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工程:均线强弱指示情绪底部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基于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全面回顾了2023年9月11日至15日A股市场表现,通过结构表现、行业涨跌、估值趋势、市场情绪及资金流动等多维视角,结合两套量化择时模型(GFTD与LLT)的净值表现,判断当前市场仍处于阴跌震荡阶段,但存在阶段性修复机会。报告重点指出市场估值相对历史处于较低分位,风险溢价处于较高水平,资金面近期融资余额增加但北向资金流出,技术面显示底部信号,综合判断市场有望迎来反弹窗口,风险提示模型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失效 [page::0][page::3][page::5][page::8][page::14][page::21]。

速读内容


市场结构表现及行业涨跌 [page::3][page::4][page::21]


  • 2023年9月11日—15日,上证指数微涨0.03%,深证成指跌1.34%,创业板跌2.29%。

- 煤炭、医药生物涨幅居前,计算机、国防军工跌幅较大。
  • 小盘股表现相对抗跌,国证2000涨0.67%,显示资金关注低估值板块。


市场估值及情绪指标分析 [page::5][page::6][page::8][page::9]


  • 沪深300 PE约11.6倍,处历史24%低位,创业板指PE29.4倍仅2%。

- 行业估值较低包括电力设备、煤炭、银行、有色金属等。
  • 新低股比例近期上升,均线结构指标显示市场情绪偏弱,但长期均线以上比例尚有改善空间。


资金面与交易活跃度 [page::10][page::11][page::13][page::20]


  • 公募权益基金仓位估算约87.4%,近期ETF资金净流出约62亿元。

- 北向资金近期净流出约152亿元,融资余额反向净流入366.8亿元,显示内资维持较高仓位。
  • 市场换手率维持中枢,交易活跃度尚可。


量化择时模型结果及技术信号 [page::14][page::15][page::21]


  • GFTD与LLT两大模型均预测各主要指数短期趋势仍偏弱,量化择时均处“跌”信号。

- 历史择时净值曲线显示量化模型在过去近十年中表现出较高准确率。

宏观因子与市场风险溢价 [page::16][page::17][page::19][page::21]


  • 重要宏观因子包括PMI、CPI、社融、国债收益率、美元指数变化对权益市场形成影响。

- 风险溢价指标持续处于相对历史较高水平,当前为3.4%,接近历史牛市启动点。
  • 估值已较历史平均分位偏低,具备一定安全边际。


主要结论与风险提示 [page::21][page::23]

  • 市场处于阴跌震荡阶段,技术面和资金面信号显示调整透支,存在反弹窗口。

- 估值和风险溢价均支持市场中长期向好,中短期需关注北向资金流出风险和模型失效可能性。
  • 量化择时模型成功率约80%,但在日历效应或宏观突发事件下模型信号可能失效。

深度阅读

广发证券“金融工程:均线强弱指示情绪底部”A股量化择时研究报告详细分析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标题:金融工程:均线强弱指示情绪底部
作者:罗军、安宁宁、史庆盛、张超、陈原文、李豪、周飞鹏、张钰东、季燕妮
发布机构: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3年9月
主题:基于量化择时模型及A股多维市场情绪指标,对当前A股市场表现、估值水平、资金流动及宏观周期情况的深入分析与研判。

核心论点
报告通过多指标量化择时模型(GFTD及LLT)和情绪指标,结合宏观经济因子,判断当前A股市场处于底部位置,未来存在较大的回升窗口。整体市场估值处于历史较低分位,风险溢价显著提升,技术面显示熊市阶段已接近尾声。同时,融资余额增长和宏观杠杆率的逐步合理化为市场提供支撑。但短期内资金流动仍有较大波动,市场存在不确定风险。本报告对未来行情持谨慎乐观态度,重点关注市场情绪及估值修复机会。[page::0,21]

---

二、逐章深度解读



1. 市场表现回顾


  • 结构表现

本期(2023年9月11日至15日)主要指数全线下跌:创业板指跌幅最大达-2.29%,科创50指数跌1.61%,沪深300跌0.83%,上证指数微涨0.03%(图1-3)。科创50和创业板明显承压,小盘价值股有所表现(国证2000指数微涨0.67%),显示市场差异化显著。
  • 行业表现

行业板块中,煤炭、医药生物、钢铁、有色金属表现较强,计算机、国防军工、电子、传媒等板块表现弱势(图4)。
  • 市场观点

报告指出,自3月以来市场处于阴跌震荡态势,与全球其他主要股市出现背离,短期存在修复和反弹可能。风险提示模型在极端市场状态可能失效。[page::3,4,21]

2. 市场与行业估值


  • 整体估值

截至9月15日,沪深300动态市盈率(PE TTM)为11.6倍,处于历史24%分位;创业板指数PE高达29.4倍,仅2%分位,显示创业板估值偏高(图5)。
  • 指数走势

