跳跃,这显著与实际偏离,影响定价准确性。此外,随着市场流动性提升,存在较多套利机会,呼唤更合理的定价模型及相应套利策略。

此背景下,作者提出将跳跃因素及波动率时变性纳入模型,认为这将改善定价效率,修复短期内定价误差,且期权隐含波动率之间展现稳定内在联系。[page::1]

---

2.2 上证50ETF指数基金特征分析



从统计特征入手,基于Wind+数据对50ETF及境外A50ETF的价格序列进行差分分析,图2展示了50ETF的一阶差分序列波动趋势。
  • 统计表指标

- 50ETF均值接近1.9906,标准差0.7113,偏度0.7898,高峰度1.4528。
- 对比A50ETF,其均值、偏度和峰度差异明显,尤其峰度高达8.0327。
  • 含义

- 50ETF一阶差分序列包含较多极端波动(超出4倍标准差的比例达1.1%,远高于正态分布的0.004%)。
- 偏度和峰度反映价格回报分布非对称且尾部肥厚,支持引入跳跃扩散和非恒定波动率建模的必要性。

该数据揭示了50ETF的非正态收益特征,为后续模型设计提供了十分有力的实证基础。[page::3]

---

2.3 时变波动率期权定价模型介绍



作者假设标的资产价格遵循带有时变波动率和跳跃扩散的随机过程,其数学表达式中包括:
  • 漂移项 \(\mut\)

- 时变波动率 \(\sigma
t\)
  • Poisson跳跃过程 \(N_t\),跳幅服从指数分布Exp(η)

- 风险中性测度下的条件特征函数

期权价格计算公式由风险中性测度概念衍生而出,采用欧式认购期权的闭式定价形式。相比BS模型,该模型可更好刻画跳跃风险及波动率时变特性,提升适应性及准确性。
  • 改进点

- 考虑股价连续波动与突发跳跃双重过程。
- 波动率非恒定,且随时间和价格变动动态调整。
- 能够生成隐含波动率的正向偏斜,尤其改善深度实值和虚值期权及临近到期期权的定价。

该部分複杂公式背后是力图让期权定价更加契合中国市场实际波动特征的理论基础。[page::5,6]

---

2.4 模型提升效果比较


  • 校准流程

- 选取当月及未来三个月的部分平值期权,目的是全面考察模型定价能力。
- 采用均方误差Loss(MSE)作为最优参数拟合目标,结合梯度下降法调参,剔除极端流动性不足合约。
  • 结果对比

- BS模型对于流动性最强当月期权定价误差高达248.28%,显示出极低的实际适用性。
- LRJ模型误差显著降低至18.74%,体现模型优势。
  • 图表解读(图9)

- 图示对比了LRJ模型与BS模型的预测价格与实际收盘价,LRJ预测价格曲线几乎贴合收盘价,而BS模型高估期权价值,尤其在低敲价区间。
- 两个图分别展示了2017年2月和6月的期权价格表现,均支持LRJ模型的优越性。

结论是引入波动率跳跃和时变特征的LRJ模型,相比传统BS模型在定价准确性和隐含波动率形态再现能力上获得了重大提升。[page::8,9]

---

2.5 时变波动率期权定价模型的套利策略



基于模型预测与市场价格偏差构造套利组合:
  • 策略细节

- 买入模型定价显著低于市场价的平值期权,卖出相反价差较小的平值期权。
- 结合Delta对冲以规避标的价格波动风险。
- 时间选择:开盘后30分钟平均价买入,收盘前30分钟平均价卖出。
- 考虑期权临近到期流动性风险,至到期前两天空仓。
- 交易成本计为单边千分之五。
  • 实证效果(表3)

- 实值期权平均收益率较低(0.69%),但胜率高达74.5%,交易稳定。
- 平值及虚值期权收益率及最大回撤幅度更大,波动性相对更高。
  • 整体现实表现(图4)

