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GS-NDI跟踪】以 技术突破 $+$ 场景落地 驱动数字化转型 数字经济周报(202506第1期)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聚焦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强调技术突破与场景落地的驱动作用,深入解读国家及地方政策推动算力互联、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及国际合作动态。报告指出,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稳步增长,2025年一季度同比增11.5%,高于工业和高新制造业水平,实施方案明确到2030年智能产品与数字服务全面完善,为新型工业化和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技术基础和政策保障。[page::0][page::2][page::4][page::6]

速读内容


电子信息制造业重要性与增长趋势 [page::1][page::2]


  • 电子信息制造业为国民经济战略性产业,营收占工业行业第一,持续12年占比领先。

- 2025年一季度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增速超过同期工业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

《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的核心内容及目标 [page::0][page::3][page::4]


  • 运用核心数智技术突破,推进数转智改,促进产业链协同和价值分配优化。

- 到2027年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85%以上,典型数字化场景全面覆盖。
  • 2030年建设完备数据基础制度和智能产品体系,数字服务与标准体系全面。

- 设计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运行机制,强化人才培养和资金保障。

国家及地方数字化赋能政策动态 [page::4][page::5]

  • 工信部发布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目标2028年实现全国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

- 北京、重庆、浙江、广州等地陆续发布人工智能赋能工业、数字贸易、智算云等多领域高质量发展规划。
  • 国家人民银行发布网络安全事件管理办法,强化金融领域数字安全监管。


全球产业和技术前沿发展趋势 [page::6][page::7][page::8]

  • 中国举办首个人形机器人格斗赛,推动机器人智能应用市场潜力拓展。

- 苏州设立60亿元人工智能母基金,聚焦算力和关键环节,促进AI与制造业融合。
  • 美国Salesforce收购Informatica强化AI数据平台能力,Neuralink脑机接口融资加速。

- AI大模型及应用快速升级,DeepSeek新版本性能大跃进,挑战OpenAI高端模型。
  • 芯片领域英伟达推适应出口限制的Blackwell GPU,脑机接口芯片技术创新突围。

- 硬件方面,SpaceX星舰测试暴露技术瓶颈,波士顿动力Atlas机器人实现3D视觉升级。

开源人工智能战略竞争与安全治理观点 [page::9]

  • 美国与中国在开源AI领域竞争激烈,美国强调分级开放与风险管控,中国推动数字丝绸之路与本土生态建设。

- 建议加强盟友合作,支援南方国家人才培训与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技术安全、透明和监管合规。
  • DeepSeek V3/R1模型具备低成本、高效率优势,已在军事和社会治理领域规模应用。


风险提示 [page::10]

  • 主要关注政策理解和执行可能偏差的风险,以及技术发展存在不确定性。

深度阅读

中国银河证券新发展研究院报告详尽分析


报告标题:【CGS-NDI跟踪】以技术突破+场景落地驱动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周报(202506第1期)
作者:章俊、彭雅哲
发布机构:中国银河证券新发展研究院
发布日期:2025年6月5日
主题: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发展、核心技术突破、政策动态及产业应用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本报告聚焦于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及数字经济发展,核心在于通过政策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场景落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制造强国建设。报告立足于国家最新政策文件《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科技动态、产业资本布局和国际AI治理,从全景视角系统展现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意义、技术进步和产业实践。同时,报告详述了关键政策、技术、产业链发展趋势及风险提示。

报告传达的主要信息包括:
  •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提升产业链协同与价值分配效能的关键突破口。

- 《实施方案》五大重点任务和15个典型场景,针对性强,落实到具体数字化转型路径与标准。
  • 技术层面,DeepSeek开源模型大幅提升,AI模型与基础设施建设持续迈进,体现数字经济底座夯实。

- 资本层面,人工智能母基金和产业并购活跃,反映市场对数字化转型及智能制造的信心。
  • 国际视角,多国政策布局和治理动作彰显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及合作趋向。

- 风险提示明确政策理解、落实和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

评级和目标价未明确提出,本报告更侧重宏观政策和行业趋势解读。[page::0,1,2,3,4,5,6,7,8,9,10]

---

二、章节逐步解读



1. 本周焦点: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意义重大



该部分强调电子信息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具有规模大、产业链长、技术密集的行业特点。电子信息制造业不仅是数字智能技术应用的核心载体,且为其他诸多行业的数字化提供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2025年一季度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高于整体工业5个百分点,显示持续的强劲增长动力。[page::1,2]