主要指数PE总体呈下行趋势,深证综指和创业板高估的情况尤为突出(图6,7)。
  • 行业估值

电力设备、煤炭、银行、通信、有色金属等行业PE接近历史低位,价值较为突出(图8)。此外,PB(市净率)数据显示美容护理、食品饮料等板块估值较高(图9)。
  • 分析点评

报告强调市场静态估值总体较低,尤其是部分传统行业处于历史估值底部,这为后续配置提供较好基础。[page::5,6,7,21]

3. A股市场情绪跟踪


  • 新高新低比例

60日新高比例微降,新低比例有所升高,市场整体情绪谨慎(图10)。
  • 均线结构指标

均线强弱指标(个股多头与空头排列差值)显示市场处于较弱状态,长期均线之上比例维持偏低(图11,12),反映市场尚未全面企稳。
  • 基金仓位

权益基金仓位较高,达87.4%,基金整体仍维持较高股票配置(图13)。
  • ETF资金流向

本期主流ETF资金净流出约62亿元,细分主题基金中,医药保健、制药主题资金流入较多,半导体、软件等主题资金流出明显(图14-16)。
  • 期权成交量及交易活跃度

上证50ETF期权看涨看跌比(CPR)超出布林带上轨,短期蓝筹超买风险较高(图17)。市场换手率处于低位,说明交易活跃度下降(图18)。
  • 北向资金

北向资金本期净流出约152亿元,显示外资短期观望情绪依旧较浓(图19)。
  • 资金评价

综合来看,市场情绪不乐观但基金持仓相对稳健,资金层面呈现“站队观望”格局。[page::8-13,21]

4. 择时模型


  • 量化择时结论

GFTD和LLT两大历史量化择时模型对样本指数均发出“跌”信号,短线市场仍处于下跌趋势(表1)。
  • 择时净值表现

GFTD择时净值自2015年以来变化平缓,有一定抗跌性,LLT模型则反映出更明显的择时能力,但近期均表现疲软(图20,21)。
  • 模型解读

均线交叉及价格与均线关系作为核心指标,模型反馈市场中短期偏弱,目前指标仍显示选股时机尚未到位,提示投资者保持谨慎。[page::14,15,21]

5. 多维视角看市场


  • 宏观因子

跟踪25个重要宏观变量,包括PMI、CPI、PPI、货币供应、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图22)。通过定义宏观因子趋势(短期高低点、连续涨跌、历史新高低、趋势反转),分析其对未来资产回报的影响。
  • 因子影响

近期,PMI上行、CPI下降、理财收益率下降等均对权益市场构成正面支持,而美元指数上行则构成压力(表2)。
  • 个股表现统计

年初至今,超过40%个股收益为负,只有约3.2%超过100%涨幅,中位数收益低于5%,表现整体不佳(图23,24)。
  • 风险溢价与超买超卖

风险溢价处于历史高位但略有回落,市场存在反弹基础(图25)。多数指数处于超卖阶段,技术面需关注反弹契机(图26)。
  • 融资余额

过去5个交易日融资余额净增加约366.8亿元,体现投资者杠杆意愿恢复(图27)。
  • 债务通胀周期

宏观杠杆率上升减缓,通胀(PPI)负增长有所收窄,宏观环境趋稳,利好权益市场(图28)。[page::16-20,21]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4:市场结构和行业表现


  • 反映指数及行业近期涨跌,创业板和科创板跌幅显著,大小盘价值股表现分化明显。煤炭、医药生物涨幅较好,体现在行业轮动特征。体现市场短期避险情绪,资金向防御板块流动。[page::3,4]


图5-9:估值统计


  • PE和PB数据示意当前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低于历史中位数,尤其是传统行业估值接近历史底部,反映配置价值等待修复。创业板高估风险依旧突出。

- PE走势体现近年市场震荡,当前阶段估值处于相对合理区间但仍有下探空间。[page::5-7]

图10-12:市场情绪指标


  • 60日新低比例增多,均线强弱指标处于负值区间,显示市场情绪较弱,短期仍有压力。

- 200日均线之上比例波动,说明多数股票仍未脱离熊市运行轨迹,但个别板块出现企稳迹象。[page::8,9]

图13-16:资金流动


  • 基金仓位维持高位,整体偏多持股心态。

- ETF资金净流出集中在科技、半导体等高估主题,偏防御的医疗保健类资金流入,显示投资者避险选择。
  • 资金结构分化,反映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收敛。[page::10,11]


图17-19:市场活跃度与资金流向


  • 上证50ETF期权看涨看跌比偏高,短期或存获利回吐压力。

- 换手率持续低迷,主板较创业板活跃度稍好。
  • 北向资金持续净流出,外资观望情绪明显。资金面表现整体偏谨慎。[page::12,13]


图20-21:量化择时净值


  • GFTD与LLT择时净值显示择时系统对市场波动有较好响应。指标仍然指向谨慎偏空信号,短期反弹动力有限。[page::14,15]


图22-24:宏观因子与个股统计


  • 宏观环境多净利好因素,上升趋势的PMI和下降趋势的CPI对股市构成支撑。

- 年内个股表现显示,亏损或微利股票占比超过70%,资金对优质标的青睐明显。整体盈利水平较低。[page::16-18]

