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证非银】行业周报(20251020-20251026):政策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金融强国建设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聚焦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及金融政策动态,梳理资本市场的改革方向和金融高质量发展重点,分析本周主要指数表现及非银金融行业个股涨跌情况,并跟踪信用业务、基金发行、投行业务和债券市场数据,为投资者提供政策及市场环境下的行业走势参考 [page::0][page::1][page::2][page::3][page::6]。
速读内容
政策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page::0][page::6][page::7]
- 国务院发布金融工作报告,强调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突出支持科技创新、消费、小微企业和外贸等重点方向。
- 监管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强化资本市场法治建设与市场稳定机制。
- 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均提出要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推动金融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主要指数及板块行情回顾 [page::1][page::2][page::3]

- 10月20日至24日,上证综指上涨2.88%,沪深300上涨3.24%,创业板指数大涨8.05%。
- 非银金融板块申万指数涨幅2.02%,在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6。
- 个股方面,瑞达期货涨幅最高达14.31%,部分证券股如四川双马、首创证券跌幅较大。
市场信用业务与资金流动趋势 [page::3][page::4][page::5]



- 两融余额2.46万亿元,环比小幅上升1.14%,其中融资余额2.44万亿,融券余额173.72亿。
- 基金发行在9月回暖,发行份额达1158.80亿份,环比上涨13.58%,股票型基金发行额占比30.88%,但同比下滑24.16%。
- 投行业务方面,9月股权融资规模436.85亿元,IPO金额116.90亿元,再融资319.95亿元。
债券及利率走势 [page::3][page::6]