- 套利策略年化超额收益达3.9695%,信息比率1.6352,表现稳健。
- 胜率维持53%,证明策略存在显著的正向收益和稳定性。
  • 风险管理

- 组合对市场利率波动产生的Rho风险、Delta风险实现有效对冲。
- 虽存在部分Theta(时间价值损耗)风险,但整体有轻微正向收益。
- Gamma和Vega风险基本对冲,但需警惕市场剧烈波动可能带来的短期负面影响。

总结来看,本套利策略体现了定价模型的实用性,能捕捉市场非理性定价机会并有效对冲主要风险因素。[page::11,12,13,14]

---

2.6 总结与后续研究展望


  • 核心贡献

- 建立结合时变波动率与跳跃的期权定价理论模型,其对期权价值定价有效。
- 揭示不同期权之间隐含波动率的稳定关系。
- 识别并利用期权市场存在的显著套利机会。
  • 未来方向

- 结合不同市场环境调整模型参数及策略,提高适应性。
- 深入研究中长期、多样化期权品种的定价及套利策略。

这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广阔后续拓展空间的研究框架。[page::16]

---

3. 图表深度解读



3.1 图2:50ETF一阶差分序列波动图


  • 时间跨度涵盖2009年至2017年间。

- 价格变化表现尖锐波动与间歇密集波动交叉,显示非平稳性。
  • 峰值和谷值突出,体现了厚尾与跳跃特性。

- 图中明显的剧烈波动对应市场事件,支持模型中跳跃过程假设。

图2: 50ETF一阶差分序列

---

3.2 表1:50ETF及A50ETF指数基金统计特征



|指标|50ETF|A50ETF|
|-|-|-|
|均值|1.9906|0.0006|
|标准差|0.7113|0.0426|
|偏度|0.7898|-0.3099|
|峰度|1.4528|8.0327|
  • 50ETF均值远高于A50ETF,反映两者均值水平差异。

- 50ETF偏度为正,A50ETF偏负,显示两者价格变化方向性差异。
  • A50ETF峰度极高,显示更强烈的波动尖峰和厚尾。

- 统计特征解释市场价格分布的非正态性,验证需采用复杂模型。[page::3]

---

3.3 图9:LRJ模型 vs BS模型期权定价表现


  • 两个子图分别为2017年6月28日与2月22日的期权价格对比。

- 纵轴为50ETF期权报价,横轴为敲价。
  • 绿色为实际收盘价,蓝色为LRJ预测价,红色为BS预测价。

- 观察发现BS模型对期权价格系统性高估,偏离实际价较多。
  • LRJ模型预测曲线紧贴实际价,误差明显较小,说明其拟合更准确。


图9-1

图9-2

---

3.4 表3:LRT模型与期权价值状态关系统计



|期权价值状态|平均收益率|胜率|交易天数|最大收益率|最大亏损|
|-|-|-|-|-|-|
|实值期权|0.0069|74.5%|581|0.5197|-0.3331|
|平值期权|0.0124|63.8%|581|2.1304|-3.9148|
|虚值期权|0.0608|62.2%|565|2.5|-2.333|
  • 实值期权胜率最高,收益较为稳定但幅度小。

- 虚值期权平均收益较高,但波动和风险也显著增大。
  • 反映套利策略在不同期权状态下的表现差异。[page::12]


---

3.5 图4:LRJ模型套利策略累积净值曲线


  • 时间范围约为2015年至2017年中。

- 净值呈整体上升态势,累计收益稳定增长,反映套利策略的有效性与盈利性。
  • 小幅波动和回撤出现,但整体趋势向好。


图4套利策略净值

---

3.6 表5:套利组合希腊字母风险暴露



|希腊字母|风险暴露|
|-|-|
|Delta|0(完全对冲)|
|Gamma|负,基本对冲|
|Vega|负,基本对冲|
|Theta|正,基本对冲(时间价值收益)|
|Rho|0(完全对冲)|
  • 组合风险暴露控制得较好,尤其Delta和Rho完全对冲,减少标的和利率风险。

- 对Gamma和Vega的基本对冲说明波动率风险仍需关注。
  • Theta略有正向暴露,代表套利策略可能因时间价值增益获利。[page::14]