作者阐述,数字化转型是破解产业链协同难题和提升价值链的关键路径,强调“软硬协同”的转型基础和技术与场景高度融合的模式。
  • 具体目标到2027年,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85%,典型场景形成全面覆盖,转型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 到2030年,形成完善的数据制度,智能产品标志性成果涌现,数字服务体系和标准基本完备,产业链向全球高端延伸实现突破。

《实施方案》设计五大重点:核心数智技术应用、点线面一体推进、智能绿色协同升级、软硬协同、转型服务保障,配合15个典型场景,强调推进路径的系统性和针对性。[page::2,3,4]

2. 政策动态



国家级政策
  • 工信部发布《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提出建设2026年前完备标准体系、2028年前实现全国公共算力标准化互联,强调算力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服务普惠,有效支撑制造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

- 人民银行网络安全事件管理办法出台,重点提升金融领域网络安全管理与应急响应能力。

地方政策
  • 北京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支持头部大模型与装备智能化改造,提供资金激励。

- 重庆数字贸易及服务贸易规划年均增长10%、6%,强化区域产业园区建设和生态体系打造。
  • 浙江智算云发展目标突出超大规模算力部署与生态建设,力争成为全球领先智算云技术高地。

- 广州则从“数字广州”多个维度实现城市数字全域转型。[page::4,5]

3. 国际政策与治理动态


  • OpenAI扩大亚洲布局,韩国成为第三个亚洲办事处。

- 欧盟推动初创与规模化战略,重点完善融资、人力与市场环境。
  • 日本首次通过专门AI法,聚焦研发与风险治理,体现技术应用与监管创新的平衡。

- 美国能源部和英伟达合作打造先进超算,巩固AI科研优势。
  • 英国加强网络与电子战能力,投入10亿英镑打造数字目标网络。

- 泰国合作华为,推进AI及数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人才培养。
  • 英国欧盟人工智能合作新计划启动,推动跨境科研与企业生态建设。

- 东盟-中国-海合会联合推动数字经济和技术合作,涵盖AI、区块链、数据安全等。
  • 中国邀请上合组织国家共建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推动技术普惠和产业协同。[page::5,6,9]


4. 产业发展动态



国内重点
  • 杭州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格斗赛,展示AI与机械控制技术融合,市场潜力达8700亿元。

- 苏州成立6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专项母基金,聚焦算力基础设施及AI+制造业等多领域融合。

国际重点
  • Salesforce耗资80亿美元收购Informatica,强化AI数据管理平台能力,构建统一AI数据架构。

- Neuralink完成6亿美元融资,估值90亿美元,脑机接口技术临床验证逐步推进。

技术趋势报告
  • BOND发布340页AI趋势报告,总结为“前所未有”的资金投入、竞争激烈、商业模式挑战和社会风险,反映当前AI产业发展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page::6,7]


5. 技术前沿动态


  • 红杉中国推出AI与Agent基准测试工具xBench,解决传统测试不足,兼顾理论与应用实效。

- 阿里云推出长文本推理模型QwenLong-L1-32B,开源且性能超越部分OpenAI模型,体现国产大模型的重要突破。
  • DeepSeek团队发布新版R1-0528开源模型,参数规模达6850亿,性能接近OpenAI o3高版本,显著降低部署门槛。

- Google发布垂直领域Gemma家族模型(医疗、手语、动物语言),推动AI在专业领域实现落地。
  • 英伟达计划面向中国市场推阉割版Blackwell GPU,遵守出口管制,同时保证市场份额和技术优化。

- Starfish Neuroscience宣布年底推出首款无线脑机接口芯片,标志脑机接口硬件技术迈向高效低功耗发展阶段。

这些技术动态反映了AI模型能力跨越、整体生态向多元化和低门槛演进,以及边缘计算与垂直应用拓展的趋势,同时硬件芯片领域面临地缘政治挑战与技术迭代的双重压力。[page::7,8]

6. 硬件及产品动态


  • SpaceX 星舰第九次试飞未预期成功,飞船失控解体,助推器爆炸,暴露技术瓶颈。

- 波士顿动力Atlas机器人新增3D视觉及实时追踪,工业应用迈向高自主性,推动汽车制造自动化,显示机器人技术实用化进展。

7. 智库观点


  • Asia Society 关于美中开源AI的博弈报告,深入分析开源模型的战略价值与风险。美国保持开放策略需分风险领域执行细化管控以巩固领先地位;中国依托本土标准和开源生态加快技术吸收转化。报告建议加强盟友合作、提升南方国家数字能力,推动全球AI标准制定和公平竞争秩序,目标在于建立开放透明的全球技术新格局。[page::9]