- 中债-总全价指数较年初下跌2.07%。
- 中债国债10年期到期收益率1.85%,较年初上行24.09个基点,利率市场呈现阶段性上行态势。
监管政策重点及风险提示 [page::6][page::7][page::8]
- 证监会强调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增强市场韧性,推进“长钱长投”机制及多层次股权市场建设。
- 人民银行和监管总局推动稳健货币政策与严格风险防范,要求加强监管效能、法治建设,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
- 风险方面关注宏观经济数据、资本市场改革进程、一二级市场活跃度及市场波动风险。
深度阅读
山西证券研究所《【山证非银】行业周报(20251020-20251026)》深度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山证非银》行业周报(20251020-20251026):政策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金融强国建设
- 作者:刘丽、孙田田(山西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0日
- 发布机构:山西证券研究所
- 研究主题:非银金融行业周度市场表现与政策动态分析,聚焦宏观政策导向与资本市场趋势。
核心论点与投资观点:
报告立足于国家政策层面,特别是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最新指示,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定位,突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改革、提升金融机构专业化水平,以及金融支持重点产业升级。监管层重点推动资本市场深层次开放、法治建设和高质量上市公司培育。市场表现方面,主要股指10月20日至24日均实现上涨,创业板涨幅显著。整体市场成交活跃度虽然下降,但融资余额保持上升趋势。风险层面指出宏观经济、改革进度和市场活跃度等多重不确定性。总结来看,报告认为资本市场具备较强韧性与长期投资价值,政策推动底层趋势明确,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page::0,1]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投资建议与政策环境解读
- 关键内容:国务院发布金融工作情况报告,明确强调金融“五篇大文章”,即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细节、强化科技创新及小微企业支持、稳定外贸,政策联动性加强。证监会等监管部门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推动资本市场韧性和法治建设,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功能,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 逻辑与推理:政策明确将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和“金融强国建设”两大核心,提升金融体系现代化水平,尤其是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由于监管层对资本市场韧性的重视和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体现了政府意在通过长期系统化建设,缓解资本市场波动,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 数据支撑:主要股指涨幅显著,创业板指数上涨8.05%,沪深300涨3.24%。两融余额2.46万亿元,尽管成交额环比下滑18.04%,但融资余额环比小幅上升1.14%,显示资金活跃程度总体稳定。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1.85%,较年初上行24.09个基点,表明债券市场收益率有所上升,反映一定的市场风险定价调整。[page::0,1,3]
2.2 行情回顾与市场表现
- 关键论点:过去一周市场呈现整体上扬趋势,创业板指数涨幅优于其他指数。非银金融板块涨幅为2.02%,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位于中游。个股表现差异较大,涨幅前五名中以瑞达期货(14.31%)、九鼎投资(11.27%)表现突出,跌幅榜中四川双马跌幅最大(-2.97%)。
- 数据与趋势解读:
- 行业表现上,创业板表现亮眼,反映市场较为青睐成长性较好的中小创新企业。
- 虽然成交额环比下降,但个股表现分化明显,动力可能来自于政策利好板块和资金重点布局的差异。
- 涨跌幅图(图1)展现了通信、电子、机械设备等行业的领先表现,传统周期和资源类行业相对跌幅较大,反映投资热点转向消费升级及科技创新方向。[page::1]
2.3 重点数据跟踪与信用业务分析
- 市场规模与成交:上证综指上涨2.88%,沪深300上涨3.24%,创业板指数涨8.05%,成交额达1.8万亿元,环比降低18.04%。连续性资金数据来看,两融余额2.46万亿元,融资规模占绝大部分。
- 信用业务与质押情况:质押股份占总股本3.64%,质押股票数量维持在2977.27亿股,显示市场信用扩张仍在进行中,但整体比例保持相对稳定。
- 基金发行:9月新基金发行份额1158.80亿份,环比增长13.58%,但股票型基金发行份额下降24.16%,占比不足31%,暗示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短期信心有所保留,转而更为谨慎。
- 投行业务融资结构:9月股权承销规模436.85亿元,其中IPO募集116.9亿元,再融资规模319.95亿元,显示再融资活动明显活跃,反映企业融资需求回升。
- 债券市场表现:中债-总全价指数较年初下跌2.07%,10年期国债收益率2.85%,较年初上升24.09bp,整体债市利率中枢小幅上移,表明避险资金回撤,风险资产配置发生一定调整。
这一系列信用业务和融资结构数据,揭示资本市场资金面保持活跃,但投资结构更加谨慎与分散,反映宏观政策基调与市场预期的微妙变化。[page::2,3,5,6]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申万一级行业涨跌幅对比(第1页)
- 描述:显示2025年10月20日至24日申万31个一级行业的周度涨跌幅,非银金融指数涨2.02%。
- 趋势解读:通信、电子行业涨幅领先,分别超过10%。非银金融涨幅中等偏上,排在行业中游。下跌行业中,多为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农林牧渔等传统消费品类,跌幅均在1%至3%之间。
- 联系文本:此图支持报告中强调的“中小创新板块受政策扶持,表现亮眼”论点,同时反映出资金流向科技与创新行业的偏好,验证政策鼓励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实际市场反应。
- 局限性:短期周度数据易受波动影响,需结合长期趋势判断,且未细分行业内部差异。[page::1]
