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动性如何影响ETF收益、风险和跟踪误差?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系统梳理了美国市场ETF二级市场流动性对ETF收益、风险及跟踪误差的影响。研究表明,流动性不足导致ETF跟踪误差显著增大,且流动性风险为不可分散的系统性风险,投资者应获得相应风险溢价补偿;同时,流动性缺乏还会使ETF收益波动率升高,增加投资风险。实证结果基于面板回归、流动性调整资本资产定价模型(LCAPM)及方差分解模型,揭示了流动性不足对ETF表现的多维度影响机理,为投资者关注ETF流动性风险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page::0][page::3][page::5][page::11][page::15][page::20][page::22][page::23]

速读内容


近年来国内外ETF市场快速发展概况 [page::3]



  • 国内ETF自2018年后规模和发行数量快速增长,2021年规模超过1.2万亿元,仍保持活跃发行态势。

- 美国ETF市场从1993年起步,2016年市值约3万亿美元,交易量占美国股票市场23%,资金集中在少数头部ETF产品 [page::3]

ETF流动性与跟踪误差关系实证分析 [page::7][page::8][page::10][page::11]



  • ETF市场价格与NAV之间存在较大跟踪误差,且ETF-NAV误差显著高于NAV-指数误差,流动性差导致误差放大。

-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ETF流动性不足集中爆发,跟踪误差同步提高,反映流动性危机对ETF定价的冲击。
  • 面板回归显示,流动性降低显著增加ETF跟踪误差,实物申赎ETF对流动性不足的敏感性较低,标的资产流动性不足时更易放大此效应 [page::11][page::12][page::13][page::14]


ETF流动性对收益影响及LCAPM模型应用 [page::15][page::16][page::17][page::18][page::19]

  • 构建10个流动性组合与跟踪误差组合,市值加权估计beta系数。

- 流动性较差的ETF组合对市场流动性变化更敏感,且表现出正的流动性风险溢价,流动性是影响ETF预期收益的重要风险因子。
  • GMM回归结果确认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均与ETF预期收益正相关,流动性风险溢价年化约0.14%,低于个股流动性风险水平 [page::16][page::17][page::18][page::19]


ETF流动性对波动率的影响及无交易概率理论模型实证 [page::20][page::21][page::22][page::23]


  • 采用Lo和MacKinlay模型表明,交易不频繁(高无交易概率)导致ETF收益方差高于NAV。

- 分类数据显示不同资产类别ETF均存在ETF收益方差高于NAV的现象,杠杆ETF波动率明显升高。
  • 无交易概率分组显示,组内无交易概率越大,ETF收益方差与NAV差异越显著,面板回归进一步验证无交易概率和指数收益自相关均显著提升ETF相对于NAV风险 [page::20][page::21][page::22][page::23]


量化因子/策略部分


本报告主要基于已有文献的实证分析及面板回归方法,对ETF流动性与表现关系进行研究,无直接构建或提出新的量化因子和量化策略。报告重点在于风险溢价测算和流动性影响指标的解析,而非构建具体的交易策略或因子模型。[page::5][page::15][page::16][page::17]

深度阅读

专题报告《流动性如何影响ETF收益、风险和跟踪误差?》详尽分析报告解构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标题: 流动性如何影响ETF收益、风险和跟踪误差?

- 作者: 文章作者为Kyounghun Bae和Daejin Kim,报告由招商证券“琢璞”系列第三十五期整理
  • 发布机构: 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

- 发布日期: 2021年5月19日
  • 主题: 本报告聚焦于被动投资工具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中,流动性因素对其收益表现、风险水平及跟踪误差的影响,特别是基于美国市场的实证研究结果。

- 核心论点总结:
- ETF流动性不足会加大其跟踪误差。虽然投资ETF使得投资者以较低成本获得市场难以涉足的资产,但跟踪误差的存在尤其是在流动性较差时,会抵消部分投资收益优势。
- 流动性风险在ETF收益中价格体现,ETF投资者应获得相应的流动性风险溢价。
- 流动性不足造成ETF市场价格波动率增大,风险相较直接持有标的资产更明显。
  • 主要结论:

ETF流动性是影响ETF表现的关键系统性风险因子,投资者需要充分考虑流动性因素,平衡收益预期与潜在的波动风险。[page::0]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简介与行业背景


  • 被动投资尤其ETF的快速发展,国内规模自2018年开始迅猛增长。2019年新发行超过1700亿份,2020年新发基金约100只。2021年截至5月17日,又新成立88只ETF,发行份额超600亿。国内ETF规模约达1.2万亿元。