图25-28:风险溢价与融资


  • 风险溢价近期高位回落但保持相对高位,低估值带来的溢价效应仍存。融资余额显著回升显示杠杆资金积极入场。

- 通胀与杠杆率处于合理区间,外部宏观环境改善为股市提供底层支撑。[page::19,20]

---

四、估值分析



本报告并未单独展开完整的估值模型(如DCF),但通过历史PE、PB及风险溢价指标进行估值层面的量化分析。具体分析包括:
  • PE百分位分布用于判定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中低段,尤其是沪深300、创业板显示明显差异。

- 风险溢价计算为市盈率倒数减去国债收益率,反映股票相较债券的吸引力,历史上风险溢价触及上轨后市场往往反弹。
  • 通过对比估值与宏观周期,结合资金面分析,断定市场存在估值修复潜力和风险收益改善。[page::5-7,19,21]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明确风险因素及可能的影响:
  • 模型失效风险:量化择时模型历史成功率约80%,极端市场与结构变化可能导致模型信号失效。

- 宏观变量变化风险:宏观因子趋势基于历史数据,市场结构、政策及经济基本面变化可能改变其对市场的影响判定。
  • 资金流动波动:北向资金净流出、ETF资金净流出等短期资金压力不可忽视。

- 技术面风险:均线指标显示短期仍偏弱,超买超卖状态尚不完全确认反转。
  • 外部冲击:地缘政治、国际经济变化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对市场产生冲击。

- 报告未详细提出风险缓解策略,但强调模型结果需配合实际交易灵活应用。[page::0,21]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在整体上客观使用量化数据和模型支持观点,但存在部分观点较为乐观,如预期当前为熊市底部并即将启动上升周期,这一判断基于历史均线周期和估值分位,可能忽视当前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与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

- 风险提示部分较简略,没有系统地阐述针对具体风险的应对策略,且量化模型对未来复杂市场环境的适应性存在潜在盲区。
  • 报告多处用较强确定语气描述底部特征,“较大概率存在回升窗口”,但亦注意在结尾明确风险及模型局限,显示谨慎态度。

- 对资金流出与流入的矛盾面未进行深入汇总,特别是融资余额大幅流入背景下北向资金持续流出,提示市场结构性分化加剧,这一细节值得关注。
  • 报告多次强调历史共性,但未详述在当前周期中可能出现的创新风险因素,存在一定传统经验依赖的倾向。[page::21]


---

七、结论性综合



广发证券最新发布的《金融工程:均线强弱指示情绪底部》的A股量化择时研究报告,通过结合丰富的市场结构、估值、情绪指标及宏观因子的多维分析,提供了当前中国A股市场的详尽画像和展望。

核心发现总结
  • 市场表现:本期主要指数走势偏弱,创业板和科创50表现最差,中小盘价值股表现相对坚挺,行业上煤炭和医药生物强势,科技和国防军工疲软,体现市场内部结构性分化。[page::3,4]
  • 估值状况:沪深300和中证全指PE处于历史低估区间,创业板高估仍显著,部分传统行业估值接近历史底部,市场整体估值具有较大的安全边际。[page::5-7,21]
  • 市场情绪:新低比例提升,均线强弱指标偏空,资金流出压力显现,但权益基金仓位仍高,ETF结构调整显现资金分化态势,期权指标警示短期蓝筹超买风险,整体市场情绪处于消极阶段。[page::8-13,21]
  • 资金流动和宏观环境:北向资金继续流出,融资余额回升,宏观杠杆率趋于稳定,通胀逐步回落,宏观因子多项指标利好权益市场,债务通胀周期与经济数据支持市场底部逐渐筑成。[page::13-20,21]
  • 量化择时判断:两大核心择时模型均给出当前市场为调整趋势的信号,表明短期反弹动力不足,投资者应保持谨慎。历史模型表现显示择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但风险中性。 [page::14-15,21]
  • 风险溢价与技术面:风险溢价指标接近历史高位区域,静态估值较低,短期市场技术面虽弱,但中长期存在向好基础。[page::19,21]


综合评价

报告倾向于认为当前A股市场接近情绪和估值底部,存在阶段性反弹和上升周期起点的可能性,强调从历史均线周期、估值和宏观基本面多因素交叉视角支持“底部信号”。但短期资金流出及技术指标悲观仍需谨慎。报告建议投资者关注底部确认和价值修复机会,同时注意宏观风险和市场结构性风险。

整体而言,报告系统性强,数据详实,适合作为机构投资者和量化分析师对A股市场行情判断的重要参考。[page::21]

---

附:重要图表展示



图1-3 市场结构表现盘整与分化





图5-7 主要指数PE走势与估值分布





图11-13 市场均线情绪指标与基金仓位




图20-21 量化择时模型净值




---

综上,本报告系统梳理A股各主流指标的现状,量化择时模型与多维宏观因子的结合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市场底部视角,有助于辅助投资策略制定,但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和市场动态灵活操作。[page::全篇]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