8. 风险提示


  • 政策理解不到位:可能导致战略方向偏离。

- 政策落实不及预期:影响转型进度和质量。
  • 技术发展不确定性:新技术突破或受限均可能改变行业竞争态势。[page::10]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表1:2025年一季度规模以上行业产值结构饼图(页2)


  • 图示了多个工业行业的规模以上产值,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产值为161,936百万(单位不详),相较其它行业数值处于领先地位,仅次于“其他制造业”类别267,316百万。

- 该数据体现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行业规模庞大且在工业领域占主导地位,支撑论点该行业是产业链关键节点及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page::2]

图表2:2015-2025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条形图,页2)


  • 图表显示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红色条)增长率整体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值(深蓝色)和高技术制造业(浅蓝色),特别是在2024及2025年一季度维持12%左右增长,显著优于同期工业平均水平。

- 体现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强劲增长势头及行业活力,支持数字化转型是推动行业升级与稳增长的核心举措。
  • 增长率波动对应政策推动年份,如2021年高点反映疫情后政策激励拉动。

- 但也需关注后续增长可持续性和技术瓶颈风险。[page::2]

---

四、估值分析



报告不涉及具体公司估值和目标价,重点围绕行业政策和技术动态进行趋势剖析和定性判断。无直接估值模型或财务预测,反映其作为行业研究和政策解读性质的研究报告。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明确指出三大风险:
  1. 政策理解不到位:对关键政策精神把握不足,可能错失发展机遇或执行偏差。

2. 政策落实不及预期:地方或企业层面执行力度不足,导致整体转型推进缓慢。
  1. 技术发展不确定性:核心技术突破存有不确定性,如AI模型、芯片等,影响行业未来竞争格局。


这三点风险紧扣报告整体逻辑,反映转型政策环境和技术创新的关键变量,提示投资者需关注政策动向和技术进展的实际成效。[page::10]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分析


  • 报告整体立场较为积极,强调政策支持和技术突破,但对技术发展和产业应用的难点,例如核心芯片受限、技术瓶颈、人才培养周期等细节讨论有限。

- 部分乐观目标存在实现时间表的挑战,尤其2030年全球价值链高端突破尚需更充分论证。
  • 国际部分强调合作与竞争共存,但对地缘政治引发的产业链重构风险未深入剖析。

- 报告对开源AI风险有所提及,但未详尽讨论安全事件和商业模式落地的更深层问题。
  • 图表统一资源来自Wind和研究院,数据覆盖充分,但需注意数据口径和统计口径可能影响行业指标的比较性。

- 整体内容资料详实,结构逻辑清晰,聚焦政策导向与产业趋势,适合把握宏观和行业大势,但对企业层面微观实操细节偏弱。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经由中国银河证券新发展研究院发布,系统阐明了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意义和具体实施路径,基于2025年最新政策和技术动态,为投资者和产业参与者提供了详尽的行业全景透视。核心结论包括:
  • 电子信息制造业作为数字经济和新型工业化的核心产业,拥有强大增长动力和关键战略地位。

- 数字化转型通过技术创新、场景应用和政策支撑三大驱动,促进行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方向跃升。
  • 最新政策《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明确了一体化推进数转智改、提升核心技术能力、构建多元化转型基础和完善服务保障的全方位路径,提出阶段性明确目标。

- 国内外政策联动,算力基础设施、AI治理、跨境合作密切,体现数字经济全球竞争与合作态势。
  • 产业资本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与制造融合,国内技术突破(如DeepSeek R1)和国际产业整合(Salesforce收购Informatica)显示市场活跃与技术进步。

- 技术前沿见证AI模型规模和功能升级,以及硬件芯片适应出口管制的灵活策略,机器人和脑机接口技术突出应用创新。
  • 风险提示关注政策落地和技术发展不确定性,提示理性审视转型成效和市场预期。


通过包含的图表可视化数据验证,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及工业增长率稳步领先于整体工业水平,彰显政策扶持成效和数字化改造的实际推动力。
技术生态方面,先进AI模型和超算基础设施的落地为产业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技术基础。

总体来看,报告立足客观数据和政策导向,系统描绘了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健增长与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同时也提醒关注其中政策执行和技术创新的动态风险。其分析对于把握2025年及以后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极具参考价值,对投资者、政策制定者及产业参与者均有较强指导意义。[page::0-10]

---

图表1与图表2示意图片




图示:2025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行业产值分布,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居于前列。


图示:2015年至202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电子信息制造业持续领先。

---

(全文结束)

报告