- 美国市场首只ETF成立于1993年,截至2016年底市场规模3万亿美元,交易量占美股交易量约23%。资产集中于少量头部ETF,前三只ETF资金流入占比接近47%,前十只占62%。这凸显ETF市场的流动性分布不均,部分ETF交易不活跃,带来交易成本和跟踪误差风险。
  • ETF的投资回报包含市场风险和因跟踪标的指数偏差产生的额外风险。ETF价格存在市场价与资产净值(NAV)差异,套利者(AP)机制应消除这种差异,但流动性不足时可能失效。[page::3][page::4]


2. 样本数据与变量定义


  • 研究选取美国于1993-2012年间所有被动ETF,剔除主动管理基金,最终样本包含1307只。主要使用2002年起样本数据,理由包括交易制度变化、新ETF上市数量和交易量提升。

- 流动性衡量采用“日相对有效价差”,即交易价格与报价中位数的相对差异的平均,体现交易成本侧面。此指标适合衡量日内流动性,兼顾杠杆及反向ETF。
  • 跟踪误差通过ETF与NAV、NAV与标的指数及ETF与标的指数间的收益差异计算,采用回归系数绝对差和收益差标准差两种测度方法,结果两者高度相关,表明测度稳健。

- 描述性统计表明ETF收益与NAV之间跟踪误差明显大于NAV与标的指数间,且两类跟踪误差关联高,说明ETF市场环境对跟踪误差影响显著。[page::6][page::7]

3. ETF流动性对跟踪误差的影响


  • 授权参与者套利机制:

AP可通过申购赎回篮子资产,在市场价与NAV偏离时套利,维持定价有效性。流动性不足限制套利操作,成本上升增加跟踪误差。申赎方式包括实物申赎和现金申赎,实物申赎成本更高。
  • 收益差异与流动性关联:

选取SPY(标普500指数ETF,流动性优良)与EEM(MSCI新兴市场指数ETF,流动性一般)为例,SPY市场价与NAV接近(回归系数0.96,R平方91.8%),EEM则略显偏离(回归系数1.18,R平方70.5%),表明流动性较低的ETF跟踪误差更大。
  • 时间序列相关性:

2008年金融危机时ETF流动性测度急剧上升,对应ETF-NAV跟踪误差加大,支撑流动性缺乏时跟踪误差迅速扩大。
  • 面板回归证实:

采用年和日度样本数据,控制ETF规模、交易量、基金特征、标的指数波动率等变量,流动性不足显著推高ETF与NAV以及ETF与指数间跟踪误差,AP套利受限为主要传导机制。金融危机期间结论更为显著。
  • 产品特征与标的资产流动性的调节作用:

- 实物申赎ETF跟踪误差对流动性不足不敏感,说明实物申赎增加套利成本使该类型ETF对流动性依赖相对较低。
- 复制策略影响跟踪误差敏感度,衍生品复制跟踪误差受流动性影响最大,完全复制最小,反映部分ETF针对基础资产流动性不足采用非完全复制策略。
- 标的资产流动性较差时,ETF流动性对跟踪误差影响更大,凸显ETF自身流动性是提高跟踪误差的更关键因素。
  • 综上,ETF流动性对跟踪误差具有显著影响,是投资者选择ETF的重要考虑维度。[page::8][page::9][page::10][page::11][page::12][page::13][page::14]


4. ETF流动性对收益的影响


  • 依据Acharya和Pedersen(2005)的流动性调整资本资产定价模型(LCAPM),将资产风险β拆解为市场风险部分和流动性风险部分,体现市场收益与资产流动性四个维度的共同影响。

- 按照月流动性排名和年跟踪误差排名构建10个流动性和跟踪误差投资组合,分别计算其收益和β系数。流动性差的组合伴随交易成本增加和跟踪误差明显上升。
  • 流动性较差组合对市场流动性冲击更敏感,且具有较大流动性风险β。

- 通过GMM方法估计β与组合预期收益之间的关系,发现流动性不足的ETF相关β显著为正,表明流动性风险获得溢价补偿。
  • 估计的年化流动性风险溢价约为0.14%,显著低于股票市场整体流动性风险溢价,更符合ETF市场较高流动性的特性。

- 跟踪误差组合的流动性风险溢价也体现出正相关,进一步证明流动性不仅影响收益也关联跟踪效率。
  • 投资者因承担流动性风险需获得相应报酬,ETF流动性是决定预期收益的重要风险因素。[page::15][page::16][page::17][page::18][page::19]