图2 & 图3:主要指数本周涨跌幅及市场成交额(第2页)
- 描述:图2展示了创业板指数涨幅最高达到8.05%,深证成指、沪深300指数分别上涨4.73%、3.24%。图3显示本周市场日均成交额约1.8万亿元,环比下降18.04%。
- 趋势分析:创业板领先上涨突出反映新兴产业活跃,成交额下降说明短期交易活跃度略有降低,可能与资金轮动及投资者观望情绪有关。
- 文本呼应:说明市场活跃度虽有所回落,但资金依旧对成长股和创新板块保持青睐,显示资金结构调整与投资主题切换。[page::2]
图4 & 图5:市场质押股比例及两融余额趋势(第3-4页)
- 描述:图4显示市场质押股占总股本比例3.64%左右,近阶段呈下降趋势;图5显示两融余额稳步增长至2.46万亿元。
- 数据解读:质押股稳定下降有助于减轻市场潜在抛压和风险,下融余额增长说明融资约束较松,资金支持市场交易和投资。
- 分析:两者共同印证市场资金支持力度的持续,而股权质押风险尚在可控范围内。体现政策促进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
- 注意事项:股权质押虽趋稳,但质押比例依然较高,结构风险不可忽视,应持续关注潜在风险暴露。[page::3,4]
图6:基金发行份额走势(第5页)
- 描述:9月基金发行份额达到1158.80亿份,发行150只,股票型基金发行份额虽下降但份额仍较高。
- 趋势解读:基金总发行量上涨说明机构资金活跃,股票型基金发行下降暗示部分资金转向债券或混合基金,可能与市场波动和风险偏好调整相关。
- 文本联系:支持报告中指出机构投资者“投资风格趋于稳健”,资金开始分流以规避短期波动。
图7:9月股权融资结构(第6页)
- 描述:显示IPO融资116.90亿元,再融资319.95亿元构成总股权融资436.85亿元。
- 解读:IPO规模相对温和,再融资占比较大,透露市场融资需求主要体现在现有上市企业阶段,反映成熟公司利用资本市场进行扩张和优化资本结构。
- 分析:资本利用效率提升,反映资本市场改革促进企业融资便利,有利于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
图8: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走势(第6页)
- 描述:收益率近十个月呈波动上升趋势,从1.6%上升到1.85%左右。
- 分析:收益率上升说明市场对通胀预期或经济增长预期略有增强,资金风险偏好有所提升。也可能反映货币政策趋于稳健或资金面相对紧张。
- 市场关联:债券收益率中枢上移可能对股市短中期构成一定压力,但长期利好金融体系健康发展。
---
四、估值分析
报告主要关注资本市场总体表现及政策动态,未直接提供目标价格或详细估值模型。
- 估值方法提及:报告提到“长钱长投”生态体建设,并强调多层次资本市场与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此处隐含偏重于通过市场多层次估值体系及动态调节促进企业融资能力,而非采用传统估值模型。
- 逻辑:持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提升资本配置效率,政策导向将长期影响市场估值结构,推动估值向符合科技创新、高质量产业倾斜。
- 提醒:未来估值需关注政策落实程度、金融市场利率变化和宏观经济预期三大变量影响。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总结了五大风险点:
- 宏观经济数据不及预期:经济下行将压制金融服务需求,资本市场活跃度可能受挫。
2. 资本市场改革不及预期:改革节奏放缓或力度不足,影响市场流动性和投资信心。
- 一二级市场活跃度不及预期:交易活跃度不足或市场资金退潮将影响行情延续。
4. 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市场短期波动风险增加投资风险,影响机构和投资者信心。
- 市场炒作并购风险:过度炒作并购重组可能带来估值泡沫和风险。
- 影响评价:上述风险均与政策、经济和市场行为息息相关,显示行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确定性。报告未详细提出缓解策略,但政策层面强调加强长效稳定机制,强化风险防控及监管执法,则是内在的风险应对措施。[page::0,8]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基调整体积极,围绕政策利好展开,缺乏对市场结构性风险和短期波动可能加剧的深入讨论,存在一定政策导向偏好。
- 对于成交额下降18.04%的现象,报告更多侧重于资本市场韧性而非活跃度下滑的潜在负面影响,未充分探讨投资者参与度下降可能对中短期行情的影响。
- 风险提示虽明确,但未结合具体市场表现提供具体量化影响或触发条件,风险评估相对宏观,缺少细致的量化模型支撑。
- 估值方面,报告未给出具体目标价和估值区间,缺少具体的估值框架,后续研究需强化对非银金融板块估值基准和动态风险的把控。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期《山证非银》周报在详实的数据梳理基础上,系统阐释了国家最新金融政策对非银金融行业的深远影响,突出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金融强国建设的战略定位。监管政策坚定推动资本市场多层次改革,提升市场韧性与法治环境,为中长期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筑牢基础。指标层面,上证综指及沪深300均呈现稳健上涨态势,创业板表现尤为强劲,显示市场资金向创新成长股集中。尽管整体成交额有所下降,融资余额与基金发行数据则体现资金面维持活跃,尤其再融资火热,显示企业资本需求回温。基金结构分化及债券收益率小幅上升,映射投资者趋于稳健和债券市场收益调整。个股表现差异突出,反映市场资金风格和热点转移。此外,报告较全面呈现金融监管力度加大、违法违规打击强化及资本市场开放等层面,强调金融体系持续改革红利释放。风险方面强调宏观经济、资本市场改革节奏和市场活跃度等多重不确定性,对市场波动与投资风险警示明确。
整体来看,报告立足国家政策导向与资本市场动态,描绘了金融行业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驱动格局及市场反映。图表数据丰富细致,有力支持市场韧性和资金活跃的论点。为投资者理解政策背景下非银金融行业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提醒注意改革节奏和宏观风险等潜在挑战。
---
重要图片引用
- 图1:申万一级行业涨跌幅对比(%)

- 图2:主要指数本周涨跌幅(%)

- 图3:市场日均成交金额(亿元)

- 图4:质量股占比与质押量趋势

- 图5:两融余额趋势

- 图6:9月基金发行份额趋势

- 图7:9月股权融资规模拆解

- 图8: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走势

---
综上所述,该报告对未来金融行业的发展方向、市场表现趋势及潜在风险点做出了全面客观的阐释,政策立场鲜明,数据详实丰富,图表协同论证,适合投资机构及行业观察者在宏观政策与微观市场数据结合的框架下进行判断和决策。[page::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