---

4. 估值方法分析


  • 模型基于随机过程导出期权定价公式,结合波动率时变函数与Poisson跳跃过程。

- 关键参数包括波动率函数、跳跃频率 λ、跳幅分布指数 η 等,校准后通过最小均方误差损失优化。
  • 定价结果通过计算风险中性条件特征函数的解析表达式获得闭式期权价格。

- 该模型在理论上比BS模型更能反映实际期权隐含波动率偏斜与厚尾风险。
  • 对估值敏感性主要体现在跳跃强度和波动率动态参数调整上,文中未详细展开敏感性分析,但依赖梯度下降法优化参数。


---

5. 风险因素评估


  • 市场风险:标的资产价格剧烈波动及跳跃风险。

- 模型风险:选择参数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可能影响定价和策略有效性。
  • 流动性风险:临近到期期权市场流动性骤降,作者通过空仓措施规避最后两交易日风险。

- 希腊字母风险
- Delta与Rho风险已实现对冲。
- Gamma和Vega风险部分对冲,需警惕市场极端波动时的剧烈变化。
- Theta风险轻微正暴露,可能受到时间价值的正收益影响。
  • 交易成本风险:纳入千分之五费用,实际操作需考虑交易滑点等额外成本。


报告总体上较好地识别并有针对性缓释各类风险,风险管理逻辑合理。[page::11,14]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高度依赖历史数据校准,跳跃参数估计和时变波动率建模对实时参数变动敏感,可能存在估计偏误。

- 套利策略表现较好,但胜率53%并非特别高,且最大回撤提示策略仍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敞口。
  • 报告中对模型在极端市场环境下的表现未作深入讨论,实际应用时需谨慎。

- 模型依赖的标的指数50ETF流动性较好,但对于更广泛品种的适应性和套利可行性还有待验证。
  • 风险管理显示Theta呈现轻微正向暴露,与“基本对冲”表述稍有矛盾,需进一步明晰。

- 部分公式与数学表达未详细推导,专业读者需自行补充理论理解。
  • 报告宣称期权市场存在显著套利机会,实际市场效率可能导致机会快速消失,需动态更新策略。


整体来看,报告结构紧凑,结论令人信服,但在实际执行与系统风险方面还需注意潜在限制。[page::12,13,14]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由国泰君安证券陈奥林研究员撰写,系统阐述了基于时变波动率和跳跃扩散过程的50ETF指数期权定价模型(LRJ模型)。该模型较传统黑-斯模型在理论假设上更贴近中国A股市场特征,有效融入了厚尾、偏斜及跳跃等资产价格现实表现,提升了期权定价的精度。

实证部分基于大量Wind+数据展示50ETF价格序列非正态特征,为模型假设提供坚实基础。通过对比实验,LRJ模型在价格预测误差明显优于BS模型,验证其强大适应性和更准确的隐含波动率捕捉能力。

套利策略设计严谨,结合模型价差构建Delta对冲的多空头寸,有效控制市场风险与利率风险,实现稳健正收益。策略累积净值稳步上扬,年化超额收益近4%,信息比率超1.6,胜率合理,显示实际应用价值。

风险管理体系合理周全,具体对冲主要希腊字母风险,唯需关注Gamma及Vega的潜在剧烈波动影响。报告最后提出未来将针对不同市场环境和期权品种设计更精细策略,显示该研究仍在持续深化。

总结而言,报告提供了一套既具理论创新又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期权定价及套利体系,助力投资者更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股指期权市场的定价与交易机会,为华尔街以外的新兴市场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框架和方法论。[page::0-16]

---

附注:
所有图表均基于Wind+数据及实际市场采样,图片详情请参见报告相关页码。表格和图形清晰反映出数据和模型表现,为论述提供了扎实支撑。

---

综上,本报告对50ETF期权定价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数学建模和实证分析,体现了在中国市场环境中引入时变波动率和跳跃扩散理论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兼具学术价值和操作指导意义。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