5. ETF流动性与波动率关系


  • 结合Lo和MacKinlay(1990)模型,分析ETF无交易概率(交易不活跃的比例)对ETF收益方差与NAV收益方差的差异影响。

- 新提出的模型显示,ETF收益方差大于NAV收益方差主要源于无交易概率及标的指数收益自相关,且两者交互进一步放大了差异。
  • 实证数据显示,几乎所有ETF类别均存在显著的收益方差与NAV方差差异,差异在全球投资股票ETF中最大,杠杆ETF方差更大但差异较低。说明杠杆提升风险幅度但可能非流动性引起。

- 按无交易概率分组后,随着无交易概率的升高,ETF收益和NAV收益方差差异显著上升(最高组差异达19.84%),且存在连续无交易天数增加。
  • 面板回归进一步验证无交易概率和指数收益自相关均显著正相关于ETF与NAV方差差异,支持理论推导。

- 结论:交易不活跃性(流动性缺乏)显著放大ETF价格波动性,增加投资风险。投资者持有流动性差ETF面临更高波动风险。[page::20][page::21][page::22][page::23]

---

三、图表深度解读


  • 图1 & 图2(国内ETF发展)

- 图1展示2010年至2021年5月ETF发行总份额和新基金成立数量大幅增长,尤其自2018年起显著加速。2021年市场活跃,发行超600亿份。
- 图2显示基金规模和基金数量同步增长,基金数量从百余增加到超400只,基金规模突破1.2万亿元,反映国内ETF市场快速扩张。[page::3]
  • 图3 & 图4(美国ETF市值与交易量分布)

- 图3左图显示市场整体规模快速提高,前三、五、十只ETF占比逐步下降,头部 ETF 市场占有率趋势分散;右图显示前三ETF在交易量中占比较高但逐年下降。
- 图4同样展示交易量整体上升,交易集中度下降,体现市场成熟带来的流动性分布变化。[page::4]
  • 图5至图7(ETF与NAV及指数收益比较)

- 图5清楚显示ETF收益与NAV收益间存在偏差(回归系数1.35>1,R²=67.31%),NAV与指数间偏差较小(0.95,R²=67.37%),凸显ETF流动性问题。
- 图6 SPY示范ETF- NAV高度相关且回归系数接近1,表明流动性良好,精确跟踪标的。
- 图7 EEM示范ETF- NAV及跟踪误差更大,流动性相对不足,表明流动性不足增加跟踪风险。(SPY的R²=91.84%,EEM为70.51%) [page::8][page::9]
  • 图8(流动性和跟踪误差时间动态)

- 图内ETF-NAV跟踪误差曲线紧随流动性测度波动,尤其在2008金融危机时显著攀升,反映出流动性危机时ETF表现易受冲击。
- NAV-指数误差较低且波动更平稳,表明ETF自身市场状况强化了跟踪误差。[page::10]
  • 表3-5(面板回归)

- 表3明确展示流动性指标与ETF跟踪误差之间正向、显著关系,且对NAV-指数误差无显著影响。金融危机时期加剧。
- 表4显示实物申赎及完全复制的ETF对流动性缺乏较不敏感,衍生品复制及现金申赎敏感度明显。
- 表5强调标的资产流动性不足时流动性不足的ETF跟踪误差影响加剧,ETF自身流动性为主要影响因素。[page::11][page::12][page::13][page::14]
  • 表6(流动性和跟踪误差组合特征)

- 多维指标显示低流动性组合交易成本高,跟踪误差大,市场冲击敏感度高,支持流动性风险溢价存在。
  • 表7(组合beta回归)

- 系统风险及流动性风险beta分别正相关与组合收益,流动性溢价估计为年化0.14%,流水平低于股票市场,凸显ETF流动性风险特征。
  • 表8-10(波动率与无交易概率)

- ETF波动率明显高于NAV,且无交易概率是主要决定因素;高无交易概率组ETF极易出现价格波动及跟踪误差风险。[page::15-23]

---

四、估值分析



报告主要为实证研究与风险定价分析,不直接涉及公司或资产的价值估算,因而无传统估值模型输出。重要的是利用流动性风险溢价模型(LCAPM)从风险角度定量衡量ETF流动性风险的收益补偿,具体采用广义矩方法(GMM)估计流动性相关beta与预期超额收益的关系,体现流动性风险在ETF收益定价中的量化价值。

---

五、风险因素评估


  1. 流动性缺乏风险:

- 流动性不足直接导致ETF市场交易价与NAV偏离,套利空间受限,跟踪误差加大,投资者面临额外风险。
  1. 套利机制受限:

- 授权参与者受流动性影响,可能不积极参与套利或要求额外补偿,套利效应减弱,面对高波动与不确定性。
  1. 市场波动风险放大:

- 流动性不足造成ETF收益波动相较基础资产加剧,投资风险成倍放大。
  1. 系统性流动性风险:

- 流动性风险不可分散,ETF投资组合中依然存在,需获得风险溢价补偿。
  1. 市场环境变化风险:

- 研究基于美国市场历史数据,市场结构或规则变动可能导致模型失效。
  1. 申赎机制差异风险:

- 不同ETF的申赎方式(实物 vs 现金)、复制方式不同,影响流动性风险敏感度和跟踪误差风险。
报告未详细给出缓解措施,但隐含套利机制强化、优化ETF设计和加大流动性提供是减轻风险方向。[page::0][page::5][page::13][page::23]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基于美国市场数据的外推限制: 报告基于美国ETF市场数据,国内投资环境、监管框架及市场深度差异显著,应谨慎直接应用研究结论。

- 流动性测度局限: 仅以相对有效价差度量流动性,可能忽视深度、交易量等多维流动性因素。
  • 模型假设与多重共线性: LCAPM中各beta相关性强,尤其流动性beta分解存在多重共线性,导致个别风险溢价估计不显著或符号异常,提醒解读需谨慎。

- 引用文献与日新月异的ETF产品创新: ETF市场新产品多样性和科技发展可能使原模型适用性受限,例如智能Beta、基金结构特殊设计未被充分覆盖。
  • 数据截止时间较早: 样本数据截止至2012年,市场环境与ETF生态近年来发生较大变化,如高频交易、电子做市等因素未充分体现在研究中。

- 套利机制假设理想化: 对AP套利行为效率的假设较强,现实可能因法规或操作约束导致套利效果不及预期。
  • 流动性风险溢价较低说明ETF优势: 流动性风险溢价仅约0.14%,显示ETF流动性优于股票市场整体,具备成本效益,强化ETF作为指数工具的优势。

- 报告内部逻辑较严密,但需关注流动性与跟踪误差的动态非线性关系及极端市场下表现,研究方法偏向线性模型,未来需补充非线性和行为因素分析。[page::18][page::19][page::24]

---

七、结论性综合



本专题报告通过详实实证分析,系统阐述了ETF二级市场流动性对其跟踪误差、收益表现及风险波动性的深刻影响,总结如下:
  • 流动性不足显著提高ETF市场价格与基础资产净值间的跟踪误差,特别是在标的资产本身流动性不足的ETF中更为明显。AP套利机制的流动性约束是背后根本原因。

- 流动性因素对ETF收益的影响可用流动性调整的CAPM模型(L-CAPM)解释,流动性风险是不可分散的系统性风险,投资者为承担此风险有正的风险溢价要求。该溢价约为年化0.14%,体现了ETF市场流动性相对股票市场的优势。
  • 交易不活跃导致ETF日收益方差高于NAV收益方差,增加投资风险,溢出效应通过无交易概率和标的指数自相关进行传导,且杠杆倍数会提升总体风险水平但不显著影响方差差距。

- 实物申赎与复制策略不同的ETF对流动性不足表现出差异化的敏感度,实物申赎及完全复制ETF对流动性风险更具韧性。
  • 国内ETF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投资者应充分重视ETF流动性风险,避免盲目追求成本低廉而忽视潜在跟踪误差和波动风险。

- 研究结论具备较强的实证基础和逻辑严密性,但应用时需结合所在市场实际环境和最新市场动态综合判断。

综上所述,流动性是决定ETF投资结果的重要驱动因素,投资者、机构和监管层均应提高对流动性风险的警觉和防范,推动ETF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该报告为国内ETF投资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决策支持工具。[page::0][page::3][page::7][page::11][page::15][page::20][page::23]

---

关键词释义


  • 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 可在交易所买卖的开放式基金,跟踪特定指数表现。

- NAV(资产净值): 反映ETF所持资产的公允价值。
  • 跟踪误差: ETF回报与被跟踪指数回报间的差异度量。

- 流动性风险: 交易资产时因买卖困难或成本上升产生的额外风险。
  • 授权参与者(AP): 专业做市商,负责ETF份额的申购赎回操作,维持ETF价格与NAV一致性。

- LCAPM(流动性调整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在CAPM基础上纳入流动性风险因素的资产定价模型。
  • 面板回归: 结合时间和个体截面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方法。


---

以上为对《流动性如何影响ETF收益、风险和跟踪误差?》报告的专业、细致解读与剖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